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从云原生到多云环境下的能力适配和支撑平台(201209)

构建从云原⽣到多云环境下的能⼒适配和⽀撑平台
(201209)
今天准备谈下云原⽣下的多云适配话题,对于云原⽣的⼀些基础概念和关键要素的了解,可以参考我头条上发布的历史⽂章,在这⾥就不再单独列出。
具体可以参考如下两篇⽂章:
云原⽣-不是简单的微服务+DevOps+容器云集成
传统IT 架构转型-从SOA 和微服务到云原⽣解决⽅案实践对基于云原⽣解决⽅案的技术中台产品规划和架构思考
⽽今天准备谈的内容主要是⾯向多个公有云服务商下的多云适配问题。当然如果你对⽐阿⾥云,华为云和腾讯云⼏⼤公有云服务⼚商,实际各家提供的弹性计算存储服务能⼒,PaaS 层的技术服务能⼒,包括当前云原⽣技术相关能⼒基本都相同,但是各家⼜都进⾏了⾃⼰个性化的⼀些差异封装和定制。
⽐如最常说的微服务开发框架,华为有ServiceComb ,阿⾥有HSF ,腾讯有⾃⼰的Tars 微服务框架等。数据库阿⾥有polarDB ,华为有⾼斯,即使对于同样的开源Mysql 数据库,各家在提供数据库即服务能⼒的时候相关暴露的API 接⼝也有差异。
所有这些导致的⼀个关键问题就是⼀个企业当迁移和实施到某⼀个公有云服务商的时候,实际上是很难快速平滑的迁移到另外⼀个服务商的。这个还仅仅在谈前期系统构建时候的开发框架,技术组件的选型,如果真要迁移还涉及到⼤量历史数据的迁移同样更加困难。
对于云原⽣,谈的最多的是云原⽣技术,包括了微服务,DevOps ,容器云,Serverless ⽆服务器化等。⽽对于云原⽣的本质我在前⾯⽂章也给出过⼀个说明,即:
那么云原⽣这个概念究竟谁谈的最多?
答案是各⼤公有云服务商,阿⾥,华为等⼤的公有云服务商都在推⾃⼰的云原⽣技术和云原⽣⽩⽪书。同时也构建了⾯向云原⽣的整体解决⽅案和帮助企业进⾏IT 应⽤架构转型,迁移的完整指导书和迁移⼿册。
如果从商业⾓度来看云原⽣,完全可以理解为云原⽣是公有云服务商进⼀步提升将⾃⼰的服务能⼒直接触达到客户的诉求。云服务触达客户能⼒的三个阶段
从上⾯图可以看到,最早可能只是提供单独的虚拟化资源池,提供弹性计算和弹性存储服务只是提供单独的虚拟化资源池,提供弹性计算和弹性存储服务,可以⾃⼰购买云主机,购买云主机后安装什么数据库,采⽤什么开发框架和架构,如何将开发完成的应⽤部署到云主机,这些云服务商并不关⼼。到了第⼆阶段,即出现了基于虚拟机调度的基于虚拟机调度的PaaS 平台
平台,也就是说客户只需要把应⽤打包好,就可以直接进⾏应⽤托管和部署,包括后续的资源扩展调度。但是这个阶段发展的并不是很好,包括早期很多做Cloudfoundry 公有云PaaS 平台的公司也逐步退出。
其原因⼀个是原来的部署包太,笨重,托管的虚拟机也笨重,导致这个托管和调度过程慢。其次就是⼀个应⽤往往⽤到⼤量的技术服务能⼒和组件,需要这些配合才能够完成完整的业务功能,⽐如我们常说的消息,缓存等技术服务能⼒。版税计算
到了第三阶段,即PaaS 发展到了基于容器和基于容器和Kubernates 的轻量化平台,同时数据库,消息,缓存,存储等⼤量的技术服务能⼒得到提供服务能⼒得到提供。这个时候基本形成了要给完整的PaaS 层能⼒。
那么企业客户如何⽤?如何⽅便企业客户⽤?
这个时候就需要从最终能⼒的提供到过程能⼒的⽀撑,也就是提供⼀个完整的⽀撑过程⽅便你使⽤这些能⼒,⽅便你进⾏集成云原⽣-》公有云服务商⾯向企业的触达能⼒
云原⽣本质是应⽤的开发构建到后期运维全部⾯向云环境和云基础设施,只有这样最终开发的应⽤才能够快速的向云端交付,并同时具备⾼可⽤,⾼性能和⾼扩展能⼒。申智惠
和交付。即常说的敏捷开发过程⽀撑,微服务开发框架和DevOps 持续集成和交付过程⽀撑。有了这两个⽀撑过程,在开发应⽤的时候可以做到更加敏捷,⾼效,平滑快速的交付的到公有云环境。
过程绑定是强耦合
为何各⼤云服务商都不遗余⼒的推⾃⼰的敏捷开发过程和DevOps 过程能⼒⽀撑,包括推⼴⾃⼰的微服务开发框架,⾃⼰的⾃研数据库,消息中间件等。
简单来说就是过程绑定是强耦合,是深度绑定客户的形式。过程绑定是强耦合,是深度绑定客户的形式。
在最早仅仅采⽤虚拟机的情况下,客户如果不满意某⼀个云服务商,实际上是可以快速的迁移和切换到另外⼀家服务商的。但是当你研发过程,持续集成,开发框架等全部都采⽤的某⼀个云服务商的产品或技术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变成了⼀种紧耦合,要想做应⽤迁移不是简单的历史数据迁移和应⽤重部署,⽽且还是涉及到整个过程改变,应⽤开发代码的变更等。
所以完整的云原⽣解决⽅案虽然⽅便了企业上云,但是本⾝也使企业和云服务商之间形成了⼀种更加紧耦合的关系,这个是云服务商最愿意达到的效果。
前⾯谈到了对于敏捷研发管理,DevOps 如果都采⽤某⼀家云服务商的产品,那么实际和该服务商就
进⾏了深度绑定。如果要解耦,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企业和云服务商之间增加⼀个适配层。
这个⾯向多云环境的适配能⼒平台即是基于这个背景产⽣的。
注意适配往往是解决⼤量重复⼯作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式,可以举⼀个企业构建电商平台的例⼦来进⼀步说明如下:
sma天线针对前⾯分析的云原⽣下,避免被单⼀的公有云服务商深度绑定,就可以构建⼀个统⼀的混合云管理平台进⾏适配,如上图。这个适配层本⾝对接到各⼤公有云服务商,实现云服务商的能⼒聚合和适配,通过云服务商开放的API 接⼝进⾏服务是申请和创建,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在统⼀适配的基础上,基于应⽤开发全⽣命周期,构建三⽅⾯能⼒。
敏捷开发和过程管理
⾯向DevOps 的持续集成和交付
统⼀监控和运维管理
同时基于这三⽅⾯的能⼒构建⼀个统⼀的能⼒开放平台和运营门户,再开放给B 端企业或C 端个⼈⽤户使⽤,并实现相应的⾃服务流程。
在这种场景下,企业不再⾯对最终的公有云服务商,⽽是通过混合云管理平台来实现统⼀的应⽤开放过程管理,应⽤集成和交付,后续的应⽤开发和运维。
当前的多云管理平台
当前有没有企业在做多云管理平台?
在⽹上搜索下可以看到,已经有不少企业在做多云管理平台或者推出了⾃⼰的混合云解决⽅案。但是这些⽅案更多的是偏运⾏期和运维期的管理。
⽐如⽹上⼚家提供的多云管理平台解决或架构如下:
这些解决⽅案更多的还是偏IT 资产管理,统⼀的IT 监控,IT 运维等⽅⾯的内容。⽽很少有在做企业上云过程管理⽀撑的整合。多云适配-进⾏解耦
⼀个企业要开始打通各⼤电商平台,在各⼤电商开⾃营门店。刚开始和和京东对接,京东给了⼀套⾃⼰的接⼝标准;完成后⼜和天猫对接,发现⼜是⼀套新接⼝标准。但是不论对接哪个平台,实际上对接的商品,库存,订单等能⼒完全相同。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通过⼀个适配层来统⼀解决这个问题。
即前⾯谈到的敏捷研发过程管理和DevOps过程⽀撑等。
构建企业上云过程⽀撑能⼒平台
这是今天谈的⼀个主题,即构建⼀个服务于企业上云的过程⽀撑能⼒平台并实现多云的适配。这个适配实际上体现在开发,集成,交付的各个关键过程上。
开发过程适配:对于开发则体现在开发框架选型,同时屏蔽和适配各个云服务商在同⼀开发开发框架商的差异。⽐如采⽤
开发过程适配:
SpringCLoud微服务框架的时候能够屏蔽各云服务商在框架商的定制差异。
其次,能够适配不同⼚家的开发框架,⽐如开发完成的应⽤既可以适配华为的ServiceComb微服务框架,⼜可以适配阿⾥的HSF微服务框架。
对于开发过程,还需要提供⼀个独⽴于公有云服务商的敏捷开发过程管理平台,实现需求管理,项⽬管理,任务管理跟踪,缺陷管理等基础功能。
持续集成适配:对于持续集成,提供⼀套统⼀的基于DevOps标准过程规范的持续集成平台,提供各个公有云都具备提供的持续集成适配:
编译⼯具,构建⼯具和集成⼯具等。
持续集成在进⾏流⽔线设计的时候彻底和⾯向公有云的交付过程解耦。持续集成本⾝是过程能⼒,不依赖任何⼀个公有云⼚商的资源或服务。
交付过程适配:持续交付适配即同时适配到各个主流的公有云服务商,⼀个应⽤在构建测试完成后,⽤户可以选择朝哪个公交付过程适配:
有云服务商进⾏持续交付。
同时在交付的基础上增加应⽤跨云迁移的能⼒,即⼀个应⽤可以在多云管理平台实现从阿⾥云到华为云的应⽤迁移。如果做得再完善还可以提供⼀套数据迁移服务或⼯具给⽤户选择使⽤,以实现应⽤历史数据得迁移。当然也可以提供跨云服务⼚商得底层数据实时同步复制能⼒。
运⾏态技术服务适配:这块需要适配的内容相当多,可以理解为对各主流的技术服务能⼒进⾏适配,包括了数据库适配,缓运⾏态技术服务适配:
存适配,消息中间件适配,对象存储适配,⽇志服务适配等。⽐如当你使⽤阿⾥云的时候采⽤了阿⾥的rocketMQ,⽽华为云是没有这个技术服务能⼒的,那么就需要多云平台提供这个技术服务并托管到华为云再提供能⼒。
南瓜加工
监控运维适配:这个即是当前多云管理平台做得⽐较多的,你可以理解为将各个云服务商提供的后台云管理平台进⾏了整
雨污分流器监控运维适配:吊葫芦
合,即你只需要再要给统⼀的管理平台对云资源,云服务进⾏管理和监控。
多云适配-私有云和公有云桥梁
⼀个传统企业在进⾏数字化转型,进⾏传统IT架构微服务架构改造和上云迁移时候,本⾝是⼀个逐步迁移演进的过程。即企业内部的IT应⽤常时间会处于⼀个企业内部私有云和外部公有云同时使⽤,同时提供服务能⼒的状态。
那么多云适配平台就可以起到公有云和私有云间的适配桥梁。
可以举例⼀些场景来理解下这个适配。
场景1:企业应⽤在年结等峰值进⾏资源扩展
⼀个企业,原来内部私有云资源能⼒可以满⾜⽇常业务需求,但是到了年结期间业务并发量剧增,这
个时候已有内部资源很难满⾜。那么是否可以将应⽤⾃动化的迁移部署到公有云环境,形成⼀个新的集和能⼒提供点来分担应⽤负荷?
当年结结束后,本⾝⼜可以快速的收缩资源的使⽤节约成本。
场景2:研发测试在私有云,⽣产在公有云
企业在新应⽤构建和开发的时候,研发测试可以在⾃⼰内部的私有云环境,资源需求量也不多,同时内部私有云环境往往⼜更⾼的⽹络带宽。⽽在研发测试完成后,最终交付则部署到公有云环境,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弹性伸缩能⼒。
那么在⼀个应⽤就必须同时适配企业内部私有云和外部公有云,实现持续集成和动态交付。包括企业⽤户在应⽤测试通过后,可以⼀键交付到外部公有云环境。
场景3:业务⽹关和数据⽹关
当⼀个企业内部IT应⽤和公有云应⽤共存的时候,这两类应⽤之间本⾝还需要进⾏业务交互和数据交互。因此⼀个多云适配平台还需要提供业务服务⽹关和数据交换集成⽹关能⼒。
⽐如外部应⽤可以调⽤内部应⽤提供的API接⼝服务,同时外部应⽤产⽣的数据可以实时采集回内部应⽤中进⾏进⼀步的分析。
后续进⼀步思考
前⾯对⾯向多个公有云服务商下的多云适配能⼒平台进⾏了初步构思,后续需要进⼀步展开的还是多云适配实现的具体技术和功能细节。
对于多云适配平台,各⼤云服务商⼀般不会去做,⽽是需要单独的第三⽅软件或服务能⼒提供商来进⾏建设,也正因为如此,多云适配会是⼀个很好的切⼊云原⽣解决⽅案市场的机会点。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5:27: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594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服务   适配   提供   过程   管理   平台   开发   企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