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及空调。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水蒸气压缩机,转子轴和定子之间形成有冷却通路,叶轮和壳体内的压缩配合部之间形成有压缩区。为了确保压缩机稳定运行,不允许在定子和转子轴之间自冷却通路泄漏的空气泄漏到压缩区,也不允许在叶轮和定子之间自压缩区泄漏的水蒸气泄漏到冷却通路内。
3.由于冷却通路与压缩区之间的相对密封效果较差,且压缩区的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力,冷却通路内的空气很容易进入到压缩区,这会严重影响水蒸气压缩机的运行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机,能够改善冷却通路内的空气很容易进入到压缩区,这会严重影响水蒸气压缩机的运行性能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还提供一种空调。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容纳区、安装区和压缩配合部,所述压缩配合部位于所述容纳区和所述安装区之间;转子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区;定子,位于所述安装区、并活动套设于所述转子轴上,所述定子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一通路,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轴之间形成有冷却通路;叶轮,位于所述压缩配合部内、并固定套设于所述转子轴上,所述叶轮和所述压缩配合部之间形成有压缩区,所述压缩区连通所述容纳区和所述第一通路;和疏齿构件,密封设于所述叶轮和所述定子之间、并活动套设于所述转子轴上,所述疏齿构件具有抽吸槽和位于所述抽吸槽两侧的密封疏齿,所述密封疏齿同所述转子轴和所述叶轮的组合结构进行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所述抽吸槽与所述转子轴之间形成有抽吸腔,所述抽吸腔设置成与抽真空装置连通。
7.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容纳区包括蒸发区和冷凝区,所述压缩配合部、所述叶轮、所述疏齿构件、所述压缩区包括依次设于所述蒸发区和所述冷凝区之间的多组,相邻所述压缩区通过所述第一通路连通。
8.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疏齿构件包括第一疏齿构件和第二疏齿构件,多个所述叶轮包括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多个所述压缩配合部包括第一压缩配合部和第二压缩配合部,所述压缩区包括第一压缩区和第二压缩区;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一压缩配合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压缩区,所述蒸发区与所述第一压缩区连通,所述第一疏齿构件位于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定子之间;所述第二叶轮与所述第二压缩配合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压缩区,所述冷凝区与所述第二压缩区连通,所述第二疏齿构件设于所述第二叶轮和所述定子之间。
9.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疏齿构件的远离所述定子的密封疏齿同所述第一
叶轮进行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临近所述定子的密封疏齿同所述转子轴进行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
10.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疏齿构件的远离以及临近所述定子的密封疏齿均同所述转子轴进行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
11.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抽吸腔均为环形腔,所述转子轴设有连通两个所述抽吸腔的第二通路,两个所述环形腔中的之一设置成与抽真空装置连通。
12.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轮同密封疏齿的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结构为曲折型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结构。
13.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转子轴同密封疏齿的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结构为平滑型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结构。
14.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转子轴过盈套设有密封环,与所述定子相邻的密封疏齿与所述密封环进行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包括抽真空装置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所述抽吸腔与抽真空装置连通。
16.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空调还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泵体、第二泵体、节流部件、第二换热器和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一泵体和所述蒸发区循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第二泵体和所述冷凝区循环连通;所述蒸发区、所述节流部件和所述冷凝区串联连通;所述抽吸腔、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抽真空装置串联连通。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外界空气自冷却通路的入口进入冷却通路内,在冷却通路内传输的过程中带走定子和转子的热量后,再自冷却通路的出口排至外界;抽真空装置运行对抽吸腔进行负压抽吸、并使抽吸腔内的压力降低至不大于压缩区的压力;临近定子的密封疏齿在密封时形成的非接触式动密封结构阻止冷却通路内的空气向抽吸腔泄漏,远离定子的密封疏齿在密封时形成的非接触式动密封结构阻止压缩区的水蒸气向抽吸腔泄漏,也阻止抽吸腔内的空气向压缩区泄漏;这样在抽真空装置的负压抽吸下,自冷却通路泄漏至抽吸腔内的空气很难再泄漏到抽吸腔内,自压缩区泄漏至抽吸腔内的极少量水蒸气更难泄漏到冷却通路内,因此该压缩机的冷却通路和压缩区的相对密封效果更好。
18.自压缩区泄漏的水蒸气的量特别少,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压缩机的运行性能;若压缩机长久不停机运行,自压缩区泄漏的水蒸气的累计量较大,会影响压缩机的运行性能时,可以停止压缩机,然后对容纳区进行补水,补水结束后再进行负压抽真空,直至压缩机满足开机条件后,再启动运行压缩机。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第一疏齿构件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中第二疏齿构件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28.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关系为:
29.1000压缩机,100壳体,110容纳区,111蒸发区,112冷凝区,120安装区,130压缩配合部,131第一压缩配合部,132第二压缩配合部,140抽真空口,141第二控制阀,150注水口,151第三控制阀,200转子轴,210第二通路,220密封环,300定子,310螺旋冷却通道,410第一通路,420冷却通路,421第二连接管,430压缩区,431第一压缩区,432第二压缩区,500叶轮,510第一叶轮,511配合形槽,520第二叶轮,600疏齿构件,601第一疏齿构件,602第二疏齿构件,610抽吸槽,611第一连接管,620密封疏齿,620a密封疏齿,620b密封疏齿,700轴承;
30.2000抽真空装置,3000第一换热器,4000第一泵体,5000第二泵体,6000节流部件,7000第二换热器,8000第一控制阀,9100过热度调节通路,9110流量调节阀,9200冷却通路,9210第一子路,9220第二子路。
3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种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压缩机1000,包括:壳体100,壳体100的内部设有容纳区110、安装区120和环形的压缩配合部130,压缩配合部130位于容纳区110
和安装区120之间;转子轴200,可转动地设于安装区120;定子300,定子300位于安装区120、并活动套设于转子轴200上,转子轴200可相对于定子300转动,定子300与壳体100之间形成有第一通路410,定子300和转子轴200之间形成有冷却通路420;叶轮500,位于压缩配合部130内、并固定套设于转子轴200上,转子轴200带动叶轮500一起转动,叶轮500和压缩配合部130之间形成有压缩区430,压缩区430连通容纳区110和第一通路410;和疏齿构件600,密封设于叶轮500和定子300之间、并活动套设于转子轴200上,疏齿构件600与定子300相对静置且静密封,转子轴200可相对于疏齿构件600转动,疏齿构件600具有抽吸槽610和位于抽吸槽610的两侧且进行非接触式动密封的密封疏齿620,密封疏齿620同转子轴200和叶轮500的组合结构进行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抽吸槽610与转子轴200之间形成有抽吸腔,如图4所示,抽吸腔设置成与抽真空装置2000连通。如图4所示,压缩机1000运转状态下,抽真空装置2000设置成对抽吸腔进行负压抽吸,使得压缩机1000运转状态下,抽吸腔内的压力降低到至多大于压缩区430的压力如10kpa。抽吸槽610为沿转子轴200的周向布置的环形槽,则抽吸腔为沿转子轴200的周向布置的环形腔。密封疏齿620位于环形槽的两侧壁上,一侧的密封疏齿620b临近定子300、远离叶轮500,另一侧的密封疏齿620a临近叶轮500、远离定子300。
38.外界空气自冷却通路420的入口进入冷却通路420内,在冷却通路420内传输的过程中带走定子300和转子的热量后,再自冷却通路420的出口排至外界;抽真空装置2000运行对抽吸腔进行负压抽吸、并使吸腔内的压力降低到至多大于压缩区430的压力如10kpa;临近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b在密封时形成的非接触式动密封结构阻止冷却通路420内的空气向抽吸腔泄漏,远离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在密封时形成的非接触式动密封结构阻止压缩区430的水蒸气向抽吸腔泄漏,也阻止抽吸腔内的空气向压缩区430泄漏;这样在抽真空装置2000的负压抽吸下,自冷却通路420泄漏至抽吸腔内的空气很难再泄漏到抽吸腔内,自压缩区430泄漏至抽吸腔内的极少量水蒸气更难泄漏到冷却通路420内(冷却通路420内的压力远大于抽吸腔内的压力),因此该压缩机1000的冷却通路420和压缩区430的相对密封效果更好。
39.自压缩区430泄漏的水蒸气的量特别少,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压缩机1000的运行性能;若压缩机1000长久不停机运行,自压缩区430泄漏的水蒸气的累计量较大,会影响压缩机1000的运行性能时,可以停止压缩机1000,然后对容纳区110进行补水,补水结束后再进行负压抽真空,直至压缩机1000满足开机条件后,再启动运行压缩机1000。
40.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容纳区110包括蒸发区111和冷凝区112,压缩配合部130、叶轮500、疏齿构件600、压缩区430包括依次设于蒸发区111和冷凝区112之间的多组,相邻压缩区430通过第一通路410连通。
41.可以是,如图1所示,压缩配合部130、叶轮500、疏齿构件600、压缩区430包括依次设于蒸发区111和冷凝区112之间的两组,则第一通路410为一条、定子300为一个;或者可以是,压缩配合部130、叶轮500、疏齿构件600、压缩区430包括依次设于蒸发区111和冷凝区112之间的三组,则第一通路410为两条、定子300为两个;或者可以是,压缩配合部130、叶轮500、疏齿构件600、压缩区430包括依次设于蒸发区111和冷凝区112之间的四组,则第一通路410为三条、定子300为三个等的方式;以上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42.在一示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多个疏齿构件600包括第一疏齿构件601和第二疏齿构件602,多个叶轮500包括第一叶轮510和第二叶轮520,多个压缩配合部130包括第一压缩配合部131和第二压缩配合部132,压缩区430包括第一压缩区431和第二压缩区432。第一叶轮510位于第一压缩配合部131和第一疏齿构件601之间,第二压缩配合部132位于第二叶轮520和第二疏齿构件602之间,定子300位于第一疏齿构件601和第二疏齿构件602之间。第一叶轮510与第一压缩配合部131之间形成第一压缩区431,蒸发区111与第一压缩区431的入口连通;第二叶轮520与第二压缩配合部132之间形成第二压缩区432,冷凝区112与第二压缩区432的出口连通;第一压缩区431的出口和第二压缩区432的入口通过第一通路410连通。标号700为轴承,泄漏的水蒸气不容易再泄漏到轴承700处,可以更好地防止轴承700处的油脂乳化。
43.可以是,第一疏齿构件601的远离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a同第一叶轮510进行非接触式轴向动密封配合,第一疏齿构件601的临近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b同转子轴200进行非接触式径向动密封配合;或者可以是,第一疏齿构件601的远离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a同转子轴200进行非接触式径向动密封配合,第一疏齿构件601的临近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b同转子轴200进行非接触式径向动密封配合;以上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44.可以是,第二疏齿构件602的远离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a同第二叶轮520进行非接触式轴向动密封配合,第二疏齿构件602的临近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b同转子轴200进行非接触式径向动密封配合;或者可以是,第二疏齿构件602的远离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a同转子轴200进行非接触式径向动密封配合,第二疏齿构件602的临近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b同转子轴200进行非接触式径向动密封配合;以上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45.可以是,两个抽吸腔均与抽真空装置2000连通;或者可以是,如图1所示,转子轴200设有连通两个抽吸腔的第二通路210,两个抽吸腔中的任意之一与抽真空装置2000连通;或者可以是,转子轴200设有连通两个抽吸腔的第二通路210,两个抽吸腔均与抽真空装置2000连通;以上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4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抽吸腔设有沿转子轴200的径向向外延伸、并伸至壳体100外侧的第一连接管611,第一连接管611与抽真空装置2000的抽吸口相连通;冷却通路420的入口和出口均设有沿转子轴200的径向向外延伸、并伸至壳体100外侧的第二连接管421,两个第二连接管421中的之一与气泵连通、另一与外界连通。
4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叶轮510的朝向定子300的侧面设有径向间隔的多个配合环槽511,配合环槽511同第一疏齿构件601的远离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a相配合、并形成曲折型非接触式轴向动密封配合结构。可以是,如图2所示,第一叶轮510的朝向定子300的侧面沿径向间隔设有多个环形凸筋,相邻环形凸筋之间形成配合环槽511。
4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转子轴200同第一疏齿构件601的临近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b相配合、并形成平滑型非接触式径向动密封配合结构。
4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转子轴200同第二疏齿构件602的临近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b相配合、并形成平滑型非接触式径向动密封配合结构。
5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转子轴200同第二疏齿构件602的远离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a相配合、并形成平滑型非接触式径向动密封配合结构。
51.当然也可以是,相配合的转子轴200(设置轴向间隔的多个配合环槽)与密封疏齿620形成曲折型非接触式径向动密封配合结构;当然,还可以是,相配合的第一叶轮510与密封疏齿620a形成平滑型非接触式轴向动密封配合结构等的方式;以上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52.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转子轴200过盈套设有密封环220,密封疏齿620与密封环220进行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可以是,如图1至图3所示,密封环220为两个,与定子300相邻的两密封疏齿620同两个密封环220进行非接触式径向动密封配合,第二疏齿构件602的远离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a直接同转子轴200进行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或者可以是,密封环220为三个,与定子300相邻的两密封疏齿620同三个密封环220中的两个进行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第二疏齿构件602的远离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a同三个密封环220中的第三个密封环220进行非接触式径向动密封配合等的方式;以上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53.该压缩机1000,即使抽吸腔内的压力略大于压缩区430的压力(二者差值不大于10kpa),能够自抽吸腔泄漏至压缩区430的空气也是极少量的,即冷却通路420和压缩区430的相对密封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并不会影响压缩机1000的运行性能,此时抽真空装置2000的运行负荷还得到了降低。
5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如图4所示,包括抽真空装置20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1000,抽吸腔与抽真空装置2000连通,压缩机1000运转状态下,抽真空装置2000设置成对抽吸腔进行负压抽吸,使得压缩机1000运转状态下,抽吸腔内的压力降低到至多大于压缩区430的压力如10kpa。
55.该空调,具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1000的全部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56.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空调还包括第一换热器3000、第一泵体4000、第二泵体5000、节流部件6000、第二换热器7000和第一控制阀8000;第一换热器3000、第一泵体4000和蒸发区111循环连通;第二换热器7000、第二泵体5000和冷凝区112循环连通;蒸发区111、节流部件6000和冷凝区112串联连通;抽吸腔、第一控制阀8000和抽真空装置2000串联连通。
5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泵体5000设于第二换热器7000的入口和冷凝区112之间,第一泵体4000设于第一换热器3000的入口和所述蒸发区111之间,空调还包括过热度调节通路9100和冷却通路9200,冷却通路9200包括第一子路9210和第二子路9220,定子300上设有螺旋冷却通道310,第一子路9210的入口连接在第二换热器7000的出口和冷凝区112之间的通路上,第一子路9210的出口与螺旋冷却通道310的入口连通,螺旋冷却通道310的出口与第二子路9220的入口连通,第二子路9220的出口与冷凝区112连通,过热度调节通路9100的入口与第二子路9220连通,过热度调节通路9100的出口与第一通路410连通,用于通过流量调节阀9110来调节第一通路410内的水蒸气的过热度。壳体100设有与冷凝区112相通的抽真空口140,抽真空口140与抽真空装置2000的抽吸口通过第二控制阀141连通。壳体100还设有与蒸发区111相通的注水口150,注水口150与水泵通过第三控制阀151相
连接,第三控制阀151打开,水泵向蒸发区111内供水。
58.当然也可以,如图1和图4所示,壳体100设有与冷凝区112相通的注水口150,注水口150与水泵通过第三控制阀151相连接;还可以是,壳体还设有与蒸发区相通的抽真空口,抽真空口与抽真空装置的抽吸口通过第二控制阀连通;以上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59.空调在运行之前,需要先判断压缩机1000内的水量是否满足相应条件、压力是否满足相应条件:在水量不满足时,打开第三控制阀151通过水泵向压缩机1000内部加入水至要求水量,然后关闭第三控制阀151和水泵;在压力不满足时,打开第二控制阀141、关闭第一控制阀8000,通过抽真空装置2000对压缩机1000内部抽吸至要求压力,然后关闭第二控制阀141、打开第一控制阀8000泵,抽真空装置2000保持打开状态。此时压缩机1000满足开启条件。然后,打开第一泵体4000和第二泵体5000,驱动压缩机1000运转,此时空调运行。在第二泵体5000的泵压下,低温液态的水自第一子路9210经过螺旋冷却通道310对定子300进行冷却后进入第二子路9220,在第二子路9220进行分流,一大部分水流回冷凝区112,一小部分水经过过热度调节通路9100喷入第一通路410,与第一通路410内高温气态的水蒸气接触,使得低温液态的水由液态转变成气态(即闪蒸),吸收第一通路410内部的热量,对第一通路410内压送的高温气态的水蒸气进行降温,以此来减小第一通路410内高温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热度,达到提升空调性能的目的,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流量调节阀9110来调节过热度调节通路9100的流量,达到调节第一通路410内高温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热度的目的。
6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图中未示出),包括:压缩机1000运转状态下,运行抽真空装置2000对抽吸腔进行负压抽吸,使抽吸腔的压力下降至不大于设定值。
61.该空调的控制方法,抽真空装置2000运行对抽吸腔进行负压抽吸,使抽吸腔的压力下降至不大于设定值,这样临近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b在密封时形成的非接触式动密封结构阻止冷却通路420内的空气向抽吸腔泄漏,远离定子300的密封疏齿620a在密封时形成的非接触式动密封结构阻止压缩区430的水蒸气向抽吸腔泄漏;这样在抽真空装置2000的负压抽吸下,自冷却通路420泄漏至抽吸腔内的空气很难再泄漏到抽吸腔内,自压缩区430泄漏至抽吸腔内的极少量水蒸气更难泄漏到冷却通路420内,因此该压缩机1000的冷却通路420和压缩区430的相对密封效果更好。
[0062]“使抽吸腔的压力下降至不大于设定值”可以设置成“使抽吸腔内的压力不高于压缩区430内的压力10kpa”。
[0063]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运行抽真空装置2000对抽吸腔进行负压抽吸,使抽吸腔的压力下降至不大于设定值的步骤包括:
[0064]
获取压缩区的压力p1以及抽吸腔的压力p3,判断第一判定条件p3-p1≤p是否成立,p为压力阈值:
[0065]
基于第一判定条件成立,则控制抽真空装置2000的转速为第一转速;
[0066]
基于第一判定条件不成立,则控制抽真空装置2000的转速为第二转速,来达到第一判定条件成立;
[0067]
其中,0<第一转速<第二转速。
[0068]
这样,第一判定条件不成立时,抽真空装置2000的抽气速度更大,这样可以进一步
降低抽吸腔内的压力,从而使得第一判定条件p3-p1≤p成立。
[0069]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运行抽真空装置2000对抽吸腔进行负压抽吸,使抽吸腔的压力下降至不大于设定值的步骤包括:
[0070]
控制抽真空装置2000(如以第一转速)运行(也可不提前运行抽真空装置2000);
[0071]
获取压缩区430的压力p1以及抽吸腔的压力p3,判断第一判定条件p3-p1≤p是否成立,p为压力阈值:
[0072]
基于第一判定条件成立,则控制抽真空装置2000的转速为第一转速,然后再次执行获取压缩区430的压力p1以及抽吸腔的压力p3,判断第一判定条件p3-p1≤p是否成立的步骤;
[0073]
基于第一判定条件不成立,则控制抽真空装置2000的转速为第二转速,然后再次执行获取压缩区430的压力p1以及抽吸腔的压力p3,判断第一判定条件p3-p1≤p是否成立的步骤;
[0074]
其中,0<第一转速<第二转速。即第一判定条件不成立时,抽真空装置2000的抽气速度更大,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抽吸腔内的压力,从而使得第一判定条件p3-p1≤p成立。
[0075]
p设置为不大于0,则:第一判定条件成立时,满足p3≤p1《p2《p0;其中,p0为冷却通路420内的压力,p1设置为第一压缩区431出口处的水蒸气的静压压力,p2为第二压缩区432入口处的水蒸气的静压压力,p3为抽吸腔内的压力。冷却通路420内的空气、第一压缩区431出口处向临近蒸发区111的抽吸腔泄漏的水蒸气,第二压缩区432入口处向临近冷凝区112的抽吸腔泄漏的水蒸气,最终均被抽真空装置2000抽出,空气泄漏不到压缩机1000内的水蒸气负压环境中,第一压缩区431的出口处和第二压缩区432的入口处泄漏的极少量水蒸气也泄漏不到冷却通路420中,达到了负压密封最佳效果,整机系统性能最佳。
[0076]
当p设置为大于0,则:第一判定条件成立时,满足p1<p2<p3<p0;其中,p0为冷却通路420内的压力,p1设置为第一压缩区431出口处的水蒸气的静压压力,p2为第二压缩区432入口处的水蒸气的静压压力,p3为抽吸腔内的压力。此方案抽真空装置2000不能够将冷却通路420泄漏到抽吸腔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此时p0》p3》p2》p1,由于密封疏齿620具有节流降压作用,能够泄漏至压缩机1000内的水蒸气负压环境中的空气也是极少量的(即能够泄漏至第一压缩区431和第二压缩区432内的空气也是极少量的),冷却通路420和第一压缩区431的相对密封效果以及冷却通路420和第二压缩区432的相对密封效果也均较好,此时抽真空装置2000的运行负荷还得到降低。
[0077]
在一示例中,基于第一判定条件成立,还控制第一控制阀8000的开度为第一开度;基于第一判定条件不成立,还控制第一控制阀8000的开度为第二开度;其中,0<第一开度<第二开度。这样第一判定条件不成立时,抽真空装置2000的抽气速度更快,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进一步降低抽吸腔内的压力,即第一判定条件p3-p1≤p在更短时间内再次成立。
[0078]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运行抽真空装置2000对抽吸腔进行负压抽吸,使抽吸腔的压力下降至不大于设定值的步骤包括:
[0079]
控制抽真空装置2000(如以第一转速)运行,控制第一控制阀8000(如以第一开度)打开(也可不提前运行抽真空装置2000,不提前打开第一控制阀8000);
[0080]
获取所述压缩区的压力p1以及所述抽吸腔的压力p3,判断第一判定条件p3-p1≤p是否成立;
[0081]
基于第一判定条件成立,控制抽真空装置2000的转速为第一转速、第一控制阀8000的开度为第一开度,然后再次执行获取所述压缩区的压力p1以及所述抽吸腔的压力p3,判断第一判定条件p3-p1≤p是否成立的步骤;
[0082]
基于第一判定条件不成立,控制抽真空装置2000的转速为第二转速、第一控制阀8000的开度为第二开度,然后再次执行获取所述压缩区的压力p1以及所述抽吸腔的压力p3,判断第一判定条件p3-p1≤p是否成立的步骤;
[0083]
其中,0<第一开度<第二开度。
[0084]
这样,第一判定条件不成立时,抽真空装置2000的抽气速度更快,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进一步降低抽吸腔内的压力,即第一判定条件p3-p1≤p在更短时间内再次成立。
[0085]
可以是,第一转速和第一开度为固定参数。可以是,第二转速和第二开度为固定参数;或者可以是,第二转速和第二开度为根据p3-p1的差值,按照第一预设表进行确定的不固定参数;以上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86]
在另一示例中,运行抽真空装置2000对抽吸腔进行负压抽吸,使抽吸腔的压力下降至不大于设定值的步骤包括:
[0087]
控制抽真空装置2000以第一转速运行,控制第一控制阀8000打开;
[0088]
获取压缩区的压力p1以及抽吸腔的压力p3,判断第一判定条件p3-p1≤p是否成立,p为压力阈值:
[0089]
基于第一判定条件成立,则控制第一控制阀8000的开度为第一开度;
[0090]
基于第一判定条件不成立,则控制第一控制阀8000的开度为第二开度,来达到第一判定条件成立;
[0091]
其中,0<第一转速<第二转速,0<第一开度<第二开度。
[0092]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运行抽真空装置对抽吸腔进行负压抽吸,使抽吸腔的压力下降至不大于设定值的步骤包括:
[0093]
控制抽真空装置2000(如以第三转速)运行,控制第一控制阀8000(如以第一开度)打开(也可不提前运行抽真空装置2000,不提前打开第一控制阀8000);
[0094]
获取压缩区430的压力p1以及抽吸腔的压力p3,判断第一判定条件p3-p1≤p是否成立,p为压力阈值:
[0095]
基于第一判定条件成立,则控制第一控制阀8000的开度为第一开度,然后再次执行获取所述压缩区的压力p1以及所述抽吸腔的压力p3,判断第一判定条件p3-p1≤p是否成立的步骤;
[0096]
基于第一判定条件不成立,则控制第一控制阀8000的开度为第二开度,然后再次执行获取所述压缩区的压力p1以及所述抽吸腔的压力p3,判断第一判定条件p3-p1≤p是否成立的步骤;
[0097]
其中,0<第一开度<第二开度。
[0098]
可以是,第三转速和第一开度为固定参数。可以是,第二开度为固定参数;或者可以是,第二开度为根据p3-p1的差值,按照第二预设表进行确定的不固定参数;以上均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99]
在一实施例中,p设置为不大于10kpa,可以保证冷却通路420和第一压缩区431的相对密封效果以及冷却通路420和第二压缩区432的相对密封效果均较好。
[0100]
空调接受到开机指令后,在准备运行之前,先判断压缩机1000内的水量是否满足相应条件、压力是否满足相应条件:在水量不满足时,打开第三控制阀151通过水泵向压缩机1000内部加入水至要求水量,然后关闭第三控制阀151和水泵;在压力不满足时,打开第二控制阀141、关闭第一控制阀8000,通过抽真空装置2000对压缩机1000内部抽吸至要求压力,然后关闭第二控制阀141、打开第一控制阀8000泵,抽真空装置2000保持打开状态。此时压缩机1000满足开启条件。然后,打开第一泵体4000和第二泵体5000,驱动压缩机1000运转,此时空调运行。
[0101]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控制方法还包括:
[0102]
获取容纳区110内的水量m;
[0103]
基于m<m1,打开第三控制阀151和水泵,并执行获取容纳区110内的水量m的步骤;
[0104]
基于m≥m1,关闭第三控制阀151和水泵,然后获取容纳区110内的压力p;
[0105]
基于p>p1,打开第二控制阀141、关闭第一控制阀8000,并打开抽真空装置2000,并执行获取容纳区110内的压力p的步骤;
[0106]
基于p≤p1,关闭第二控制阀141、打开第一控制阀8000泵,保持打开抽真空装置2000,打开第一泵体4000和第二泵体5000,驱动压缩机1000运转;
[0107]
其中,p1为压力阈值,m1为水量阈值。
[010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外界空气自冷却通路的入口进入冷却通路内,在冷却通路内传输的过程中带走定子和转子的热量后,再自冷却通路的出口排至外界;抽真空装置运行对抽吸腔进行负压抽吸、并使抽吸腔内的压力降低至不大于压缩区的压力;临近定子的密封疏齿在密封时形成的非接触式动密封结构阻止冷却通路内的空气向抽吸腔泄漏,远离定子的密封疏齿在密封时形成的非接触式动密封结构阻止压缩区的水蒸气向抽吸腔泄漏,也阻止抽吸腔内的空气向压缩区泄漏;这样在抽真空装置的负压抽吸下,自冷却通路泄漏至抽吸腔内的空气很难再泄漏到抽吸腔内,自压缩区泄漏至抽吸腔内的极少量水蒸气更难泄漏到冷却通路内,因此该压缩机的冷却通路和压缩区的相对密封效果更好。
[0109]
自压缩区泄漏的水蒸气的量特别少,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压缩机的运行性能;若压缩机长久不停机运行,自压缩区泄漏的水蒸气的累计量较大,会影响压缩机的运行性能时,可以停止压缩机,然后对容纳区进行补水,补水结束后再进行负压抽真空,直至压缩机满足开机条件后,再启动运行压缩机。
[0110]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
““
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11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112]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011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容纳区、安装区和压缩配合部,所述压缩配合部位于所述容纳区和所述安装区之间;转子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区;定子,位于所述安装区、并活动套设于所述转子轴上,所述定子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一通路,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轴之间形成有冷却通路;叶轮,位于所述压缩配合部内、并固定套设于所述转子轴上,所述叶轮和所述压缩配合部之间形成有压缩区,所述压缩区连通所述容纳区和所述第一通路;疏齿构件,密封设于所述叶轮和所述定子之间、并活动套设于所述转子轴上,所述疏齿构件具有抽吸槽和位于所述抽吸槽两侧的密封疏齿,所述密封疏齿同所述转子轴和所述叶轮的组合结构进行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所述抽吸槽与所述转子轴之间形成有抽吸腔,所述抽吸腔设置成与抽真空装置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区包括蒸发区和冷凝区,所述压缩配合部、所述叶轮、所述疏齿构件、所述压缩区包括依次设于所述蒸发区和所述冷凝区之间的多组,相邻所述压缩区通过所述第一通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疏齿构件包括第一疏齿构件和第二疏齿构件,多个所述叶轮包括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多个所述压缩配合部包括第一压缩配合部和第二压缩配合部,所述压缩区包括第一压缩区和第二压缩区;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一压缩配合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压缩区,所述蒸发区与所述第一压缩区连通,所述第一疏齿构件位于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定子之间;所述第二叶轮与所述第二压缩配合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压缩区,所述冷凝区与所述第二压缩区连通,所述第二疏齿构件设于所述第二叶轮和所述定子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疏齿构件的远离所述定子的密封疏齿同所述第一叶轮进行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临近所述定子的密封疏齿同所述转子轴进行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所述第二疏齿构件的远离以及临近所述定子的密封疏齿均同所述转子轴进行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两个所述抽吸腔均为环形腔,所述转子轴设有连通两个所述抽吸腔的第二通路,两个所述环形腔中的之一设置成与抽真空装置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同密封疏齿的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结构为曲折型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结构;所述转子轴同密封疏齿的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结构为平滑型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过盈套设有密封环,与所述定子相邻的密封疏齿与所述密封环进行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7.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抽真空装置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所述抽吸腔与抽真空装置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泵体、第
二泵体、节流部件、第二换热器和第一控制阀,所述压缩机为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一泵体和所述蒸发区循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第二泵体和所述冷凝区循环连通;所述蒸发区、所述节流部件和所述冷凝区串联连通;所述抽吸腔、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抽真空装置串联连通。

技术总结


本文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及空调。压缩机包括壳体、转子轴、定子、叶轮和梳齿结构,定子与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一通路,定子和转子轴之间形成有冷却通路,叶轮和压缩配合部之间形成有压缩区,压缩区和第一通路连通,疏齿构件设于叶轮和定子之间、并活动套设于转子轴上,疏齿构件具有抽吸槽和位于抽吸槽两侧的密封疏齿,密封疏齿同转子轴和叶轮的组合结构进行非接触式动密封配合,抽吸槽与转子轴之间形成有抽吸腔,抽吸腔与抽真空装置连通。该压缩机,能够改善冷却通路内的空气很容易进入到压缩区,这会严重影响水蒸气压缩机的运行性能的问题。严重影响水蒸气压缩机的运行性能的问题。严重影响水蒸气压缩机的运行性能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周宏亮 姬安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48: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21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定子   抽吸   叶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