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G到5G(一)

从1G到5G(一)
展开全文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 有多种制式,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影视创意制作TACS物料周转箱1976年,美国摩托罗拉
公司的工程师马丁·库珀首先将无线电应用于移动电话。同年,国际无线电大会批准了800/900 MHz频段用于移动电话的频率分配方案。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了全球第一个移动蜂窝电话系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5年后,这套系统在芝加哥正式投入商用并迅速在全美推广,获得了巨大成功。19871118日,中国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在广东第六届全运会上开通并正式商用,采用的是英国TACS制式。200112月底中国移动关闭模拟移动通信网。
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2G)以数字语音传输为核心,手机短信在它的某些规格中能够被执行。2G技术基本可以被切为两种,一种是基于TDMA所发展出来的以GSM为代表,另一种则是CDMA规格,复用﹙Multiplexing水质改良﹚形式的一种。
1982年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 GSM)成立。1985提出了移动通信的全数字化,并对泛欧数字蜂窝状移动通信提出了具体要求。lora通信1987年,就泛欧数字蜂窝状移动通信采用TDMARPE-LTPGMSK等技术取得一致意见,并提出了主要参数:频段(935~960MHZ890~915MHz),频带宽度(25MHz),通信方式(全双工),载频间隔(200kHz),信道分配(每载频8时隙,全速信道8个,半速信道16个),信道总速率
充退磁控制器270.8kbit/s),调制方式(GMSKBT=0.3),话音编码RPE-LTP13kb/s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数据速率(9.6kb/s),抗干扰技术(跳频技术217/s,分集接收技术,交错信道编码,自适应均衡技术)。
快装脚手架窄带CDMA移动通信网是由扩频、多址接入、蜂窝组网和频率再用等几种技术结合而成,CDMA技术的出现源自于人类对更高质量无线通信的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战争的需要而研究开发出CDMA技术,其思想初衷是防止敌方对己方通讯的干扰,在战争期间广泛应用于军事抗干扰通信,后来由美国高通公司更新成为商用蜂窝电信技术。1995年,第一个CDMA商用系统运行之后,CDMA技术理论上的诸多优势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从而在北美、南美和亚洲等地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应用。
2G之后3G之前存在着一个过渡阶段,就是2.5G“GPRS”“EDGE”以及“CDMA1x”都是属于2.5G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是指在欧洲GSM方式的网络基础上来提供的高速分组通信服务。它把GSM的最大数据通信速度从9600bit/秒提高到了171.2Kbit/秒。EDGE是速度更高的GPRS后续技术。EDGE的通信速度最大可达384Kbit/秒~500Kbit/秒之间。CDMA 1X是指cdma2000的第一阶段,速率高于IS-95,低于2Mbps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即时通信等)。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国际电信联盟(ITU)确定3G通信的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W-CDMA(频分码多重存取)CDMA2000(多载波分复用扩频调制)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CDMA中所提供语音编码技术,通话品质比目前GSM好,且可把用户对话时周围环境噪音降低,使通话更清晰,因为利用展频的通讯技术,所以可以减少手机之间的干扰,并且可以增加用户的容量,而且手机的功率还可以做的比较低,不但可以使使用时间更长,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电磁波辐射对人的伤害。 CDMA的带宽可以扩展较大,还可以传输影像,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为什么选用CDMA的原因。
W-CDMA标准主要起源于欧洲和日本的早期第三代无线研究活动,该系统在现有的GSM网络上进行使用,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该标准的主要支持者有欧洲、日本、韩国、美国。
CDMA2000统主要是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的,它的建设成本相对比较低廉,主要支持者包括日本、韩国和北美等地区和国家。
TD-SCDMA标准是由中国第一次提出并在此无线传输技术(RTT)的基础上与国际合作,完成了TD-SCDMA标准,成为CDMA TDD标准的一员。(待续)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38: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760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技术   移动   系统   编码   提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