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碳排放决策支持平台建设探讨

交通运输碳排放决策支持平台建设探讨b2y
摘要:数据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开展考核的重要依据。为适应我国车船总量规模大、运输流动范围广、货运企业集中度低、碳排放底数不甚清晰的特点,推动移动源碳排放相关大数据便利化汇聚、精细化治理、系统化挖掘、创新性应用,量化驱动我国交通运输从高碳到低碳到零碳路径选择过程中的科学决策,数字化平台必不可少。本平台以“夯实数据底座、服务决策应用”为指导,探索构建统一的碳排放监测网,打造一套各部门协同互认的权威数,建设一个智能化核算预测预警体系,支撑一体化工作管理,实现交通运输碳排放关键指标的可分析可追溯、可预测可预警,为统筹做好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全面绿低碳转型提供基础支撑。
关键词:碳排放;数据监测;碳达峰;碳中和
0引言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慎重发言),我国需要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减排降碳增绿,走绿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交通运输碳排放占比大数是10%[1]。相对能源、工业、建筑等以固定排放源为主的行业,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以移动源为主,管控治理难度大。发达国家经验表明,随着其他行业碳排治理成效逐步显现,交通运输碳排放占比有增加之势。相比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
已达峰国家20%~40%的交通运
输碳排放占比,我国仍处上行区间,亟需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碳排放数据监测,精准跟踪研判走势变化,因时因地量化施策,确保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科学达峰、按时中和。我国交通运输以能耗为关键要素的碳排放监测总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重点企业统计监测。2010年,在“总量数据通过国家统计局获取,行业建立重点企业能耗统计监测体系”思路指导下,我国对120余家交通运输重点联系企业开展能耗数据采集。这些重点企业承载了全国约33%的城市公交客运量、35%的海洋货物运输周转量、50%的港口吞吐量,对于规范性好的子行业具有较强代表性。二是上设备在线监测。2012年,为解决货运行业能耗监测问题,我国基于营运车船在线监测思路,在货运车辆和船舶上直接安装监测设备,实时采集车船地理坐标、燃油消耗等信息,推动油耗、碳排放数据实时在线获取,并在典型地区试点示范。因管理部门组织协调难、驾驶员配合度低、设备运维成本等问题,在全国范围未能全面推广。三是广泛统计监测。2019年,依托交通运输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我国实现公路客运、公路货运、水路客运、水路货运、城市公共交通、巡游出租车、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轮渡、港口等九个子行业、3万余家企业的能耗统计监测,基本实现客运行业和货运规上企业的全覆盖。前三阶段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能耗统计监测理论经验、信息化建设和实施经验,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以碳排放为核心的统计监测体系未能系统建立,货运行业的短板问题未能有效解决。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行业内外越来越多数据可用于交通运输碳排放监测,但多源数据汇聚共享不到位、模型方法不统一、缺乏
糖果装信息化支撑载体等问题一直掣肘行业绿低碳精细化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交通运输碳排放监测平台的实践探索思路和主要建设内容,旨在全面梳理交通运输碳达峰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统一数据底座+多维业务应用”体系,实现交通运行、能耗、碳排放等数据全面汇聚、深度分析,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精准核算、科学预测,推动数据、技术、应用融合创新,支撑交通运输绿低碳发展科学决策,数据赋能交通运输碳排放科学达峰、尽早达峰。
1需求分析
1.1时代要求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关各行各业当下和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路径选择。我国是世界交通大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万吨级以上港口泊位、城市轨道交通里程等很多指标居世界首位。随着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运输需求越来越旺盛,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负荷压力与日俱增[3]。在数字经济和交通强国建设新阶段,以数据为核心要素驱动交通运输绿低碳发展是不容回避的时代责任。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源规模庞大,营运货车1100多万辆、营运客车近60万辆、船舶12.6万艘、公共汽车70万辆、巡游出租车139万辆、铁路机车2.2万辆、飞机4000多架,全国跨区域运输流动,且运输周转量占比高、碳排放占比大、企
业集中度低的道路货运、水路货运行业,数据体系非常薄弱[4]。面对排放源规模如此庞大分散、空间活动范围如此广阔,跨区域流动如此频繁、部分子行业基础如此薄弱的交通运输行业,要真正搞清、弄准全国的碳排放情况,夯实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数据底座”,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平台,全面汇聚交通运输碳排放全链条大数据资源,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智能化实现。
1.2管理要求七芯电缆
交通运输绿低碳发展涉及交通、发改、工信等多个部门。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交通运输绿低碳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2025年、2030年的量化指标,要求健全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监测系统,整合既有各运输方式交通能耗、环境监测平台,构建统一共享的交通碳排放监测平台。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公路水路行业绿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围绕交通动力低碳替代和工具装备全面升级、交通运输结构调整[5]、基础设施与科技创新支撑低碳交通、健全保障体系等核心任务,提出交通运输绿低碳发展的各项量化指标,并要求推动建设交通运输能耗和碳排放监测、核算一体化数字化应用,实现对运力结构变化、运输生产相关能耗和碳排放全方位监测和态势感知。粗略估算,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围绕交通运输绿低碳发展确定的量化指标二十多项,其中约50%尚未建立统计监测体系,国家层面难以准确掌握工作目标的落实情况、量化任务的推进情况及地方发展动态[6]。亟需落实交通运输低碳转型保障体系工作要求,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监测数字平台,畅通与地方的数据联通渠道和工作联系通道,
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交通运输碳排放数字化监测能力[7],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确保我国交通运输由高碳到低碳到零碳发展过程中各项任务落实“不跑偏”。芯片测试
1.3创新要求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深入推进,以数字为核心要素的应用服务场景逐步增多。交通运输作为串联生产、流通、消费的关键环节,数据服务创新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在国家推动碳交易条件下,精细化治理、碳普惠、碳激励、碳账户、碳核查等高质量数据应用需求在交通运输行业显得尤为迫切。这些场景对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精度要求更高,一般以千克为单位,与中观管理的“吨”和宏观决策的“万吨”相去甚远,形成“小账”与“大数”的鲜明对比。这亟需创新数据采集方式和数据分析模式,通过科学、高效的现代化方法实现对交通运输碳排放的精准监测、精细核算、深度分析和创新应用,打破长期形成的算大数、算总数的工作惯性[8],以数字化平台的海量容量和巨大算力,容纳支撑全域微观数据的精准,推动宏观数据的准确,实现交通运输碳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可溯源”,充分释放数据潜能,促进碳排放数据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纸制品加工
2定位与目标分析
2.1发展定位
从平台主要服务对象看,可分为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相关交通运输企业;从服务功能看,包括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和决策应用;从服务范围看,不仅包括公路水路钱箱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41: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647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排放   数据   监测   发展   行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