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主要病害种类、症状及防治方法

杨树主要病害种类、症状及防治方法
A.1杨树主要病害种类、症状及防治方法
4g手机电子围栏
主要病害
主要病原
发病规律
主要危害部位
症状
防治方法
锈病
马格栅锈菌杨栅锈菌粉被栅锈菌松杨栅锈菌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落叶或病枝稍中越冬,第二年开春之后,被真菌感染的那些冬芽,在逐渐开放的时候就会形成大量的夏泡子堆,成为这一年最初的侵染源头。每年于5―6月为发病高峰期,到7s8月份,由于气温不断升高,不利于夏泡子的萌发侵染,故病害进入平缓期。到9月初,气温逐渐下降,随着枝叶的二次抽发,病害又进入发展阶段,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期,到取样装置10月下旬,由于温度不断降低,病害便停止发生。
叶片
叶片受害初期先出现退绿点斑,逐步形成黄小斑点,以后在叶背面可见到散生的黄粉堆,形成黄绣球花状的病叶,严重时黄粉堆可联合成大块,且叶背部隆起。
发病初期每隔10~15天整株喷洒15%三嗖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sl500倍液,或15串粉锈宁可湿性粉剂IOOO倍液SI5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IOoO倍液;发病期高峰期整株喷洒50%的代森氨1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SlOOO倍液。
黑斑病
杨生盘二狗菌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落叶或病枝稍中越冬,翌年4~5月病菌新产生的分生袍子借风力传播,落在叶片上,由气孔侵入叶片,2~8天形成分生抱子盘,进行新的侵染。7~8月发病较重,9月达到高峰。病害的发生与湿度密切相关,湿度大发病重,反之则轻。
茎和叶片
发病初期首先在叶背面出现针状凹陷发亮的小点,后病斑扩大到Imnl左右,黑,略隆起,叶正面也随之出现褐斑点,5~6天后病斑(叶正、反面)中央出现乳白突起的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抱子堆,以后病斑扩大连成大斑,多成圆形,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病叶可提早脱落2个月。
发病初期每15~20天整株喷药1次,可用45%代森锌,或7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或波尔多液、百菌清、戊理醇等按照产品说明书喷雾使用。
灰斑病
杨灰星叶点霉杨棒盘抱东北球腔菌
病菌以分生胞子盘和分生抱子在病落叶、病枝梢和干部病斑上越冬,翌年春季分生抱子萌发侵染,借风雨和气流传播,从气孔或直接侵入,潜育期为5Sn)天,一年中分生抱子可重复侵染。一般苗木和幼树比大树发病严重,每年5~6月发病,8~9月为盛发期,10月基本停止蔓延。
叶片和嫩梢
病斑颜因树种而异,有绿褐、灰绿和锈揭等,初期为水渍状斑点,很快发展成不规则形褐斑,斑块上有许多小黑毛点出现,此为病菌的分生也子堆。嫩梢受害表皮颜变黑,最后死亡,所以又称“黑脖子”病。
发病初期间隔7SlO天整株喷洒25%咪鲜胺乳油500倍液S600倍液,或50%多镐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00倍液,连用2次一3次;病害严重时,从5月中旬~7月上旬,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整株喷洒进行防治。
细盾壳菌
病原菌以分生池子器、分生施子在病叶上越冬,翌年5月月中旬开始侵染,8~9月开始发病并发展到高峰期,10月以后慢慢开始停止蔓延。
叶片
发病初期在叶背或叶表形成小块状粗糙淡凸起,随后上面开始长出淡绿的霉层,在霉斑的背面出现微凹,病斑逐渐扩大,颜逐渐加深,最后呈墨绿,霉斑背部变黄坏死。
4~5月地面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IOO倍液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每7SlO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次进行预防;6~7月,发病初期整株喷洒靠山56%水分散粒剂,或30%王铜悬浮剂,或1:1:100波尔多液等,每7SlO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次一3次;发病盛期整株喷洒通风道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进行防治。
链格抱菌山杨壳二抱
病菌在病落叶上越冬,翌年经风雨传播,引起新的病害。
叶片
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约2cm,褐,轮纹状,后期在病斑上出现许多轮状排列的小黑点。
防治方法同黑斑病。
超级电容器充电
黑星病
山杨黑星抱菌杨黑星菌斑点黑星菌
病菌以分生抱子及菌丝在病落叶或病枝梢上越冬,翌年4~5月份借风雨传播侵染,6月初开始发病,7月一8月为发病盛期。
叶片
嫩叶生病,变黑扭曲,很快枯死。老叶生病,在叶背面散生0.3mm圆形黑霉斑,叶正面病斑黄,中央渐变褐或黑褐,病斑四周有一圈黄晕环,叶背面病斑中,长有一层灰绿的毒。严重时病斑相连,形成不规则大斑,病斑受雨水冲刷有灰白斑痕,可造成大量落叶。
发病初期整株喷洒1:1:125波尔多液,或0.3波美度一O.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65%代森锌500倍液防治,或用多菌灵500倍液〜800倍液。
白粉病
钩状钩丝壳菌杨球针壳白粉菌
病菌以闭囊壳在落叶上和新梢病部越冬,翌年春季闭囊壳产生子囊胞子,成为初次侵染源,分生抱子可进行重复侵染,一般6~9月发病,秋后形成闭囊壳成熟越冬。
叶片
叶片受害初期先出现退绿斑点,逐步形成黄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逐渐扩展,其后长有白粉状霉层,严重时白粉状物可连片,致使整个叶片呈白,后期病斑上产生黄至黑褐小粒点。
发病初期间隔10天整株喷洒12%医用脚轮农抗120,或武夷菌素(Bo-IO)IOO倍液,或8%菌克毒克水剂200倍液防治,连续喷洒2次。
杆菌胶抱菌
病菌多从伤口侵入,发病后产生新的分生抱子侵染,借助昆虫、风雨、人为活动进行传播,温度在IoeS30C均可发病,发病最适温度24℃
叶片和枝梢
叶部受害初期叶面的背部出现小斑点,发病的部位中端有黄褐的轮廓,交界处很明显,叶部受害后期叶面的中部会有明显的病菌抱子出现,呈现出粉红;枝梢受害初期会有黑的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最终变成灰白,病体和健康的部位之间有明显的区分,没有枯死的枝梢内部呈现红褐,与外部的连接处有淡黄褐,发病后期的病处变成黑,然后产生病菌抱子。
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6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SloOo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800倍液,或50%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喷洒整株,每7Slo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烂皮病
污黑腐皮壳菌金黄壳囊抱菌
病原菌以子囊壳、分生抱子器或菌丝在病皮内越冬,翌年春季子囊抱子和分生抱子成熟,借助风、雨、昆虫、鸟类传播,通过各种伤口侵入,也可自无伤的死皮侵入,分生抱子可进行重复侵染。
枝干
干腐型发病初期出现褐水肿状病斑,病部皮层腐烂变软,随后失水下陷,木质部出现褐变,后失水,树皮干缩下陷,呈龟裂状,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针头状小突起,发病组织皮层变成暗褐,糟烂,易与木质部剥离:枯梢型主要发生在la-4a的幼树或大树枝条上,发病初期呈暗灰,病部迅速扩展,环绕枝条一周后,病部以上枝条死亡,直至枝条皮层裂缝中形成橘红卷丝状的分生抱子角时,方能发现已感病。
发病初期整株喷洒10%碳酸钠原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倍液进行防治,具体防治方法按照LY/T3029确定的防治方法进行。
溃疡病
前萄座腔菌聚生壳菌革兰氏阴性菌
该病主要以菌丝状态在树干枝条的病斑和病残体中越冬。病菌多从伤口或皮孔侵入,以潜伏状态存在。病菌的分生抱子和子囊抱子,借风雨、昆虫和气流传播。每年5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月下旬为发病高峰,7月上旬基本停止,9SlO月可出现第2次发病高峰。
枝干
在树干或枝条上开始时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的变病斑,逐渐扩展,通常纵向扩展较快,病斑组织水渍状,或形成水泡,压之有液体流出,具臭味,后期病斑失水稍凹陷,呈灰至黑褐长椭圆形病斑,病部后期长出许多小黑点,为病菌的子实体,内皮层和木质部变褐。当病斑相互联结环绕枝干后,病斑以上枝、干枯死。当发生在枝条上时,常不表现出典型溃疡症状,小枝就迅速枯死。
可参照按照LY/T3029确定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也可用40%福美神50倍液,或50%退菌特1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50%多菌灵200倍液及10倍碱液等杀菌剂喷洒树干。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杨树主要病害线路调查记录表
B.1杨树主要病害线路调查记录表
调查地块编号:    调查地块面积:    hm2    林班:小班:
森林类型:    树种组成:    龄组:
有病害危害的在序号中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挤出机螺杆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调查株数
感病株数
感病株率(%)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月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0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264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病斑   发病   分生   抱子   出现   病害   形成   黄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