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的结构艺术

《过秦论》的结构艺术
  在我国的古代议论散文中,贾谊的《过||秦论》是一篇出的作品。它和其后柳宗元的《封建||论》,苏洵的《六国论》交相辉映,各以自己的鲜明特,丰富了我国史论体裁的表||现方法,在古典史论的园地里放射出绚丽的光彩,耀眼夺目。
贾谊“年十八”即||“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由于受到守旧派的诋毁,一生坎坷||,抑郁寡欢,极不得志,终于夭亡,仅活了三十三秋。这位思想敏锐,||才华横溢的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只留下58篇文章,刘向把它编辑成为《新书》。《过||秦论》是它的第一篇作品,也是历代文选编辑者公||认的论体散文的师祖,无论是昭明的《文选》,还是姚鼐的《古||文辞类纂》,都把它放在《论》的首位。
秦以前的文章,重在著述,其形式为||经为史为子而不成为集。从汉到六朝,文人所作才开始由著||述之体成为单篇散文,这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段重要变迁。郭绍虞先生曾把这比作“好似小说之由长篇而变为短篇,||戏剧之由多幕而进为独幕,诚是一种进步。”《过秦论》||则是这种进步的开端。它以史论政,是一篇观点鲜明,章法严谨,言辞激切,感情强烈,||气势豪迈,逻辑性和形象性兼而有之的出政论,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古文观止》||在评点
《过秦论》时说道:
“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仁义||不施’一句便断尽,从前竟不说出。层次敲击,笔笔放||松,正笔笔鞭紧,波澜层析,姿态横生,使读者有一唱三叹之||致。”
这是对《过秦论》结构艺术的准确评价。本文想对此作些阐发。
一、富议于叙,卒章显志
韵书说:“论者,议也。”议论文章||一般总要发表见解,以议为主。象《封建论》论事,在“天地果无初乎”、“生人果||有初乎”的设问中开头,一上来柳宗元就议论了一番;尽管中心||论点寓于论证的整个过程,而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特点是十分清楚的。《六国论》作法虽异,但它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结尾点题,中间以逐一分析六国对秦的不同态度进行论述,||议论的主线也是非常突出的。《过秦论》呢?有相同之处,亦有自己的特点。它||虽也在“论”,借评论秦的过失,来阐发他的||“农本”思想,要汉统治者实行仁政,反对富人奢侈浪费,暴政高压,然而||只是于“末’仁义不施’一句便断尽,从前竟不说出”||。全文五个段落,除了最后一段,前者均在叙事。第一段写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力图||富强,开始执行统一天下
的计划。第二段写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三世,进一步蚕食六国;六国合纵,众谋弱秦,||结果反为秦所困,第三段写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以武力统一天下,又用暴政统治人民。第四段写陈涉起义,天下响应,秦很||快覆亡。总之,文章主体部分以时间的顺序写了秦兴亡的全||过程,象似“述而不作”,未加评论。其实,文章正是以前面的||叙述,拿秦朝兴亡的史实作为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为第五段||服务。这第五段,特别是最末一句,那是点题之笔,文章灵魂之所在,全篇||脉络全从这句倒引出来。前面的全部叙述都是为服从于阐述这一论点,而加以剪裁、组织安||排的。
文章一、二两段写秦的富国强兵,图谋统一天下,意在点出秦取天下靠||的是武力和权谋;三、四段写始皇立国,秦朝速亡,与前对照,意在紧扣“仁义不施”,为||托出中心论点提供依据,为以后的发展蓄势。因此第||五段承上叙述,稍加论证,就水到渠成,收束全文;卒章显志,有||千钧笔力;显示了我国古典议论散文中寓议于叙的优秀传统。
二、对比映衬,波澜层析
这是《过秦论》结构上的第二特点。宋人谢枋得说:“凡议论,好事须||要一段歹说,不好事须要一段好说。如此则文势亦圆活,义理亦精微,||意味亦悠长。”《过秦论》正是成功地运
用了这一手法,开启了单篇议论散文对比论证的先||河,影响着唐宋古文家,影响着《封建论》和《六国论》。
||过秦论》不论是前半篇的叙事,还是后部分的议论,都是在对比映衬中展开,在展||开中文势曲折,引人入胜;顿挫跌宕,姿态横生。
古人作||文,要求“凤头、猪肚、豹尾”。《过秦论》的开头堪称||凤头,从高远处落笔,紧紧地吸引着读者。全段叙写孝公时秦的始强。第一句点明秦的||有利地形,极写秦“并吞八荒”的雄心;接着写它为实现自己||的图谋而采取的内外政策,突出了秦的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如爆||竹,骤响易彻”,引起读者的关注,起得漂亮、有力。这是正面叙写。第三句却笔锋一||转,折入侧写,从它的结果“拱手”轻取“西河之外”,来反衬||孝公的初强。这样以正反结合的描叙,突出了段的内容,而使文势有了起伏。
||二段按叙事的顺序,继续展开。在第一层简洁交代中,略写惠文||、武、昭襄三世的“又强”。正欲写秦之强时,殊不料转入第二层忽而写六国,||详写诸侯见此情景,罗致人才,订立纵约,共谋弱秦||,并与第一层形成详略对照,造成悬念,使读者不能不注视||着事态的进展,这是一。其二,这里极写孟尝、平原、春申、||信陵四君的贤能和政治上的号召力,又
不惮其烦地列举六国人才之众,||用意都在为第三层铺垫、蓄势。因而循势进入第三层,写双方交||战:一面是六国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忙急地攻秦;一面是秦的“开关延敌”,||安闲地击散“九国之师”,上层写诸侯之强,正是为了反衬此层秦的益强。而且这里||写秦与诸侯抗争中的强大,也是预先为下文的速亡、反跌,伏了一笔,且正“||笔笔鞭紧”,逼近中心论点。
一体化机芯
第三段又以顺序推进。在开段虚叙,略||仓库管理流程写孝文王、庄襄王稍作间息过渡之后再振起一笔,进入详写;作者用浓墨重笔,不遗余||力地极写始皇的“奋六世之余烈”,“威振四海”,统一天||下,掀起了第一高潮。行文至此,我们可以把它划为叙事的第一大层,这一小层则是这一大||层的小结,总写秦的善用武力权谋,突出它的善于攻取。需要指出的是||:贾谊在上篇叙事中着意写秦的“善”和“强”,正是为了和叙事的后部分,下半篇的排水帽||速亡形成对照,从而突出它的不善守成,为引出议论、推出论点||作好准备。因此下一小层文势遽转,极写秦的暴虐,揭示它的不会||守成,暗伏结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论点。所以,这段虽是叙事,但在对照||中秦之所以速亡的原因已经隐含其中了。因此,看来好象“笔笔放松||”,其实“正笔笔鞭紧”。
而其间用“于是”一词,连接上||下两层,既表达了承上叙事的文势承接,又写||出了文意的转折。虽是虚词,也费斟酌,用得甚好。
||四段仍按顺序叙事,从秦极强写到它的速亡,前后两层。头一||层再点秦的强盛,“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紧接着用“然而”||一词,使全篇大转,再折一层,掀起叙事的第二高潮,极写陈涉起义的种种不利条件,写秦||的速亡:先铺叙陈涉出身“微贱”,才能平庸,又无其资;再写他率领的义军||人少势弱,装备极差,结果竟“亡秦族”,轻轻一笔,戛然而止。
到此叙事已||毕,但读者的问题却随之而来。贾谊抓住这一时机,用“且夫”一转,因势利导,||环视制作者推向纵深,进入第五段的议论,对问题进行分析。这分析又持续净烟器||了一个适当的过程,一一照应前面的叙事,而后再起微波,进入收尾,简洁干脆但||无蝎尾、草率之感:它先指出秦“非小弱”,当||初有利地形亦自若,照应第一段;再从陈涉与诸侯的地位、兵力||、谋虑等进行比较,突出陈的不如,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昭应第二段,对比中自然地引出“||何也”之问,再兴波澜,发人深思。然后又从秦这方面着墨,||写“秦以区区之地……百有余年”,战胜诸侯,统一天下如此之锐不||可当;“然后以六合为家……为天下笑者”写秦亡于
陈涉起义如此之速,自成对照||,并与前面四段一一照应,而后再用“何也”追问,再次蓄势,||最后才点明题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样,这结句就极其结实、有力。“如撞钟,清音有余”。因为论秦虽止,其讽汉之意却深||cowbone寓其中,让人咀嚼。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5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960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叙事   议论   突出   论点   读者   速亡   散文   不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