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养成类节目价值观与底层逻辑架构——以《创造营2020》为例

《科技传播》
61
作者简介:王雨菲,本科在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为传播学。
偶像养成类节目价值观与底层逻辑架构
——以《创造营2020》为例
王雨菲
摘  要  对于一档综艺节目,影响越大,责任越大。尤其是对于一档青春成长偶像类综艺,其产品受众范围较广,包括还未形成成熟价值观的青少年。面对年龄较低的用户体,节目要谨慎把控价值观导向。而底层逻辑架构对于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决定了节目的可行性和受众体验。在《创造营2020》中,直接上台PK 等强竞争性的赛制引发了诸多负面舆论,笔者认为这种赛制下的底层逻辑违背了偶像养成类型节目的价值观初衷,并对节目效果影响颇深。
关键词  偶像养成类节目;价值观;底层逻辑;《创造营2020》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8-0061-03
1  偶像养成类节目的价值观表达
1.1  “创”系列节目中的不同价值导向
偶像养成类节目不同于其他真人秀的特点是比起才艺展示、优胜劣汰,它更注重的是粉丝培养、偶像打造、商业变现的过程性。Slogan 是每一季创造营节目最直观的价值观表达,如《创造营2018》第一季的口号为“逆风翻盘,向阳而生”,当时女团行业正值低迷期,大量经济公司倒闭,每一个投身于这个行业中的女孩都面临着当下的未知和前途的迷茫。而创造营在2018年提供给了她们这样一个发声、被发现的机会,也给了整个女团行业重生的希望。《创造营2019》的主题为“赤子之心,乘风破浪”。值得一提的是,节目中许多暗含的价值观可以在选手自身的符号上有所体现,如有边缘社交恐惧的赵政豪、留着寸头的阳刚男孩四正、有态度有梦想的舞台明星,这些标签都在无意间拉近了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令人拥有强烈代入感。
而在2020年特殊的疫情时期,《创造营2020》设立口号“敢!我有万丈光芒”,正是对整个疫情期间许多年轻人勇敢抗疫的真实写照。而对于女团来讲,在这个时代更应该具备的是敢于被讨厌的勇气。节目内容不卖惨,所有节目的形式改编、主题的设置、导师的指引、嘉宾的辅导等等都围绕着该线索展开。如当乐队组输给徐艺洋组时,对于不同女团风格间的争议引发讨论,连她们的备采内容也都是围
绕对“敢”的诠释,例如“这次输掉并不代表什么”。
1.2  探讨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综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呈现解构化,具有多元性文化的特征,节目中融合了许多青年亚文化的符
号元素,并且结合当下潮流热点,自然成为青年人
所热切关注的媒介产品以及社交讨论的话题。
身份认同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学习、模仿偶像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将榜样偶像的价值选择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所以树立什么样的榜样、传递什么样的观念,不仅仅是内容的吸引力问题,还是一个社会价值选择和价值导向的问题。
根据丹尼斯·麦奎尔的理论,受众使用媒介产品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逃避遁世,受众需要从日常生活和面临的矛盾中逃脱出来,也需要情绪的宣泄。实际上,这些节目为观看者提供了有别于现实的“第二世界”。如果过度沉迷节目,而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就有可能造成青年的体性孤独。青年“体性孤独”现象是指网络社交时代青年的身体可以实现即时连接而心灵却愈发疏远的情感状态,即身连接与心隔离并存。企鹅影视副总裁tina 曾说:“做偶像、做真人秀,都是对人性的拷打,尤其是观者的人性,而非选手和节目制作者的人性。我们节目制作者能做到的就是守住底线和向上正能量的表达。毕
竟这是个节目、是个偶像产生的过程,而不是观者的全部人生。”若青少年观众因过度依赖与偶像的拟态亲密关系而造成情感迷失、消费迷失和狂欢迷失,或因一时无法分清节目创造的媒介拟态环境与现实社会的区别,就很容易陷于自我怀疑和自卑情绪之中难以自拔,选择逃避现实等消极举措。
2  《创造营2020》底层逻辑架构
一档综艺节目的底层逻辑是根据项目梳理的关系背景,是节目成立的大前提,也是节目搭建的基础,它决定了上层节目的稳定性、可行性和受众
体验。
2.1  从底层逻辑架构的三个属性来看《创造营2020》
2.1.1  合理性结构光三维扫描仪
节目的合理性指的是内部逻辑的合理。节目不是一种自然存在与发生,而一定是在某个设置好的特定环境下发生。在《创造营2020》中,城堡的生活场景设置是女孩子保持天真、心灵美好的外化表达;1天班、3天班和5天班的自由选择体现了每位选手对“敢”的不同诠释、公演之间的反差萌联欢会表现了
真正的女团选手不被人设所禁锢,勇敢表达真我的追求,这些元素都为“偶像养成”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2.1.2  认知匹配性
认知的匹配性发生于节目和受众之间,节目制作团队与观众都会有不同的认知判断,其匹配性取决于制作者的逻辑和观众逻辑的匹配度,认知的匹配度越高底层逻辑越扎实。《创造营2020》与竞品《青春有你第二季》比较而言,主打选手的实力和态度,所以表演舞台的精美性和演员本身的实力水准都令观众更进一步投入作品、感受节目,具有侧重点的制作满足了观众对舞台的评判认知标准。《创造101》制片人邱越曾在采访中表示:“一档网综不能只有娱乐性的生产,我们想做的是真正能够引起社会讨论、在价值观面上立得住的节目。”只有通过节目前期不断的调研,才能发掘出观众的需求缺口和兴趣重点,以便更好的进行有效传播。
2.1.3  自洽性
底层逻辑的自洽性为“节目呈现出来的效果与项目本身的自洽”,《创造营2020》的自洽在于偶像养成类节目选拔女团的内容与选秀本身的匹配程度。SNH48曾是令中国观众耳目一新的选秀女团,前几年的总选举直播都能有众多粉丝关注并热衷于为喜欢的选手拉选票,但热度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原因之一,便是由于选手间热度分化明显且过于稳定,粉丝不多的选手只能在小剧场演出,于是常年
难以积累热度;而热度高选手的粉丝数只会积累越来越多,造成恶性循环,获得资源与热度的永远是某几个人。对于观众而言,这种稳定性是不具有长期吸引力的,选秀本身应该是充满未知与反转,这恰恰可以在《创造营2020》中的得以体现。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像逻辑既满足了每一个选手都有被看见的可能,让粉丝更具有参与和代入感。
2.2  偶像养成类节目如何架构更合理的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的建立在于对底层逻辑项目(节目)搭建的判断。特警用无人机为宝宝空投奶粉
2.2.1  项目需求与理念
项目需求是对于平台和资本选择的判断,项目理念是建立于底层逻辑的夯实。一档综艺节目最大的盈利部分仍来自于广告,所以对平台以及资本的选择格外重要,大体量节目往往都对广告客户、冠名商、联合冠名、特别冠名等十分重视。根据不同的节目属性选择不同的播出平台,如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项目的培育,由于节目运行需求和优酷平台属性的不匹配,优酷一直处于劣势状态。所以节目制作还应具有平台观,选择在该品类内容上有优势倾斜的平台。例如《创造营》节目的数据量和播放量不止是取决于节目运营的水平,实则也和腾讯视频大平台、商业化、平台用户结构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2.2.2  项目定性与核心竞争力
项目定性即是对节目属性的判断,创造营节目本身就已经实现了品类型创新,当一档节目在市场中还存在相同品类节目时,就很难再成为标杆之作。所以创造营最初的定性是一档“不止是选秀”的综艺节目,而是寻着具有更广泛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定义——偶像养成类节目,一档改变中国女团命运与格局的节目。核心竞争力是节目对市场优势的判断,和明星嘉宾所带来的流量无关。这些竞争力都体现了它的不可替代性。“创”系列的市场竞争力在于它在时间上抢占先机,在该品类综艺中拔得头筹,占据了用户心理的坐标位置,形成了品牌价值。
2.2.3  市场黏性与可持续性
节目的市场黏性是对受众牵引力的判断,而可持续性决定了受众的依附程度。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而言,节目一开始往往是素人居多的构成,节目主要以明星导师来维持观众黏性,观众主要关注在竞争背后谁被淘汰的命运。而到了“黄金第三期”,观众已经通过前期节目对选手们有了喜欢或是反感的倾向,从体聚焦到了个人,观众会更关注特定选手的走向与命运。如果一档偶像选秀节目在第三期还没有使观众有所聚焦,那么就会失去市场黏性。
安娜·弗洛伊德提出“投射”理论:投射是从别人身上发现自己的情感、想法或愿望的心理保护机制。观众会在偶像养成节目中伴随整个造星计划,逐渐拥有更具好感倾向的选手,心情随着选手的成与败而发生变化。对比感官刺激,维持节目主要黏性的关键就在于激发情绪与情感。
《创造101》前期沿用了很多《PRODUCE 1O1》的赛制,导致观众在观看后几季节目时已经熟悉了规则,甚至选手也提前预知了自己所要面对的情况,这种情况大大遏制了节目的表现力,为了缓解《创造101》后几季可能遇到的收视疲软问题,制作团队进行了节目形式、节目调性的创新,更有助于节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021·3(上)《科技传播》62
《科技传播》
63
3  《创造营2020》底层逻辑与价值观的冲突现象
《创造营2020》本季的“个人竞争式”开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节目的第一期为了打响“敢”的价值观便设置了不同于以往的比赛环节:个人先行再看团体,个人battle 与团队PK,对此教练团直接让自认为是101位学员最强舞蹈担当和声乐担当直接举手上台进行表演。《创造营2020》于2020年5月2日上线,根据云合数据,上线后第一周的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已经仅次于《青春有你第二季》,但在第二周数据就已经呈下降趋势,失去了优势与竞争力。两者在开播后前四周的走势即可说明创造营
这一季高开低走的现象。
作为一档偶像养成类节目,其养成的底层逻辑重点在于性格、像的搭建过程,过于强调强者优势势必会破坏类型节目的架构。3.1  对比美国偶像选秀节目
从美国真人秀的发展初期来看,它的高收视率大部分源于其高额的奖金或其他奖励诱惑。《美国偶像》是一档全美业余歌手的选拔大赛,这档节目的火热与它本身竞争的激烈与残酷性息息相关。而呼吁竞争的价值观源于美国本土的社会文化,他们更多从个人利益出发,争夺财富与名誉。其节目的底层逻辑是让强的变更强,强者打败弱者,俗称弱肉强食。如国内最初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就遵从了这样的节目逻辑。而美国偶像节目也因为该类特性,引发了不少的负面争议,如夸大导师与选手的矛盾、选手间为了竞争的丑态都促使节目向低俗化发展,吸引人眼球成为首要的标准;又如激烈竞争放大了人性的阴暗面,导致选手在节目中的心态趋向消极,模糊了节目本身正向的价值观,甚至发生扭曲。对比美国化的偶像选秀节目,中国偶像养成节目的底层逻辑完全不同,弱化强者光芒,强化弱者成长才是维持热度的关键。
3.2  冲突现象对节目效果的影响
《创造营2020》中“弱肉强食”的赛制设定弱化了偶像养成类节目本该有的价值观,破坏了其底层逻辑架构。真人秀虽然并非为观众呈现客观的现实社会,却仍然是一种拟态环境,影响着观众对社会的认
知以及行为方式。而在媒介涵化的作用下,导致受众逐步接受节目中所呈现的社会状态,并以虚构社会中的价值观与道德观评判现实生活。在高强度的竞争刺激下,节目更多渲染了选手关系之间的剑拔弩张,而忽略了本该呈现的的励志成长风格,导致偏离了观众看节目最初的认知,消耗了观众的热情。在节目开播之后,“黄子韬骂哭选手:能行就行不行就走”“陈卓璇:是我站的不够高吗?”“张艺凡:我赢的荣誉谁都不要碰”等
关于选手的负面舆论席卷网络热点话题。由上文可
帐篷门知,偶像养成类节目对于青年人的认知与行为起到了较大比重的影响,所以偶像养成节目的价值观与底层逻辑应正向统一且适应目前时代的需求和发展。
4  结语苒苒草
在如今的互联网逻辑下,任何一种媒介产品都要兼顾其商业属性和社会属性。节目的社会责任不仅是内容的正向传播,也包括选手在成团出道后的后续培养与发展。偶像的养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正向的过程,需要多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因此偶像产业也要扎根于我国社会文化之中,致力于打造成熟的偶像养成体系,让节目真正拥有可持续发展生命力与公信力。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亚文化潮流得以形成,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要在给予青年话语权的同时,进行思
t型槽螺母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职能。另外,这也要求节目制作团队在策划内容时,确保底层逻辑架构与价值观表达的一致性,发挥节目的各个要素共同营造和谐统一的价值体系,潜移默化地传播给不同需求的用户体。
参考文献
[1]张舒.浅析偶像养成类综艺的制作逻辑[J].传播力研究,
2020,4(16):47-48.
[2]陈潇.“偶像养成类”节目的符号学分析——以《创造营
2019》为例[J].声屏世界,2019(8):29-31.
[3]陶志欢.青年“体性孤独”现象的审思与调适[J].中国青
年社会科学,2020,39(5):88-96.
[4]章文宜,代玉玲.养成系偶像节目中大学生粉丝的满足、迷
失及引导——以《创造101》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2):143-148.
[5]白丫.偶像养成类节目的社会价值——以《偶像练习生》为
例[J].传播力研究,2019,3(36):92.
[6]秦慧媛.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以《创造
101》系列综艺节目为例[J].青年记者,2020(20):64-65.
[7]陈玮廷.从热门综艺的变化看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变化
[J].大众文艺,2019(10):89-93.
[8]陈接峰,赵忠仲,徐晓芳.综艺选秀节目的商业共谋及其批
判[J].中国电视,2019(5):89-93.
[9]何睿,黄冬.浅析美国选秀节目传播模式及其特点[J].西部瞬态电压抑制器
广播电视,2014(22):16-17.
[10]张绍刚,郑石.网络直播+综艺节目创设与发展的可行性分
析[J].当代传播,2017(1):57-58.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1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960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节目   偶像   选手   逻辑   观众   价值观   养成类   底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