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基坑施工中,基坑边坡失稳造成的坍塌可能引发基坑及周边建筑设施的重大安全风险或事故。目前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多采用人工现场测量,通过全转仪、水准仪、读数仪等仪器,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该方式往往需要花费技术人员大量的时间,导致无法快速获取数据,采用人工监测,其往往监测覆盖密度较小,无法满足预警的要求,并且无法保证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和装置。
4.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包括:响应于确定各个待监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基于每个所述监测项目类型对应的监测策略,对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进行监测;获取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根据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以及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监测指标,确定每个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响应于任一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满足预设条件,将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所述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发送至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上进行预警提示。
5.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模块,用于响应于确定各个待监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基于每个所述监测项目类型对应的监测策略,对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进行监测;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以及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监测指标,确定每个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预警模块,用于响应于任一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满足预设条件,将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所述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发送至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上进行预警提示。
6.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7.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和/或指令,其中,该计算机程序和/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8.通过本公开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首先响应于确定各个待监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基于每个所述监测项目类型对应的监测策略,对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进行监测,然后获取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然后根据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以及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监测指标,确定每个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然后响应于任一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满足预设条件,将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所述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发送至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上进行预警提示。由此,可以获得基坑各个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以根据监测数据获得基坑的实际工况,并进行预警,可以提高预警的准确度、可靠度,及时地发现不安全的基坑,并将任一待监测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所述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发送至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进行显示,从而可以达到真正的远程异地作业监控和预警,能够更精细地使得预设关联人员对待监测基坑进行安全防范,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
9.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10.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图4是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12.下面结合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13.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由本公开提供的电子设备执行。下面以由本公开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装置来执行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而不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定,以下简称为“装置”。
14.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响应于确定各个待监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基于每个所述监测项目类型对应的监测策略,对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进行监测。
16.其中,监测项目类型可以为水平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倾斜监测、裂缝监测、土压力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锚杆拉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
17.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监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是相同的,且每个监测项目都对应有各自的监测策略。
18.举例来说,对于水平位移监测的监测策略,其可以为: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自由设站法、极坐标法等;当基准点距基坑较远时,可采用gp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当监测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采用微变形测量雷达进行自动化全天候时时监测。
19.对于裂缝监测的监测策略,其可以为:对裂缝宽度监测,可在裂缝两侧贴石膏饼、划平行线或贴埋金属标志等,采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的方法;也可采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法、摄影量测等方法,对裂缝深度量测,当裂缝深度较小时宜采用凿出法和单面接触超声波法监测;深度较大裂缝宜采用超声波法监测。
2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一种示意性说明,对本公开不构成限定。
21.由此,该装置可以在对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进行监测时,可以对支护结构、相关自然环境、施工工况、地下水状况、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周围建(构)筑物、周围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周围重要的道路等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
22.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可以基于数据采集设备根据每个待监测基坑对应的监测策略,对各个待监测基坑进行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以及实时传输,并可以基于信息管理平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得到各类分析后的数据。
23.具体的,可以根据每个待监测基坑对应的监测项目类型,在对应的环境设置和布局基准点以及监测点,并设置与监测项目类型对应的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24.其中,该装置可以根据当前配置的各个待监测基坑的监测项目以及对应的模板,确定各个待监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
25.步骤102,获取每个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
26.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每个待监测基坑,在根据其对应的监测项目以及监测策略进行监测之后,该装置可以根据每个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获取采集得到的监测数据。
27.可选的,监测数据可以为经信息管理平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数据,比如曲线、图表等等。
28.其中,每个测点监测得到的数据通常是不同的,且每个测点都配置有变换,并记录测量值的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变化值预警值。
29.可选的,响应于各个监测项目的第一监测数据已更新,该装置可以确定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监测日期,第一监测数据为第三方的监测数据,之后根据第一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监测日期,从当前的施工监测数据中获取与各个监测日期对应的第二监测数据。
30.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基坑具体施工中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委
托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监测。施工前编制专项监测方案,并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监测时按审批的方案进行布点,实施监测,并及时进行监测数据的提交。本公开中,可以获取第三方的监测数据,并作为第一监测数据。
31.其中,第三监测数据可以为该装置在当前各个监测日期监测得到的数据。本公开中,可以根据第一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监测日期,从当前的施工监测数据中获取与各个监测日期对应的第二监测数据。
3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监测数据对应的监测日期可以为day1,day2,day3,则可以将该装置在day1,day2,day3监测得到的数据作为第二监测数据。
33.进一步地,该装置可以根据第一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第一测点,以及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第二测点,确定各个第一测点与各个第二测点中重合的第三测点,之后根据第一监测数据,确定每个监测日期各个第三测点测得的第一测量值,之后根据第二监测数据,确定每个监测日期各个第三测点测得的第二测量值,之后确定每个监测日期中每个第三测点对应的第一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值的差值,之后根据每个监测日期对应的各个差值,生成所述各个监测项目的对比分析展示图像。
34.其中,第一测点可以为第一监测数据对应的测点,其中,第二测点可以为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测点。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测点也即为第三方监测机构监测时所用的测点,第三方监测机构通过第一测点检测得到第一监测数据,该装置可以通过第二测点监测得到第二监测数据。
35.具体的,该装置可以确定第一测点和第二测点中重合的测点。
36.举例来说,若第一测点有3个,分别为a、b、c,其中,第二测点有5个,分别为t、b、p、a,则a和b即为重合的测点,也即第三测点。
3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一种示意性说明,在此不进行限定。
38.之后,该装置可以基于第一监测数据,确定第三测点测量得到的第一监测数据,也即第一测量值,并基于第二监测数据,确定第三测点测量得到的第二监测数据,也即第二测量值。进一步地,可以确定各个第三测点测量得到的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之差。
39.举例来说,若第三测点分别为a,b,c,其中,第三测点a,b,c测到的第一监测数据,也即第一测量值分别为a1,b1,c1,第三测点a,b,c测到的第二监测数据,也即第二测量值分别为a2,b2,c2,则该装置则可以计算各个第一测量值与各个第二测量值之差,也即a1-a2,b1-b2,c1-c2。
40.作为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该装置还可以选择差值最大的5个测点,然后展示这5个测点最近10次的监测数据,时间轴取第三方的为主,第一监测数据用实线,第二监测数据的用虚线。
41.可选的,若为侧斜,则需要先取每个测点下最大的累积变化值,然后再将第一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值取差值,取最大的5个测点进行展示。
42.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将第一监测数据和第二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也即可以将第三方获取的监测数据和该装置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可以展示各个监测项目类型测点的差异,由此,可以直观地对各个测点进行监督和管理,进而可以对差异比较大的测点进行检修、改造、监督。
43.步骤103,根据每个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以及每个测点对
应的监测指标,确定每个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
44.需要说明的是,监测指标是指对待监测基坑的关键特征进行监测,通过正常值的比较而发出警示的指标,这些指标在警示前,也就是危险不断聚集的时候,就出现了某些异样变化,因此可以通过观测监测指标出现的异样变化衡量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45.其中,每个待监测基坑对应的测点有多个,不同的测点对应的有不同的监测指标,若测量值超出监测指标所包含的阈值,则可以将该测点确定为预警测点。
46.其中,预警级别可以有三种,分别为黄预警、橙预警、红预警三个级别,其中,黄预警级别最低,红预警级别最高,橙预警的级别处于中间。
47.可选的,可以在预警测点的数量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确定预警级别为红预警,可以在预警测点的数量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预警级别为黄预警,可以在预警测点的数量大于第三阈值且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预警级别为橙预警。
48.或者,还可以在当前预警测点中包含了指定测点的情况下,将预警级别定为红预警。
49.具体的,该装置可以将各个监测数据导入模板,之后进行判断。
50.步骤104,响应于任一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满足预设条件,将任一待监测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发送至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上进行预警提示。
51.本公开中,可以在预警级别为橙预警以上,且预警测点的数量达到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任一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满足预设条件。
52.或者,也可以在预警级别为黄预警,且预警测点包含指定测点的情况下,确定任一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满足预设条件。
53.其中,指定测点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其中,若任一测量点所在环境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比较大,则可以将该任一测量点确定为指定测点。
54.其中,预设关联人员可以为预先确定的至少一个项目管理人员。
55.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关联人员可以有对应的终端设备,以及对应的终端显示屏幕。在本公开中,对终端设备以及对应的终端显示屏幕的类型不进行限定,比如可以为液晶电脑、平板、手机、监控显示器等等。
56.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远程高速无线数据传输,将任一待监测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实时发送到gis可视化监控平台,并能在报警时自动触发手机短信向相关人员(预设关联人员)报警,从而实现实时动态的远程监控、远程报警和远程告知,使得待监测基坑安全监控成为开放的实时动态监控。
57.可选的,该装置可以基于控制器根据实时采集的信息做出安全报警和规避危险的措施,同时把相关的安全信息发送给服务器,基坑的监管部门可通过客户端查看到网络中每个基坑的情况,从技术手段上保障了对基坑的及时监管,切实防范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
58.本公开实施例中,首先响应于确定各个待监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基于每个所述监测项目类型对应的监测策略,对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进行监测,然后获取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然后根据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以及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监测指标,确定每个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
别以及预警测点,然后响应于任一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满足预设条件,将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所述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发送至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上进行预警提示。由此,可以获得基坑各个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以根据监测数据获得基坑的实际工况,并进行预警,可以提高预警的准确度、可靠度,及时地发现不安全的基坑,并将任一待监测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所述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发送至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进行显示,从而可以达到真正的远程异地作业监控和预警,能够更精细地使得预设关联人员对待监测基坑进行安全防范,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
59.图2是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出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60.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又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201,响应于确定各个待监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基于每个所述监测项目类型对应的监测策略,对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进行监测。
61.步骤202,获取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
62.步骤203,根据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以及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监测指标,确定每个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
63.步骤204,响应于任一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满足预设条件,将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所述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发送至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上进行预警提示。
64.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1、 步骤202、步骤203、步骤20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
65.步骤205,响应于任一待监测基坑中的至少一个预警测点在任一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中被选中,在终端设备中展示与任一待监测基坑对应的基坑布置图。
66.其中,基坑布置图中包含至少一个预警测点的位置以及对应的预警数据。
67.其中,基坑布置图为经解析的包含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以及每个测点关联的预警数据的基坑测点布置cad图。
68.该装置可以展示系统解析的基坑测点布置cad图,测点解析并关联数据,单击测点跳转查看单个测点变化,也可以批量框选查看测点变化。
69.步骤206,响应于接收到用于查看监测数据的查看请求,根据所述查看请求中包含的待查看监测数据的属性特征,从历史监测数据中获取与所述属性特征对应的目标历史监测数据。
70.其中,所述属性特征至少包括待查看基坑的标识、所述待查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以及待查看的时间区间。
71.举例来说,该装置可以响应于接收到用于查看监测数据的查看请求,展示近三个月内待查看基坑a所属的监测项目d1,d2,d3对应的目标历史监测数据,在此不做限定。
72.其中,历史监测数据可以为历史监测得到的施工数据,可以支持切换查看施工监测历史数据,支持自定义时间段筛选。
73.步骤207,基于所述查看请求中包含的设备标识,将所述目标历史监测数据展示在与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待显示设备中。
74.可选的,该装置可以基于查看请求中包含的设备标识,将所述目标历史监测数据展示在与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待显示设备中。
75.举例来说,若请求中包含了设备标识x,则可以将目标历史监测数据展示在x待显示设备中。
76.步骤208,响应于接收到监测管理请求,基于所述监测管理请求中新增测点所属的基坑以及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为所述新增测点配置对应的监测指标。
77.需要说明的是,监测管理请求用于配置新增测点的相关数据,比如监测指标数据。
78.举例来说,若监测管理请求中包含了新增测点所属的基坑r以及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y,则该装置可以为新增测点确定对应y和r对应的监测指标。
79.其中,监测指标可以为预警值。由此,该测点可以根据预警规则产生响应预警。
80.本公开实施例中,首先响应于确定各个待监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基于每个所述监测项目类型对应的监测策略,对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进行监测,之后获取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之后根据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以及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监测指标,确定每个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之后响应于任一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满足预设条件,将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所述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发送至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上进行预警提示,之后响应于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中的至少一个预警测点在任一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中被选中,在所述终端设备中展示与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对应的基坑布置图,然后响应于接收到用于查看监测数据的查看请求,根据所述查看请求中包含的待查看监测数据的属性特征,从历史监测数据中获取与所述属性特征对应的目标历史监测数据,之后基于所述查看请求中包含的设备标识,将所述目标历史监测数据展示在与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待显示设备中,之后响应于接收到监测管理请求,基于所述监测管理请求中新增测点所属的基坑以及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为所述新增测点配置对应的监测指标。由此,该装置不仅可以对基坑进行事实时准确可靠的监测,还可以对新增测点进行管理,使得新增测点可以根据所属的基坑和监测项目进行预警,还可以支持展示系统解析的基坑测点布置cad图,从而帮助查看测点变化,还可以展示历史数据以及对比分析,以及点击测点跳转到基坑测点布置cad图。
81.图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82.如图3所示,该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装置300,包括:监测模块310,用于响应于确定各个待监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基于每个所述监测项目类型对应的监测策略,对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进行监测;第一获取模块320,用于获取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第一确定模块330,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以及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监测指标,确定每个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预警模块340,用于响应于任一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满足预设条件,将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所述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发送至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上进行预警提示。
83.可选的,所述预警模块,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中的至少一个预警测点在任一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中被选中,在所述终端设备中展示与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对应的基坑布置图,其中,所述基坑布置图中包含所述至少一个预警测点的位置以及对应的预警数据;其中,所述基坑布置图为经解析的包含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以及每个测点关联的预警数据的基坑测点布置cad图。
84.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查询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用于查看监测数据的查看请求,根据所述查看请求中包含的待查看监测数据的属性特征,从历史监测数据中获取与所述属性特征对应的目标历史监测数据,其中,所述属性特征至少包括待查看基坑的标识、所述待查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以及待查看的时间区间;展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查看请求中包含的设备标识,将所述目标历史监测数据展示在与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待显示设备中。
85.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各个监测项目的第一监测数据已更新,确定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监测日期,所述第一监测数据为第三方的监测数据;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监测日期,从当前的施工监测数据中获取与所述各个监测日期对应的第二监测数据;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第一测点,以及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第二测点,确定所述各个第一测点与所述各个第二测点中重合的第三测点;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确定每个监测日期各个所述第三测点测得的第一测量值;第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确定每个监测日期各个所述第三测点测得的第二测量值;第六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个监测日期中每个所述第三测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测量值的差值;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监测日期对应的各个差值,生成所述各个监测项目的对比分析展示图像。
86.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配置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监测管理请求,基于所述监测管理请求中新增测点所属的基坑以及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为所述新增测点配置对应的监测指标。
87.本公开实施例中,首先响应于确定各个待监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基于每个所述监测项目类型对应的监测策略,对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进行监测,然后获取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然后根据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以及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监测指标,确定每个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然后响应于任一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满足预设条件,将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所述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发送至预设关联
人员的终端设备上进行预警提示。由此,可以获得基坑各个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以根据监测数据获得基坑的实际工况,并进行预警,可以提高预警的准确度、可靠度,及时地发现不安全的基坑,并将任一待监测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所述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发送至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进行显示,从而可以达到真正的远程异地作业监控和预警,能够更精细地使得预设关联人员对待监测基坑进行安全防范,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
8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89.图4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电子设备400的示意性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90.如图4所示,设备400包括计算单元4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4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4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403中,还可存储设备4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401、rom 402以及ram 403通过总线4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405也连接至总线404。
91.设备4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405,包括:输入单元4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4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4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4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409允许设备4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92.计算单元4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4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4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所述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4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402和/或通信单元4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4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403并由计算单元4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所述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单元4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
93.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
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94.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95.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96.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97.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互联网和区块链网络。
98.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virtual private server",或简称 "vps")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服务器也可以为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或者是结合了区块链的服务器。
99.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100.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
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响应于确定各个待监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基于每个所述监测项目类型对应的监测策略,对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进行监测;获取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根据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以及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监测指标,确定每个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响应于任一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满足预设条件,将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所述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发送至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上进行预警提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所述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发送至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上进行预警提示之后,还包括:响应于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中的至少一个预警测点在任一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中被选中,在所述终端设备中展示与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对应的基坑布置图;其中,所述基坑布置图中包含所述至少一个预警测点的位置以及对应的预警数据;其中,所述基坑布置图为经解析的包含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以及每个测点关联的预警数据的基坑测点布置cad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用于查看监测数据的查看请求,根据所述查看请求中包含的待查看监测数据的属性特征,从历史监测数据中获取与所述属性特征对应的目标历史监测数据;其中,所述属性特征至少包括待查看基坑的标识、所述待查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以及待查看的时间区间;基于所述查看请求中包含的设备标识,将所述目标历史监测数据展示在与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待显示设备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响应于各个监测项目的第一监测数据已更新,确定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监测日期,所述第一监测数据为第三方的监测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监测日期,从当前的施工监测数据中获取与所述各个监测日期对应的第二监测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第一测点,以及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第二测点,确定所述各个第一测点与所述各个第二测点中重合的第三测点;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确定每个监测日期各个所述第三测点测得的第一测量值;根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确定每个监测日期各个所述第三测点测得的第二测量值;确定每个监测日期中每个所述第三测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测量值的差值;根据每个监测日期对应的各个差值,生成所述各个监测项目的对比分析展示图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监测管理请求,基于所述监测管理请求中新增测点所属的基坑以及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为所述新增测点配置对应的监测指标。
6.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模块,用于响应于确定各个待监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基于每个所述监测项目类型对应的监测策略,对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进行监测;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以及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监测指标,确定每个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预警模块,用于响应于任一待监测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满足预设条件,将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所述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发送至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上进行预警提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中的至少一个预警测点在任一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中被选中,在所述终端设备中展示与所述任一待监测基坑对应的基坑布置图;其中,所述基坑布置图中包含所述至少一个预警测点的位置以及对应的预警数据;其中,所述基坑布置图为经解析的包含待监测基坑的各个测点,以及每个测点关联的预警数据的基坑测点布置cad图。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查询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用于查看监测数据的查看请求,根据所述查看请求中包含的待查看监测数据的属性特征,从历史监测数据中获取与所述属性特征对应的目标历史监测数据,其中,所述属性特征至少包括待查看基坑的标识、所述待查看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以及待查看的时间区间;展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查看请求中包含的设备标识,将所述目标历史监测数据展示在与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待显示设备中。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各个监测项目的第一监测数据已更新,确定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监测日期,所述第一监测数据为第三方的监测数据;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监测日期,从当前的施工监测数据中获取与所述各个监测日期对应的第二监测数据;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第一测点,以及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各个第二测点,确定所述各个第一测点与所述各个第二测点中重合的第三测点;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确定每个监测日期各个所述第三测点测得的第一测量值;第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确定每个监测日期各个所述第三测点测得的第二测量值;第六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个监测日期中每个所述第三测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测量值的差值;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监测日期对应的各个差值,生成所述各个监测项目的对比分析展示图像。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监
测管理请求,基于所述监测管理请求中新增测点所属的基坑以及所属的监测项目类型,为所述新增测点配置对应的监测指标。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坑监测方法和装置,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方案为:响应于确定各个基坑所属的监测项目,基于每个监测项目类型对应的监测策略,对每个所述基坑进行监测;获取每个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根据每个基坑的各个测点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以及每个测点对应的监测指标,确定每个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响应于任一基坑的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满足预设条件,将所述任一基坑的监测数据、以及对应的所述预警级别以及预警测点发送至预设关联人员的终端设备上进行预警提示。由此,根据监测数据获得基坑的实际工况,并进行预警,可以提高预警的准确度、可靠度,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工程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

杨建仁 唐佳 魏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州云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2

技术公布日:

2022/9/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28: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09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基坑   所述   数据   装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