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处理装置以及注塑件的成型方法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衣物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以及注塑件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注塑件中,经常需要将配重块注塑到塑料件中,以实现配重块跟外部环境避免接触的目的。常规的将配重块注塑到塑料件中的方法是在模具上做一个模芯,先将配重块放到模芯上,然后注塑机开始注塑,但这种方法只能将配重块半包裹到注塑件中,不能将配重块全包裹到注塑件中,达不到配重块跟外部环境避免接触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以及注塑件的成型方法。
4.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内筒,所述内筒上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处设有排水阀,所述排水阀包括滑动配合的活动件和固定件,所述活动件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排水孔,
5.所述活动件包括配重块和注塑件,所述注塑件包括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所述第一注塑件包括包覆在所述配重块外的第一注塑件本体,所述第一注塑件本体上设有第一避让部,所述第一避让部用于使部分所述配重块外露以形成第一抓持工位;
6.所述第二注塑件包括第二注塑件本体,所述第二注塑件本体包覆在配重块外并位于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避让部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注塑件本体上设有第二避让部,所述第二避让部用于使部分所述第一注塑件外露以形成第二抓持工位。
7.可选的,所述第一避让部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避让部周向均匀排布在所述配重块的周侧。
8.可选的,所述配重块为柱形结构,所述第一注塑件还包括定位结构和连接结构,所述定位结构、所述第一注塑件本体和所述配重块同轴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避让部之间形成所述连接结构,所述定位结构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注塑件本体连接。
9.可选的,所述第一注塑件本体沿其轴向的两侧对应的设有两组所述第一避让部,每组所述第一避让部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定位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结构对应的设置在所述配重块的两端,两个所述定位结构均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注塑件本体连接。
10.可选的,所述第二注塑件还包括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结构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定位结构的形状相配合。
11.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注塑件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s1、使用固定装置通过连接配重块上的多处第一抓持工位将配重块固定在模具内;
13.s2、注塑第一注塑件,第一注塑件与第一抓持工位相对的位置形成第一避让部,在配重块的周侧形成第一注塑件本体;
14.s3、使用固定装置通过连接第一注塑件本体上的多处第二抓持工位将第一注塑件以及被其包裹的配重块固定在模具内;
15.s4、注塑第二注塑件,第二注塑件在第一避让部的位置成型,并与第一注塑件连接形成一体结构。
16.可选的,所述固定装置为三爪夹具,在所述s1和所述s3中,所述固定装置的三爪沿周向分别夹持在三个所述第一抓持工位处和三个所述第二抓持工位处。
17.可选的,在所述s2中,所述第一注塑件于所述固定装置的三爪之间的缝隙处形成所述连接结构。
18.可选的,所述第一抓持工位和所述第二抓持工位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19.可选的,所述固定装置上开设有勾槽,所述勾槽用于在所述第一注塑件本体上形成勾状结构。
2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1.本公开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通过两步注塑成型的注塑件,能够使第一次注塑时需要使用第一抓持工位连接固定装置的部分(也就是第一避让部),在第二次注塑的工作中完成填补,使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能够配合形成对配重块能够完全包裹的一体注塑件,以实现配重块完全与外部环境隔离的目的,继而更好的保护配重块,延长配重块的使用寿命,降低配重块被锈蚀概率。
附图说明
2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中排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的剖视图;
26.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注塑件与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中第一注塑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中密封圈和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中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注塑件的成型方法的流程图。
33.其中,1、活动件;11、第一注塑件;111、第一避让部;12、第二注塑件;121、第二避让部;13、定位结构;14、连接结构;15、容纳槽;16、第一限位件;2、固定件;21、抵接部;22、第二限位件;3、弹性件;4、压板;41、第二泄压口;5、密封圈;51、密封圈本体;52、密封板;521、第一泄压口;53、卡槽;54、限位部;6、配重块;7、第三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6.在注塑件中,经常需要将配重块注塑到塑料件中,以实现配重块跟外部环境避免接触的目的。常规的将配重块注塑到塑料件中的方法是在模具上做一个模芯,先将配重块放到模芯上,然后注塑机开始注塑,但这种方法只能将配重块半包裹到注塑件中,不能将配重块全包裹到注塑件中,达不到配重块跟外部环境避免接触的目的。
37.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以及注塑件的成型方法,通过两步注塑成型的注塑件,能够使第一次注塑时需要使用第一抓持工位连接固定装置的部分(也就是第一避让部),在第二次注塑的工作中完成填补,使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能够配合形成对配重块能够完全包裹的一体注塑件,以实现配重块完全与外部环境隔离的目的,继而更好的保护配重块,延长配重块的使用寿命,降低配重块被锈蚀概率。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38.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内筒,内筒上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处设有排水阀,排水阀包括滑动配合的活动件1和固定件2,活动件1用于打开和关闭排水孔,活动件1包括配重块6和注塑件,注塑件包括第一注塑件11和第二注塑件12;第一注塑件11包括包覆在配重块6外的第一注塑件本体,第一注塑件本体上设有第一避让部111,第一避让部111用于使部分配重块6外露以形成第一抓持工位;第二注塑件12包括第二注塑件本体,第二注塑件本体包覆在配重块6外并位于与至少部分第一避让部111相对应的位置处,第二注塑件本体上设有第二避让部121,第二避让部121用于使部分第一注塑件11外露以形成第二抓持工位。
39.通过两步注塑成型的注塑件,能够使第一次注塑时需要使用第一抓持工位连接固定装置的部分(也就是第一避让部111),在第二次注塑的工作中完成填补,使第一注塑件11和第二注塑件12能够配合形成对配重块6能够完全包裹的一体注塑件,以实现配重块6完全与外部环境隔离的目的,继而更好的保护配重块6,延长配重块6的使用寿命,降低配重块6被锈蚀概率。
4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避让部11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避让部111周向均匀排布在配重块6的周侧;这样设置能够更好的固定住配重块6,保证其在注塑过程中的位置。
4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配重块6为柱形结构,第一注塑件11还包括定位结构13和连接结构14,定位结构13、第一注塑件本体和配重块6同轴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避让部111之间形成连接结构14,也就是说,第一注塑件11于固定装置的三爪之间的缝隙处形成连接结构14,定位结构13通过连接结构14与第一注塑件本体连接。
42.应当能够理解的是,第一注塑件本体沿其轴向的两侧对应的设有两组第一避让部111,每组第一避让部111的数量均为三个,定位结构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结构13对应的设置在配重块6的两端,两个定位结构13均通过连接结构14与第一注塑件本体连接。
43.在配重块6为柱形结构时,定位结构13、第一注塑件11和配重块6三者共轴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注塑件12还包括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结构13相对设置,并与定位结构13的形状相配合;这样设置能够使定位结构13和第二注塑件12上与定位结构13配合的定位槽均位于配重块6的轴线上,能够保证第一注塑件11和第二注塑件12连接处的强度比较平均,连接后形成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牢固。
44.参照图3、图4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塑件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5.s1、使用固定装置通过连接配重块6上的多处第一抓持工位将配重块6固定在模具内;
46.s2、注塑第一注塑件11,第一注塑件11与第一抓持工位相对的位置形成第一避让部111;
47.s3、使用固定装置通过连接第一注塑件11上的多处第二抓持工位将第一注塑件11以及被其包裹的配重块6固定在模具内;
48.s4、注塑第二注塑件12,第二注塑件12在第一避让部111的位置成型,并与第一注塑件11连接形成一体结构。
49.其中,通过s2和s4中的两步注塑,能够使第一次由固定装置遮挡住的部分(也就是第一避让部111),在第二次注塑的工作中完成填补,形成对配重块6能够完全包裹的一体注塑件,以实现配重块6完全与外部环境隔离的目的,继而更好的保护配重块6,延长配重块6的使用寿命,降低配重块6被锈蚀概率;需要说明的是,s3和s4可以重复多次,通过两次以上的注塑工作,形成多个注塑件的方式完成配重块6完全包裹,只要每次注塑都能填补一部分上次注塑剩余的配重块6的裸露部分即可,也就是说,在第二注塑件12没有完全填补第一避让部111时(也就是说,第一注塑件11与第二避让部121之间存在间隙和/或第二注塑件12与第一避让部111之间存在间隙时),还可以通过下一次注塑,对未填补的间隙部分进行填补,直至完全填补完配重块6的裸露部分为止;具体情况需要根据配重块6的形状和体积进行初步计算。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装置为三爪夹具,在s1和s3中,固定装置的三爪沿周向分别夹持在三个第一抓持工位处和三个第二抓持工位处;当固定装置的三爪可以为同步沿径向运动的结构,也可以是能单独在径向上进行调节的结构,可以根据配重块6的形状进行选择,当配重块6为柱形结构时,可以选择三爪同步沿径向运动的固定装置进行对配重块6的固定工作,此时三爪结构与配重块6处于同轴的位置,操作更加简单,固定和拆卸的效率更高,固定效果也很好。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2中,第一注塑件11包括定位结构13、连接结构14和第一注塑件本体,第一注塑件本体沿周向包裹在配重块6外侧,第一注塑件11沿其轴线方向的端部形成定位结构13,第一注塑件11于固定装置的三爪之间的缝隙处形成连接结构14,定位结构13通过连接结构14与第一注塑件本体连接;通过定位结构13能够在第二注塑件12的注塑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固定点位,同时也能方便第二注塑件12和第一注塑件11的准确定位。
5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注塑件本体沿其轴向的两侧对应的设有两组第一避让部111,每组第一避让部111的数量均为三个,定位结构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结构13对应的设置在配重块6的两端,两个定位结构13均通过连接结构14与第一注塑件本体连接;这样能够使第一注塑件11和第二注塑件12的同轴定位更准确,注塑效果更好,同时也能在注
塑第二注塑件12时提供更稳定的支撑。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抓持工位和第二抓持工位之间具有设定距离;应当能够理解的是,在注塑第二注塑件12时,第二注塑件12与第一注塑件11接触的位置会发生高温的液态塑料导致第一注塑件11的部分被融化的情况(第二注塑件12与第一注塑件11通过这种方式结合成整体结构),当第一抓持工位和第二抓持工位之间留有设定距离时,就可以保证第一抓持工位离被融化的部分具有一定距离,不仅能保证第一注塑件11夹持固定的可靠性,还能防止第一注塑件11被夹持变形以及形成多余的注塑结构,也就是说第二注塑件12与第一注塑件11的连接处不会对第二注塑件12的成型以及第一注塑件11产生过多的影响。
5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固定装置上开设有勾槽,勾槽用于在第一注塑件11上形成勾状结构;应当能够理解的是,勾槽可以是曲线形、锯齿形等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在注塑第一注塑件11时形成勾状结构,并且该勾状结构能够在第二注塑件12上形成与之匹配的结构即可,这样能够不完全通过第一注塑件11和第二注塑件12的融合进行连接,还能利用勾状结构加固二者的连接强度。
55.继续参照图1至图8所示,排水阀还包括弹性件3和限位件;固定件2与内筒连接;活动件1滑动连接在固定件2上;活动件1上开设有容纳槽15,容纳槽15沿活动件1的滑动方向延伸设置,弹性件3设置在容纳槽15内;弹性件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对应的抵接到活动件1和固定件2上,弹性件3用于使活动件1关闭排水孔;限位件设置在活动件1和/或固定件2上,限位件与弹性件3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限位配合,以限制弹性件3从容纳槽15中脱出;应当能够理解的是,弹性件3的伸缩方向可以与活动件1的滑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活动件1的滑动方向成一定角度,只要能够利用弹性件3的弹性对活动件1进行复位动作即可。
56.其中,在组装该衣物处理装置时,先将弹性件3的一端与活动件1和/或固定件2上的限位件连接,接着顺着容纳槽15的方向将弹性件3压缩并且塞入到容纳槽15内,同时将活动件1完整安装到固定件2内部,使活动件1的外壁与固定件2的内壁贴合,保证活动件1与固定件2的滑动配合,也可以先将活动件1安装在固定件2上之后,再压缩弹性件3塞入到容纳槽15内;通过限位件的设置,能够对弹性件3的端部实现限位功能,将弹性件3稳定的限制在容纳槽15内,使其不会在衣物处理装置工作时从容纳槽15的开口弹飞出,限位件能保证该衣物处理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7.继续参照图2所示,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16,第一限位件16设置在活动件1上,第一限位件16沿周向布置在弹性件3的第一端的外侧。
58.继续参照图2所示,固定件2上向容纳槽15内延伸出有抵接部21,抵接部21与弹性件3的第二端抵接;弹性件3为柱形弹簧,限位件包括设置在抵接部21上的第二限位件22,第二限位件22为柱形结构,第二限位件22与弹性件3的第二端插接配合;应当能够理解的是,第二限位件22和第一限位件16均是用于为弹性件3的端部提供可靠的支撑,并且能过实现对弹性件3的限位的结构,第一限位件16和第二限位件22均与弹性件3的端部形状相配合,从而保证弹性件3能够更稳定的在容纳槽15内完成缩短和伸长的动作,不容易在弹性形变多次后发生偏移等情况。
5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6和第二限位件22之间的一者为环形结构套设在弹性件3端部的周侧,另一者为柱形结构插接在弹性件3端部的内侧,这样设置既能够保证柱形弹簧结构的弹性件3的两端均能得到很好的固定和稳定效果,进一步防止弹性件3在容纳
槽15内发生偏移以及卡簧等情况,显著降低了该衣物处理装置的故障率,同时还能使弹性件3的至少一端是暴露在容纳槽15内的,能够更方便安装和拆卸弹性件3;应当能够理解的是,在装卸弹性件3时,只需要先压缩弹性件3,再使弹性件3的两端依次脱离第二限位件22和第一限位件16或依次脱离第一限位件16和第二限位件22即可,通过将第一限位件16和第二限位件22中的一者设置成环形结构,另一者设置成柱形结构能够使弹性件3与柱形结构连接的一端处于外侧,也就跟方便对其端部进行压缩。
6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弹性件3的内径与第二限位件22的直径相匹配;这样设置能够利用第二限位件22更好的固定住柱形弹簧结构的弹性件3的端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限位件22可以是圆柱形结构,也可以是棱柱结构,只要能够将弹性件3的端部固定住即可;应当能够理解的是,第二限位件22的端部可以设置倒角,能够更方便弹性件3套设到第二限位件22上。
61.继续参照图8所示,限位件还包括第三限位件7,第三限位件7设置在活动件1和/或固定件2上,第三限位件7抵接在弹性件3的中部的外侧;第三限位件7可以是两组,两组第三限位件7可以同时设置在活动件1和固定件2上,并且活动件1和固定件2上的两组第三限位件7沿弹性件3的径向相对设置,同时对弹性件3的径向进行支撑,需要说明的是,两组第三限位件7可以设置在容纳槽15的开口处,从而既能对弹性件3的径向进行支撑,防止其变形,还能防止其从容纳槽15脱离。
62.继续参照图2所示,容纳槽15的第二端设有封口,第二限位件22位于容纳槽15内;这样设置能够利用第二限位件22在稳定弹性件3端部的同时,还能为活动件1起到限位作用,当活动件1滑动到容纳槽15的封口与第二限位件22抵接的状态时,活动件1无法继续滑动,从而能够防止活动件1从固定件2中滑脱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该衣物处理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显著降低了该衣物处理装置的故障率。
63.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压缩设置在容纳槽15内,在排水孔完全封闭时,第二限位件22位于容纳槽15设有第一封口一侧的端部;应当能够理解的是,弹性件3可以是压缩弹簧,当弹性件3为压缩弹簧时,在将弹性件3安装在容纳槽15内时只需要先将弹性件3压缩一定行程,接着放置到容纳槽15内,并松开弹性件3,使其复位到原形,两端分别抵接到第一限位件16和第二限位件22上即可,安装非常方便,使该衣物处理装置组装效率更高。
6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6与活动件1一体成型;也就是说,第一限位件16和活动件1通过铸造或其他加工方式一体成型,这样设置能够使第一限位件16与活动件1的连接更紧固更牢靠,进一步降低弹性件3从容纳槽15飞出的风险,而且第一限位件16既可以设置成环状结构,可以设置成板状结构、块状结构等封闭容纳槽15的开口,只要能够限制住弹性件3即可。
6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固定件2上设有滑槽,活动件1和滑槽均为同心设置的弧形结构,活动件1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活动件1的第一端设有配重块6,滑槽向内筒的中心拱起,当活动件1的第二端关闭排水孔时,配重块6的重心和活动件1的第二端分别位于滑槽最内端的两侧;应当能够理解的是,活动件1的弧心与内筒的轴线垂直连线形成第一连接线,当活动件1的第二端关闭排水孔时,配重块6的重心与活动件1的第二端分别位于第一连接线的两侧;也就是说,在排水孔完全封闭时,能够通过内筒的自转为配重块6提供离心力,并且该离心力能够驱动配重块6朝向滑槽靠近活动件1的第一端的端部滑动,从而带动密封圈5
离开排水孔,实现排水孔打开的动作。
66.在一些实施例中,滑槽最内端设有第二封口,在排水孔完全打开时,活动件1的第一端位于滑槽设有第二封口一侧的端部;通过第二封口的设置,能够对活动件1在打开时进行限位,防止其远离排水孔过远,影响其开闭响应速度。
67.继续参照图1至图7所示,排水阀还包括密封圈5和压板4,密封圈5的周侧与排水孔形成可封堵式配合,也就是说,密封圈5在排水孔处时,能够封堵该排水孔,使其关闭,密封圈5脱离排水孔时,则该排水孔打开,密封圈5上设有第一泄压口521,压板4与密封圈5弹性抵接并封闭第一泄压口521,其中,压板4与活动件1连接。
68.其中,密封圈5设置在排水孔处并用于封堵排水孔,从而保证衣物处理装置内筒的密封状态,能够在衣物处理装置内筒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压板4和密封圈5弹性抵接的部分开始发生形变,产生空隙,此时部分液体从空隙流过,并从第一泄压口521流出,继而实现泄压动作,这样即能够保证该衣物处理装置良好的密封性,也能保证衣物处理装置内筒内部环境的稳定,在出现高压时及时泄压,明显地提高该衣物处理装置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圈5包括环形的密封圈本体51和设置在密封圈本体51的中心孔处的密封板52,第一泄压口521开设在密封板52上,压板4与密封板52朝向洗涤腔的一侧抵接,密封板52具有弹性,压板4上开设有第二泄压口41,第二泄压口41与第一泄压口521错位设置(第二泄压口41在密封板52上的投影与第一泄压口521错开设置)。
70.通过密封板52能够为排水孔提供可靠的密封条件,同时利用在具有弹性的密封板52上开设第一泄压口521的设置,以及压板4贴敷在密封板52朝向洗涤腔的一侧的设置方式,能够在液体压力未达到设定值时,使用洗涤腔内的液体压紧压板4,从而使压板4封堵住第一泄压口521,需要说明的是,压板4的本体正对第一泄压口521设置,压板4上开设的第二泄压口41与第一泄压口521错位设置,衣物处理装置内筒内的液体会先从第二泄压口41流入到密封板52和压板4之间的缝隙间,再从第一泄压口521流出,能够充分利用密封板52和压板4之间的空隙实现密封以及泄压动作,这样即能够保证该衣物处理装置良好的密封性,也能保证内筒内部环境的稳定,在出现高压时及时泄压,进一步提高该衣物处理装置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7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泄压口521在自然状态下为闭合状态;应当能够理解的是,第一泄压口521可以是通过在密封圈5上切割形成的,其利用衣物处理装置内筒内的液体压力推动密封圈5在第一泄压口521处发生形变,从而使第一泄压口521张开,实现泄压动作,当衣物处理装置内筒内的液体压力未达到设定值时,第一泄压口521在密封圈5自身的弹性作用下恢复成封闭结构,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外部环境中的污染物进入到第一泄压口521处,影响第一泄压口521的开合动作。
72.继续参照图5至图7所示,第一泄压口521为直线形结构;将第一泄压口521设置成直线形结构不仅加工方便,而且能够更快速的实现开合动作,结构整体性更强,同时也更容易实现完全闭合,自然状态下密封效果更好;第一泄压口521也可以是圆孔结构、方形孔结构、多边形孔结构以及沿周向旋转多个直线型结构组合形成的散射形孔状结构。
7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泄压口41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泄压口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泄压口41关于第一泄压口521的中心对称,这样设置能够保证直线形结构的第一泄压口521在泄压动作时的受力情况相同,提高密封板52的使用寿命,
还能保证从两个第二泄压口41向第一泄压口521处流动的液体速度相同,从而进一步提高泄压时的稳定性;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泄压口41两个第二泄压口41的连线与第一泄压口521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两个第二泄压口41和直线形结构的第一泄压口521这样设置,不仅能够使第一泄压口521和第二泄压口41错位,还能方便在安装压板4时进行精准定位,显著地提高该衣物处理装置的组装效率。
7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压板4为硬质材料,应当能够理解的是,压板4使用的材料不会被衣物处理装置内筒内的压力影响而发生明显形变;将压板4设置在密封圈5朝向洗涤腔的一侧,能够在衣物处理装置内筒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液体从第二泄压口41处顶动密封圈5使密封圈5向外侧鼓起,并与压板4之间形成缝隙供液体流动,保证该衣物处理装置在泄压动作时的工作可靠性,防止发生压板4与密封圈5被液体压住,无法形成流动缝隙以及第一泄压口521无法张开的情况。
7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泄压口521的数量为多个,和/或第二泄压口41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将第一泄压口521和第二泄压口41设置成多个的形式,能够更充分的利用密封板52以及压板4的截面面积,再排出相同体积液体使,每个第一泄压口521的形变量能够更小,反应更迅速,同时这样设置也能降低该衣物处理装置因局部受力过大导致损坏的概率,进一步提高该衣物处理装置的可靠性和延长该衣物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
76.继续参照图7所示,密封圈5上设有卡槽53,卡槽53的形状与压板4的形状相配合,压板4嵌设在卡槽53内;应当能够理解的是,卡槽53为环形槽,当压板4为圆形板时,卡槽53的边缘可以是圆形,压板4多边形板时,卡槽53的边缘可以是多边形,这样能够保证压板4稳定的固定在密封圈5上,并且当压板4和卡槽53都是多边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时,还能防止压板4与密封圈5发生相对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卡槽53沿其轴向上的两端均设有限制压板4的端面,安装压板4时需要通过密封圈5自身的形变完成。
77.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54与压板4弹性抵接;通过限位部54的设置,能够为压板4提供贴紧密封板52的弹性力,保证未达到泄压条件时该排水阀的密封性。
78.继续参照图5所示,第二泄压口41设置在压板4的边缘处;这样设置的第二泄压口41加工更加方便,装卸压板4时也能加方便,能够利用其敞口和密封圈5的弹性更容易将压板4安装到卡槽53内或从卡槽53内取出。
79.具体实现方式和实现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注塑件的成型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8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1.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
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所述内筒上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处设有排水阀,所述排水阀包括滑动配合的活动件(1)和固定件(2),所述活动件(1)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排水孔,所述活动件(1)包括配重块(6)和注塑件,所述注塑件包括第一注塑件(11)和第二注塑件(12);所述第一注塑件(11)包括包覆在所述配重块(6)外的第一注塑件本体,所述第一注塑件本体上设有第一避让部(111),所述第一避让部(111)用于使部分所述配重块(6)外露以形成第一抓持工位;所述第二注塑件(12)包括第二注塑件本体,所述第二注塑件本体包覆在配重块(6)外并位于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避让部(111)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注塑件本体上设有第二避让部(121),所述第二避让部(121)用于使部分所述第一注塑件(11)外露以形成第二抓持工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部(11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避让部(111)周向均匀排布在所述配重块(6)的周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6)为柱形结构,所述第一注塑件(11)还包括定位结构(13)和连接结构(14),所述定位结构(13)、所述第一注塑件本体和所述配重块(6)同轴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避让部(111)之间形成所述连接结构(14),所述定位结构(13)通过所述连接结构(14)与所述第一注塑件本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塑件本体沿其轴向的两侧对应的设有两组所述第一避让部(111),每组所述第一避让部(111)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定位结构(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结构(13)对应的设置在所述配重块(6)的两端,两个所述定位结构(13)均通过所述连接结构(14)与所述第一注塑件本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塑件(12)还包括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结构(13)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定位结构(13)的形状相配合。6.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注塑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使用固定装置通过连接配重块(6)上的多处第一抓持工位将配重块(6)固定在模具内;s2、注塑第一注塑件(11),第一注塑件(11)与第一抓持工位相对的位置形成第一避让部(111),在配重块(6)的周侧形成第一注塑件本体;s3、使用固定装置通过连接第一注塑件本体上的多处第二抓持工位将第一注塑件(11)以及被其包裹的配重块(6)固定在模具内;s4、注塑第二注塑件(12),第二注塑件(12)在第一避让部(111)的位置成型,并与第一注塑件(11)连接形成一体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三爪夹具,在所述s1和所述s3中,所述固定装置的三爪沿周向分别夹持在三个所述第一抓持工位处和三个所述第二抓持工位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所述第一注塑件(11)于所述固定装置的三爪之间的缝隙处形成所述连接结构(14)。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持工位和所述第
二抓持工位之间具有设定距离。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塑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上开设有勾槽,所述勾槽用于在所述第一注塑件本体上形成勾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衣物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以及注塑件的成型方法。该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内筒,所述内筒上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处设有排水阀,所述排水阀包括滑动配合的活动件和固定件,所述活动件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排水孔,所述活动件包括配重块和注塑件,所述注塑件包括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所述第一注塑件包括包覆在所述配重块外的第一注塑件本体,所述第一注塑件本体上设有第一避让部。该衣物处理装置,通过两步注塑成型的注塑件,能够使第一次注塑时形成的第一避让部在第二次注塑的工作中完成填补,使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能够配合形成对配重块能够完全包裹的一体注塑件,以实现配重块完全与外部环境隔离的目的。环境隔离的目的。环境隔离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

苏仕超 林光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北美的洗衣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31

技术公布日:

2022/11/4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0:16: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03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注塑件   结构   装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