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电式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磁电式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磁电式电流表是利用载流矩形线圈磁场中受力偶矩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当被测电流通过电流表线圈时,线圈在辐射状磁场中受到力偶矩的作用,带动指针一起偏转。但这个力偶矩不随转角变化。如果通入线圈中的电流为I,线圈的面积为S,其匝数为N,磁场的磁感
应强度为B,则力偶矩为
M=NBIS
在这个磁力偶矩M的作用下,线圈绕轴转动。与此同时,一盘游丝被扭紧,另一盘游丝被放松,对线圈施加一个反向弹性力偶矩。当线圈相对平衡位置转过α角时,弹性力偶矩
7705acMα=Kα
式中的K为游丝的扭转弹性系数。线圈转过α角后静止时,则有
M=Mα
NBLS=Kα
由上式可以得到
α=(NBS/K)I
令S1=NBS/K,则
α=S1I
通常把S1称作电流表的“电流灵敏度”,它表示电流表线圈中通过单位电流时,线圈偏转角的大小。电流灵敏度的大小,由电表本身的构造所决定,从公式α=S1I可以看出,线圈转角α的大小,与线圈中的电流I成正比。因此,磁电式电流表就可以根据指针偏转角的投饵机
大小,来确定被测量的电流的大小。
磁电式电流表满偏电流一般在10μA左右,教学用的大型演示电流表满偏电流在1mA 左右。因此,没做改装的磁电式电流表通常用来检测微小电流用,常把它称作“检流计”,在刻度盘上用字母“G”表示。检流计的“0”点通常是在刻度盘的中央,电表的指针可左
右摆动。
冰点渗透压
将微安表改装成多用电表的实践和体会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本学期我校在各年级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一行10人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电流表的改装”和“电荷的测定”两个课题。现第一课题经过理论准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误差分析、实验改进、总结提高等阶段,已初步结束,特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如下:
一、磁电式仪表的工作原理
1.磁电式仪表的构造图:在蹄形磁铁一块,作用:产生强磁场;圆形软铁二块,作用:将永久磁铁的磁场转变为“均匀辐射磁场”;转动轴,铝框、线圈、指针、螺旋弹簧两个。线圈中通过电流时,发生偏转,螺旋弹簧产生机械力矩和线圈产生的电磁力矩平衡,使指针在力矩平衡时静止在某一位置,其它辅助装置如接线柱、刻度盘等。
优日>公牛辅助2.磁电式仪表的作用原理:
⑴螺旋弹簧的作用:指针转动时,产生机械力矩M,设M1=K1θ(K1为比例常数)。
⑵线圈的匝数为n,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线圈的长度为L1,宽度为L2,通过电流为I时,则所产生的电磁力矩M2有如下递推关系:
M2=2nBIL    L1*L2=S      M2=nBIL
水褥子令K2=nBS,则M2=K2I,当M1=M2时,指针静止在某一位置,设转角为θ,有K1θ=K2I,∴I= K1θ/K2;令K1/K2 =K    ∴I=Kθ
即电流的大小与指针转过的角度成正比,故可用这一原理测定电流强度的大小。
3.两点思考
⑴在蹄形磁铁和铁蕊间的均匀辐向磁场的磁感线的全貌:内部也是存在磁场的,故图未定出软铁内部的磁感线,往往会给人一个磁感线会聚,内部圆心之线,实际上根据“在一点磁场方向仅有一个”的原则,磁感线是不相交的,故说转向磁场应是以水平轴为虚轴,竖直轴为实轴的双曲线系,这样可避免辐向磁感线汇聚中心的错误。
⑵为什么磁电式仪表数在表面中间的1/3内最精确。通过对磁电式仪表的观察,此时线圈位置中各处在磁场内部偏中间区域,磁感线强度接近计算值B,读数过大或过小,线圈位置处于磁场边缘区域,磁感应强度接近于计算值B,读数过大或过小线圈位置处于磁场边缘区域,磁感应强度与计算值B有差距,
故不准确,这个问题以前在高考试题中出现过,但仅出现过结论,而未知原因,其实这与电表的结构有关,也是我们使用电表测量时应注意的。
4.使用注意点:我们仔细观察磁电式电流表的游丝很细,说明它所产生的机械力矩很小,线圈的漆包线也很细,它所承受电流的磁力和产生的电磁力矩场很小,所以磁电式电流表非常灵敏,能测量非常微弱的电流,另外磁电式电流表(使用微安表的量程150μA)的量程很小,故接通开天前要考虑是否超过量程以保护电表,另外最重要的即本研究课题,为扩大电流表的测量范围,增多它的用处,可将其进行微装。
二、测量微安表的内阻
1.磁电式电流表的基本物理量:满偏电流I g,满偏电压U g,电流表内阻R g,其中必须测量的是K g,满偏电流由电流表直接读出,使用的微安表I g=150μA=1.5×10-4A,满偏电压由欧姆定律给出:U g=I g R g,由于不同电流表的“个性”不同,所以其内阻也不同,必须通过实验测出。
2.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
⑴实验电路如图,其中R’是电阻箱,K是电位器或是电阻箱,电阻较大,以保证电源电压是1.5V时,电路电流I≤I g=150μA。
⑵测量原理:①G满偏时的电流为I g,②接入R’并调节后使G表半偏,③设电路电流不受,此时R’=K g,R’是电阻箱电阻,可直接读出,可得R g=R’
⑶系统误差:接入R’后R’与R g并联,且近似相等,线路电阻变小,总电流将变大,所以流经R’的电流I’将大于1/2I g,流经G的电流为1/2I g,且I’R’=1/2I g R g,∵I’>1/2I g,∴R’<R g,R g的测量值将偏小。
⑷减小系统误差的办法,由⑶的理论,仅需尽可能地减少,由于并联R’所引起的电路电阻电流表变化,所以可适当提高测量电压和串联电阻的值,例如,I g=150μA,U=3V时,串联电阻约在3/(R g +R)=150×10-6A,K≈2.0×104Ω,若R g =500Ω,则R=19.5KΩ,并联R’后总电阻为19.5+0.25=19.75 KΩ,总电流I’=3*106/19.75*103=151.9μA,引起电流误差=1.3%.
3.实际测量:接上图电路,选用电池U=1.5V(内阻忽略),合上S1调节R使G表满偏I g=150μA,再合上S2调节R’,使G表半偏75μA,读出R’= 560Ω,∵K g=R’,∴微安表内阻R g=560Ω。
三、实验过程中发现误差较大,难以自信,引起新思考。
1.在改装后的电表测量中,发现按规定的数据改装成电流后所引起的误差超出允许范围(5%以内),有的甚至超过10%,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在哪儿,引发大家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2.误差会放大和缩小吗?
⑴以其中一个小组的电表内阻R g=560Ω为例,电源电压U=1.5V(内阻忽略),满偏时串联电阻R=9500Ω,并联一个R’以后,电路总电阻变为R+1/2R g=9750Ω,此时,电表总电流I=1.5*106/9750=154μA,误差η=(154-150)/150=2.7%,但R g的误差呢?通过G的电流1/2 I g=75μA,通过R’的电流I’=154-75=79μA,此时I’R’=1/2 I g R g,∴R’=75/79R g,又将R g=R’ ∴η= (R g-75/79R g)/ R g =5.1% 。因此,由于电流的变化而G中的电流为1/2 I g不变引起R g的测量误差的2倍,可以说误差放大了。
⑵误差将有时也因实验因素相悖而缩小
例如:将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时,因需串联一个分压电阻,当R g的测量值偏小时,放大后的电压一定时,则放大倍数n较大,需串联的电阻R=(n+1)R g,不一定较小,也不一定较大,当R g较大时,放大倍数n较小,需串联的电阻R=(n+1)R g亦然,举例如下,在(二)中测的R g=30Ω,在(四)中测得K g=320Ω,若均扩大为15V的电压表,需串联的电阻R1=9698Ω,和R2=9680Ω,相差仅0.2%,这里主要是R=(n-1)R g的关系,会使由一个量产生的误差与另一个量的误差相互抵消,总误差减少。
⑶由于实验原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使系统误差较大,加之以后的实验连续做下去会产生一些使人难
以至信的结果,须想办法。
3.是否可以改进,有新办法吗?
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由于并联R’后引起I的变化造成的,是否并联R’再经调节I不变呢?于是我们设计了测R g的实验。如图所示,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31: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198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线圈   电流表   电流   磁场   磁电式   产生   误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