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解释

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解释
论文提要
地震反射层的地质解释主要是依据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选择特征明显的标准反射波,然后结合研究区底层层位关系确定反射波代表的地质层位。这种具有明显地震特征和明确地质意义的反射层通常称为发射标准层,反射标准层选取的正确与否直觉影响到剖面对比工作和最终解释成果。
正文
一、 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
地震剖面是地质剖面的地震响应,在地震剖面中蕴含大量的地质信息,地震反射所涉及的地质现象,在地震剖面中都应有所反映。然而,在地震剖面中除了地质现象的响应之外,还包含着与地质现象无关的噪声,它们不具有任何地质意义。因此,在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之间、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反射波形态与地下构造,反射层与底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存在一定区别。
由于地震反射界面是波阻抗有差异的物性界面,地质上可构成误差的界面是层面、不整合面、剥蚀面、断层面、侵入体接触面、流体分界面以及任何不同岩性的分界面,均可构成地震反射面。对于此种情况,反射面与地质分界面是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地震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是又差异的,不一定与地层或岩性界面具有对应关系。如相邻地层由于颜和颗粒大小变化具有层面,但没有形成明显波阻抗差异界面,不足以构成地震反射面;另外,同一岩性的地层,既无层面也无岩性界面,但由于岩层中所含流体成分的不同(例如水层与油层的分界面、水层与气层的分界面、油层与气层的分界面),而形成明显的波阻抗差异界面,足以构成地震反射面,该地震反射面不一定代表地质界面。
在一般情况下,具有明显波阻抗差异的地层层面是不整合面,不整合面具有明确的年代地层意义,因而相应地也赋予了地震反射面明确的地层年代含义。确定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年代是地震解释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由地震垂向分辨率分析可知,在薄互层地区,地震记录上的一个反射波,并不是由单一界面产生的单波,而是几十米间隔内许多反射波叠加的结果。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界面不能严格的与某一确定的地质界面相对应,而是一组薄互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特别是在陆相
盆地中,主要为砂泥互层结构,垂向和横向变化大,非均一性十分明显,地震反射趋向于以一种微妙的波形变化“追踪”岩性-地层界面,随着地震分辨率的提高,地震反射的物性界面特征越来越明显,“地震反射同向轴实质上是追踪着反射系数而不是追踪砂岩”(李庆忠,1993):在分辨率较低的情况下,这种薄互层的地震反射界面往往是穿时的。
在有些地区,尽管地质界面的物性差异较大,构造形态明显,但由于界面过短或界面过于粗糙,在地震剖面上也并无明显的反射界面。例如古地形风化剥蚀面、珊瑚礁、断层破碎带等地质界面,只能得到一些零星的杂乱反射。
一个地震反射面,代表相邻的两个地址单元。其中人一个单元岩性的变化均能引起反射波特征的变化。如一个稳定的地层之上覆盖着岩性变化较大的地层,则地震反射是不稳定的;而一个凹凸不平的剥蚀面之上覆盖稳定的沉积,在侵蚀面上的反射也是不稳定的。
有上述分析可知,地震反射界面与地层界面并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确定反射波所代表的地层层位和进行地震相分析和岩性预测时,常常不能直接利用地震反射剖面进行时间-地层单元划分,需结合地层、岩性、古生物和沉积旋回等地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较好地确定地震反射界面所代表的地层界面。
防护耳罩
二、 地震反射标准层具备的条件
时间剖面上存在大量的地震反射波,在能清楚地反映地下地质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一般只选择几个又特征的与地质界面基本一致的反射界面确定为地震反射标准层,并进行对比。地震反射层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一)反射标准层必须是分布范围广、标志突出、容易分辨、分布稳定、地层层位较明确的反射层。一般要选择连续性好、波形稳定、能够长距离追踪的反射波作为反射标准层,以保证作图的准确性。如图(1)所示,在900~1000ms之间一强反射为标准反射波,波形稳定,标志突出,可连续追踪。
(二)反射标准层具有明显的地震特征。反射波的特征包括波形特征和波组特征。所谓波形特征就是指反射波的相位、视频波、振幅及相互关系:波组特征是指标准反射波与相邻反射波之间的关系。标准反射波必须具有波形特征明显、波组特征突出的标志,在对比追踪过程中容易识别。如图(1
(三)发射标准层能反应盆地内构造-地层格架的基本特征。在选择地震反射标准层时,一
般把时间地层分界面或构造地层分界面,如主要沉积间断面、不整合界面或基底面作为标准层,以便于全盆地和工区范围内构造和地层的统一解释。在确定出主要反射标准层后,再出次要反射层,次要反射层是进一步开展构造、地层和沉积研究必不可少的。
图(1)标准反射波的反射特征
三、 确定反射标准层的方法
确定地震反射标准层方法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是依据地震反射标准层的基本条件在剖面上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选择良好的反射层;其二,是结合各项地质资料给已选的
反射波同向轴确定准确的地质层位,确定标准层时,因资料的品质好坏程度,钻井数量的多少,解释要求精度,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准确程度存在一定差。,通常采用的方法又以下几种。
(一)据剖面上标准波的基本特征确定反射标准层
从地震剖面出发,依据标准层的基本条件,选择波组特征明显、标志突出、易于识别和对比、波形稳定、在大部分侧线上能连续追踪的反射波作为反射标准层。在没又反射标准层的地区,或反射标准层变差的区,可用换算层或平行辅助线(假层)代替标准层,作换算层或假想层时,要根据盆地地层的基本格架和邻近反射层的产状关系进行换算。
(二)利用连井地震剖面确定反射标准层
工区内如有钻井,可做连井剖面,然后根据钻井提供的地质分层数据和平均速度参数进行深-时转换,即把地质分层界面数据转换成时间并标定到剖面上,即可确定反射波同向轴所对应的地质层位。利用钻井资料进行地震剖面层位标定时要主要以下几点:
1、 在地层倾角较大时,钻井的地层深度与地震反射层深度不符,在进行层位标定时,应
做偏移校正。在地层倾角较小时,地震法线方向反射时间与换算的地层深度时间是一致时,最好将时间剖面转换为深度剖面,再与钻井剖面进行对比。当地震测线不能过井时,可将井沿构造走向引到地震剖面上,但井位不可离测线太远,以免由于地层倾角或厚度的变化造成标定的层位差异较大。
2、 在进行时-深或深打火机设备-时转换时,可能由于所用地震速度参数不当,造成换算后的时间深度不符。当采用的平均速度值过大时,则地震反射时间偏小,界面偏浅;反之,地震反射时间偏大,界面偏深。对于陆相盆地由于地层厚度或岩性横向变化大,速度在平面上的变化也较大;因此,在一个盆地一般不能用同一平均速度参数进行时-深或深-时转换,需要研究平均速度在平面上的变化,针对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平均速度进行时垃圾焚烧-深或深-时转换。这样可减少误差
      此外,在井较少和地层横向变化大的地区,钻井分层有时也可能有误差,对这种情况须结合地震剖面的对比和闭合关系修改钻井分层,以免导致反射标准层错相位影响解释精度;特别是在钻遇断层和地层缺失的地区更应该注意,反复验证。
3、 时间剖面上的地震波是非零相位的,最大波峰并不代表波至时间,往往滞后一个相位
左右,约30ms,相当50m左右。在薄互层地区,由于相邻层的反射时间间隔小于子波的延续时间,地震反射层是若干薄层的子波组合叠加的结果,这时记录上的反射波不能与地质层吻合。
    图(2)为一段岩性记录井剖面与声阻抗剖面对应关系,每个声阻抗差都用一个简单的反射波作标记。反射波的极性正负方向和振幅强弱指示声阻抗差的性质。模型显示单个反射波和所有单个反射波叠加的复合波组。
图(2)岩性、地震子波和地震响应之间的关系
挤压比4、 反射界面的定名,一般来说,总是把放射界面定名为某地质界面的顶面,这主要是为了保持地震反射时间与地层埋藏深度的一致性。有时反射界面以上地层沉积稳定,其下伏地层不稳定,地震反射主要反映下伏层的特性,这时应以下伏层命名。如果在稳定的地层之上覆盖的是不稳定的沉积,反射特征主要反映的是上覆层的不稳定的特性,应以上覆层的底界命名较为合理。
(三) 利用区域地质资料确定反射标准层
在无钻井资料的地区,通过邻区的地质露头,利用画地质剖面的方法,可将地层层位推测到地震剖面上;或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利用特殊岩性和地层接车关系,例如砂泥岩与灰岩突变面、角度不整合面、风化剥蚀面和超覆接触关系等在地震剖面上的特殊响应,来推测地质层位。此外,还可利用构造运动和构造-地层的概念推断地质层位,一般来说,受同一构造运动控制的地区发育的构造-地层格架基本是相似的,表现为同一构造-地层单元在成因上是有联系的,不同构造-地层单元之间在地层产状、波组特征和几何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其顶底界面可能是不整合面、沉积间断面,利用这种差异性可推测出相应的地质层位。
(四) 利用邻区的地震资料对比确定反射波组
微机消谐器在邻区已做地震工作,且地震层位已确定,则可将工区的测线延伸到邻区做一段重复测线,通过反射波特征及其与相邻波组、波系的对比,确定相应的地层层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区域地质背景差异较大的地区一般不能通过这种方法来确定地层层位,原因是由于地质背景不同,其控制的内部构造-地层单元差异较大,机械的对比来确定层位往往造成较大的错层现象。
(五)利用层速度资料推断反射标准层
一般情况下,反射标准层是长期发育的沉积间断面、不整合面,或者是明显的岩性和岩相分界面等地质界面,由于岩性差异大,地层时代间隔较远,利用速度资料推断反射界面的地质年代也是有效的。例如华北地区利用层速度资料确定上覆泥砂岩地层与下伏古老的灰岩地层的分界线,因为上覆第三系和中生界地层时代新,为泥砂岩地层,层速度小于4000~4500m/s,而下伏较古老的灰岩地层,层速度可达5500~6000m/s,上下地层层速度差异较大,确定层位较准确。有时,即使是同一时代,由于沉积条件、岩性岩相变化和压实程度不同,各反射层之间存在明显的速度差,也可作为判别标准层的标志。
(六) 利用合成地震记录确定标准层
在有钻井资料的地区,可利用声波测井曲线制作合成地震记录,也可直接与井旁的时间剖面进行对比(图3);并可确定标准层的地层时代及其所反映的岩性。合成地震记录是使地质模型和地震剖面联系起来的最有效的手段,在层位标定、确认波形与岩性的关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
              图(3)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地层对比
(七) 利用地震测井和垂直地震测井(VSP)确定标准层
在有地震测井和垂直地震剖面的地区,可利用地震测井资料直接标定地层层位。垂直地震剖面法从观测原理上讲是在地面一次激发井中各深度点上同时接收获得的一长多道的地震剖面的一种方法。实际生产中由于技术和设备以及井中高压、高温等复杂条件,往往采用单道或几道检波器沿井逐点移动进行多次观测,将多次观测的记录拼成一张多道记录。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5:3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625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震   反射   界面   地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