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沙农〔2010〕87号
沙县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沙县小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制作工艺源自古中原一带民俗,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1997年以来,沙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一核心,始终坚持把沙县小吃业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之举,深度挖掘沙县小吃这一传统的民间烹饪工艺,在强化组织引导、服务扶持的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推进小吃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依托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品质,带动农民致富,推进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之路。2009年,全县外出经营沙县小吃1.8万户,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营业额超过35亿元,纯收入6亿元以上,成为农民实现稳步增收的主渠道。在沙县小吃 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沙县小吃配料市场也应运而生,目前沙县小吃配料生产和经销企业在全国各地分布有80多家经销店,已初具一定的规模。为加快我县小吃配料加工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县农产品加工的竞争力,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通过深入分析我县农产品
电弧发生器
加工业的现状与趋势及小吃配料加工市场的现状与趋势,提出2010至2015年我县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以及促进我县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我县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㈠我县小吃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活跃,商业的流通,沙县众纷纷走出山门,西出广东、广西、江西、海南、云南,北上浙江、上海、江苏、湖南、湖北等地经营沙县小吃,并向珠江长三角集结以及山东、天津、北京等地拓展,全国各大中城市及港台地区均可见到“沙县小吃”的倩影,有的已在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落户,深受当地消费者青睐。目前“沙县小吃”已有63个品种被认定为“福建名小吃”,其中有39个品种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2006年10月,国家商务部在西安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餐饮业博览会上,“沙县扁肉”获得2008北京奥运会推荐食谱菜品金奖,“沙县烧麦”和“沙县红菇豆腐丸”两个品种获银奖。随着沙县小吃业的发展壮大,沙县小吃商标品牌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2002年,沙县小吃服务商标被三明市人民政府认定为“知名商标”,2005年,被福建省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为“
著名商标”,并成功注册沙县小吃同业公会集体商标,2008年被三明市工商局推荐上报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同时,沙县于2003年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小吃之乡”称号,2006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称号。截至目前,沙县从事沙县小吃经营业的户数达一万多户,五万余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1%和农村劳动力的58%,并带动周边地区城乡富余劳动力从事沙县小吃业人数近万人。沙县小吃产业年营业额已超过35亿元,年创纯收入6亿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成为沙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就业再就业的主要渠道,成为沙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也丰富了各地餐饮市场,成为福建省餐饮业向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中国餐饮行业的新兴产业。
㈡我县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沙县小吃配料市场的基本情况
沙县小吃配料的使用现状:
目前,沙县小吃使用的配料主要有:
①调味类:食盐、味精、鸡精、酱油、料酒、醋、豆汁油、食用油等传统的普通调味品,主要用于各种小吃、炖罐等。
②拌料类:花生酱、辣椒酱、大蒜酱等,主要用于拌面、水饺、芋饺等。
③增脆类:复合磷酸盐等主要用于扁肉、小笼包馅料保水增脆,米冻、米冻皮、喜粿增加韧性。
④香精类:肉精膏、肉精油等,主要用于增加香味;
⑤中药材类:当归、参片、枸杞、八角茴等,主要用于炖罐、卤品。
⑥草、树根类:黄花菜根、穿山龙、牛奶根等主要用于炖罐。
沙县小吃配料的主要来源
①沙县本地生产的:花生酱、辣椒酱、复合调味料、黄花菜根等。
软纱门②外地生产的:复合磷酸盐、肉精膏、肉精油、当归、参片、构把、八角茴、穿山龙、牛奶根等。
2.我县小吃配料加工基本状况
小吃配料在沙县本地生产的主要有花生酱、辣椒酱、复合调味料、黄花菜根等。目前,小吃配料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共有17家,生产辣椒酱、花生酱及复合调味料共有十多个品牌, 17家企业中有4家生产复合调味料,13家生产辣椒酱和花生酱。年产值超过500万规模以上的有福建三明老潘头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调味类。如食盐、味精、鸡精、酱油、料酒、醋、豆汁油、食用油等传统的普通调味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目前该公司正在向海外市场进军。在金沙园区的香之源、佳丰食品、凯发食品、昌潮(光头)食品等生产企业,拥有标准厂房,生产设备、检测设备齐全,生产经营管理较为规范。主要生产辣椒酱和花生酱,年产值都在300万元以上。除17家纳入县质量监督局监管范围的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外,在各乡镇尚有许多对自产辣椒进行初级加工,年生产2000-3000公斤的家庭式或代加工模式的辣椒酱小作坊。
3.沙县小吃配料市场流通的现状
据工商局统计,我县具备经营资格的沙县小吃配料经销企业有18家,在外地设分销点80多个,
床铰
这些分销点办照率不足40%。沙县小吃配料经销企业共经销全国51家企业的17类品种230多个品牌的小吃配料,以及我县企业自主生产的花生酱和辣椒酱等10多个品牌。目前我县自主生产的小吃配料的主体(含小作坊)共有30多家,真正具备主体准入资格的只有20家,其产品获得准入资格的只有5家,自主申请使用商标的3家。
二、我县小吃配料加工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取得成效
1.市场初具规模,具备筹建小吃配料加工市场的基础条件
生产规模壮大:目前沙县小吃配料生产加工企业共有17家,生产辣椒酱、花生酱及复合调味料共有十多个品牌,在各乡镇尚有许多对自产辣椒进行初级加工,年生产2000-3000公斤的家庭式和代加工模式的辣椒酱加工点。据统计,2009年全县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小吃配料加工业实现总产值8000万元,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涌现了一批年产值超500万元的规模化、现代化的龙头企业,按照“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构建起了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小吃配料加工业为核心纽带的新型产业链。
种植基地逐步形成:近年来,我县以小吃配料生产加工为主的农产品种植品种较多、面积不断扩大。主要种植品种有花生、辣椒、大蒜、黄花菜、大豆等,据统计,我县以小吃配料生产加工为主的农产品种植面积达15000多亩,其中:辣椒种植面积达3500多亩,主要生产菜用牛角椒和作为加工类的朝天椒,主要集中在夏茂镇、富口镇;花生积植面积有3000多亩,主要集中在富口镇;大蒜种植主要集中在凤岗、虬江,面积约2600亩;黄花菜种植面积3000亩,主要集中在高桥镇。
营销网络不断扩大: 沙县小吃业主使用的花生酱、辣椒酱、大蒜酱等均由沙县发往全国各地,年耗材20000万吨左右,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小吃配料已经形成数亿元的大产业。据县工商局统计我县具备经营资格的沙县小吃配料经销企业有18家,在外地设分销点80多个。沙县小吃配料经销企业共经销全国51家企业的17类品种230多个品牌的小吃配料,以及我县企业自主生产的花生酱和辣椒酱等10多个品牌。初步估算沙县小吃配料市场年总销售额约1亿多元。随着小吃产业的发展,将来的销售额还会逐年增加,我县已成为小吃配料、用具、用品的重要产地和主要集散地,已具备筹建沙县小吃配料加工市场的基础条件。
2.监管到位,小吃配料市场规范有序
2006年以来,各职能部门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小吃配料的安全检测。2009年县财政增拨小吃配料专项检测经费10万元,201O年第一批专项经费已下拨到位,对我县生产、经销和使用小吃配料的情况进行抽检,每年抽取50份以上沙县小吃及配料样品,进行硼砂、等特殊项目检测,对餐饮单位使用配料进行监督;2009年对小吃配料生产企业巡查次数达到100余次,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建立健全了添加剂使用档案和食品原料采购台帐,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3.加强管理,企业依法经营的自觉性提高
2009年我县成立了沙县小吃配料分会,制定沙县小吃配料分会章程,发布了《告全县小吃配料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书》、《沙县小吃配料生产企业、小作坊生产必备条件》,对小吃配料的生产、经销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规范,提高各会员单位依法经营的自律能力。目前,我县小吃配料生产企业取证数已从2008年的5家,上升到14家,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小吃配料经销企业经营较为规范,小吃店环境卫生逐年改善、添加剂使用较为规范。
㈡存在问题
1.农产品生产能力薄弱。小吃配料在本地生产的主要有花生酱、辣椒酱、大蒜酱复合调味料、黄花菜根等。目前我县农户有种植辣椒、花生、大蒜等,主要集中在夏茂、富口镇,主要是农户的零星种植。以上原料生产能力薄弱,规模较小,无法供应企业生产,企业主要是从外地调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2.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小吃配料生产企业规模较小,新产品研发能力弱,自主创品牌意识较差,缺乏引领沙县小吃配料市场规范发展规模的龙头企业。我县现有小吃配料生产企业17家,年产值超过500万规模以上的仅福建三明老潘头食品有限公司一家。在金沙园区的香之源、佳丰食品等生产企业,拥有标准厂房,生产设备、检测设备齐全,生产经营管理较为规范。但是,企业规模较小,新产品的研发人才少,新产品研发能力弱。
3.加工技术与装备落后,增值水平不高。分布在各乡(镇)、村的家庭式、季节性生产辣椒酱的小作坊,其生产设备简陋、产品简易包装甚至散装、产品质量问题较多。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三、沙县小吃配料市场加工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㈠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提高小吃配料加工附加值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化经营为依托,以做大做强小吃配料加工市场为根本,优先扶持发展产业关联性强、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规模效益显著、区域比较优势明显、能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增加收入的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切实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㈡基本原则
——技术创新原则。大力开展小吃配料加工技术攻关,加快开发、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改造传统技术,促进小吃配料产品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加工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由简单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市场竞争力。
——龙头带动与产业集聚原则。以产业化为基本形式,实行一个产业一种思路,以优势企业和龙头企业为“点”,发展特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
——优质安全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小吃配料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安
校园网管理系统全检测检验体系、市场监督准入制度,鼓励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发展名优产品、绿食品、有机食品,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
——循环经济原则。坚持农产品多层次综合加工、综合利用,主产品与副产品一起开发,加工下脚料和废弃物得到有效综合加工利用,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mp3制作㈢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2010年—2015年建设以沙县小吃配料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加快建设小吃配料加工产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全县小吃配料加工业有较快发展,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具体目标:
1.2010年—2015逐步建立以夏茂镇、富口镇、琅口为主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主要种植以小吃配料为主农产品,如辣椒、花生、大蒜、黄花菜等、大豆种植基地。依据区域优势,在全县各个乡镇建立小吃配料种植基地4万亩,其中:在夏茂镇建立辣椒种植基地5000亩,
富口镇建立朝天椒大棚种植基地5000亩、花生5000亩,高桥建立黄花菜种植基地10000亩,虬江建立大蒜种植基地10000亩,大豆5000亩。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42: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2004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吃   配料   沙县   加工   生产   企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