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推理分析精讲

智能推理分析精讲
智能推理,也称作分析推理,更通俗地叫做智力测验。公务员考试中主要有排列、对
应、组合等能力测试。
公务员逻辑判断试题中,智能推理约占20%。很多爱好者从兴趣出发,对智力测验情趣盎然。在这里提醒读者:注意备考学习比例的合理分配,有些趣味类的智力测验待闲暇时再细品不迟。
在考试中,一般地运用排除法,可以解决绝大部分试题,对于应试来说这种方法无可非议。但就真正提高思维能力,则应该多掌握些智能思维方法。本篇介绍几个简单的方法。
一、矩阵解析法
高强钢(一)矩阵解析方法
就是表列方法。对于对应问题中关系错综复杂的试题,要在乱麻中尽快理清思路,首选的是排除法(如快解口诀介绍)。若不能用排除法解决的试题,且题干条件繁多,用矩阵辅助记忆和分析是重要方法之一。请看下例:
(北京社会在取2007-32)A、B、C、D四人分别要到甲、乙、丙、丁四个单位中的一个单位去办事。已知甲单位星期一不接待,乙单位星期三不接待,丙单位星期四不接待,丁单位只在星期二、四、六接待,星期日四个单位都不办公。一天,他们议论起哪天去办事。
[解析](1)把题干条件分列在表格中,既减轻记忆负担,又增强直观性,便于分析推演。
(2)根据D说的话“我从今天起,连着四天哪天去都行”,对照表格可确定只有“今天”是星期二或星期三符
合这个条件;
(3)再寻与“今天”相关的条件是B“我今天必须去,明天人家就不接待了”,和C “我和B正相反,今天不能去,明天去”,两人的说法,对照表格,只有“星期三”符合两人说法。答案为C。
表列法又称逻辑树或树型图,我们介绍的是适用于解析试题的简单表列,本书表列概念仅限于介绍部分。
(二)表列方法要领
1.分清表列中的主体和客体
主体如前例表中的甲单位、乙单位、丙单位。可直观理解为现代汉语单句中的主语,粗略地说,可以看作是直言命题中的主项;客体如前例表中主体名下的各项,亦可直观地理解为单句中的谓语,可看作直言命题谓项。客体揭示、刻画主体的属性、行为等特征。如:张三游泳、李四是博士。其中张三、李四就是主体,游泳、博士就是客体,分别刻画了主体的行为或属性。
2.表列中客体穷尽性
一般地,表列中要求对题干中给定的客体都要有序地穷尽列出,如前例表中客体项目就是穷尽性的。
更复杂些的、具有共有的诸多交叉属性的客体,也要分别列出,可以构造稍复杂一些的树的集合,情况也会一目了然,但在考题中不多见。
3.客体排除法
客体排除法简称排除法。即对有证据可以否定的客体项立即否定排除,经过不断地否定排除,终会真相大白。前例就是排除法的具体应用实例。
马超、瑶瑶,一个学哲学,一个学钢琴;一个住北京,一个住枣庄。住枣庄的不是学哲学的,瑶瑶不学钢琴。问马超住哪里?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小例子,旨在介绍方法。
根据题意,用拼音(字头):
M简代马超,Y简代瑶瑶;
ZH简代学哲学,G简代学钢琴;
B简代住北京,Z简代住枣庄。
按题意表列如下:
全部答案:M学G,住Z(马超学钢琴,住枣庄);
Y学Z H,住B(瑶瑶学哲学,住北京)。临场解题时,表格文字部分的标题、项目栏不必费时填写。
二、假设分析法
聚结器硅棒(一)假设解析方法
假设分析法在第一篇“陕解十二招”中已做过简要介绍,在这里对解题技巧做进一步讲解。当需要假设的条件多时,条件真假不便于记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让条件的真假更直观,可以用“1”、“0”标记辅助记忆。这里的1指代逻辑真,0指代逻辑假。真、假变化运算则指事物的1、0变化,对事物结果产生1、0变化的真值运算。通过真值运算,可以发现逻辑规律,也就是前提的真假变化,对结论真假变化的影响之规律。不同的真值运算,形成不同的真值表,其变化规律,在真值表中得到反映和揭示。
题干给定的条件往往真假不定,需要假设某情况如果为真是什么结果,如果为假,则又是什么结果,甚至需要排列组合所有的真假情况和结果,在此情况下,采用预设1、0进行真值运算的方法,是简捷、准确的。如例题:
一次性台布B.根据主持人回答“不是”,断定南美旅游证就在答话人手中
C.根据主持人回答“是”,断定泰山旅游证不在答话人手中
D.根据主持人回答“不是”,断定泰山旅游证就在答话人手中
[解析]预设:泄密=1,保密=0;南美=1,泰山=0;是=1,不是=0。
得到真值表如下。从真值表中即可断定,只要回答“不是”,就是持南美旅游证的主持人。
主持人持证对问话的必然回答
化尸池
1    1  0
1  0    1
0    1  0
0  0    1
答案:B。
这样的考题,题干中给定的真假变化复杂,需要通过预设1、0(真、假),穷尽性考察1、0变化的可能、情况,思路清晰地快速解析考题。
二)预设的要点
1.成对预设1、0
上题中的“男主持”、“女主持”是一对概念,“透露真情”和“守密”也是一对概念,“南美洲”和“泰山”亦同理。至于什么样的概念可以成对,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具体设定。假设在考察“读书”和“工作”关系变化的语言环境下,可以把“读书,’设定为1(逻辑真),把“工作”设定为0(逻辑假),也可以反过来把“工作”设定为1,把“读书”设定为0,那么,在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就定义了“学习”和“工作”是一对在逻辑上真假相对的概念。为叙述方便,直观称它们为1、0偶对,简称偶对。
2.设计真值表
真值表有两种:
①穷尽真值表。这类真值表,对事物逻辑真假变化具有穷尽性,用于考察事物逻辑真假变化的所有情况。
例如:笔试通过、面试通过,才具备录用资格,穷尽型真值表如下:
预设:通过=1,不同过=0;具备录用资格=1,不具备录用资格=0。
(笔试,面试) →录用资格
1    1    1
空压机系统1  0  0
0    1  0
0  0  0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9:22: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206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真假   客体   变化   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