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精神 传承红基因

立磨衬板
弘扬延安精神 传承红基因
作者:王月圆
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20期视觉检测
        “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1969年,28000名来自北京的知识青年怀揣着理想信念来到延安,他们将大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片红的沃土,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求知若渴,将延安精神深深烙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为革命老区注入了新思想、新方法、新动力。
马达驱动        初到陕北的北京知青们面对的不仅是陌生新奇的生活环境,还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比如,如何使用柴火灶?如何用当地的方言同大家交流?如何耕地、除草、收割、打坝、修梯田等等,这些都是摆在北京知青面前需要解决的难题。此时,陕北乡亲们手把手地帮助知青们站稳脚跟,热心地为知青出点子,他们用乐观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北京知青到了现实的努力方向,奠定了老区文教、医药、生活全新发展的基础。
bipic        丁爱笛,人称“丁牛”,他在延川县张家河村插队落户,插队期间他担任过四次生产队长,四次大队书记,当时的生产队基本都是大锅饭,大家干活时普遍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曲嘉瑞>夹具体
尤其是夏收刚结束,地里追肥需要挑粪的量更大,但个别人总是偷偷地将粪沿途倒掉减轻重量,带坏了整个挑粪队伍的风气。为了刹住这股歪风邪气,在一次挑粪途中,丁爱笛守在上山送粪必经的一棵老杜梨树下,将腰间别着的秤砣往树上一挂,每来一个人就拦下来把所担的粪称一称,这下有人露馅了,有的壮小伙只挑了25斤不到,而有的妇女足足挑了100多斤。丁爱笛把自己挑的145斤糞放在旁边,谁要是不服气也可以来称一称。总结大会上丁爱笛对少挑粪的人按比例扣除相应的工分。这下炸锅了,有当街骂的,有去公社告状的,甚至给县革委会写信举报,但是丁爱笛生生抗住压力,坚持实事求是,团结周围的众按规定办事,就这样“丁牛”的外号响彻十里八村。在丰收的分红会上,丁爱笛更是大胆创新,提出将按劳动分配的比例由原来占总收入的20%提高到30%,这一次丁爱笛继续“牛”到底,大家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年底又获得了丰收。他将实践数据结合理论思想,发表了一篇如何提升工人积极性的文章,引起了陕西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丁爱笛就靠着这么一股牛劲,带领着延川县张家河村的乡亲们脱贫致富,将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模范山村。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4:34: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192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知青   北京   大家   思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