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4个,20分)
版本:“版”源于简牍,“本”源于缣帛。后用“版本”指书。版本是指同一种文献在编辑,传抄,刊刻,装订,传播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
版本学:版本学就是研究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各种版本的真伪高下的专门学问。
校勘:古籍整理的一种方法。校是查校古书中文字的异同,勘是勘正古书流传过程中出现
的错误。书籍在刊刻抄写的过程中,难免产生文字上的讹误、缺漏、增添、颠倒等情况;同一种书籍,在流传过程中,文字也可能有所不同。校勘就是补正文字上的种种错误,校出古书中字、句或内容上的异同,以使人们获得较为可靠的、较接近于原稿的本子。
讹: 也称误,是把原有的文字写错,是文献学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
脱: (文献在传抄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不该缺的或不该脱的没了。
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
衍: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章学诚:章学诚,字实斋,清代史学家、文学家。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
皆有特,著作有《校雠通义》。
保鲜膜切割盒对古典目录学的贡献:提出了目录学的任务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总结了古代目录学的成就,提出了“互著”、“别裁”、“索引”等方法,是对历代目录著录内容和方法上的高度认识。认为图书目录的立类,应根据时代的变迁而更改;编目时,应审慎从事,不可一书两入;分类纲目应求系统化,并能包括书籍的全部。
纪晓岚: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文学家。曾任《四
水性万能胶库全书》总纂修官,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初稿成于乾隆四十六年。因其卷帙浩繁,翻检不便,又删节编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
郑樵:郑樵,字渔仲,世称夹漈先生。是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通志》为郑樵的
代表作。该书收录了郑樵平生著述择要的“二十略”﹐其中的《昆虫草木略》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专门论述植物和动物的文献。“二十略”后来独立成册,称《通志二十略》,简称为《通志略》。
什么叫文献?最初“文”指典籍,“献”指掌握、熟悉典籍的贤人。后来发生了变化,
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今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书目①书目即图书目录,是揭示与记录一批相关文献的工具书,它是著录文献的基本特
征,并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而成。
②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文献出版、收藏等情况,知道阅读和检阅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传注以解释字词名物为主要内容的注释。1.亦作"传注"。2.解释经籍的文字。
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届于善本,经过名家精校的版本均可视为善本。
艺文志①《艺文志》始见于班固《汉书》,删定刘歆《七略》而成,为后代正史“艺
文志”之始祖,是史传书籍中开创“九流十家”之祖。
ad视频矩阵
②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
辑佚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
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方策①方志,方志,又称地方志。是专门记述一地地理历史人文之文献。是历史学、
地理学的新型结合,是重要的历史文献。
②方策(方册):.亦作“方筴”。即方册。简册,简牍;典籍,后亦指史册。
简述题
1、传统文献错误的类型及原因:
1讹。即文字错误。2脱。脱文,也叫夺文。即漏掉文字。3衍。衍文就是多余的字,由后人传写传刻中不小心混入或者重复而造成,也有无知者擅自补入而造成的。4倒。即文字颠倒。5错乱。一段文字乱了次序。
文献经过传抄、刻印、排印等,都会出现错误
致讹的原因:1因形近而讹2因偏旁而讹3因字体变化而讹4因重文作二划而讹5因阙字作空围而讹6因字形阙坏而讹(一字讹为两字,两字讹为一字)7因假借字而讹(同言异字,同字异言)8因上下文而误9因注文而误10因避讳改字而误(因政治原因而误改,为方便读者而误改,为提高文字水平而改)
致脱的原因:1因书籍缺损而脱2因忽略重文而脱3因上下文而脱4因不明词义而删,因审文意而删5因据其他书而删(因据误本而删,抄工阙抄,出版单位刊删<;漏刻,误删,故删>)致衍的原因:1因形似而衍2因不明句读而衍(校者旁记之文误入正文,涉上下文而衍)4因文本无缺而加空围(为牟利而加,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加,为方便阅读而加)
2、校勘的任务及依据
校勘的任务是补阙订讹。校勘学的纠误,无关作者的识见谬误、治学态度、素质,仅仅在于努力消除同一典籍由于经历不同版本的变化而滋生的错误,尽可能恢复和保护文献本身的原貌。
校勘的依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理论依据有①文献古籍的理论②关于语言学的理论③关于所校勘古籍的专业知识理论;材料依据有①龟甲、金石刻辞、汉初竹简、帛书和六朝隋唐写卷②从多种古书中出的许多内容相同的篇章③较早的传注④依靠类书和旧注所引古书
3、古代文献注释术语有什么?各自含义?
传:“传者,传通其意也。”替经书作注的著作,一般由他人记述。一类重在补充,发挥经义。(如《春秋三传》)另一类重在说解语义。
注:“灌也”,是贯通之意。引申为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
笺:竹简。指补充订正。(兼)
解,解诂:“解,判也,判,分也。”解的本意是分析。
诠:解释词义、字,《康熙字典》说:“诠,谓具说事理也。
疏,义疏,正义:“疏,通也。”(疏通文义)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特点:不仅注解古书正文,而且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
章句:“离章析句”,特点:把字词的注释融嵌进句子的直译之中,进而达到对章旨的探讨。集解:在注释中汇集各家说法,有时还加上自己的见解。高放废液
4、古代书目的内容
复合酵素
149aa书目即图书目录,是揭示与记录一批相关文献的工具书。它是著录文献的基本特征,并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而成。纵观古代的书目有官府组织编订的官簿、记录中国古代正史其他史书和地方志的史志、私人藏书为方便阅读编辑的私录及其他。具体来看汉代刘向的“目录”则“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古人称及“目录”实兼“目”和“叙”二者而言,从没有单呼篇目为目录的。晋以后才出现只记书名的目录。继刘向、刘歆之后部次书写成目录的,出现了几种不同的体例:①每部类有小序,书名下有解题的。(如《文献通考。经籍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②有小序而没有解题的。(如《汉书。艺文志》、《隋书。艺文志》)③没有小序和解题,只登记书名的。(如《通志。艺文略》及其他私家书目之类)。总之,古代书目的
狭义的内容主要包括篇目书名和解题、小序等。广义上"包括官簿、史志、私录及其他。
5、书目的类部:即书目的流别(种类)
从分类的体质看,又可以分为综合性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
从藏书形式上,可以分为官簿、史志、私录
官簿:封建统治阶级组织人力,清理书单编订的目录。
西汉刘向《别录》,是官府藏书目录的开始。
其子刘歆《七略》是中国历史上有分类图书目录的开端。
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当属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官簿。
史志:历代史书中所登记的藏书情况。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第一部编入实际的书目—史志。历代正史中,大部分都有登在书目的篇卷,或称《艺文志》,或称《经籍志》
私录:是指私人藏书家根据自己搜集或见到的书籍而编订的目录。
现存二部颇具价值的私录是宋代鼂(chao)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有提要的私家目录。
明清两代私人藏书尤其兴盛。
书目的部类:就是将所有的图书作为系统的分门别类。
我国古代藏书的机构虽设立早,但将所有的图书作为系统的分门别类,编为图书目录,知道汉代才出现。
①西汉刘向和刘歆奉命整理天下书籍,刘歆在刘向整理的基础上写成一部总的图书目录《七略》。该书分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分。其中辑略,是综述学术源流的绪论,所以实际登录书名的门类,只有六略,汉人便直称“六略”。
②中国图书分类的另一系统,便是当今仍在通行的四部分类法。始于魏晋之际,该分类法改变了原先的体制,将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在唐初官修的《隋书·经籍志》中,首次以经史子集四部命名分类,正式确立了四分法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地位。
③在四部分类法盛行的长时间里,学者们感到四部分类法的局限和狭隘,不足以统括书。如郑樵《通志艺文志》则分了”二十略“分类法。
6、古代文献散亡的原因
1、由于重德轻艺的思想,笼罩了整个封建社会,凡是涉及技艺方面的书籍,人们总是不加重视,因而导致了典籍的易于散亡。
2、在古代传播文字的工具没有完备时,所有书籍全靠手写。假若某类之中,有一部删繁存简足以概括多种内容的书籍出现,便大家都传抄此书,而抛弃其他各家了。
3、由于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重视文词,鄙弃朴学,对于词藻华艳的作品,极感兴趣;朴实说理的书
籍,反为人所疏忽。
4、由于事物不断向前发展,某些编录名物的书籍,各为它的时代所局限,后人凭借它原有的材料,加以重修。重修的书盛行,而原书便废。
5、由于著书的人犯了罪,伏了法,或者身败名裂,为社会所不齿,因之对它的著述,也就由疏远而遗弃以至于散亡。
6、由于封建社会里,书籍集中在少数人之手,深毕固拒,不肯借人阅览,把它看做奇货和古董,特别是海内的孤本收藏家更不轻易让人知道,这自然给书籍带来了灾害。
7、统治阶级的暴力禁毁,是典籍文献毁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8、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大规模社会动乱,直接销毁了难以数计的典籍文献。
9、由于保管不善,水、火、虫蛀等自然灾害,而使典籍亡残散失也不在少数。
7、转注和假借的区别
转注:六书中许慎说:“转注者,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同意相受”是统一字首的具体方法,即授与一个同义字,也就是说用一个同义字相注释。
假借:而“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说语言中的某一个词,本
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
前者是考量汉字部首和意义时的汉字分析法。比如考和老是同一部首,意思相近,可以互训。后者是考量汉字声音时的汉字分析法。比如令和长,本来文字中有令字,却把长借来一用,这就是假借。
论述题
1.《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是怎样影响《四库全书
总目提要》,给读者有何作用?
A.《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汉书》十志之一,该书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首,叙述了先秦学术思想源流。其中删兵书十家,增《七略》完成后,刘向、扬雄、杜林三家于西汉所撰写的著作。总共著录图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B.《隋书·经籍志》四卷。唐魏征(580-643)等撰。是唐代官修的一部目录,是继《汉书·艺文志》后,
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此《志》原是唐贞观年间《五代史志》的原稿,后并入《隋书》、系根据柳□的《隋大业正御书目》作为底本,并参考阮孝绪的《七录》分类体系而成,利用隋代遗书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部,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与《隋大业正御书目》核对,删去重复,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类著录,既反映隋朝一代藏书,又记载六朝时代图书变动情况,并最终确立了四分法在目录学中的地位,也是现存最古的四分法目录书。
C.《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名《四库全书总目》,简称《四库提要》,共200卷。是我国古代最后一部也是规模最大的一部官修目录,是我国古代目录学集大成者。
怎样影响的:
A.《四库提要》按经、史、子、集四部各冠以总序,概述各部的源流,提纲挈领。汲取了《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编制目录的经验,继承了中国古代注重学术源流的目录学优良传统,成为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提要目录。
B、《四库提要》参考《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的体例,通过总序、小序、提要,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对书籍进行评价,对中国古代学术著作作了一次总结。
给读者的作用:
a、将《四库全书》著录于存目之书,开列书名,在每一书录之下写有提要,叙述作者事迹,一书源委,版本异同,书的大意及其得失,使读者一目了然。
b、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目录学研究参考数据。
目录学在文献学中的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48: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089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献   目录   文字   书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