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机器纺织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手工机器纺织发展时期
⏹秦汉至隋唐:
⏹手工机器纺织技术全面发展
⏹宋元到明清:
⏹棉纺织业的勃兴;
⏹纺织品组织多样化;
⏹工艺技术的高度成熟。
⏹秦汉至清末的纺织生产形态:
⏹分散而广大的农村副业;
富氧设备⏹城镇独立手工业
⏹集中而强大的官办手工业。
⏹一、纺织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棉纺织的勃兴
一体机教学
⏹秦汉至清代,是手工机器纺织的繁荣时期。
⏹两个阶段:
⏹宋以前,以纺织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为特征。
⏹纺织染整工艺和所用工具进一步完善化;
⏹织物的“三原组织”及其变化均已全部出现;
⏹经显花向纬显花的过渡已经完成。
⏹南宋以后,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利用自然动力运转纺纱机器——水力大纺车;
⏹棉花在内地的种植技术得到突破,棉纺织生产勃兴;
⏹纺织工艺和产品进一步向艺术化和大众化两个方向发展;
⏹缂丝、织绒、织金、妆花等富于艺术性的产品相继盛行。
⏹十八世纪以后:
⏹出现了近代机器工业。
⏹西方从纺织生产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在纺织技术上逐步超过了我国。
⏹我国手工机器纺织在生产工艺和织作技巧上所达到的水平,在世界纺织技术史上,独具异彩。(一)秦汉至隋唐
分子筛膜——手工机器纺织技术的全面发展
⏹战国时期,地区间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秦统一全国,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车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汉承秦制,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较快,使我国处于世界文明的前列。
⏹秦汉时,我国丝、麻、毛纺织技术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工具方面、缫车、纺车、络纱、整经工具、多综多蹑织机己相当完善,束综提花机已产生。
⏹产品方面,也有非常高的水平。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精美丝、麻织品,轻薄的素纱襌衣和厚重的绒圈锦,反映了汉初的缫、纺、织、染技术。
⏹丝织物应用了当时流行的12-18种几何图案;品种包括纱、罗、绮、锦,花俱全。
⏹总经根数达到一万以上,采用了双经轴织机。
⏹印染方面,巳使用了矿物和植物染料的套染和媒染技术。
⏹出土的细麻布相当于21—23升,经密32—38根/厘米;其中一块还有灰金属极光,是经过砑光整理的。
⏹秦汉之际,陆路西通西亚,海路东通日本,南通东南亚。
⏹在纺织技术与纺织品交流方面,著名的“丝绸之路”把我国精美的纺织产品传播到了欧洲。
⏹(日)内田星美《日本纺织技术之历史》记载,秦时吴有兄弟二人东渡日本,传授养蚕、丝织及缝制吴服的技术。
⏹西汉哀帝时、织罗技术经由朝鲜传入日本。
⏹《汉书·张骞传》记载,我国蜀布经身毒(今印度)输住大夏(今阿富汗)。……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使经济科技发展缓慢。
⏹但民族的迁移和交流对活跃科技思想和发展经济有促进作用。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劳动经验,整理了农学和蚕桑技术的整理。
⏹对日本和东南亚继续纺织技术交流和贸易。
⏹《三国志·魏志·东夷列传》载,魏景初二年(238年)日本来我国专使带回大量丝织品。
⏹(日)明石染人《染织史考》记载,南北朝时,凸版印花由我国传入日本。
⏹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长期统一稳定的局面加上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唐代海陆交通发达,与各国交流也更频繁。
⏹科技有很大发展,天文、历法、地理、医药等学科以及农业、纺织、陶瓷、建筑、航海等技术都有不少新成就。
⏹唐代我国纺织技术更有提高。
家庭智能控制
⏹出现了变化斜纹组织向正规的缎纹组织的过渡,织物结构上的“三原组织”(平纹、斜纹、缎纹)至此已臻完整。
⏹纬显花的织物大量出现,束综提花机已经相当完善、普及。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和日本保存至今的大量唐代纺织文物,是对当时高度技术水平的物证。(二)宋元到明清
⏹棉纺织业的勃兴
⏹纺织品组织多样化
⏹工艺技术的高度成熟
⏹宋代起,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大的发展。
⏹指南针、活字印刷和火药的发明均在宋代。
⏹宋代在建筑、机械、冶金、造船、纺织、制瓷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
⏹沈括《梦溪笔谈》对许多科学领域作了总结。
⏹王帧《农书》系统总结了农学、纺织的经验,还记载了活字印刷法。
⏹薛景石《梓人遗制》总结了备种织机的尺寸和制作设汁。
⏹宋代,出现了划时代的纺织新技术——水转大纺车。
⏹这种多锭捻线机用水车技术,以流水作动力。
⏹每天可捻纱一百斤。
⏹大纺车的出现,证明了宋代工场手工纺织业的发展。
⏹由于它只适应集中性的工场手工业,不适合个体手工业户,而水力资源又没有普遍性,因此,未能推广到其他类型的纺织机器。
⏹宋以后全国经济中心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四川盆地和长江三角洲成了丝绸手工业发达地区;
⏹麻纺织业则集中在成都府路和广南西路。
自动车位锁
⏹北宋时,棉花种植区域还局限于气候较暖的两广和福建。
⏹南宋后期,棉花栽培区域迅速扩大,越过南岭山脉和东南丘陵向长江和淮河流域推进。
⏹同时,新疆的棉花东移入陕。
⏹随着植棉技术的突破和弹纺工具的改进,出现了以棉纱织布的棉织业。
⏹纺织原料的构成,从元代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棉花逐步取代了麻作为大众衣着原抖的地位。
⏹棉纺织业勃兴。
⏹明、清两代,工商业和城市经济大发展。
⏹纺织、冶炼、制瓷、造纸、印刷、造船等手工业都很发达。
⏹出现了纺织业的专业地区:
⏹江南嘉、湖地区的丝织技术;
⏹松江的棉布织造业;
⏹芜湖的浆染业。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著作系统地总结了农业、手工业与医药学、生物学的成就,对纺织技术也有全面的论述。
⏹宋元到明清,纺织技术水平更趋高超。
⏹起源于汉代以前的缂法、绒织、织金等技术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南宋的缂丝,元代的织金,明代的织绒都成了出名的工艺美术品。
⏹生产工具也更加完善:
⏹束综提花与多综多蹑相结合的提花机,多锭大纺车,以及后期出现的多锭纺纱车。
⏹宋元两朝海上交通发达,东西交通更为频繁。
⏹据日本《染织史考》和《日本纺织技术之历史》记载,我国凸版和缕空版印花技术均于元代传入欧洲。
⏹日《博多记》载,宋代日本来我国学习织造的人员回去后,在博多设工场,使“博多织”闻名于日本。
⏹明代中外交流更多(郑和七次下南洋)。
⏹据《日本纺织技大之历史》载,我国弹花弓于十五世纪传人日本。
⏹《新疆图志》记载,清康熙时,新疆所产织毯输往欧洲,和田地毯也出口到阿富汗、印度等
国。
⏹1875年,美国从我国浙江移植。
⏹明清两代,西洋的许多纺织品品种也大量传入我国,原料、染料也有一些引进。
(三)秦汉至清末的纺织生产形态
⏹在封建社会里,我国纺织生产一直存在着三种形态:
⏹分散而广大的农村副业;
⏹城镇独立手工业;
⏹集中而强大的官办手工业。
⏹1.农村副业
⏹自秦汉至清末,我国广大农村一直是“男耕女织”,以自给为主的小农经济。
⏹为了向官府纳税、自用或作为商品去交换其它必需品,
⏹纺织生产作为主要的农村副业,一直延续了二千多年。
⏹帝王赏赐,部分来自官手工业,但主要是靠“布缕之征”,取之于民。
⏹2.城镇独立手工业
⏹在封建社会时期,从农村副业逐步分化出来的城镇独立纺织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刮板钢⏹秦汉两代,官吏和士大夫家中雇工纺织,有的作坊规模很大。产品除自用外,还对外销售。
⏹汉代巨鹿陈宝光、张安世家(汉书有传),“夫人自纺绩,家僮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积纤微,是以殖其货。”
⏹唐代,首部长安的东市有织锦行,范阳郡、琢县等地出现了绢行、丝帛行等。定州何明远家有绫机五百张。
⏹北宋时,一些地方出现了从事纺织为主的民户,叫做“机户”。
⏹宋、元时期杭州有很多主人不操作而只指挥工人作工规模大小不等的丝织坊、染肆等。
⏹浙江桐乡的濮院镇从宋至明一直是“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四方商贾负资云集。”
⏹3.官办纺织手工业
⏹秦汉时宫府设立的纺织手工工场规模很大,专生产名贵的织品供皇室使用。
⏹汉有考工令司铸钱、造兵器和织绶,平准令主管练染作采;御府令主管作衣服;齐三服官生产春服、夏服、冬服作工各数千人。
⏹隋唐官府纺织手工业规模更大,分工更细。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58: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195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纺织   技术   发展   手工业   日本   出现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