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传播力研究
手机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徐颖  董小雨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摘要:手机功能不断的智能化,使得手机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只是作为通讯工具的这个最基本的用途,手机作为一种覆盖面极广的传播媒介,成为大学生学习、交往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本文试通过问卷访谈等调查方法,了解手机对大学生心理、学习、生活以及身体各方面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合理建议,把手机转化为具有积极意义上的文化媒介与信息载体。
关键词:手机;高校;大学生;负面影响
无线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不断创新,使手机的“信息”功能超越了通信功能,逐渐演变成了个人的多媒体终端。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天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了8.02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为57.7%;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均高于其他,达到了98.3%。[1]当代大学生成为互联网主流人,占比最高,达25.2%。[2]一、调查大学生手机媒体使用情况的研究方法及现状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安徽省十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理
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江淮学院、皖南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庆师范大学)随机抽取大学生500名,每个学校50名。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7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其中男生229名,女生241名;大学一年级72名,大学二年级152名,大学三年级199名,大学四年级47名;理科类205名,文科类163名,艺术类102名;城市学生167名,乡镇学生131名,农村学生172名。
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手机已不仅
仅是一个交流沟通的媒介,而且是集各种
功能于一身的媒介。调查发现,大学生使
用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联系、娱乐、信
息浏览、打发时间,移动支付,线上购
物等。
1.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动机是为了
“联系家人朋友”,也就是维护人际关系,
互动性是人际交往的本质特征。[3]手机媒
体以现代化的网络和技术作为传播条件,纸碗
将人体的触觉、听觉、视觉及人体的行为
相互的交融而展开的一种网络传播。
2.互联网下的手机媒体不仅作为个人
的基本通讯工具,而且已经成为影响人们
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新新媒体,它可以上
网、语音、视频、拍照、录音,也可以在
手机上玩游戏、听歌、看电影,而且可以
代替钟表、闹钟,手机已经成为与人类生
活紧密相连,功能日益丰富的工具。[4]
3.当代大学生的手机功能强大,满足
当代大学生追求时尚、功能的需要。调查
数据显示:84.6%的大学生上网平均两小
时以上,而且网络的用途比较宽泛,91%
的大学生使用微博、QQ、等网络信
息交流平台,65%的学生喜欢网上购物,
通过支付宝、银联、支付的比例增
多,移动支付成为现在学生们喜欢的购物
方式。
4.调查显示,只有1.70%的被测大学
生在上课时收到推送通知会选择不看,继
续认真听课,而其余98.3%的被测大学生
或多或少都会看刷信息。这样会对听课质
量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其学习质量。
平均每天使用手机达4小时以上的被测大
学生普遍对手机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感,平
均每天使用手机在2小时以上的被测大学
生中约有79%对手机产生了依赖。
5.在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和筛选上,仅
有16.38%的被测大学生经常或总是对
从外界获得的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54.89%的被测大学生只是偶尔进行深层
次分析,而有28.72%的被测大学生几乎
不会对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内容开展较深层
次的分析。
二、手机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无网不在”的网络化生存是当代大
学生体中具有的典型时代特征。无论是
在宿舍、食堂还是在教室,或者是在上
课、下课、自习和休息的时候,不少大学
生成为了“低头族”。
(一)心理影响
手机似乎成为当代大学生们形影不离
的朋友,较长时间的使用手机,会对心理
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比如会出现依赖、强
迫、幻听,产生烦躁、焦虑和过度紧张等
不良情绪并且影响人际交往。
(二)学习影响
有些学生反映,当对学习内容感到无
趣、厌倦时,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玩手机
来消磨时间。学生上课带着手机,自我控
制力差的,就想刷屏。另外,手机的使用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存在负面影响,学生常
常在作业上依赖搜索引擎,疏于思考,知
识贫乏,考试时,又想利用手机作弊。
(三)生活影响
除了大学生自身过度使用手机外,手
机对大学生的生活影响还反映在垃圾短
信、骚扰电话、网络电信等。如果不
提高警惕,就会受骗。校园贷等网络电信
成为大学生被骗的主要原因。
对手机品牌、功能的攀比心理,容易
使大学生们形成错误的消费观念和不良的
虚荣心理,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移动支
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具有社交、
个性、随时、随地、便捷的特性,常常使
大学生花费起来容易受到商家营销策略影
响,存在随意性和冲动性,可能造成非理
性消费和炫耀消费。另外,网络情对性
基金项目:安庆师范大学“四成”教育理论与实践校级重点课题《手机媒介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以安徽省为例》,项目编号(JYSC20123)。作者简介:徐颖(1982-),女,汉族,安徽繁昌人,法学硕士,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85
行为的重彩浓墨,使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不足,心智尚未成熟大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引发社会道德伦理和犯罪问题。
三、合理使用手机媒体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应该引导对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如果能利用手机APP构建引导机制,服务学生,主动占领新平台、新载体,探索育人新模式,传承红基因,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占领网络主阵地,建立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来实现。为了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主动地去占领网络阵地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
空间。通过网络互动,利用、微博、
等新媒体工具,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教育。
(二)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打造有品位
的校园文化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但可以吸引大
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而且能够培养和锻炼
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们通过参与校园
活动,不断感受大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内
涵活,在寓教于乐中强化人文素养,加强
了道德意识培育。高校根据大学生的个性
特点,开展拍客大赛、微视频比赛等活
动,让学生通过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生活
中脱离手机依赖,形成理性使用手机的行
为习惯。在大学生中倡导合理的消费观,
开展大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感恩教
育,理性消费。
(三)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
偏心轮机构
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负能量的甄别力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
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
与社会发展。通过开设媒介素养类的课
程,结合网络、网络信息甄别等具体
案例和开展相关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
鉴别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批判精
乳腺疏通精油神。加强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是非
h5n7
观的教育,依靠法律与伦理自觉抵制网络
的负面信息,同时用法律来防止网络道德钢水温度
失范,净化网络生态。
参考文献:
[1]http://wwwnic/hlwfzyj/hlwxzbg/
hlwtjbg/201808/t20180820_70488.htm[EB/OL]第
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2]http://tech.huanqiu/original /2016-
01/8428941.html[EB/OL]CNNIC第37次调查报
告:90后成互联网主流人.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
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
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发展而定,因此其应当具备可调性,要做到与时俱进,根据科教融合团队的发展现状及当前社会对高职院校科教融合团队的要求,来新增或是修正考核评价指标,不可只看某一阶段的科研水平,而是要看相对水平。每一次新增的指标,科教融合团队都要加以重视,将其放在重点把控项目中。另一方面,对于科教融合团队来说,最终还是对人的考验,人才的能力和素养,将直接影响科教融合团队的工作成果。为此,在实施科教融合团队考核工作,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育,要予以其激励,满足其合理的科研条件,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以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提高科教融合团队专业水准。
(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在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时,还应当设立配套的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合理而有效的激励策略,来充分发挥科教融合团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并且不断的开放思维,寻求创新,立足于长远发展和全局,来开
展有效的科研活动。对于贡献非常大的科
研人员,可以予以一定的奖励,将其成果
与业绩相挂钩,实施成果奖励,进行表彰,
以促使其继续努力。除个人激励之外,还
应当设有科教融合团队奖励,以提高科研
人员的团队意识,加强科教融合团队凝聚
力,从而提升科教融合团队的工作成效。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科教融合团队肩负的责任重
大,尤其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
led天花灯说明书当下,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必须
不断地壮大和提升高职院校科教融合团队
力量,以使其能够从容应对当前的挑战。
构建高职院校科教融合团队考核评价指标
体系,十分有必要,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
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办
学水平的有效措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不容忽视。完善的高职院校科教融合团
队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起到良好的监
督和管理作用,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科教
融合团队的科研能力。在构建体系的过程
中,应当遵循一定的设定原则,要结合实
际情况,合理规划指标内容,并严格按照
指标来执行,以确保高职院校科教融合团
队质量。
参考文献:
[1]宿莉,丛连钢,蒋小东.高职院校科研
竞争力评价内容和分析方法探析——以重庆城
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8(02).
[2]吴宏昱,蔡爱丽.基于高职院校教师科
研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J].文教资料,2017(Z2).
[3]严颖.我国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问题
与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4]许敏华.高职院校科教融合团队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6,7(02).
[5]丁帮俊,许敏华.高职院校科研人员的
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上
旬刊),2016(06).
[6]唐洋;贺超;刘志远;;团队凝聚力、
进取、沟通与恶性增资行为——基于模拟情景
实验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
论文集[C];2011年.
[7]卓友森,邹璀珉,胡丽峰.个体对最终
期限的看法如何影响团队绩效[J].中山大学研
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02).
上接(第252页)
286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16: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606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手机   大学生   科教   团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