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NA 文库的构建

第二节  cDNA 文库的构建
便携式餐具
    cDNA 文库中的外源 DNA 片段是互补 DNA (complementary DNA , cDNA)。 cDNA 是由生物的某一特定器官或特定发育时期细胞内的 mRNA 经体外反转录后形成的双链 cDNA 。 cDNA 文库代表生物的某一特定器官或特定发育时期细胞内转录水平上的基因的体,并不能包括该生物的全部基因,且这些基因在表达丰度上存在很大差异。
cDNA 文库的构建
cDNA 文库的构建共分四步(图 8-2):
  第一,细胞总 RNA 的提取和 mRNA 分离;
  第二,第一链 cDNA 合成
  第三,第二链 cDNA 合成;
  第四,双链 cDNA 克隆进质粒或噬菌体载体并导入宿主中繁殖。
      图 8-2 : cDNA 文库构建流程图
RNA 的分离
    cDNA 文库构建是以 mRNA 为起始材料的, mRNA 在总 RNA 中所占比例很小,因此从总 RNA 中富集 mRNA 是构建 cDNA 文库和其它应用所必需进行的步骤。通过降低 rRNA硅酸盐水泥熟料 和 tRNA 含量,可大大提高筛选到目标基因的可能性。
    目前纯化 mRNA 的方法都是在固体支持物表面共价结合固定一段由脱氧胸腺嘧啶核苷组成的寡聚核苷酸[ oligo(dT)]链,由它与 mRNA Poly(A)尾巴杂交,从而吸附固定住 mRNA ,进而将 mRNA 从其它组分中分离出来的。
1.mRNA 的完整性
    指导合成高分子量蛋白质的能力,指导合成目的多肽的能力, mRNA 的大小,总 mRNA 制剂指导合成 cDNA 第一链长分子的能力。     
2.mRNA 的丰度
    高丰度 mRNA :珠蛋白,免疫球蛋白,卵清蛋白,在特定细胞中占 50-90%
    低丰度 mRNA :含量投票箱制作 undefined0.5% 被称为低丰度或稀有 mRNA
3.mRNA 的富集
  3.1 按大小对 mRNA 进行分级分离
  3.2 cDNA 的分离级分离
近年来多采用此方法,特别是大 mRNA ,可避免降解 mRNA ,  agarose 分离大小易辨。
  3.3 多聚核糖体的免疫学纯化法
用抗体来纯化合成的目的多肽的多聚核糖体。
    免疫亲和柱/ A蛋白-Sepharose 柱,单克隆抗体把正在合成新生链的多聚核糖体结合到 A 蛋白-spharose 柱上,随后用 EDTA 解离下来,通过 oligo(dT)层析分离 mRNA 。此法分离的 mRNA 只占总 mRNA0.01-0.05% 。并非都可用,根据材料\来源\特异性来选择。
二、cDNA 第一链的合成
    由 mRNA cDNA 的过程称为反转录,是由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催化的。常用的反转录酶有两种,即 AMV (来自禽成髓细胞瘤病毒)和 MMLV (来自 Moloey 鼠白血病病毒),二者都是依赖于 RNA DNA 聚合酶,有 5'--3' DNA 聚合酶活性。合成 DNA 时需要引物引导,目前常用的引物主要有两种,即 Oligo(dT)和随机引物。 Oligo(dT)引物一般包含 10~20 个脱氧胸腺嘧啶核苷和一段带有稀有酶切位点的引物共同组成,随机引物一般是包含 6~10 个碱基的寡核苷酸短片段。
    Oligo(dT)引导的 cDNA 合成是在 cDNA 的合成过程中加入高浓度的 Oligo(dT)引物, Oligo(dT)引物与 mRNA 3' 末端的 poly(A)配对,引导反转录酶以 mRNA 为模板合成第一链 cDNA 。这种 cDNA 合成的方法在 cDNA 文库构建中应用极为普遍,其缺点主要是由于 cDNA 末端存在较长的 poly(A)而影响 cDNA 测序。
    随机引物引导的 cDNA 合成是采用 610 个随机碱基的寡核苷酸短片段来锚定 mRNA 并作为反转录的起点。由于随机引物可能在一条 mRNA 链上有多个结合位点而从多个位点同时发生反转录,比较容易合成特长的 mRNA 分子的 5'-端序列。随机引物 cDNA 合成的方法不适合构建 cDNA 文库,一般用于克隆特定 mRNA 5' 末端,如 RT-PCR 5'-RACE
三、cDNA 第二链的合成
    即将上一步形成的 mRNA-cDNA 杂合双链变成互补双链 cDNA 的过程。 cDNA 第二链合成的方法有四种,自身引导合成法,置换合成法,引导合成法和引物-衔接头合成法。
1.自身引导法(图8-3):
    首先用氢氧化钠消化杂合双链中的 mRNA 链,解离的第一链 cDNA 3'-末端就会形成一个发夹环(发夹环的产生是第一链 cDNA 合成时的特性,原因至今未知,据推测可能是由帽子的特殊结构相关),并引导 DNA 聚合酶复制出第二链,此时形成的双链之间是连接在一起的,再利用 S1 核酸酶将连接处(仅该位点处为单链结构)切断形成平端结构可以进行连接。
2.置换合成法(图8-4):
    它是由一组酶共同控制,包括 RNA H 、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 DNA 连接酶。 mRNAcDNA 杂合双链中的 mRNA 链在 RNA H 作用下先形成很多切口, mRNA 链就被切割成很多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为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 提供了合成第二链的引物。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 Ⅰ 以第一链 cDNA 为模板合成一段段互补的 cDNA 片段。这些 cDNA 片段进而在 DNA 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成一条链,即 cDNA 的第二链。遗留在 5'-末端的一段很小的 mRNA 也被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 Ⅰ 5'--3' 核酸外切酶和 RNA H 降解,暴露出与第一链 cDNA 对应的 3'-端部分序列。同时,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3'--5' 核酸外切酶的活性可将暴露出的第一链 cDNA 3'-端部分消化掉,形成平端或差不多的平端。这种方法合成的 cDNA 5'-端存在几个核苷酸缺失,但一般不影响编码区的完整。
3.引导合成法8-5)
    本方法是 Okayama Berg 1982 提出的。首先是制备一端带有 Poly(dG)的片段 和带有 Poly(dT)的载体片段 Ⅰ ,并用片段 Ⅰ 来代替 Oligo(dT)进行 cDNA 第一链的合成,在第一链 cDNA 合成后直接采用末端转移酶(水褥子TdT)在第一链 cDNA 3'-端加上一段 Poly(dC)的尾巴,同时进行酶切创造出另一端的粘端,与片段 Ⅱ 一起形成环化体,这种环化了的杂合双链在 RNA H 、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 Ⅰ DNA 连接酶的作用下合成与载体联系在一起的双链 cDNA 。其主要特点是合成全长 cDNA 的比例较高,但操作比较复杂,形成的 cDNA 克隆中都带有一段 Poly(dC)/(dA),对重组子的复制和测序都不利。
    图 8-5 :引导合成法合成 cDNA 第二链
4.引物-衔接头合成法是 Gubler Hoffman1983)通过改进引导合成法而来的。第一链合成后直接采用末端转移酶(TdT)在第一链 cDNA 3'-端加上一段 Poly(dC)的尾巴,然后用一段带接头序列的 Poly(dG)短核苷酸链作引物合成互补的 cDNA 链,接头序列可以是适用于 PCR 扩增的特异序列或用于方便克隆的酶切位点的序列。这一方法目前已经发展成 PCR 法构建 cDNA 文库的常用方法。
四、双链 cDNA 连接到质粒或噬菌体载体并导入大肠杆菌中繁殖。
    双链 cDNA 在和载体连接之前,要经过一系列处理,如同聚物加尾、加接头和分级分离。
1.同聚物加尾(图 8-6)
    该方法只对质粒有效,尾的长短不一(100dA/dT , 20dG/dC)。同聚尾结合的质粒: cDNA 杂合分子转化 E.coli 的效率随宿主不同而不同。
2.合成接头和衔接头(图8-7
    平端连接的效率低,加尾和加接头主要为了提高连接效率,其中添加带酶切位点的接头最为常用的方法。一种方式是单酶切位点连接策略,其在第一链合成时不引入接头,而直接在第二链上通过平端连接导入接头,当导入的粘端接头已经去磷酸化,则可以分级分离后直接用于连接;当导入的粘端接头带有活性磷酸基团时,所加接头需选择甲基化敏感的酶且加接头之前必须对双链 cDNA 进行甲基化处理,加上接头后再用该酶进行消化,创造用于连接的粘端。另一种方式是双酶切连接的策略,一般在第一链合成时在 cDNA 5'-端引入一稀有酶切位点,如 Not,在双链 cDNA 平端连接上带去磷酸化粘端的接头,如 Sal含油尼龙衬板,然后用 Not酶切创造出另一端的粘端,这样可以与对应双酶切载体连接。同时,双酶切连接可以对插入的 cDNA 具有定向的作用。
3.其他方法
  3.1 mRNA-cDNA 杂交体克隆
    合成第一链后, 通过末端转移酶加尾, 然后与带 dT 尾的载体退火在宿主体内, 可除去 RNA , 代之以 DNA 。此方法无须合成第二链, 且序列完整,但效率低。
 
3.2 经典 RACE
    cDNA 克隆时常出现丢失末端序列的现象,需较长时间获得全长 cDNA 克隆。 cDNA 克隆中, 得到了不完整的片段, 可采用此方法获得 3' 末端和 5' 末端的序列。工作原理见图 8-8 、图 8-9 七彩山鸡养殖。筛选文库时一般只能回收一个或几个 cDNA 克隆, RACE 可产生大量独立克隆。引物 GSP1 根据已经得到的不完整的 cDNA 的序列设计。
          8 : 5'--RACE
 
    图 8-9 : 3' RACE
   3.3 新 RACE
五、 cDNA 克隆用的载体(见第三章)。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2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887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合成   连接   接头   引物   文库   序列   转录   导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