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鱼苗筛分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鱼苗繁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鱼苗筛分机构。


背景技术:



2.鱼苗在培育过程中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对鱼苗进行筛分,现有的鱼苗筛分过程多采用将鱼苗用网捕获后采用人工筛分的方式进行,这样一方面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容易在筛分过程中刺激鱼苗使得鱼苗产生应激反应,不利于鱼苗后期的生长。
3.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011069477.7,公开日“20210122”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用鱼苗筛分装置,包括培育池,培育池内设有下料口,培育池内卡设有推板,推板与培育池内壁滑动连接,推板内贯穿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导流孔,培育池下侧设有电机,电机前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三,培育池下端对应下料口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导料槽,培育池前后两端均设有推鱼机构。”其利用外力进行鱼苗筛分,不可避免的对鱼苗造成应激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一方面提高了鱼苗的筛分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筛分过程中对鱼苗造成的应激反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鱼苗筛分机构。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鱼苗筛分机构,包括:浮筒;外筛网,外筛网为圆筒状结构且外筛网侧壁贯通开设网孔一,网孔一为圆孔状,外筛网固定设置于浮筒的上部同时外筛网环绕浮筒一周,外筛网与浮筒可拆卸连接;内筛网,内筛网为圆筒状结构且内筛网直径小于外筛网的直径,内筛网与外筛网的中心线重合,内筛网侧壁贯通开设网孔二,网孔二为圆孔状,网孔二的直径小于网孔一的直径,内筛网固定设置于浮筒的上部同时内筛网位于外筛网内部,内筛网与外筛网之间具间隙,内筛网与浮筒可拆卸连接;扩散筒,扩散筒位于浮筒上部同时扩散筒位于内筛网内部,扩散筒主体为圆筒状结构且扩散筒的直径小于内筛网的直径,扩散筒与内筛网之间具有间隙,同时扩散筒上设置扩散孔,扩散筒通过扩散孔与内筛网相通,扩散筒与浮筒可拆卸连接;外兜网,外兜网位于外筛网与内筛网之间的区域内,外兜网的体积可变化;内兜网,内兜网位于内筛网与扩散筒之间的区域内,内兜网的体积可变化,内兜网与外兜网结构一致;其中浮筒支撑外筛网、内筛网和扩散筒使得外筛网、内筛网和扩散筒的下部位于水面中而外筛网、内筛网和扩散筒的上端面位于水面上部;扩散筒内氧气和饵料引诱外界的鱼苗穿过外筛网和内筛网,体积较大的鱼苗经过外筛网进入至外筛网和内筛网之间的区域并最终被外兜网收集,体积较小的鱼苗经过内筛网进入至内筛网和扩散筒之间的区域并最终被内兜网收集。
6.优选的所述浮筒选用pvc材质构成的中空结构;浮筒上部固定隔板,隔板为圆盘
状,隔板匹配固定于浮筒上部;外筛网的直径略小于隔板的直径。
7.优选的所述外筛网与内筛网之间设置滑槽组件一,且滑槽组件一位于外筛网的内侧,外筛网通过滑槽组件一与浮筒可拆卸连接。
8.优选的所述滑槽组件一包括滑槽,滑槽横截面呈“t”状,滑槽数量为三个且呈环形均匀分布于隔板上,滑槽沿着隔板边缘分布,滑槽底部固定的于隔板上;滑块,滑块一侧匹配设置于滑槽内,滑块另一侧与外筛网内壁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扩散筒包括筒体,筒体为圆筒状,筒体侧壁上贯通开设扩散孔,筒体的直径小于内筛网的直径,筒体的中心线与内筛网的中心线重合,筒体上端呈开口状;喇叭盖,喇叭盖固定于筒体的下端,且喇叭盖的上端突入至筒体内,喇叭盖上贯通开设扩散孔;优选的喇叭盖上开设缺口,缺口与滑槽组件三对应设置。
10.优选的外兜网包括:底漏板,底漏板为圆环状,底漏板位于外筛网和内筛网之间的区域;底漏板上贯通开设漏孔;外围布,外围布由帆布材质加工而成,且外围布为褶皱状,外围布底部固定于底漏板外边缘,外围布环绕底漏板一周;内围布,内围布由帆布材质加工而成,且内围布为褶皱状,内围布底部固定于底漏板内边缘,内围布环绕底漏板一周;拉杆,拉杆与外围布和内围布的上端固定连接,拉杆底部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一端与外围布上端固定连接,连接板另一端与内围布上端固定连接;浮球,浮球固定于拉杆上端面;浮球依靠其自身的浮力可以对拉杆产生拉动作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位于中心的扩散筒的氧气与饵料的引诱作用使得鱼苗依次穿过不同网孔的筛网从而在水中即可完成对鱼苗的筛分,避免了将鱼苗大面积捞出水面筛分对鱼苗造成的应激反应;收集鱼苗采用外兜网与内筛网、外筛网区域与内兜网与外筛网和扩散筒相对应的方式,在水中即可将内筛网、外筛网区域内的鱼苗“圈入”外兜网内,将外筛网和扩散筒区域内的鱼苗“圈入”内兜网内,从而直接在水中即可完成不同体积的鱼苗的位置转移,并最终通过内兜网和外兜网完成对不同体积的鱼苗的收集,整个筛分过程鱼苗不离开水域,筛分过程是在水中进行的这样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鱼苗的应激反应,同时利于的是鱼苗对氧气和诱饵的趋向性,鱼苗的筛选过程可以自发进行,提高了育苗的筛分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3.图2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4.图3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15.图4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16.图5是本发明中浮筒结构示意图。
17.图6是本发明中外筛网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7是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19.图8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9是图8中b-b结构示意图。
21.图10是本发明中扩散筒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2.图11是本发明中扩散筒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3.图12是本发明中外兜网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13是本发明中外兜网仰视结构示意图。
25.图14是本发明中内兜网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发明的核心在于通过扩散筒这个“点”引诱外筛网外的“面”内的鱼苗经过外筛网、内筛网进行外筛网、内筛网以及内筛网、扩散筒之间的区域从而完成不同体积大小的鱼苗的筛选,然后通过位于外筛网、内筛网之间的外兜网和位于内筛网与扩散筒之间的内兜网,通过外兜网和内兜网的体积的变化即可在水中完成对鱼苗的不同空间的转移,从而最终完成对鱼苗的筛分、收集。
27.实施例一:如图1-14所示的一种自动鱼苗筛分机构,包括:浮筒1;外筛网2,外筛网2为圆筒状结构且外筛网2侧壁贯通开设网孔一21,网孔一21为圆孔状,外筛网2固定设置于浮筒1的上部同时外筛网2环绕浮筒1一周,外筛网2与浮筒1可拆卸连接;外筛网2相对浮筒1的可拆卸结构便于更换不同网孔孔径的外筛网2从而适应不同大小鱼苗的筛选场景。
28.内筛网3,内筛网3为圆筒状结构且内筛网3直径小于外筛网2的直径,内筛网3与外筛网2的中心线重合,内筛网3侧壁贯通开设网孔二31,网孔二31为圆孔状,网孔二31的直径小于网孔一21的直径,内筛网3固定设置于浮筒1的上部同时内筛网3位于外筛网2内部,内筛网3与外筛网2之间具间隙,内筛网3与浮筒1可拆卸连接;鱼苗是从外界经过外筛网2进入至内筛网3,网孔二31的直径小于网孔一21的直径这样选择体积更小的鱼苗可以穿过内筛网3,体积较大的鱼苗则滞留在内筛网3与外筛网2之间的区域内,从而达到筛分不同大小鱼苗的目的;通过具有不同网孔的外筛网2、内筛网3的间隔设置从而达到筛分不同体积鱼苗的目的;扩散筒4,扩散筒4位于浮筒1上部同时扩散筒4位于内筛网3内部,扩散筒4主体为圆筒状结构且扩散筒4的直径小于内筛网3的直径,扩散筒4与内筛网3之间具有间隙,同时扩散筒4上设置扩散孔40,扩散筒4通过扩散孔40与内筛网3相通,扩散筒4与浮筒1可拆卸连接;扩散筒4内通入氧气同时放置诱饵,扩散筒4内通入氧气后进入其中的氧气和诱饵由扩散筒4向外扩散至外筛网2、内筛网3之间的区域则鱼苗则向着扩散筒4方向趋近,从而逐步的引诱鱼苗逐渐由外筛网2向着内筛网3和扩散筒4的方向移动,进而再通过外筛网2、内筛网3的筛分作用实现对不同大小鱼苗的筛分,此处关键在于以扩散筒4作为扩散点,引诱外界的鱼苗依次穿过具有不同大小网孔的外筛网2和内筛网3从而达到对不同大小体积的鱼苗的筛分的目的;外筛网2、内筛网3的圆筒状结构则利于更大范围鱼苗进入外筛网2、内筛网3内,从而提高鱼苗筛分的效率,再者也便于以扩散筒4为“点”朝着外筛网2、内筛网3的“面”的方向扩散;
外兜网5,外兜网5位于外筛网2与内筛网3之间的区域内,外兜网5的体积可变化;外兜网5通过体积的变化从而逐步收集滞留在外筛网2与内筛网3之间的鱼苗;内兜网6,内兜网6位于内筛网3与扩散筒4之间的区域内,内兜网6的体积可变化,内兜网6与外兜网5结构一致;内兜网6通过体积的变化进而收集滞留在外筛网2与内筛网3之间的鱼苗;其中浮筒1支撑外筛网2、内筛网3和扩散筒4使得外筛网2、内筛网3和扩散筒4的下部位于水面中而外筛网2、内筛网3和扩散筒4的上端面位于水面上部;扩散筒4内氧气和饵料引诱外界的鱼苗穿过外筛网2和内筛网3,体积较大的鱼苗经过外筛网2进入至外筛网2和内筛网3之间的区域并最终被外兜网5收集,体积较小的鱼苗经过内筛网3进入至内筛网3和扩散筒4之间的区域并最终被内兜网6收集。
29.浮筒1选用pvc材质构成的中空结构;浮筒1上可设置进气阀(图中未示)和排气阀(图中未示),优选的随着浮筒1体积的变化,浮筒1可以提供不同大小的浮力,随着浮筒1提供的浮力的变化,浮筒1控制其上部的外筛网2、内筛网3、外兜网5、内兜网6处在水中的不同位置;优选的浮筒1上部固定隔板11,隔板11为圆盘状,隔板11匹配固定于浮筒1上部;外筛网2的直径略小于隔板11的直径;隔板11同样参与到外筛网2、内筛网3之间区域的形成,避免进入外筛网2、内筛网3之间区域的鱼苗向外逃逸;优选的隔板11中部开设通气孔12,通气孔12底部与通气管13相连通;此处的经过通气管13与通气孔12排出的气体在扩散筒4处排出,然后经过扩散筒4向外溢出;请重点参阅图10、11,扩散筒4包括筒体41,筒体41为圆筒状,筒体41侧壁上贯通开设扩散孔40,筒体41的直径小于内筛网3的直径,筒体41的中心线与内筛网3的中心线重合,筒体41上端呈开口状;喇叭盖42,喇叭盖42固定于筒体41的下端,且喇叭盖42的上端突入至筒体41内,喇叭盖42上贯通开设扩散孔40;优选的喇叭盖42上开设缺口421,缺口421与滑槽组件三9对应设置;当氧气经过通气管13与通气孔12排出后氧气在喇叭盖42的作用下逐渐向着四周扩散从而增大了氧气的扩散面积;请重点参阅图12、13,外兜网5包括:底漏板51,底漏板51为圆环状,底漏板51位于外筛网2和内筛网3之间的区域;底漏板51上贯通开设漏孔511;外围布52,外围布52由帆布材质加工而成,且外围布52为褶皱状,外围布52底部固定于底漏板51外边缘,外围布52环绕底漏板51一周;内围布53,内围布53由帆布材质加工而成,且内围布53为褶皱状,内围布53底部固定于底漏板51内边缘,内围布53环绕底漏板51一周;外围布52和内围布53的褶皱结构便于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收缩或伸长,从而使得外围布52和内围布53的高度可变化,当不需要捕获鱼苗时候,外围布52和内围布53处于收缩状态,此时进入外筛网2与内筛网3之间区域的鱼苗可以在该区域自由移动,当需要捕获鱼苗时候则拉动外围布52和内围布53,使得外围布52和内围布53高度增大进而使得位于外筛网2与内筛网3之间区域的鱼苗进入外围布52和内围布53之间的区域,便于后期对鱼苗的捕获。
30.拉杆54,拉杆54与外围布52和内围布53的上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拉杆54底部设置
连接板541,连接板541一端与外围布52上端固定连接,连接板541另一端与内围布53上端固定连接;浮球55,浮球55固定于拉杆54上端面;浮球55依靠其自身的浮力可以对拉杆54产生拉动作用,使得外围布52和内围布53自始至终具有一定的初始高度(如即使处于收缩状态也仍具有一定的高度)这样避免当突然拉动外围布52和内围布53伸长时造成对外围布52和内围布53区域内鱼苗的过多干扰,这样外围布52和内围布53的高度升降过程都比较缓和,避免鱼苗产生应激反应,同时浮球55可以起到标识拉杆54位置的作用;其中外围布52、内围布53以及底漏板51之间形成外兜网空间56,外兜网空间56的体积随着外围布52、内围布53的高度变化而变化,而浮球55和拉杆54则控制外围布52、内围布53的高度变,而内兜网6内设置有内兜网空间61,内兜网空间61的体积同样可以随时根据情况产生变化;使用时将浮筒1放置于育苗池1内,浮筒1依靠自身的浮力使得外筛网2、内筛网3、扩散筒4的下端面位于育苗池水平面以下的位置处,上端面位于育苗池水平面以上的位置处同时外筛网2、内筛网3、扩散筒4的上端面距离水面的高度为150-300mm;往通气管13内通入氧气,同时往扩散筒4内投放饵料;氧气通过通气孔12向上排出并带动扩散筒4内的饵料翻滚,扩散筒4周围形成富氧区,富氧区利于吸引鱼苗趋近,同时一部分饵料在氧气的涌动作用下通过扩散孔40往外扩散进一步吸引鱼苗朝着扩散筒4聚集;鱼苗穿过网孔一21进入至外筛网2和内筛网3之间的区域;然后体积较小的鱼苗继续穿过网孔二31进入至内筛网3和扩散筒4之间的区域,体积较大的鱼苗则滞留在外筛网2和内筛网3之间的区域;向上提拉拉杆54从而带动外围布52、内围布53向上移动,外兜网空间56体积增大并且随着外兜网空间56向上扩展,外筛网2和内筛网3之间的区域内的鱼苗逐渐都进入至外兜网空间56内;继续向上提拉拉杆54,当底漏板51与水面脱离时,外兜网5内的水经过漏孔511流出,而外兜网5内的鱼苗则滞留在外兜网空间56内;控制漏孔511的孔径使得鱼苗不足以通过漏孔511逃逸;此收集的为体积较大的鱼苗。
31.同样按上述步骤操作内兜网空间61,内兜网空间61逐渐收集内筛网3和扩散筒4之间的区域内的鱼苗并最终使得内兜网6内的鱼滞留在内兜网空间61内,此收集的为体积较小的鱼苗,从而最终完成对不同体积大小的鱼苗的收集。
32.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外筛网2与内筛网3之间设置滑槽组件一7,且滑槽组件一7位于外筛网2的内侧,外筛网2通过滑槽组件一7与浮筒1可拆卸连接;滑槽组件一7便于外筛网2的拆换,从而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滑槽组件一7包括滑槽71,滑槽71横截面呈“t”状,滑槽71数量为三个且呈环形均匀分布于隔板11上,滑槽71沿着隔板11边缘分布,滑槽71底部固定的于隔板11上;滑块72,滑块72一侧匹配设置于滑槽71内,滑块72另一侧与外筛网2内壁固定连接;内筛网3与扩散筒4之间设置滑槽组件二8,且滑槽组件二8位于内筛网3的内侧,内筛网3通过滑槽组件二8与浮筒1可拆卸连接,滑槽组件一7与滑槽组件二8结构一致此不再
赘述。
33.扩散筒4内侧设置滑槽组件三9,扩散筒4通过滑槽组件三9与浮筒1可拆卸连接,滑槽组件三9与滑槽组件一7结构一致此不再赘述。滑槽组件二8、滑槽组件一7、滑槽组件三9的存在使得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及时更换相关的不同规格的筛网或扩散筒4,增加了本发明使用的灵活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鱼苗筛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筒;外筛网,外筛网为圆筒状结构且外筛网侧壁贯通开设网孔一,网孔一为圆孔状,外筛网固定设置于浮筒的上部同时外筛网环绕浮筒一周,外筛网与浮筒可拆卸连接;内筛网,内筛网为圆筒状结构且内筛网直径小于外筛网的直径,内筛网与外筛网的中心线重合,内筛网侧壁贯通开设网孔二,网孔二为圆孔状,网孔二的直径小于网孔一的直径,内筛网固定设置于浮筒的上部同时内筛网位于外筛网内部,内筛网与外筛网之间具间隙,内筛网与浮筒可拆卸连接;扩散筒,扩散筒位于浮筒上部同时扩散筒位于内筛网内部,扩散筒主体为圆筒状结构且扩散筒的直径小于内筛网的直径,扩散筒与内筛网之间具有间隙,同时扩散筒上设置扩散孔,扩散筒通过扩散孔与内筛网相通,扩散筒与浮筒可拆卸连接;外兜网,外兜网位于外筛网与内筛网之间的区域内,外兜网的体积可变化;内兜网,内兜网位于内筛网与扩散筒之间的区域内,内兜网的体积可变化,内兜网与外兜网结构一致;其中浮筒支撑外筛网、内筛网和扩散筒使得外筛网、内筛网和扩散筒的下部位于水面中而外筛网、内筛网和扩散筒的上端面位于水面上部;扩散筒内氧气和饵料引诱外界的鱼苗穿过外筛网和内筛网,体积较大的鱼苗经过外筛网进入至外筛网和内筛网之间的区域并最终被外兜网收集,体积较小的鱼苗经过内筛网进入至内筛网和扩散筒之间的区域并最终被内兜网收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鱼苗筛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选用pvc材质构成的中空结构;浮筒上部固定隔板,隔板为圆盘状,隔板匹配固定于浮筒上部;外筛网的直径略小于隔板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鱼苗筛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筛网与内筛网之间设置滑槽组件一,且滑槽组件一位于外筛网的内侧,外筛网通过滑槽组件一与浮筒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鱼苗筛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组件一包括滑槽,滑槽横截面呈“t”状,滑槽数量为三个且呈环形均匀分布于隔板上,滑槽沿着隔板边缘分布,滑槽底部固定的于隔板上;滑块,滑块一侧匹配设置于滑槽内,滑块另一侧与外筛网内壁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鱼苗筛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筒包括筒体,筒体为圆筒状,筒体侧壁上贯通开设扩散孔,筒体的直径小于内筛网的直径,筒体的中心线与内筛网的中心线重合,筒体上端呈开口状;喇叭盖,喇叭盖固定于筒体的下端,且喇叭盖的上端突入至筒体内,喇叭盖上贯通开设扩散孔;优选的喇叭盖上开设缺口,缺口与滑槽组件三对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鱼苗筛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兜网包括:底漏板,底漏板为圆环状,底漏板位于外筛网和内筛网之间的区域;底漏板上贯通开设漏孔;外围布,外围布由帆布材质加工而成,且外围布为褶皱状,外围布底部固定于底漏板外边缘,外围布环绕底漏板一周;
内围布,内围布由帆布材质加工而成,且内围布为褶皱状,内围布底部固定于底漏板内边缘,内围布环绕底漏板一周;拉杆,拉杆与外围布和内围布的上端固定连接,拉杆底部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一端与外围布上端固定连接,连接板另一端与内围布上端固定连接;浮球,浮球固定于拉杆上端面;浮球依靠其自身的浮力可以对拉杆产生拉动作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鱼苗繁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鱼苗筛分机构。本发明利用位于中心的扩散筒的氧气与饵料的引诱作用使得鱼苗依次穿过不同网孔的筛网从而在水中即可完成对鱼苗的筛分,避免了将鱼苗大面积捞出水面筛分对鱼苗造成的应激反应;收集鱼苗采用外兜网与内筛网、外筛网区域相对于,内兜网与外筛网和扩散筒相对应的方式,也是在水中即可将内筛网、外筛网区域内的鱼苗“圈入”外兜网内,将外筛网和扩散筒区域内的鱼苗“圈入”内兜网内,从而直接在水中即可完成不同体积的鱼苗的位置转移。中即可完成不同体积的鱼苗的位置转移。中即可完成不同体积的鱼苗的位置转移。


技术研发人员:

王素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王素可

技术研发日:

2022.08.27

技术公布日:

2022/1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2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56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筛网   鱼苗   浮筒   滑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