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性能复习总结

绪论
弹性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和恢复固有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不可逆的永久变形的能力。
刚度: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强度:材料对变形和断裂的抗力。
韧性:指材料在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和断裂功的能力。
硬度:材料的软硬程度。
耐磨性:耐高温防爆玻璃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
寿命:指材料在外力的长期或重复作用下抵抗损伤和失效的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取决因素:内因——化学成分、组织结构、残余应力、表面和内部的缺陷等;外因——载荷的性质、应力状态、工作温度、环境介质等条件的变化。
第一章  材料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1.1  拉伸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
应力—应变曲线
捕鼠笼
退火低碳钢在拉伸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可分为弹性变形、不均匀屈服塑性变形、均匀塑性变形和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和断裂几个阶段。
弹性变形阶段:曲线的起始部分,图中的oa段。多数情况下呈直线形式,符合虎克定律。
屈服阶段:超出弹性变形范围之后,有的材料在塑性变形初期产生明显的塑性流动。此时,在外力不增加或增加很小或略有降低的情况下,变形继续产生,拉伸图上出现平台或呈锯齿状,如图中的ab段。
退火低碳钢应力—应变曲线
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屈服后,欲继续变形,必须不断增加载荷,此阶段的变形是均匀的,直到曲线达到最高点,均匀变形结束,如图中的bc段。
不均匀塑性变形阶段:从试样承受的最大应力点开始直到断裂点为止,如图中的cd段。在此阶段,随变形增大,载荷不断下降,产生大量不均匀变形,且集中在颈缩处,最后载荷达到断裂载荷时,试样断裂。
弹性模量E夹筋铝箔:应力—应变曲线与横轴夹角的大小表示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用弹性模量E表示。
塑性材料应力—应变曲线
(a)弹性—弹塑性型:Oa为弹性变形阶段,在a点偏离直线关系,进入弹—塑性阶段,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称为屈服点,屈服点以后的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在m点卸载,应力沿mn降至零,发生加工硬化。
(b)弹性-不均匀塑性-均匀塑性型:与前者不同在于出现了明显的屈服点aa′,有时呈屈服平台状,有时呈齿状。应变约1%~3%。退火低碳钢和某些有金属具有此行为。
铝合金橱柜柜体c)弹性-均匀塑性型:未出现颈缩前的均匀变形过程中发生断裂。主要是许多金属及合金、部分陶瓷和非晶态高聚物具有此种曲线。
d)弹性-不均匀塑性型:形变强化过程中出现多次局部失稳,其塑性变形方式通常是孪生而不是滑移。当孪生速率超过试验机夹头运动速度时,载荷会突然松弛而呈现锯齿形的曲线。某些低溶质固溶体铝合金及含杂质的铁合金具有此行为。
加工硬化:材料经历一定的塑性变形后,其屈服应力升高的现象称为应变强化或加工硬化。
颈缩:材料经均匀形变后出现集中变形的现象称为颈缩。
1.2  弹性变形
材料受外力作用发生尺寸和形状的变化,称为变形。外力去除后,随之消失的变形为弹性变形,剩余的(即永久性的)变形为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的重要特征是其可逆性,即受力作用后产生变形,卸除载荷后,变形消失。
曲线1:两原子间的引力
曲线2:两原子间的斥力
曲线3:两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当原子间相互平衡力受外力而受到破坏时,原子位置相应调整,产生位移。而位移总和在宏观上表现为变形。
外力去除后,原子依靠之间的作用力又回到原来平衡位置,位移消失,宏观变形消失。
弹性模量E:表征材料抵抗正应变的能力。在单向受力状态下
切变模量G:表征材料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在纯剪切应力状态下
泊松比ν:反映材料受力后横向正应变与受力方向上正应变之比。单向受力状态下
体积弹性模量K:表示物体在三向压缩下,压强p与体积变化率ΔV/V之间的线性比例关系。
刚度:工程上弹性模量为称为材料的刚度,表征金属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其值越大,则在相同的应力状态下产生的弹性变形量越小。
弹性比功:弹性比功又称弹性比能、应变比能,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而不发生永久变形的能力。金属拉伸时的弹性比功用应力—应变曲线下影线的面积表示,即
式中,ae为弹性比功,σe为弹性极限(材料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的应力);εe为最大弹性应变。
在应力作用下应变不断随时间而发展的行为,以及应力去除后应变逐渐恢复的现象都统称为弹性后效
实际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开始时沿OA线产生瞬时弹性应变OC,如果载荷保持不变,还产生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的应变CH。这种在加载状态下产生的滞弹性变形称
正弹性后效。卸载时,延BD线只有应变DH立即消失,而应变OD是卸载后随时间延长才缓慢消失的,这种在卸载后产生的滞弹性变形称为反弹性后效
弹性滞后环:弹性变形时因应变滞后于外加应力,使加载线和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的回线称为弹性滞后环。
交变循环载荷,加载速度快
交变循环载荷,加载速度慢
存在弹性滞后环的现象说明,加载时金属消耗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时金属恢复变形释放出的功,环面积大小代表被金属吸收的那部分功。
滞后环的面积相当于金属在单向循环应力或交变循环应力作用下消耗不可逆能量的多少,即表示金属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成为金属的内耗,又称循环韧性。循环韧性是指在
塑性区加载时材料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内耗是指在弹性区加载时材料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一般这两个名词可以混用。
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残余应变为1%~4%),卸载后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增加,反向加载时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称为包申格效应。
包申格效应产生的原因(位错理论):初次加载变形时,位错源在滑移面上产生的位错受阻,塞积后产生背应力,背应力反作用于位错源,当背应力足够大时,可使位错源停止开动。预变形时位错的运动方向和背应力的方向相反。反向加载时位错运动的方向和背应力方向一致,背应力帮助位错运动,塑性变形相对容易。
1.3  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的方式滑移孪生。其中,滑移是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位错沿滑移面和滑移方向运动而进行的切变过程,是最主要的变形机制。孪生也是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的一种塑性变形方式,一般发生在低温形变或快速形变时,受晶体结构的影响较大——fcc>bcc>hcp。
系船柱>太阳能安全帽
塑性变形的特点
1、各晶粒塑性变形的不同时性和不均匀性:多晶体试样受到外力作用后,大部分区域尚处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塑性变形首先在个别取向有利的晶粒内,塑性变形不可能在不同晶粒中同时开始;一个晶粒的塑性变形必然受到相邻不同位向晶粒的限制,由于各晶粒的位向差异,这种限制在变形晶粒的不同区域上是不同的,在同一晶粒内的不同区域的变形量也是不同的。
2、各晶粒塑性变形的相互制约与协调:多晶体作为一个整体,不允许晶粒仅在一个滑移系中变形,  否则将造成晶界开裂。五个独立的滑移系开动,才能确保产生任何方向不受约束的塑性变形。
3、塑性变形后金属的晶格发生点阵畸变,储存能量,产生内应力。
4、塑性应变量提高,金属强度增大,产生加工硬化。
屈服:受力试样中,应力达到某一特定值后,开始大规模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屈服。
呈现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拉伸时,试样在外力不增加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试样发生屈服而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称为上屈服点,即为su;当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指在屈服过程中实验为第一次发生下降)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应力称为下屈服点,记为sl
屈服现象的本质不确定):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产生的屈服现象是其开始产生宏观塑性变形的一种标志。参考拉伸力—伸长曲线,材料从弹性变形阶段向塑性变形阶段过渡是明显的,表现在试验过程中外力不增加试样仍能继续伸长或外力增加到一定数值时突然下降,随后,在外力不增加或上下波动情况下,试样继续伸长变形,这便是屈服现象。
金属材料一般是多晶体合金,往往具有多相组织,因此,讨论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屈服变形是位错增殖和运动的结果; 实际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是由许多晶粒综合作用的结果; 各种外界因素通过影响位错运动而影响屈服强度。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0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811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变形   应力   弹性   塑性变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