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

《齊桓公伐楚》教案
(一)題解
齊桓公伐楚發生于魯僖公四年,西元前656年。
西元前770年中國進入了東周時期,周王室進一步衰落,各諸侯國強大起來。爲了爭奪土地、人口和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幾個大的諸侯國經常發生兼併戰爭。當時的齊國國君齊桓公由於重用管仲進行改革,使齊國達到了空前的強盛,齊桓公也因此成爲春秋時的第一位霸主。桓公看到當時周王室地位日漸衰微,周圍少數民族不斷向中原進攻,於是號召各諸侯國风刀干燥机尊王攘夷。本文講的就是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聯合中原其他諸侯國,向南進攻楚國。攘:排除;夷:是對華夏民族之外其他各民族的泛稱,當時楚國地處長江中游一帶,楚人被中原人視作南蠻 舌之人,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屬於兩個不同的系統,所以也是。但是,楚國也是一個新興的強大的諸侯國,它吞併了江漢一帶的各民族部落,並進一步向中原擴張,控制了一些華夏族小國,象淮水邊的蔡國就是楚國的盟國。楚國還拒絕給周王室納貢。楚國勢力逐漸向北發展,跟齊國的霸業發生了衝突,因此齊桓公興兵南征,首先擊潰了蔡國,接著便向楚國進軍。楚國以強大的軍事力量作後盾,開展外交戰,最後雙方達成妥協:
楚國承認不向周王室納貢的錯誤,以齊國爲首的諸侯聯軍退兵。本文主要記述了這場外交戰的經過。
(二)課文第一段串講
1、【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
光端机机箱四年:指魯僖公四年。僖公是魯國國君,《左傳》是魯國的史書,所以敍事均以魯國國君在位的年份來紀年。
齊侯:指齊桓公。齊國是侯爵位諸侯國,所以齊國國君都可稱齊侯。以:介詞,憑藉,用。諸侯之師:各諸侯國的軍隊。這篇文章裏沒有明確說明有哪些諸侯國參見了這次軍事行動,根據《春秋經》的記載,參見征討的有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國。
〈譯〉魯僖公四年的春天,齊桓公憑藉各諸侯國的軍隊進攻蔡國。
2、【蔡潰,遂伐楚。】
潰:潰敗,被打垮。遂:連詞,表示在時間上接著上面行動而發生的事情,相當於接著、
就。伐:討伐。
〈譯〉蔡國潰敗,接著討伐楚國。
3、【楚子使與師言曰:】
楚子是指楚國國君楚成王,楚國是子爵位諸侯國,所以楚國國君稱楚子。使:動詞,派遣使者。與:介詞,跟,對。師:指以齊國爲首的諸侯聯軍。
〈譯〉楚成王派遣使者對諸侯聯軍說:
4、【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君:國君,楚國使者稱呼齊桓公的身份,是表示尊敬對方。處:居住。北海:指現在渤海。齊國在今山東半島,瀕臨渤海。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諸侯對自己的謙稱。這一段話是楚國使者在轉述楚成王的話。南海:即現在的南海。楚國的主要統治地區在現在的湖北省,距離南海還很遠,這裏楚成王只是在強調齊、楚兩國相距非常之遠,所以對這樣的話沒有必要考實。
唯:句首語氣詞。是:代詞,作主語,指齊、楚兩國的距離,即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這一情況。風馬牛不相及是謂語,是動詞,指馬牛一類的牲畜在發情期雌雄相誘,到處亂跑。馬牛的賓語,又是後面不相及的主語,不相及:互相不到達,即楚國的馬牛不會跑到齊國去,而齊國的馬牛也不會跑到楚國來。也:句尾語氣詞,表示一種確定肯定的語氣。這一句大意是說,兩國相距之遠,即使馬牛發情到處亂跑,也跑不到對方的邊境。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兩國各自一方,互不相干。與此相類似的還有一種解釋:《古文觀止》:牛走順風,馬走逆風,兩不相及,喻齊楚不相干也。
〈譯〉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相距很遠,即使馬牛發情到處亂跑,也跑不到對方的境內去。
5、【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虞:料想,預料。涉:趟水過河,甲骨文寫作 ,是個會意字,河水的上下兩邊有兩隻腳,一前一後,趟水而過,由本義引申爲進入的意思。之:連詞,連接主語和謂語涉吾地,使這個主謂結構變爲名詞性成分,作動詞的賓語。這一句是說,沒想到你們進入我國的領地,這是什麽緣故呢?
〈譯〉沒想到你們進入我國的領地,這是什麽緣故?
6、【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
諸侯聯軍一方由管仲出面應對楚國的使者。管仲是齊國的大夫,姓管,名夷吾,字仲,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召康公:周文王的庶子,名 ,食邑在召,即今陝西省鳳翔縣,死後的諡號爲是尊稱。召康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在成王的時候擔任太保,是帝王的老師,地位很高。先君:後代君臣對本國已經去世的君王的稱呼。太公:指姜太公姜尚,他是周王朝的開國功臣,武王將他封在齊這個地方建立諸侯國,因此他是齊國的第一位國君;周成王即位的時候年齡很小,當時發生了管蔡叛亂,四周各民族也不服從新誕生的周王朝,所以當時代成王攝政的召康公只好倚重齊太公,他對齊太公說:
五侯:五等諸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諸侯,即天下所有的諸侯。九伯:九州島島之伯,九州島島的行政長官,傳說中原一帶的行政區域劃分爲九州島島,九州島島的名稱,各書的記載不一致。這裏九伯所指實際跟五侯是一個意思,都是說天下的諸侯。女:通,你。實:句中語氣詞,表示命令或祈使的語氣。征:征討,征伐。女實征之:你都可以征討他們,這是周王室賜給齊太公可以使用周天子的名義征討有罪諸侯的特權。夾
輔:輔佐,扶植衛護,有輔助的意思。
〈譯〉管仲回答說:從前召康公命令我國的先君太公說:天下的諸侯如犯有罪過,你都可以去征討他們,以輔助周王室。
楚成王說齊楚兩國互不相干,現在管仲援引當初召康公賜給齊太公的特權,說明齊國擁有討伐有罪諸侯的權利。
7、【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
履:本是動詞,踐踏,這裏是名詞,指踐踏的地方,相當於邊界,管轄範圍。古人對這句話有不同的注釋,有的說热转印油墨賜我先君履是指賜給齊國的疆域,有的說是指齊國可以征討的範圍。發生分歧的原因在對下面幾句的理解有所不同。
海:指黃海和東海。河:指黃河。對這兩個地方的理解沒有異議。穆陵:一說是齊國的地名,即山東臨駒縣的穆陵關;第二種看法認爲應該指現在湖北麻城的穆陵關,當時在楚國境內。無棣:一種說法是齊國北部的邊邑,在現在山東無棣縣的北部;第二種看法認爲是指現在河北盧龍縣。如果按照對穆陵無棣的第一種解釋,這幾句是談論齊國的疆域,
管仲在誇耀當年周王室賜給齊國的國土很遼闊;如果按照對穆陵無棣的第二種解釋,那麽這幾句就是在說明齊國可以征伐的範圍。我們從上下文的邏輯聯繫上看,管仲此言是針對楚國使者不虞君之涉吾地的說法而發的,意思是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王當年賜給我們齊國可以征伐的範圍就包括了楚國,怎麽能說是我們擅自進入到你們楚國的領地呢?這樣說來,採用第二種解釋更合理一些。
〈譯〉賞賜給我國先君征伐的範圍,東邊到達大海,西邊到達黃河,南邊到達穆陵,北邊到達無棣。
以上管仲先說明周王室賜給齊國的特殊的權利和地位,下面接著就歷數楚國的過錯。這是先講齊國有攻打楚國的權利,再講爲什麽攻打楚國,都是在爲伐楚理由。
8、【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貢:貢賦,下屬向上級進獻的東西。周王朝時各地諸侯都必須按期向周王室納貢,這是一種義務。茅:青茅,是楚地的土産,楚國作爲貢賦按期向周王室繳納。包茅:包紮成捆的青茅,古人用來濾酒,把酒裏的渣滓過濾出來。注意這一句的結構,爾貢包茅是主語,
爾貢包茅是同位語的關係。入:交納。你們楚國應納貢的包茅沒有交納。共:即,供應,供給,不共就是供應不上。無以縮酒usb转并口”等於說無包茅以縮酒。縮酒:滲酒,在祭祀的時候將包茅立在地上,把酒澆在上面,酒一滴一滴地順著包茅滲入地下,意味著神享用了酒,而酒裏的渣滓留在包茅上面。楚國因爲沒有按期交納包茅,結果影響了周王室的祭祀活動,足以構成罪過,所以管仲便將包茅不入列爲楚國的一罪狀。寡人是征:寡人征是,我要查問這件事情。指代包茅不入一事,作動詞的賓語;征:問,責問。注意,在古代是兩個字,意義上沒有關係,到現代簡化字裏作爲同音字歸併爲IKRTV
〈譯〉你們楚國應納貢的包茅沒有交納,周王的祭祀用品供應不上,沒有用來縮酒的東西,我要查問這件事情。
9、【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昭王:指周昭王,名瑕,是周成王的孫子,周康王的兒子,周穆王的父親。他是有名的昏君,驕奢淫逸,晚年喜歡遊山玩水,便到江南去巡遊,當地的老百姓怨恨他腐敗,故意把一只用膠粘起來的船獻給他,昭王坐著這只船渡漢水的時候,船在江心開裂了,結果昭王
被淹死在水裏。南征而不復指的就是這件事情。楚國在這件事情上並沒有責任,周昭王的時候漢水根本就不在楚國境內。而且對周王室來說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況且距離齊桓公伐楚已經過了二三百年的時間,屬於歷史的陳年舊帳,管仲提出這個理由完全是個藉口而已。征:指巡行。寡人是問:跟寡人是征結構意義完全相同。
〈譯〉周昭王到江南巡行而沒有返回,我要追問這件事。
以上管仲列舉了楚國的兩罪狀,作爲此次伐楚的理由。這是針對楚國使者所說何故一問而發的。不過兩罪狀的輕重明顯有別,第二理由無論如何都難以成立,所以下文楚國使者的回答對待這兩理由的態度也就明顯不同。
10、【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給?】
貢之不入是主謂結構中間插入連詞構成的名詞性成分,在這兒充當判斷句的主語,判斷謂語是寡君之罪也寡君是臣子對別的國家的人謙稱自己的國君。
〈譯〉楚國使者回答說:貢品包茅沒有按時獻納,這是我們國君的錯誤,豈敢不供給?
11、【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其:語氣詞,表委婉語氣,相當於還是恐怕。諸:之於。
〈譯〉至於昭王沒有返回,您還是到水邊去查問此事吧。
12、【師進,次於陘。】
破窗锤次:軍隊臨時駐紮,《左傳·3》:凡師,一宿爲舍,再宿爲信,過信爲次。這是古漢語中一個常用動詞。陘:楚國地名,在現在河南省偃城縣南。
〈譯〉諸侯聯軍繼續向前推進,駐紮在陘這個地方。
齊桓公進軍的目的是進一步對楚國施加軍事壓力。
以上第一段,寫齊國進攻楚國的經過以及楚國使者同齊國的初次交鋒。
(三)課文第二段串講
1、【夏,楚子使屈完如師。】
使:派遣。屈完是楚國大夫。
〈譯〉這一年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到諸侯聯軍中去交涉。
據《史記·楚世家》:楚成王使將軍屈完以兵禦之。《史記·齊世家》:楚王使屈完將兵 齊。從這些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屈完這次出使諸侯聯軍,身後帶了強大的軍隊作爲後盾,因此下文便有聯軍退兵的舉動。
2、【師退,次於召陵。】
召陵:楚國地名,在偃城縣東。
〈譯〉諸侯聯軍向後撤退,在召陵臨時駐紮下來。
3、【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
乘:乘車,古注:同載也。可知齊桓公跟屈完是同乘一輛戰車。
〈譯〉齊桓公把諸侯的軍隊陳列出來,跟屈完一同乘車觀看軍隊陣容。
齊桓公這一舉動的用意很明顯,是在炫耀武力,向楚國示威。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34: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546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楚國   齊國   王室   沒有   使者   聯軍   範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