构建点突变实验报告

构建点突变实验报告
1. 引物设计:根据需要验证的基因序列,设计需要扩增的基因片段引物。引物设计方法如下:
(1)引物 F:5’ 端 - 保护碱基序列 + 限制性内切酶 1 酶切位点序列 + 基因正向引物序列 - 3’端
saw 3d(2)引物 R:5’ 端 - 保护碱基序列 + 限制性内切酶 2 酶切位点序列 + 基因反向引物序列 - 3’
通过加入基因组 DNA 模板以及设计好的引物进行目的基因的扩增,得到 PCR 产物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条带大小,然后通过胶回收,获得纯化目的片段产物。
由于加入保护碱基,回收产物需要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切从而暴露黏性末端。
2. 线性化质粒:将原始的质粒载体,比如 pcDNA3.1 质粒,选择合适的酶切位点,比如 NheI/KpnI 进行酶切,获得线性化的质粒
酶切体系一般选择 50ul,试剂加好之后 37°C 孵育 6~8 小时,或适当延长时间,保证质粒酶立方氮化硼砂轮
切完全。每隔一段时间振荡一下并离心以防液滴蒸发至管盖上。酶切后载体通过切胶回收线性化载体
3. 质粒连接:将线性化的载体与目的基因的连接,推荐在 10~20μl 反应体系中进行连接反应,可以选择 T4 酶进行黏性末端的连接
4. 转化涂板:将连接产物转化到受体菌中(一般为 DH5a),涂板,培养过夜。次日,挑取平板上单克隆菌落进行摇菌, 送菌液测序,得到野生型质粒。
第二阶段: 突变型质粒构建
无水硫铝酸钙在得到野生型质粒之后,下一步就是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突变啦,即将目的基因上面的一个碱基或多个碱基换成另外的碱基
质粒突变的原理: 即通过设计引物, 并利用 PCR 将模板扩增出来, 待突变的质粒通常来源于大肠杆菌等细菌,在细菌中会被甲基化修饰,而在体外通过 PCR 扩增得到的质粒不会被甲基化
这样用甲基化酶 DpnI 酶处理,可以消化掉待突变的质粒模板,而使通过 PCR 扩增出来的含有突变位点的质粒被选择性地保留下来。
1.突变引物设计: 向质粒进行单点或者多点突变,只需要设计一对引物,进行 PCR 的扩增,替换掉野生型基因的突变位点碱基。
(1) 通常突变引物长度为 25~45bp, 一般都是以要突变的碱基为中心, 各加上两边的一段序列, 两边长度至少为 10–15bp,同时合成反向互补的引物。
识字闪卡(2) 设计引物时最好将突变引物设在目的基因的中央位置。
(3) 设计引物时需要注意 GC 含量应大于 40%,Tm 值至少达到 78℃。
2.突变质粒的扩增:突变质粒的扩增过程中,需要选用高保真酶 Pfu 酶进行质粒扩增, 防止引进新的突变。通过 PCR 过程,突变型质粒也得到了扩增。
3. 得到 PCR 产物后,将产物立即置于冰上,然后在 PCR 反应体系中加入 1 微升 Dpn I,混匀后 37℃孵育 1-2 小时。DpnI 能够识别甲基化位点并将其酶切。从大肠杆菌里提取原双面绣是谁发明的>擦拭棒
始质粒模板一般都被甲基化的,DpnI 可以将原始野生型质粒模板进行酶切, 而质粒扩增的突变型质粒不能被酶切从而保留下来。
4. 最后,将酶切后产物转化入大肠杆菌,通过涂板挑取单克隆菌落后,摇菌测序,这样就可以得到突变基因的质粒啦。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3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390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质粒   突变   基因   引物   进行   扩增   产物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