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的历史

外用贴剂布乔
B.Bouchon
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Bouchon)发明了“穿孔纸带”的构想。
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Bouchon)突发奇想,想出了一个“穿孔纸带”的绝妙主意。布乔首先设法用一排编织针控制所有的经线运动,然后在一卷纸带上根据编织图案打出一排排小孔。启动机器后,正对着小孔的编织针能穿过去钩起经线,其他的针则被纸带挡住
不动。这样一来,编织针就自动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去挑选经线,布乔的“思想”于是“传递”给了编织机,而编织图案的“程序”也就“储存”在穿孔纸带的小孔之中。
1805年: 法国机械师杰卡德(J.Jacquard)根据布乔“穿孔纸带”的构想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在后来电子计算机开始发展的最初几年中,在多款著名计算机中我们均能到自动提花机的身影。
最早期的存储媒介——打孔纸卡
这个是最早的数据存储媒介了,在1725年由Basile Bouchon焙烧炉发明出来,用来保存印染布上的图案。但是关于它的第一个真正的专利权,是Herman Hollerith1884923日申请的,这个发明用了将近100年,一直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
反相加法器打孔纸卡
  上图是打孔纸卡的典型例子--它制成于1972年,上面可以打90列孔。显然你可以看出,这张卡片上能存储的数据少的可怜,事实上几乎没有人真的用它来存数据。一般它是用来保存不同计算机的设置参数的。打孔纸卡
土豆炮点火装置
1801年:卡片时期
19世纪的雅卡尔提花织布机1725年,法国纺织工人鲁修(Basile Bouchon)为便於转织图样,在织布机套上穿孔纸带,他的合作夥伴则在1726年著手改良设计,将纸带换成相互串连的穿孔卡片,以此达到仅需手工进料的半自动化生产。1801年,法国人雅卡尔(Joseph-Marie Jacquard)发明提花织布机(Jacquard Loom),利用打孔卡(Punched Card)控制织花图样,与前者不同的是,这部织布机变更连串的卡片时,无需更动机械设计,此乃可程式化机器的里程碑。
B.Bouchon的发明
何乐礼在1880年代利用打孔卡发明制表机美国宪法规定每十年必须进行一次人口普查,1880年排山倒海的普查资料就花费了8年时间处理分析,因此美国统计学家何乐礼(Herman Hollerith)在1890年开发出一种排序机,利用打孔卡储存资料,再由机器感测卡片,协助美国人口调查局对统计资料进行自动化制表,结果不出3年就完成户口普查工作[3] 安装网
何乐礼在1896年成立制表机器公司,几经并购,后来成为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IBM)的一部分。到了1950年,IBM的卡片已在业界与政府机构广泛使用,为了让卡片可作为证明文件重覆使用,卡片上都印有「请勿折叠、卷曲或毁损」的警告字样,这行警语后来还成为后二次大战时期的流行标语[4]
FORTRAN程式打孔卡直到1970年代为止,不少电脑设备仍以卡片作为处理媒介,世界各地都有科学系或工程系的大学生拿著大叠卡片到当地的电脑中心递交作业程式,一张卡片代表一行程式,然后耐心排队等著自己的程式被电脑中心的大型电脑处理、编译并执行。一旦执行完毕,就会印出附有身份识别的报表,放在电脑中心外的文件盘里。如果最后印出一大串程式语法错误之类的讯息,学生就得修改后重新再跑一次执行程序。打孔卡直到
今日仍未绝迹,其特殊的尺寸(80行的长度)在世界各地仍使用在各式表格、记录和程式用途上。
编织机编织程序
无论是契克卡德、帕斯卡,还是莱布尼茨,他们发明的机器都缺乏程序控制的功能。工业社会首次大规模应用程序控制的机器不是计算机,而是纺织行业中的提花编织机,然而,它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力。
B.Bouchon的发明
提花编织机具有一种升降纱线的装置,能编织图案花纹绸布。提花机最早出现在中国,在战国时代墓葬物品中,就有许多用彩丝线编织的漂亮花布。据史书记载,西汉年间的纺织工匠已能熟练掌握提花机技术,机器配置了120根经线,平均60天即可织成一匹花布.明朝刻印的《天工开物》一书里,也印着一幅提花编织机的示意图。当西方人对“丝绸之路”运来的花布赞叹不已时,提花机也沿着这条路传入欧洲。
用当时的织机编织图案相当费事。所有的花布都是用经线(纵向线)和纬线(横向线)编织,若要织出花样,织工必须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在用人手在适当位置反复“提”起一部分经线,以便让滑梭牵引着不同颜的纬线通过,编织效率很低。地火龙
B.Bouchon的发明
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 Bouchon)想出了一个“穿孔纸带”的绝妙主意。布乔首先设法用一排编织针控制所有的经线运动,然后取来一卷纸带,根据图案打出一排排小孔,并把它压在编织针上。启动机器后,正对着小孔的编织针能穿过去钩起经线,其它则被纸带挡住不动。于是,编织针自动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去挑选经线,布乔的“思想”“传递”给了编织机,编织图案的“程序”也就“储存”在穿孔纸带的小孔之中。真正成功的改进是80年后,另一位法国机械师杰卡德(J.Jacquard),大约在1801年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他出生于里昂,其父是位织工。虽然杰卡德在1790年就基本形成了自动提花机设计构想,但为了参加法国大革命,他无暇顾及发明创造,投身到里昂保卫战的行列里。直到19世纪到来之后,杰卡德的机器才得以组装完成。
杰卡德为他的提花机增加了一种装置,能够同时操纵1200个编织针,控制图案的穿孔纸带后来换成了穿孔卡片。1805年,法国皇帝拿波伦在里昂工业展览会上观看提花机表演后大加赞赏,授予杰卡德古罗马军团荣誉勋章。据说,杰卡德编织机面世后25年,连考文垂附近的乡村里也有了600台, 在老式蒸气机的牵引下,把穿孔卡片上的图案变成一匹匹漂亮的花绸布。
然有皇帝支持,杰卡德的机器却遭到织工们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害怕机器会砸掉他们的饭碗,使他们失去工作,发明家因此生活在恐惧之中。最后,这种性能优越的自动编织机不仅被人们普遍接受,而且还派生出一种新的职业——打孔工人,可以视为最早的“程序录入员”。
   杰卡德编织机奏响了19世纪机器自动化的序曲。伦敦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 JACQUARD(杰卡德)一词意思就是“提花机”,他的名字已经与提花机融为一体。他为程序控制机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或许,我们现在把“程序设计”俗称为“编程序”,就引申自“编织花布”的词义。杰卡德后来担任过市议员,死于1834年,终年82岁。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6:03: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195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编织   机器   图案   提花机   编织机   打孔   设计   程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