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称助力式双前桥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对称助力式双前桥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汽车的承载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长途中、重型货车,目前该类汽车多采用双前桥机构,这种机构比单前桥承载能力更高,但是转向阻力也大大提高,通常需要助力油缸来提高系统的转向推力。传统的双前桥转向机构在单前桥转向的基础上增加助力油缸、过渡摆臂及助力拉杆,转向器通过转向拉杆分别连接前后转向桥的转向节臂实现双前桥转向。但是助力油缸只有一个,工作时助力油缸工作杆伸出或缩回会因油缸有杆腔和无杆腔的推力面积、容积大小不同,而造成左右转向力不同、左右极限转向时间不同,使左右转向手感差距大,影响操作舒适性和转向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使左右转向力、极限转向时间趋于相同,提高转向舒适性的对称助力式双前桥转向系统。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称助力式双前桥转向系统,包括安装在车架上的转向器,车架上还转动安装有与转向器的转向垂臂连接的过渡摆臂,所述转向垂臂连接前转向桥,所述过渡摆臂连接后转向桥,所述过渡摆臂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转向助力装置。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向助力装置包括过渡摆臂前后两侧与车架之间分别连接的前助力油缸和后助力油缸,所述前助力油缸和后助力油缸对称分布在过渡摆臂两侧,所述前助力油缸的有杆腔和后助力油缸的无杆腔连通并连接转向器,所述前助力油缸的无杆腔和后助力油缸的有杆腔连通并连接转向器。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助力油缸的有杆腔和后助力油缸的无杆腔通过液压油管连通三通管,三通管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转向器的左转出油口连接,所述前助力油缸的无杆腔和后助力油缸的有杆腔通过液压油管连通三通管,三通管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转向器右转出油口连接。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助力油缸的有杆腔和后助力油缸的无杆腔通过液压油管连通三通管,三通管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转向器的右转出油口连接,所述前助力油缸的无杆腔和后助力油缸的有杆腔通过液压油管连通三通管,三通管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转向器左转出油口连接。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向垂臂的中部与过渡摆臂中部之间通过铰接的过渡拉杆连接;所述转向垂臂的端部通过前转向桥拉杆与前转向桥的转向节臂铰接连接,所述过渡摆臂的端部通过后转向桥拉杆与后转向桥的转向节臂铰接连接。
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对称助力式双前桥转向系统,包括安装在车架上的转向器,车架上还转动安装有与转向器的转向垂臂连接的过渡摆臂,所述转向垂臂连接
前转向桥,所述过渡摆臂连接后转向桥,所述过渡摆臂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转向助力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渡摆臂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转向助力装置用于双前桥转向助力,尽量保证了左转向的助力和右转向的助力近似相等,这样反馈到车的方向盘上的左、右转向力近似相同,左、右转向时间近似相等,提高了转向操作的舒适性与精准度。
附图说明
10.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中:1-车架;2-转向器;3-转向垂臂;4-过渡摆臂;5-前转向桥;6-后转向桥;7-前助力油缸;8-后助力油缸;9-前铰接孔;10-后铰接孔;11-摆臂中间铰接孔;12-摆臂下铰接孔;13-过渡拉杆;14-垂臂上铰接孔;15-垂臂下铰接孔;16-前转向桥拉杆;17-后转向桥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14.如图1所示,一种对称助力式双前桥转向系统,包括安装在车架1上的转向器2,车架1上还转动安装有与转向器2的转向垂臂3连接的过渡摆臂4,通常的过渡摆臂4上端铰接安装在车架1上,所述转向垂臂3连接前转向桥5,所述过渡摆臂4连接后转向桥6,通常转向器2刚性的固定在车架1上,转向器2的机体上有可旋转的输出轴,转向器2的转向垂臂3的一端安装在输出轴上,转向垂臂3另一端连接过渡摆臂4和前转向桥5,所述过渡摆臂4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转向助力装置;优选的所述转向助力装置包括过渡摆臂4前后两侧与车架1之间分别连接的前助力油缸7和后助力油缸8,且所述前助力油缸7和后助力油缸8对称分布在过渡摆臂4的两侧,可采用过渡摆臂4两侧对称设有前铰接孔9和后铰接孔10,过渡摆臂4上位于前铰接孔9和后铰接孔10下侧依次设有摆臂中间铰接孔11和摆臂下铰接孔12,前助力油缸7的无杆端与车架1铰接而有杆端与过渡摆臂4的前铰接孔9连接,后助力油缸8的无杆端与车架1铰接而有杆端与过渡摆臂4的后铰接孔10连接;所述前助力油缸7的有杆腔和后助力油缸8的无杆腔连通并连接转向器2,所述前助力油缸7的无杆腔和后助力油缸8的有杆腔连通并连接转向器2。
15.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前助力油缸7的有杆腔和后助力油缸8的无杆腔通过液压油管连通三通管,三通管再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转向器2的左转出油口连接,所述前助力油缸7的无杆腔和后助力油缸8的有杆腔通过液压油管连通三通管,三通管再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转向器2右转出油口连接;或者所述前助力油缸7的有杆腔和后助力油缸8的无杆腔通过液压油管连通三通管,三通管再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转向器2的右转出油口连接,所述前助力油缸7的无杆腔和后助力油缸8的有杆腔通过液压油管连通三通管,三通管再通过液压
油管与所述转向器2左转出油口连接;这样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助力机构的左转向助力和右转向助力近似相等,提高转向舒适性。
16.如图1所示,所述转向垂臂3的中部与过渡摆臂4中部之间通过铰接的过渡拉杆13连接,可在转向垂臂3下端设置有垂臂上铰接孔14,转向垂臂3上位于垂臂上铰接孔14的下侧设有垂臂下铰接孔15,过渡拉杆13两端分别与垂臂上铰接孔14和过渡摆臂4上的摆臂中间铰接孔11连接;所述转向垂臂3的端部通过前转向桥拉杆16与前转向桥5的转向节臂铰接连接,即前转向桥拉杆16两端分别与转向垂臂3上的垂臂下铰接孔15和前转向桥5的转向节臂连接,所述过渡摆臂4的端部通过后转向桥拉杆17与后转向桥6的转向节臂铰接连接,即后转向桥拉杆17两端与过渡摆臂4上的摆臂下铰接孔12和后转向桥6的转向节臂连接。
17.当车辆左转时,转向器2的转向垂臂3向前摆动,带动前转向桥拉杆16向前拉动前转向桥5的转向节臂,驱动前转向桥5的内外转向轮向左转向;同步的转向垂臂3向前拉动过渡拉杆13带动过渡摆臂4向前摆动,同时后助力油缸8的工作杆伸出、前助力油缸7的工作杆收缩共同带动过渡摆臂4向前摆动,同步的过渡摆臂4通过后转向桥拉杆17向前拉动后转向桥6的转向节臂,驱动后转向桥6的内外转向轮向左转向,这样就完成了双前桥的左转向。
18.当车辆右转时,转向器2的转向垂臂3向后摆动,带动前转向桥拉杆16向后拉动前转向桥5的转向节臂,驱动前转向桥5的内外转向轮向右转向;同步的转向垂臂3向后拉动过渡拉杆13带动过渡摆臂4向后摆动,同时后助力油缸8的工作杆收缩、前助力油缸7的工作杆伸出共同带动过渡摆臂4向后摆动,同步的过渡摆臂4通过后转向桥拉杆17向后拉动后转向桥6的转向节臂,驱动后转向桥6的内外转向轮向右转向。这样就完成了双前桥的右转向。
19.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前助力油缸7、后助力油缸8沿着过渡摆臂4对称分布,同时前助力油缸7、后助力油缸8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分别连接,可将左转向的助力和右转向的助力近似相等,反馈到方向盘上左、右转向力相同,左、右转向时间近似相等,提高了转向舒适性与精准度。
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对称助力式双前桥转向系统,包括安装在车架上的转向器,车架上还转动安装有与转向器的转向垂臂连接的过渡摆臂,所述转向垂臂连接前转向桥,所述过渡摆臂连接后转向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摆臂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转向助力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助力式双前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助力装置包括过渡摆臂前后两侧与车架之间分别连接的前助力油缸和后助力油缸,且所述前助力油缸和后助力油缸对称分布在过渡摆臂的两侧,所述前助力油缸的有杆腔和后助力油缸的无杆腔连通并连接转向器,所述前助力油缸的无杆腔和后助力油缸的有杆腔连通并连接转向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称助力式双前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助力油缸的有杆腔和后助力油缸的无杆腔通过液压油管连通三通管,三通管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转向器的左转出油口连接,所述前助力油缸的无杆腔和后助力油缸的有杆腔通过液压油管连通三通管,三通管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转向器右转出油口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称助力式双前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助力油缸的有杆腔和后助力油缸的无杆腔通过液压油管连通三通管,三通管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转向器的右转出油口连接,所述前助力油缸的无杆腔和后助力油缸的有杆腔通过液压油管连通三通管,三通管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转向器左转出油口连接。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对称助力式双前桥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垂臂的中部与过渡摆臂中部之间通过铰接的过渡拉杆连接;所述转向垂臂的端部通过前转向桥拉杆与前转向桥的转向节臂铰接连接,所述过渡摆臂的端部通过后转向桥拉杆与后转向桥的转向节臂铰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称助力式双前桥转向系统,包括安装在车架上的转向器,车架上还转动安装有与转向器的转向垂臂连接的过渡摆臂,所述转向垂臂连接前转向桥,所述过渡摆臂连接后转向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摆臂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转向助力装置。本实用新型尽量保证了左转向的助力和右转向的助力近似相等,反馈到车的方向盘上的左、右转向力近似相同,左、右转向时间近似相等,提高了转向操作的舒适性与精准度。适性与精准度。适性与精准度。


技术研发人员:

种昆 贾友辉 杜艳丽 王静 刘琳 李玉兰 郑伟 焦正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16

技术公布日:

2022/11/4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43: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19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助力   所述   转向器   油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