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复习资料

药物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1、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2、药物*:通常是低相对分子质量(100~500)的化学制品,可与生物体内的大分子靶点结合而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具有预防、诊断、、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
3、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制备原理、合成路线及物理化学特  性、稳定性
研究化学药物进入体内后的运行方式
研究化学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
研究化学药物的构效关系、构代、构毒关系
设计新的活性化合物分子
寻求和发现新药
4、药物化学的发展
P5第二段
1878Langly提出受体(receptor)学说
第二章 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
2、药物分配系数:是它在生物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在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Corg表示药物在生物非水相或正辛醇中的浓度,Cw表示药物在水相的浓度
p是药物对生物相和水相亲合力的度量.分配系数大,药物的脂溶性高,容易进入通过组织和器官的膜进入到作用部位,分配系数小,水溶性高,容易被输运.药物的分配系数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
★相关计算参照P8-9
3、药效团是药物分子中的部分结构,他们具有特定的理化性质和空间结构,与受体活性位点直接作用并赋予药物预期的生物活性。
4、生物电子等排:是指电子结构相似的原子,游离基,基团和分子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生物电子等排所述及的基团或分子称为生物电子等排体,是具有相同或相反生理效应的基团或分子。
5、生物电子等排体:
经典的电子等排体: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离子或分子都可认为是电子等排体。
生物电子等排体(非经典的电子等排体):分子或基团的外电子层相似,或电子密度有相似分布,而且分子的形状或大小相似时,都可以认为是生物电子等排体,或称为非经典的电子等排体。
6、生物活性强度:是指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同样效应的药物浓度或剂量。
7、激动剂:指与某生物活性物质的受体结合,呈现该活性物质的作用的物质或药品。例如,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是熟知的β型肾上腺素效应性受体的激动剂。
8、拮抗剂:拮抗剂是指与受体只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拮抗剂与激动剂相对,与受体结合后,但不能诱导产生生物活性变化的构象变化.而激动剂是能够诱导受体构象变化而引起生物活性.
9、亲和力:药物-受体的亲和力:
   
R为受体,D为药物,[RD]为药物-受体复合物;k1为复合物缔合速度常数;K2为复合物解离速度常数;K3为内在活性常数;E为生物学效应,K为药物-受体的亲和力。
受体为体内的一些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酶、核酸等。如果药物分子中的电荷分布正好和其特定受体相适应,药物与受体通过形成离子键、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等分子间引力相互吸引,形成复合物。
2-12  药物-受体相互作用关系
药物类型
亲和力
复合物
内在活性
激动剂
+
较大
无活性物
-
-
拮抗剂
+
部分激动剂
+
较小
10、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叙述过程):
药物从给药到产生药效可分为三个阶段:
  药剂相: 主要涉及到药物的释放.
  药物动力相:主要涉及到药物的吸收、分布、输运和消除.
  药效相 : 主要涉及到药物-受体在靶组织的相互作用.
过程分类
药剂相
药动相
药效相
发生的过程
药物的释放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
研究目的
优化处方和给药途径
优化生物利用度
优化所需的生物效应
11、影响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因素
备选答案一: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制约.
一是药物分子因素,即药物的化学结构及由化学结构所决定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分配系数、电离度、分子间力、氧化还原电位、电子等排、官能团之间的距离和立体化学.
二是药物在其中运行的生物学因素,包括药物分子与细胞间及细胞内体液和与生物聚合物等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特征,决定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备选答案二:受四大因素影响
1、药物吸收。药物吸收与其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有关,最重要的因素是水溶性和亲脂性
2、药物的生物作用部位的分布。
1)药物的亲脂性和组织的亲脂性;(2)药物分子的解离度;(3)与血清和组织成分的结合程度
3、药物的蛋白结合。影响药动学性质,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4、药物从体内的消除。涉及若干同时发生的过程,如肾、胆汁系统、肺的排泄和生物转化
12、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
药物分子必须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到达体内受体,二是与受体部位发生特定的相互作用。药物受体相互作用服从质量作用定律
   
2-12.。。。。。。
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构象诱导,药物使受体的三级结构发生构象变化,激发细胞级连效应聚酰亚胺板材,如果药物和受体发生完全结合,则可以产生这种结构改变;
另一种刺激受体的方式是构象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受体可以以两种可互变的形式互存,并达到平衡,其中只有一种受体形式能引起生理刺激并产生药效。药效强弱与亲和力并不成正比,必须要考虑药物分子内在活性。
13、药物作用的靶:
一、膜和受体
    神经递质、激素和自体有效物质的受体、肽能受体、离子通道和膜、免疫系统的淋巴因子和细胞因子
二、酶和其他分子耙
酶、代谢过程、细胞壁、核酸
    在第一类“膜和受体”中,药物作用与体内信号传递相联系。在第二类“酶和其他分子靶”中,
药物作用的对象主要与代谢有关,也称为非信使靶。
14、立体因素对药理活性的影响(了解):
许多药物可看作是生命体系中外来的化合物,既生物异源物质.它们的立体因素对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药物动力相和药效相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选择性生物转化和选择性排泄,.药物的立体因素对药效相有较大的影响,这些立体因素主要包括光学异构,几何异构和构象异构。详见p30
15、定量构效关系的计算及作用
Hansch分析
基本操作步骤:
杨木皮子1、从先导化合物出发,根据药物化学原 理和一定的规则,设计选择首批化合物并加以合成;
2、用离体或活体的生物系统,定量地测 定和评价合成的诸化合物的活性;
3、测定或计算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参数或 取代基常数;
4、计算机驱动多重回归分析程序,用逐 步展开或逐步回归方法,求出某个或几个物理化学参数与生物活性呈显著相关的hansch方程;
作用:Hansch分析能预测同源物的生物活性,有助于认识药物的作用机理,对合理涉及药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三章  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
1、药物代谢:指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通常是非极性分子)转变为极性分子,再通过人体的正常系统排除体外的过程。
2、药物代谢的酶:
一、细胞素P-450酶系(CYPs)        二、还原酶系
三、过氧化物酶和其它单加氧酶        四、水解酶
垃圾分类机
3官能团反应*:是在体内多种酶系的催化下,对药物分子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原有的官能团的过程。
哪些反应类型?例子?
一、氧化反应
(一)芳环及碳-碳不饱和键的氧化
Diazepam
(二)饱和碳原子的氧化
如丙戊酸钠代谢,代谢为活性,再N-脱甲基为奥沙西泮。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脲先生成苄醇,再形成羧酸。
(三)含氮化合物的氧化
(四)含氧化合物的氧化
1.醚类:氧化O-脱烷基化生成醇、酚及羰基等。如镇咳药可待因脱甲基后生成产生成瘾性。吲哚美辛脱甲基失活。
2.醇类:氧化为醛、酮,醛再氧化为酸.
3.酮类:还原为醇,有时产生光学异构体.
(五)含硫化合物的氧化
1. 硫醚的S-脱烷基:如6-甲基巯嘌呤脱甲基得6-巯基嘌呤。
2. 硫醚的S-氧化反应:氧化为亚砜和砜,如阿苯达唑代谢活化为亚砜化合物。
3. 含硫羰基化合物的氧化脱硫代谢:如塞替哌体内脱硫代谢活化生成替哌,硫喷妥氧化脱硫成。
4. 亚砜类药物的代谢:氧化为砜或还原为硫醚,如舒林酸代谢活化为硫醚化合物后发挥作用。氧化为砜则无活性。
彩油墨(六)醇和醛的氧化
二、还原反应 Reduction Reduction
(一) 羰基的还原
(二) 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三)偶氮化合物的还原
三、脱卤素反应
氯霉素中的二氯乙酰基代谢氧化为酰氯,产生毒性。
四、水解反应
普鲁卡因、普鲁卡因酰胺
详见水泥外加剂P45
4装配平台结合反应*:药物分子中或第Ⅰ相的药物代谢产物中的极性基团,如羟基、氨基(仲胺或伯胺)、羧基等,可在酶的催化下与内源性的极性小分子,如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
酸、谷胱甘肽等结合,形成水溶性的代谢物。这一过程称为结合反应,又称第Ⅱ相生物结合。
一、葡萄糖醛酸轭合;    二、硫酸酯化轭合,如甾类激素、儿茶酚、甲状腺素
三、氨基酸轭合,如甘氨酸、谷氨酰胺、溴苯那敏
四、谷胱甘肽轭合        五、乙酰化轭合        六、甲基化轭合
详见P61
5、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
一、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的影响
二、药物外的一些因素的影响
1、种属差异性
2、个体差异性
3、年龄的差异
4、代谢物的相互作用
6、药物代谢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一)寻和发现新药
1.寻和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2. 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3. 对新药研究的指导作用
(二)优化药物的药动学性质
1.通过修饰缩短药物的作用时间;2.通过修饰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3.通过修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4.指导设计适当的剂型
(三)解释药物的作用机理
第四章    新药研究概论
1、掌握药物设计领域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药物分子设计
药物的基本属性(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可控性),在一定意义上,由药物的化学结构所决定。
药物分子设计是实现新药创制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 通过科学的构思和理论的规划,构建具有预期药理活性的新化学实体的分子操作。
创制新药的四要素
生物靶标的选择、检测模型的确定、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2、掌握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其优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并能举例加以说明和运用
(本题自行答案)
先导化合物简称先导物(Lead),是指新发现的对某种靶标和模型呈现明确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37: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658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药物   生物   分子   受体   活性   作用   化合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