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二合一儿童车。


背景技术:



2.儿童摇摇车通常在摇架上通过螺钉等固定车体,儿童可骑在车体上配合摇架进行摇动,但该类结构下车体与摇架的分离较为麻烦,且分离出的车体通常也不具备可独立推行或骑行的功能,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4.本申请文件公开二合一儿童车,包括车体、摇架,所述摇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底面为外凸的弧形,所述车体的前叉、后叉处均水平设置支撑杆且支撑杆上设置车轮,所述架体的顶面处设置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架体的顶面上沿底面弧形延伸方向,在前、后端处分别设置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槽口朝上的凹槽,所述支撑杆与凹槽插接配合。
5.本方案中改进结构,将车体与摇架通过支撑杆与凹槽实现插接配合,如支撑杆的端部自凹槽的槽口插入形成插接,孩童可骑在车体上配合摇架前后摇动,也可将车体自摇架取下以推行或骑行等,功能多样化,插接式结构方便分离。
6.进一步,位于前端的支撑部上凹槽朝向后端倾斜,位于后端的支撑部上凹槽朝向前端倾斜。前端凹槽朝后倾斜,后端凹槽朝前倾斜的结构有助在摇动过程中限位支撑杆,保持稳定性。
7.进一步,所述支撑部为分体式结构,支撑部包括至少两块板体,两板体相对竖向固定形成支撑部,位于架体前端的支撑部中板体的顶端面处成型凹槽,位于架体后端的支撑部中板体顶端面处成型凹槽。简化支撑部结构,降低重量。
8.进一步,所述车体包括前叉杆、后叉杆、梁架杆,所述梁架杆的首尾端处分别设置前叉杆、后叉杆,所述前叉杆首端处设置车把,所述梁架杆上设置车座,所述前叉杆、后叉杆的尾端处水平设置支撑杆,所述前叉杆、后叉杆尾端位于对应支撑部中两板体之间,所述前叉杆、后叉杆尾端两侧的支撑杆端部自对应板体凹槽穿过且该端部处设置滚轮。前叉杆、后叉杆位于两板体之间相配合限制车体移动,支撑杆自前后叉杆穿过的结构配合分体式支撑部有助提高平衡性,四轮式车体稳定性好。
9.进一步,所述架体包括横杆及弧形纵杆,两纵杆之间、首尾端处以横杆连接,所述横杆上设置支撑部。横纵杆成型架体,结构简化,降低重量。
10.进一步,所述纵杆的首尾端处均向下弯折,端部向下弯折的结构有助限制摇动的幅度。
11.进一步,所述凹槽为通槽、半通槽。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改进将车体与摇架插接配合,可独立使用车体,也可插接后骑上车
体进行摇动,功能多样化且方便分离。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实施例1中本二合一儿童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车体与摇架分解状态示意图;
17.其中,附图标记为:
18.1、摇架;10、横杆;11、纵杆;12、板体;13、凹槽;
19.2、车体;20、梁架杆;21、后叉杆;22、前叉杆;23、车座;24、车把;25、支撑杆;2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实施例1
22.如图1、图2所示,本例中二合一儿童车包括车体2、摇架1,其中摇架1包括架体,架体包括横杆10及弧形纵杆11,两弧形纵杆11之间、首尾端处以横杆10连接固定,整个架体呈底面弧形外凸的框体式结构,横杆10上安装支撑部。支撑部为分体式结构,支撑部包括两块板体,两板体12相对竖向固定在对应横杆10上形成支撑部,位于架体前端的支撑部中板体10的顶端面处成型凹槽13,通槽式,位于架体后端的支撑部中板体10顶端面处同样成型通槽式凹槽13。
23.如图1、图2所示,车体2包括前叉杆22、后叉杆21、梁架杆20,梁架杆20的首、尾端处分别通过螺钉等固定前叉杆22、后叉杆21,前叉杆22首端处安装车把24,梁架杆20上通过螺钉等固定车座23。前叉杆22、后叉杆21的尾端处水平安装支撑杆25,如前叉杆、后叉杆的尾端处水平成型通孔,圆柱状支撑杆25自通孔穿过并过盈配合固定,或以螺钉等紧固。支撑杆25的两端部均安装滚轮26形成四轮式车体。
24.组装时,车体2的前叉杆22、后叉杆21尾端位于对应支撑部中两板体12之间,前叉杆、后叉杆尾端两侧与滚轮之间的支撑杆25部分同步自凹槽13的槽口进入槽腔,插接配合安装,支撑杆与槽腔之间间隙配合以方便脱离。为防止车体在摇动过程中与摇架脱离,本例中改进凹槽的结构,位于架体前端横杆上板体10的首端端面处朝向架体后端方向倾斜成型凹槽13,同样地,位于架体后端横杆上板体10的首端端面处朝向架体前端方向倾斜成型凹槽13,该结构在摇动过程中限制支撑杆脱离。滚轮26上可包覆弹性层或弹性轮胎圈等以提高缓冲。
25.此外,还可在使纵杆11的首尾端处均向下弯折呈l状,限制摇动的幅度。
26.本例中车体、摇架等的材质可自由选择,如木质、塑料等,均可。
27.使用时,可单独使用车体,也可合并后骑上车体配合摇架前后摇动。
28.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
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二合一儿童车,包括车体、摇架,所述摇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底面为外凸的弧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前叉、后叉处均水平设置支撑杆且支撑杆上设置车轮,所述架体的顶面处设置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架体的顶面上沿底面弧形延伸方向,在前、后端处分别设置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槽口朝上的凹槽,所述支撑杆与凹槽插接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合一儿童车,其特征在于:位于前端的支撑部上凹槽朝向后端倾斜,位于后端的支撑部上凹槽朝向前端倾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合一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分体式结构,支撑部包括至少两块板体,两板体相对竖向固定形成支撑部,位于架体前端的支撑部中板体的顶端面处成型凹槽,位于架体后端的支撑部中板体顶端面处成型凹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合一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前叉杆、后叉杆、梁架杆,所述梁架杆的首尾端处分别设置前叉杆、后叉杆,所述前叉杆首端处设置车把,所述梁架杆上设置车座,所述前叉杆、后叉杆的尾端处水平设置支撑杆,所述前叉杆、后叉杆尾端位于对应支撑部中两板体之间,所述前叉杆、后叉杆尾端两侧的支撑杆端部自对应板体凹槽穿过且该端部处设置滚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合一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横杆及弧形纵杆,两纵杆之间、首尾端处以横杆连接,所述横杆上设置支撑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合一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的首尾端处均向下弯折。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合一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通槽、半通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二合一儿童车,包括车体、摇架,所述摇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底面为外凸的弧形,所述车体的前叉、后叉处均水平设置支撑杆且支撑杆上设置车轮,所述架体的顶面处设置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架体的顶面上沿底面弧形延伸方向,在前、后端处分别设置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槽口朝上的凹槽,所述支撑杆与凹槽插接配合,本方案中改进结构,将车体与摇架通过支撑杆与凹槽实现插接配合,如支撑杆的端部自凹槽的槽口插入形成插接,孩童可骑在车体上配合摇架前后摇动,也可将车体自摇架取下以推行或骑行等,功能多样化,插接式结构方便分离。便分离。便分离。


技术研发人员:

罗云彪 蔡君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有方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5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33: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1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凹槽   车体   前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