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1中国为什么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中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3物理污染的特征及控制措施是什么?
问题一:中国为什么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三通管接头人口压力
人口的急剧增加是当今环境的首要问题。根据联合国预测,按目前每45年人口倍增计算,到2035年,世界人口将增至106.4亿,而地球最多可养活80亿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压力巨大。过多的人口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还会造成城乡就业矛盾突出,使结构性失业更加严峻。同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人口老龄化、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对社会保障的压力较大。
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
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为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必须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
2资源短缺
中国的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
1)能源:
我国能源总的特点是:“多煤缺油少气”,“北多南少,西丰东缺”。煤炭使用过多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SO2、NOx和粉煤灰等;消耗运能;增加用能成本;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问题
2)资源:
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
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人口增长对木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对木材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薪柴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人们对森林的大量坎伐。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森林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度采伐状态,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曲格平,李金昌,1991年)。目前,中国的用材、薪柴、纸浆和其他林业经济产品的供应都很紧张。与此同时崐,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耕地的需求,加剧了开荒毁林的过程。随着牧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草原出现了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的现象,其后果是草原的沙漠化。
中国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多达50多亿吨,涉及11个省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丘陵地区。黄河每立方米水含沙量在37公斤以上,为世界第一。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也达到了1公斤以上,为世界第四。长江上游多为红土壤,土层最薄的地区只有4厘米,土层下则是坚硬的岩石。森林的开采、草原的沙化和水土的流失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牧业和林业人口,实现人口的产业结构转变,是缓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危机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
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有不少矿产资
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各种预测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近年来,中国农民滥采矿藏的问题十分严重,这无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自然环境的直接冲击。为保证矿产能源的长期和有效供给,提高开采效率和减少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
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人口的增长使水资源短缺现象更为突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减少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生活、生产用水量急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大片的缺水现象。以北京市为例,1962年前,北京市的水资源是供过于求,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加,
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急剧上升,1970年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此后,水资源危机开始出现,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市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二是人口增长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减少了地下水的总储量。由于超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发生了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还出现了海水侵入,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
人口经济活动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目前,中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350-400亿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业废水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地下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大部分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的硬度逐年上升。
3环境污染
人工呼吸器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在治理”的老路,也不是前几年提出的“防治为主”,而是要综合对待。目前中国生态变化态势令人担忧 人口膨胀、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
自然生态的失衡。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削弱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全国每年排放污水360亿吨,除70%的工业废水和不到10%的生活污水外,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水质严重恶化。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日增,大部分未经妥善处理。
问题二:中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本身原因:人口
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
2利用率
城市集中运行的中水设施一次性投资太高,远高于目前水价的自来水供水投资。由于前期投资较大,开发商没有积极性,这已成为制约中水回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目前仅在北京等极少数大城市的部分新建小区安装,且正常运行的又不到20%。城市里,洗浴中心、高
尔夫、滑雪场在奢侈用水,洗车、浇花、景观、冲马桶等也用自来水,水的奢侈使用和低利用率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
在当今这个追求钱权名的时代,奢侈消费和粗犷生产的方式,很少有人把不值钱的水当回事。管理部门为了利益争管水的权利,并没从保护水资源去努力。水危机的背后是人的危机。
农业灌溉技术落后。工业,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城市,浪费严重、污水回用率低。中国一年洗衣污水量就将近22亿吨,相当于34个十三陵水库,76个昆明湖。仅北京市2005年废水排放为10.10亿吨,其中生活污水就达到8.82亿吨,占总排污的近90%。
3管理制度的缺失
由于节水、治污不但没有多少眼前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绩效也不明显,人们自然就没有积极性。管理部门多在争管水的权利,没努力采取措施去对保护水资源,而是极尽所能地利用水为部门索取利益,争取福利。 
工业企业、城市生活污水很多不经治理就直接排走,造成地表和部分地下水体的严重污染;
地下水超采造成华北6万多平方公里的沉降等,是政府只顾眼前利益和监管的缺失。同时又不惜成本、不惜代价进行调水,受水城市在享受调水红利的同时,环境生态也在付出沉重的代价。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应没有建立完善的节水环保科技新产品的宣传、推广、补贴的政策机制。节水产品象节能灯一样由于较高的成本处于市场竞争的劣势,节水技术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问题三:物理污染的特征及控制措施是什么?
(一)特征
1声学污染
1)感觉型污染,与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
2)不会在环境中遗留有害有毒的污染物质。
3)噪声源分散而广泛,噪声源分布很广,难于集中处理,但影响范围有限。
4)声源停止,噪声立即消失,没有后效作用。射击标靶
5)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能直接感觉到它的干扰。不象物质污    染产生后果才受到注意。
6)噪声污染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环境污染。
2电磁辐射
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电磁波污染,又称电磁污染或称射频辐射污染。它是以电磁场的场力为特征,并和电磁波性质、功率、密度及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3放射性污染
1)放射性污染物的放射性与物质的化学状态无关;
2)每一种放射性核素都能放射出具有一定能量的一种或几种射线;
3)每一种放射性核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不因气压、温度而改变;有的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极长,例如241Pu的β衰变产物241Am的半衰期为433年, 238 93U高达109年,而有些则只有几分钟甚至几秒;
4)除了核反应条件外,任何化学、物理、生物的处理都不能改变放射性核素的性质;
5)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后,可随介质的扩散或流动在自然界稀释和迁移,可在生物体内被富集并由此而产生在人体内的放射性污染即内照射。
4光污染
局部性:光污染岁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
不残余性:在环境中光源消失,污染即消失
相对性
5检修口盖板热污染
在城市中产生“热岛效应”。电热淋浴器
(二)防治措施
1声学污染
噪声的传播一般有三个因素: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传播途径包括反射、衍射等各种形式的声波行进过程。只有当声源、声的传播途径和接受者三个因素同时存在时,噪声才能对人造成干扰和危害。因此,控制噪声必须考虑这三个因素
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空气动力噪声可利用平滑的气流通道和降低气流速度加以控制;机械性噪声可以利用或    阻尼物料减少摩擦或撞击进行控制;电磁性噪声可以利用消声器进行控制。
2)从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
在噪声到达耳膜之前,采取阻尼、隔振、吸声、隔声、消声、个人防护和建筑布局等措    施,尽力减弱或降低声源的振动,或将传播中的声能吸收掉,或设置障碍,使声音全部    或部分反射出去,减弱噪声对耳膜的作用。
3)在接受点阻止噪声
个人防护、建筑合理布局和绿化减噪。
城市噪声的综合防治技术:控制城市人口、合理使用土地、噪声功能区域划分 
2电磁辐射
采用电磁屏蔽。
所谓电磁屏蔽就是采用一些方法,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定在指定的空间范围内,其目的是阻碍电磁辐射在空间的传播和扩散。电磁屏蔽除了在工业生产上有其特有的作用外,在电磁污染的防护方面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对象和要求,目前采用的屏蔽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屏蔽室
由金属(片、网)所构成,多用于大型机械组成或控制室的主动场屏蔽。
    屏蔽衣、屏蔽头盔和屏蔽眼镜:这些均是个人防护用具,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磁辐射强    度,以保护从事接触电磁辐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屏蔽罩
这是对小型仪器的主动场屏蔽的主要方法,屏蔽所用材料一般要求是电阻    率小的    导电性材料,如铜、铝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25: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328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人口   城市   噪声   水资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