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肿瘤诊疗指南

涎腺肿瘤诊疗指南 (2012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唾液腺肿瘤亦称涎腺肿瘤,包括三对大涎腺即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广泛分布于口腔,鼻窦,气管粘膜下的小涎腺。腮腺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不足20%,颌下腺良恶性肿瘤约各占一半,舌下腺肿瘤中80%-90%为恶性肿瘤。小涎腺肿瘤中恶性肿瘤略多于良性。
【解剖及生理功能】 
冷却水循环
大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小涎腺数以百计,广泛分布于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的粘膜下。 
1. 腮腺 
腮腺是三大涎腺中最大的一对,系浆液性腺体。腮腺区位于颧弓以下,颌骨下缘沿线以上,前外界为下颌支内面后份和翼内肌后缘,后外界为外耳道的前下部并延伸到乳突尖部。大体呈楔形。底向外尖向内,以面神经为界将腮腺分为深叶和浅叶。腮腺肿瘤约90%发生在浅叶。
腮腺深叶在外耳道软骨下方绕下颌骨后缘向内,腮腺导管全长约3.5-5cm,直径约0.3cm,自腮腺前缘穿出后平行于颧弓下约1.5cm水平的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转向内侧,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处。约50%的人有副腺体,多位于腮腺导管的上方。腮腺恶性肿瘤以黏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及腺癌较多见,其他组织类型较少见。
腮腺淋巴结可分为腺内和腺外淋巴结,腺内淋巴结位于腮腺实质内,面后静脉周围。腺外淋巴结主要在耳屏前,腮腺前缘的咬肌表面以及腮腺后面和胸锁乳突肌间。腮腺的淋巴引流经腮腺浅和腮腺深淋巴结至颈浅和颈深上淋巴结。腮腺非上皮来源肿瘤中以淋巴瘤较常见,腮腺淋巴结转移癌常来自头面部皮肤粘膜黑素瘤,鳞癌及睑板腺癌。
 2. 颌下腺 
颌下腺是混合性腺体,以浆液腺泡为主,位于二腹肌前腹、后腹和下颌骨下缘所形成的颌下三角内,紧邻下颌骨的内面和翼内肌的下部。舌下神经由腺体的内下方行于舌骨舌肌浅面入舌。舌神经在腺深部的上方经舌骨舌肌浅面入舌。颌下腺开口位于口底粘膜的舌下肉阜。颌下腺周围有4-6个淋巴结,3. 
小涎腺肿瘤侵及部位不同,其临床症状也各异,多表现为局部肿物,骨质破坏和临近神经受侵症状。 
【辅助检查】 
陶粒砂过滤1. 超声;可显示肿瘤大小不一,并根据其与周围关系和内部回声初步定性。 2. CT:能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能显示乳突,
岩锥,颈内静脉孔及颈内动脉是否受侵,下颌骨骨质是否有破坏。决定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并能鉴别腮腺深叶肿瘤与咽旁间隙肿瘤。 3. MRI:在确定软组织范围及面神经侵犯时优于CT。 
4. 细针穿刺:唾液腺肿瘤不允许做切取活检以防肿瘤肿瘤种植,作细针穿刺mjpg
细胞学可弥补这一缺点,定性诊断准确率达5%。
【组织学类型】 
1. 黏液表皮样癌:唾液腺最常见肿瘤,大唾液腺中90%发生于腮腺,好发于
40-50岁,女性多于男性,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I级为分化好的黏液细胞;II级为中度分化;III级分化差,与鳞状细胞癌相似。不同病理类型预后不同。 
2. 腺样囊性癌:来源于小导管的一类特殊腺癌,好发于颌下腺和小唾液腺,侵
袭性强,易血道播散,沿神经扩展,中度恶性。 
3. 腺泡细胞癌:低度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腮腺,好发于30-50岁中年人,
男多于女。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4. 腺癌:指组织学不同程度增生的腺性分化,但又不能归于某一特定类型的
癌瘤。发病率低,其生物学行为为高度恶性,局部复发率高,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5. 癌在多形性腺瘤:良性和恶性两种成分并存的一类混合瘤,其中的恶性成
分可来自原发或混合瘤恶变,以后者较常见,常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发病年龄5
0岁左右多见,男性多见。发生于腮腺者的占一半以上,混合瘤恶变率随病程增加而增加,但恶变率不到10%。 
6. 肌上皮癌: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多见于男性,好发于腮腺。其次为颌下腺
和腭小涎腺。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出现血行转移,局部复发率高,放射敏感性差。
数据线接头7. 未分化癌:少见,老年男性多发。好发于腭部小涎腺,大涎腺中多见于腮
腺。属高度恶性肿瘤。肿瘤易向周围组织翻番浸润,常边界不清,容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最差。 
8. 混合瘤:也称多形性腺瘤,青壮年多见,是唾液腺肿瘤中常见的良性肿瘤,
由上皮,黏液,纤维和软骨成分组成,具有浸润包膜和容易复发的倾向,有潜在恶变倾向。 
9. 淋巴乳头状囊腺瘤:又称腺淋巴瘤或Warthin’s瘤,好发于老年人,具有双
侧腮腺受累和多原发灶的特点。好发于腮腺下级。 【分期原则】 
2002 UICC  TNM分期 
T1  肿瘤直径≤2cm,无实质外侵犯 
T2  肿瘤最大径>2cm,≤4cm,无实质外侵犯* T3  肿瘤最大径>4cm,和/或侵犯实质外结构* T4 a肿瘤侵犯皮肤,下颌骨,耳道或面神经 T4 b肿瘤侵犯颅底,翼板,或包绕颈动脉
8. 混合瘤:也称多形性腺瘤,青壮年多见,是唾液腺肿瘤中常见的良性肿瘤,
由上皮,黏液,纤维和软骨成分组成,具有浸润包膜和容易复发的倾向,有潜在恶变倾向。 
9. 淋巴乳头状囊腺瘤:又称腺淋巴瘤或Warthin’s瘤,好发于老年人,具有双
侧腮腺受累和多原发灶的特点。好发于腮腺下级。 【分期原则】 
2002 UICC  TNM分期 
T1  肿瘤直径≤2cm,无实质外侵犯 
T2  肿瘤最大径>2cm,≤4cm,无实质外侵犯* T3  肿瘤最大径>4cm,和/或侵犯实质外结构* T4 a肿瘤侵犯皮肤,下颌骨,耳道或面神经 T4 b肿瘤侵犯颅底,翼板,或包绕颈动脉 
*实质外受侵是指临床或肉眼可见的软组织或神经受侵证据,T4a和T4b除外,显微镜下实质外受侵不作为分期因素。 N0   无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3cm N2a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但≤6cm N2b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 N2c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 N3转移淋巴结最大径>6c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临床分期 0期      TisN0M0
 I期       T1N0M0 Ⅱ期  T2N0M0 Ⅲ期T3N0-1M0T1-2N1M0 Ⅳ期A  T1-3N2M0T4aN0-2M0 Ⅳ期B  T4bN0-3M0T1-4N3M0 Ⅳ期C  T1-4N0-3M1       【方案及原则】 
涎腺肿瘤的原则是以外科手术为主,一般不做术前放疗及单纯放疗。 涎腺肿瘤手术 
1. 腮腺 
1) 腮腺浅叶切除术:良性肿瘤,位于腮腺浅叶的、较小的、而且无外侵的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及腺泡细胞癌,可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 
标本缸2) 全腮腺切除:位于腮腺深叶的癌和位于腮腺浅叶的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分化差的腺癌、恶性混合瘤、鳞癌、未分化癌及腺样囊性癌,均应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如果肿瘤侵犯超出腺组织,应切除临近的肌肉下颌骨骨膜,骨组织。腺样囊性癌肺转移后可长期存活,原发灶复发可可能是致死的原因,肺转移后仍可切除原发灶。 3) 面神经的处理: 
如果没有被肿瘤包裹或者虽然与肿瘤粘连,面神经应予以保留,术后给予放疗,若神经仅某分支受侵,应保留未受侵的分支,腺样囊性癌容易沿神经侵犯,局部复发率高,须切除至神经切缘阴性。 4) 颈淋巴结的处理: 
腮腺癌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应行性颈淋巴结清扫。对临床N0病理,鳞癌,未分化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及分化差的腺癌可考虑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对伴有面神经麻痹
的病例应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 2. 颌下腺颌下三角清扫术,颈淋巴结处理同腮腺癌。 3. 舌下腺舌下腺切除术,颈淋巴结处理同腮腺癌。 4. 小涎腺肿瘤四周保证足够的安全边界
涎腺肿瘤放射 
出线间隔腮腺术后放疗的适应征: 
1.病理切缘阳性或肉眼观察有少量残留的病例 2.伴有面神经总干或颞面干或颈面干麻痹的病例 3.肿瘤贴近或累计颅底骨 
4.分化差的腺癌,恶性混合瘤,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鳞癌和未分化癌 
5.肿瘤同面神经贴近或粘连而行面神经保留的病例 6.复发性腮腺癌 
7.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腮腺癌(放射也应包括颈部)
颌下腺癌术后放疗的适应征 
除T1、T2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及无包膜外侵的高分化腺癌及恶性混合瘤外,均应行术后放疗。 
小涎腺癌术后放疗的适应征 
除较小的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高分化腺癌外,均应行术前或术后放疗。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37: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279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腮腺   肿瘤   淋巴结   转移   分化   下颌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