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科特点,有效开发校本课程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
102学法教法研究
立足学科特点,有效开发校本课程
杨钰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一、课程开发的依据
校本,即以校为本,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和开发校本课程。所以每个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都应该有学校的特。
我校在开展校本课程前,对我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展开了了广泛而充分的调查。在这里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背景。从2001年,我校确立了“弘扬民族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2005年在研讨与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儒雅自信的现代中国人”为我校校本课程的主题。
二、课程目标的确定
在确定课程目标时要考虑到:课程目标要与学校校本课程总目标的导向一致。课程目标要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与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目标要对学科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提出要求。课程目标要清楚可行。目标的表述要有层次性,能否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各项目标之间要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遵循从大到小,从全面到具体的原则。力求全面、适当、清晰。
第一步,确立材总课程目标
总目标的确立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整体性。要确立的准确,难度不易太高。全面贯彻学校育人目标、与学校校本课程总目标相吻合。
下面以篆刻学科的教学目标为例
1、.通过欣赏篆刻作品,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发展史以及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以及古文学的关系。
2.通过对篆刻用具和技法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篆刻的用具与材料,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和程序,能够独立临摹刻印篆刻作品。
3.通过学生动手活动,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篆刻学习的持久兴趣,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广告宣传栏制作
第二步,确立课程分年段目标
课程的分段目标要有操作性。分段目标的确立要考虑到课程的连续性。教学内容的递进性。可以从大目标到小目标依次确立。
第三步,确立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所要达到的结果,它必须通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则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由此可见,正确确定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上好校本课程课的关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制定的详细具体,要体现出三维目标体系。
ace3以《可爱的生肖印》为例,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看图片和教师讲解,了解肖形印的历史内容以及分类情况。
2.通过学习生肖印的创作步骤,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实践生肖印创作的过程,掌握生肖印刻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不断感受到创作成功感和成就感。
4.通过欣赏生肖印,学生感受篆刻这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审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美好生活的高尚情感。
三、课程内容的选择(教什么)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基于课程目标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并对其加以有效组织,这也是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根据校本课程确定的目标,而选择、确定的校本课程内容必然是要与学校、学生和教师紧密相联,它必须是在教师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实际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与课程开发的成本问题。考虑到校本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在校本课程内容的选则上要做到“四要”。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学校校本课程标准为依据
课程内容也就是教材的编写必须依据学校的校本课程标准,反映学校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在统一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的前提下,编写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重新组合调整课程的顺序。例如,我校校本课程的主题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儒雅自信的现代中国人”,那在我编写的篆刻校本教材时就不能把篆刻教学变成纯技法的课程,而要同时要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熏陶,要注重课程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的作用。在每单元加都加进与单元内容相关的篆刻欣赏,篆刻典故,名家介绍等,除了掌握最基本的篆刻技能同时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了篆
刻这门艺术。即学习了知识,又起到了文化的传承作用。
胶管缠绕机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需要
离合器盘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出发点。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而存在的。因此在选编课程内容时要立足学生的发展,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为目的,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真正体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选择教学内容。对学生要学些什么,学生能够做什么,在学习中要收获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关注学生的需要就要考虑发展学生的持续学习力。
2.关注学生的需要就要消除学生的学习倦怠,使学生有兴趣学习。
3.关注学生的需要就要了解学生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能力的课程内容。
(三)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上有思考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要站在课程的全局上去选择课程内容。
比如篆刻教材就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低段学习写篆(其
【摘要】从2001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开展校本课程”的相关文件以来,“校本课程”就成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结构。“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权力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考虑“怎么教”,在某种程度上还要考虑“教什么”。而就美术教师的专业特点来说,又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要实施者。要如何开展好校本课程,特别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下面谈谈我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学科特点;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02-02
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
103
学法教法研究
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之管见
余为国1  姚毅锋2
(1.深圳市盐港中学  广东  深圳  518083;2.深圳市盐田区教科研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83)
在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通过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创新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为将来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创新教育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怎么创新?中小学创新教育从哪里着手呢?
一、通过科学家创新发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纵观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发明、创造,有很多标志性的的成果都是由不具有高学历的“大家”创造的。
1855年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开始上学,因为有刨根问底的天性,在上课时经常问老师一些另类的问题,仅仅只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以“低能儿”的名义撵出学校。他母亲南希当时是一家女子学校的教师,是一个富有教育经验的人,她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低能儿”,因此自己亲自教授儿子。南希经常让儿子自己动手做实验,有一次讲到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时,她让儿子到自己家旁边的高塔上尝试,儿子拿了两个大小和重量不同的球并同时从高塔上抛下,结果两球同时落地,儿子觉得很神奇并兴奋地告诉母亲实验结果,这次实验也铭刻在这个小男孩脑海里了。
就是这个小男孩,在21岁的时候因发明投票计数器获得
了个人的第一项发明专利权;
1877年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留声机;1915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这个小男孩就是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爱迪生,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
爱迪生仅仅只读了三个月的书,或者说仅仅只有三个月的正规学历,就是凭着自己求新、求异,凭着自己要改造世界的决心,才有两千多项发明。我们每一个学校有很多爱迪生这样的学生,只要我们老师都像南希那样因材施教,实施创新教育,就一定可以培养出很多敢想、敢干、敢创新的杰出人才。
二、通过身边学生创新发明实例,丰富学生的创新想象力不管哪个地区,甚至不管哪个学校,都会有学生做出过一些创新,或者有一些重大的发明创造。我们中小学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发明、创新的实例进行创新教学。
塑料玻璃滑道例如深圳市南山区留仙小学的王志坤同学就发明了一种“可调节燃烧速度的蚊香盒”,这个蚊香盒就解决了我们夏天生活中的一大难题:蚊香燃烧速度不能调控,不管房间大小,也不管蚊虫多少,蚊香的燃烧速度不变,既浪费蚊香,又产生较多废气,污染环境。
王志坤小同学发明的“可调节燃烧速度的蚊香盒”就是将燃烧的蚊香放在盒子里,盒盖上带有可调控的9个小孔,使用蚊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调控开孔的多少,从而调控蚊香燃烧的
速度。王志坤小同学因此获得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荣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活动一等奖,并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荣誉称号。
“可调节燃烧速度的蚊香盒”发明原理、制作技术都十分简单,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不便之处,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多动脑筋,就有可能对现有的生活加以改进,就有可能做出创新,就有可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三、通过创新技能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人说,有些发明创造很简单,但如何在生产、生活中到发明、创新的位点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管是哪一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有心人,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到创新的切入点,明确发明的真正含义。
中小学生创新方法很多,但不外乎异类组合创造法、改进创造法、逆向思维法、移植创造法、信息交合法、原理创造法、仿生创造法和联想创造法。在教学过程中,或者在教学某一相关知识时,教师有意识地插入一些创新方法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教学《蝙蝠和雷达》时,就可以举出根据动物的保护制造迷彩服、根据苍蝇的平衡棒研制出了新型的导航仪、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仿制盲人用的“探路仪”、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研制电子蛙眼等等。这种教学方法在让学生掌握语文(或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仿生创造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通过日常生活小技巧,触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技巧,例如快速系鞋带、用铅笔芯粉末开生锈的锁、高温处理的剩汤密封保鲜、用橡皮筋防治拉链下滑等等,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讲解这些生活小技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使学生明确:创新并不神秘,创新源自生活,创新可以改变生活。
中小学创新教育可以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语文等学科知识,每一门课都可以融入创新教育理念,都可以适时引入创新知识,都可以根据中小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进行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就可以培养出大批具有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覃宝学,发明创造乐园,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6.
[2]赵幼仪,趣谈发明创造方法35种,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2.
作者简介:
抗菌防臭袜余为国,男,54岁,深圳市盐港中学生物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高级农艺师。
【摘要】在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通过科学家创新发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通过身边学生创新发明的实例丰富学生的创新想象力,通过创新技能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日常生活小技巧触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各科教师在本学科教学过程中穿插创新教学,有利于在中小学培养创新人才。【关键词】兴趣;想象力;能力;灵感【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03-01中包括小篆,谬篆、画印、)中段学习印章临摹(包括汉印白文、汉印朱文、明清流派)高段学习篆刻创作(包括临摹创作、独立创作、创作印谱)。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同时也在不停地审视、反思着自己的教育。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展,我们不断地在调整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回首十年的忙碌,延兴人兴奋地盘点着收获。延兴的孩子也实实在在受益了,他们跟同龄孩子相比越发的儒雅、自信;延兴人逐渐挖掘出了自己的办学特,进一步明确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儒雅自信的中国人”的办学方向。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3:1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198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课程   创新   校本   教师   教育   学校   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