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组件壳体结构及相控阵天线的制作方法


tr组件壳体结构及相控阵天线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雷达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tr组件壳体结构及相控阵天线。


背景技术:



2.目前,与传统雷达天线相比,相控阵天线具有反应速度快、目标更新速率快、具有多目标追踪能力、分辨率高、电子对抗能力强等优势。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相控阵天线日益受到重视,其应用大大提高了雷达的性能。在轨运行时,tr组件的功率较高,短时间升温很快,容易出现tr组件短时间内热耗过大、温度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r组件壳体结构及相控阵天线,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tr组件短时间内温度过高的技术问题。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tr组件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
5.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tr组件的内部器件;
6.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吸热构件
7.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之间通过具有导热性的隔板分隔,所述内部器件产生的热量经所述隔板传递至所述吸热构件被所述吸热构件吸收。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热构件为填充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相变材料。
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
10.盒体,所述盒体具有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盒体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
11.盖体,所述盖体扣设在所述盒体上。
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盒体的长方体结构中的其中一个壁板作为所述隔板,在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盒体上后,所述盖体与所述隔板之间限定的空间为所述第一容纳腔。
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tr组件壳体结构还包括多个导热构件,多个所述导热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导热构件与所述吸热构件接触。
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构件同时与所述盒体的面对所述隔板设置的底壁板、所述隔板和所述吸热构件接触。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构件具有柱状结构或平板结构;
16.多个所述导热构件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呈矩阵式分布。
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构件具有片状结构,多个所述导热构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热构件之间均填充有所述吸热构件。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构件由泡沫金属或泡沫碳制成。
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构件为设置翅片,所述翅片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与所述盒体的内壁面接触。
2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相控阵天线,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tr组件壳体结构,因而,具有该tr组件壳体结构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2.本技术提供的tr组件壳体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tr组件的内部器件;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吸热构件;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的隔板具有导热性,内部器件产生的热量经隔板传递至吸热构件由吸热构件吸收热量。
23.本技术提供的tr组件壳体结构,在tr组件工作过程中释放热量后,由吸热构件在短时间吸收tr组件的内部器件释放的热量,避免内部器件出现过热而影响内部器件正常工作,甚至导致内部器件损坏的情况。在tr组件停止工作的时间内,吸热构件吸收的热量再逐渐传导辐射至深空环境中,以此循环,确保tr组件的内部器件的温度能够始终处于可承受范围内。
24.本技术提供的相控阵天线,包括上述所述的tr组件壳体结构,因而,通过本tr组件壳体结构能够对tr组件的收发器件等内部器件进行及时散热,能够使内部器件在短时间内释放的热量及时被吸热构件吸收,从而避免tr组件在短时间内过热影响tr组件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tr组件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tr组件壳体结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1-盖体,2-盒体,3-第一容纳腔,4-第二容纳腔,5-导热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
32.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的tr组件壳体结构及相控阵天线。
36.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r组件壳体结构,本tr组件壳体结构包括用于容纳tr组件的内部器件的壳体,内部器件具体为tr组件的收发器件等重要组成部件,具体而言,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纳腔3和第二容纳腔4,第一容纳腔3和第二容纳腔4彼此独立,并且至少两者之间的隔板的具有导热性,tr组件的内部器件设置在第一容纳腔3内,第二容纳腔4内设置有吸热构件,当tr组件在短时间内释放热量后,热量能够传递至隔板,而吸热构件能够持续不断地吸收tr组件的内部器件释放的热量以及内部组件扩散至第一容纳腔3内的热量。
3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吸热构件具体为填充在第二容纳腔4中的相变材料,当tr组件在短时间内释放热量后,由于相变材料自身的性质、性能,使得吸热构件能够快速地吸收tr组件在第一容纳腔3内释放的热量,从而避免tr组件短时间内温度过高。随后,在tr组件停止工作的一段时间内,相变材料将吸收的热量逐渐释放至壳体以外也就是深空环境中,使得由于吸收热量而发生了相变的相变材料在释放热量后再次发生相变恢复至初始态。
3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壳体包括:
39.盒体2,盒体2具有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盒体2的内部形成第二容纳腔4;
40.盖体1,盖体1扣设在盒体2上。
41.优选地,盒体2的长方体结构中的其中一个壁板作为隔板,在盖体1盖设在盒体2上后,盖体1与隔板之间限定的空间为第一容纳腔3。
42.在该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盒体2和盖设在盒体2上的盖体1,盒体2具有长方体结构,并且盒体2的内部中空,以形成能够容纳相变材料的第二容纳腔4。盒体2的长方体结构的六个壁板中面积最大的两个壁板分别为上壁板和下壁板,上壁板即为分隔第一容纳腔3和第二容纳腔4之间的隔板,盒体2的长方体结构中,至少上壁板也就是隔板由具有导热性的材料制成,优选地,盒体2整体均具有导热性。
43.盖体1盖设在盒体2的上方,盖体1为底部形成有开口的槽体结构,槽体结构的开口扣设在隔板上,并且盖体1与隔板之间共同限定的空间即为第一容纳腔3。
4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tr组件壳体结构还包括多个导热构件5,多个导热构件5设置于第二容纳腔4内,导热构件5与吸热构件接触。
45.在该实施例中,以相变材料作为吸热构件,相变材料自身的吸热能力有限,而通过导热构件5在隔板或者说第一容纳腔3与相变材料之间进行导热,能够弥补相变材料吸热效
率低的不足,从而加快隔板上层与相变材料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
46.导热构件5设置在第二容纳腔4内,并且导热构件5的部分与隔板的下表面也就是位于第二容纳腔4内的一侧表面接触,从而能够加速第一容纳腔3和tr组件的内部器件-隔板-第二容纳腔4之间的导热效果和导热效率,从而有效缩短对tr组件的内部器件的吸热、导热、散热耗时,能够避免tr组件短时升温过高,影响tr组件正常运行。
4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导热构件5同时与隔板、吸热构件和盒体2的面对隔板设置的底壁板接触。
48.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二容纳腔4内,导热构件5分别与隔板、相变材料和盒体2的其他壁板接触,使得导热构件5能够及时、高效地将隔板传递过来的热量导向相变材料,由相变材料吸收导热构件5的热量,以使tr组件的内部构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降温,而且,在tr组件不工作时,相变材料存储的热量能够经多个导热构件5逐渐传递至盒体2的其他壁板,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导热构件5均与盒体2的下壁板接触,从而使得相变材料和导热构件5的热量能够经盒体2的其他壁板辐射至盒体2以外。
49.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热构件5可以具有多种形式,多种形式的导热构件5能够实现相同或相近的效果。
50.(一)第一种
51.导热构件5具有柱状或平板结构;多个导热构件5在第二容纳腔4内呈矩阵式分布。
52.在该实施例中,导热构件5具体可以为由导热材料如具有导热性质的金属制成的柱状结构或平板结构,导热构件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热构件5分成多行多列呈矩阵式排布在第二容纳腔4,优选地,任意相邻两行的导热构件5错位排布,使得多个导热构件5能够彼此间隔地设置在第二容纳腔4内并且能分部第二容纳腔4的整个空间,而吸热构件即相变材料填充在各个导热构件5之间,吸热构件与多个导热构件5共同充满整个第二容纳腔4。
53.优选地,导热构件5与盒体2的隔板和底壁板具有一体式结构,确保导热构件5的结构在第二容纳腔4内的稳定性,也加强了盒体2的结构强度。
54.(二)第二种
55.导热构件5具有片状结构,多个导热构件5间隔设置在第二容纳腔4内,任意相邻的两个导热构件5之间均填充有吸热构件。
56.在该实施例中,导热构件5为翅片或鳍片,多个导热构件5具有形状相同的片状结构,优选地,每一个导热构件5均为不锈钢片状构件。多个导热构件5可分成多行、多列分布在第二容纳腔4内,任意相邻的两个导热构件5之间均具有间隙,在相邻的两个导热构件5之间以及导热构件5与第二容纳腔4的内壁面之间均填充有吸热构件,从而使得第一容纳腔3中的热量能够经每一个导热构件5吸收后传递至吸热构件,加快了吸热构件的吸热效率,也能够加强均温效果。
57.进一步地,导热构件5还可以为铝箔,在第二容纳腔4内设置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杆,每一固定杆上均设置有多个导热构件5(铝箔),优选地,多个导热构件5在固定杆上沿着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左右交替布置,从而有助于与扩大多个导热构件5与吸热构件的接触面积,从而确保导热构件5与吸热构件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
58.(三)第三种
59.导热构件5由具有导热性的泡沫金属或泡沫碳制成,泡沫金属具体可以为泡沫铝、
泡沫铜等,具有多孔隙结构,不仅能够在隔板与吸热构件之间进行导热,而且密度小,相较于同等体积的实体金属,重量更轻,有助于减小本tr组件壳体结构的自重。
60.优选地,当导热构件5为块状的泡沫金属时,盒体2的隔板和底壁板相互面对的壁面设置有金属层作为焊接面,从而便于将导热构件5的上端和下端通过与焊接面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盒体内。
61.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tr组件壳体结构,在tr组件工作过程中释放热量后,由吸热构件在短时间吸收tr组件的内部器件释放的热量,避免内部器件出现过热而影响内部器件正常工作,甚至导致内部器件损坏的情况。在tr组件停止工作的时间内,吸热构件吸收的热量再逐渐传导辐射至深空环境中,以此循环,确保tr组件的内部器件的温度能够始终处于可承受范围内。
62.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相控阵天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tr组件壳体结构,因而,具有该tr组件壳体结构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6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tr组件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tr组件的内部器件;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吸热构件;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之间通过具有导热性的隔板分隔,所述内部器件产生的热量经所述隔板传递至所述吸热构件被所述吸热构件吸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r组件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构件为填充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相变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r组件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具有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盒体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盖体,所述盖体扣设在所述盒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r组件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长方体结构中的其中一个壁板作为所述隔板,在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盒体上后,所述盖体与所述隔板之间限定的空间为所述第一容纳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r组件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r组件壳体结构还包括多个导热构件,多个所述导热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导热构件与所述吸热构件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tr组件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构件同时与所述盒体的面对所述隔板设置的底壁板、所述隔板和所述吸热构件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tr组件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构件具有柱状结构或平板结构;多个所述导热构件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呈矩阵式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tr组件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构件具有片状结构,多个所述导热构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热构件之间均填充有所述吸热构件。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tr组件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构件为由泡沫金属或泡沫碳制成。10.一种相控阵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tr组件壳体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雷达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TR组件壳体结构及相控阵天线,TR组件壳体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TR组件的内部器件;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吸热构件;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的隔板具有导热性,内部器件产生的热量经隔板传递至吸热构件由吸热构件吸收热量。本申请提供的TR组件壳体结构,在TR组件工作过程中释放热量后,由吸热构件在短时间吸收TR组件的内部器件释放的热量,避免内部器件出现过热而影响内部器件正常工作,甚至导致内部器件损坏的情况。在TR组件停止工作的时间内,吸热构件吸收的热量再逐渐传导辐射至深空环境中。空环境中。空环境中。


技术研发人员:

薛鹏飞 陈江平 戚安平 陈绍杰 尚鹏正 连红奎 孙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山东微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30: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59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构件   所述   壳体   组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