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速溶茶饮料的发展趋势

           
                          编号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浅谈中国速溶茶饮料      的发展趋势
    园林科技学院       
        食品营养与检测       
        09食检(2)班       
      李洒洒         
               
201238 pet回收料日
浅谈中国速溶茶饮料的发展趋势
摘要: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中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发展我国茶叶深加工是保持和提高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是解决中低档茶出路也是提高茶业附加价值的重要手段,从而让我对中国茶饮料的发展有了近一步的认识,本文对中国茶文化,速溶茶饮料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技术和发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茶文化;速溶茶饮料;加工工艺;发展
由中国茶文化发展而来的速溶茶饮料,具有方便、快捷、卫生的优点,在食品、日化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甘蔗去皮机,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对其进行生产和研发。速溶茶饮料是提取茶叶中的水溶性成分,再经过虑、分离、浓缩、干燥等工艺加工制成,它能快速溶解于热水、冰及其在存放过程中的高稳定,使得速溶茶作为固体饮料又可由消费者自行配置,因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用速溶茶调配茶饮料具有品控容易、品质一致性好等优点,加上饮料企
业进行茶叶处理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速溶茶来生产茶饮料。固体冰茶、固体奶茶等饮料经过多年的徘徊,销售量已明显上升,而速溶茶饮料也显示出增长的趋势。
1.中国茶文化
茶,从发现到今日,经历了很多变迁。从最早咀嚼鲜叶到添加调料烹煮为羹,再到唐代的煎茶法、宋代的点茶法,明代之后的沏茶法,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也与茶叶的制作方法有关。唐宋期间的茶是蒸压制作的紧压茶(龙团凤饼),从明代开始,茶叶加工方式进行了改革,成品茶改制为炒制的条形散茶。这样,饮茶无须烹煮,而是直接用沸水冲泡即可。 沏茶不仅简便,而且保留了茶的清香,更便于对茶的直观欣赏,可以说,这是中国饮茶史上的一大创举,也为饮茶不过多地注重形式而较为讲究情趣创造了条件,所以一直为人们沿用至今。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三爪卡盘结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1.1中国茶叶的分类
1.1.1按茶的颜分类:
(1)绿茶 炒青绿茶:眉茶有炒青、特珍、珍眉、风眉、秀眉、贡熙;珠茶有珠茶、雨茶、秀眉;细嫩炒青有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烘青绿茶:普通烘青有闽烘青、淅烘青、苏烘青;细嫩烘青有黄山毛峰、太平猴、华顶云雾。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蒸青绿茶:煎茶、玉露。
(2)白茶:白叶茶有白牡丹、贡眉。
(3)黄茶:黄芽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黄小茶有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黄大茶有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
(4)青茶:闽北乌龙有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闽南乌龙有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广东乌龙有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台湾乌龙有冻顶乌龙、包种、乌龙。
(5)黑茶:湖南黑茶有安化黑茶;滇桂黑茶有普洱茶、六堡茶。
(6)红茶:小种红茶有丘山小种、烟小种;工夫红茶有滇红、祁红、川红、闽红;红碎茶有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1.1.2按基本茶类的茶叶再加工分类:
(1)花茶:茉莉花茶、珠圭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
(2)紧压茶:黑砖、茯砖、方茶、饼茶
(3)萃取茶:速溶茶、浓缩茶
(4)果味茶:荔枝红茶、柠檬红茶、狝猴桃茶
(5)药用保健茶:减肥茶、杜仲茶、甜菊茶
(6)含茶饮料
1.1.3按茶叶的发酵程度分类:
(1)发酵茶(即绿茶类):龙井、碧螺春、明前虾目(又名珠芽)、珠茶、眉茶、煎茶和一
般绿茶
(2)半发酵茶(部份发酵茶)(即青茶类):轻发酵茶(又通称包种茶类)有白茶、文山包种茶(清茶)、宜兰包种、南港包种、香片、明德茶、冻顶茶、松柏长青茶、铁观音、武夷、水仙;重发酵茶有乌龙茶
注意:俗称半发酵茶为乌龙茶。真正的乌龙茶则是东方美人茶,即白毫乌龙茶,或又称椪风茶,然而俗称之乌龙茶其实皆已混淆
(3)全发酵茶(即红茶类):按品种分有小叶种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叶种);按形状分有条状红茶、碎形红茶和一般红茶
(4)后发酵茶(黑茶类):普洱茶的前加工是属于不发酵茶类的做法,再经渥堆后发酵而制成
茶叶中发酵程度的轻重不是绝对的,当有小幅度的误差,依其发酵程度大约红茶 95%发酵,黄茶 85%发酵,黑茶 80%发酵,乌龙茶 60~70%发酵,包种茶 30~40%发酵,青茶 15~20%发酵,白茶约 5~10%发酵,绿茶完全不发酵。而青茶之毛尖并不发酵,绿茶之黄
汤反有部份发酵。
1.1.4按焙火程度来分类
(1)轻火:生茶
(2)中火:半熟茶
(3)重火:熟茶
其依菁焙火的「次数及时间」的长短来说明半发酵茶的俗称。所谓的青茶类系泛指半发酵茶,所以青茶可依发酵与焙火程度的不同,而制成俗称的生茶或熟茶;也就是说同样是冻顶茶,如果发酵、焙火重些就可类似熟茶,反之,是生茶或半生茶,只是各种茶皆有其习惯制成的特殊风味罢了。
1.1.5按采茶的季节不同分类
(1)春茶:俗称春仔茶或头水茶,依时日又可分早春、晚春、(清)明前、明后、(谷)雨前、雨后等茶(孕育与采摘期:冬茶采摘结束后至5月中旬,所占总产量比例:35%)
(2)第一次夏茶:头水夏仔或二水茶(5月下旬至6月下旬,17%)
(3)第二次夏茶:俗称六月白、大小暑茶、二水夏仔(7月上旬至8月中旬,18%)
(4)第一次秋茶:秋茶(8月下旬至9月中旬,15%)
(5)第二次秋茶:白露笋(9月下旬至10月下旬,10%)
(6)冬茶:冬片茶(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5%)
茶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也会有差异,如水份过多,茶质自然较淡;孕育时间较长,接受天地赐予自较豊腴,所以随着不同季节制造的茶,就有了春茶、夏茶、秋茶、冬茶等不同。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泽翠绿,叶质柔软,特别是氨基酸及相应的全氮量和多种维生素,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蹭鼻,富保健作用。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及全氮量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高,不但使紫芽叶增加, 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摘采,新梢芽内
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发黄,滋味、香气显得比较平和。冬茶、秋茶采完气候逐渐转凉,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堆积,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1.1.6按萎凋程度不同来分类:
(1)不萎凋茶 :绿茶、黑茶、黄茶
(2)萎凋茶:白茶、青茶、包种茶、乌龙茶、红茶
萎凋,是茶叶在杀青之前消散水份的过程,分为日光萎凋与室内萎凋。萎凋不一定会产生发酵,制茶过程中,静置而不去搅拌或促使叶缘细胞膜破裂产生化学变化则将不会引发发酵现象。
1.2中国茶道
1.2.1中国茶道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
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定时药盒
1.2.2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
(1)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最早记述于宋代,有吃茶之说。流行于唐代。法门寺出土的金质茶具,展现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叶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时有时会加入盐等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2)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3)工夫茶:清代茶道,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1.3茶道用具:
1.3.1置茶器也就是俗称的茶道六君子
(1)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2)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3)摄像头识别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4)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5)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6)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1.3.2理茶器
(1)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2)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3)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4)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1.3.3分茶器
(1)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1.3.糖果制造4品茗器
(1)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30: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898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茶叶   发酵   速溶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