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世平 用编织传承千古记忆

牙角编织制作多以象牙牛角为主要加工原料,但由于象牙贸易被禁
止,手工艺人们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牙角编织的制作工艺,必须以与象牙
接近的水牛角为主要加工材料。牙角编织需对象牙或牛角进行分割取其有用
部分,经软化、拉片制成半成品,再对半成品进行刮平、粘接、打磨,制成
热轧酸洗薄长条片,最后进行编织。其成本较高,多为达官显贵所藏的珍品。
千年宫廷手工艺在复苏
2012年12月26日,浙江省衢州柯城区首批直接认定的高技能人才出炉,
27位来自柯城企业和民间的技能高手获得技师或高级工证书。无一例外,这
些高技能人才都有绝招绝活,他们从事的职业有:民间工艺品制作、工艺品
雕刻、盆景制作、陶瓷工艺制作、家电维修、糕点烘焙、中药固体制剂、木工、
车工等。其中,来自民间的技能高手占了近50%。
程世平  用编织传承千古记忆□文/本刊记者  郑 婷
Cheng Shiping
Transfer Eternal Memories with Knit
花甲老人程世平通过自荐参加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他擅长将软化过的象牙枯骨、牛角等劈成薄片,编织成各种工艺品,这种“牙角编织”技艺被列入柯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经过层层考核和认定,他拿到了技师证书,被评为衢州市民间工艺大师 。
牙角编织曾经有过一段光辉的历史。“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有象牙席,席面虽微有磨損,但仍完好无缺。”说起牛角席的历史,程世平老人向记者婉婉道来:“在古代,这种席子用象牙制作,所以叫‘象牙席’,也叫‘牙骨席’,最早出现于汉代。据西汉刘韵所著的《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以象牙为簟,赐李夫人。汉成帝时,赵飞燕女弟子居昭阳殿中,设白象牙簟。”又如《魏书.韩务传》记载:“韩务除龙骧将军、郢州刺史,务献七宝床、象牙席……”明代祝京兆著《野记》记载:“凡象牙齿之中悉是逐条纵攒于内,用法煮软,牙逐条抽之,柔韧如线,以织为席。”可见制作工艺历史非常久远。在汉代,制作一张3.4尺宽、6尺长的象牙席需数十位工匠历时一年零六个月才能加工而成,其制作程序十分复杂,成本高昂,历来只有皇家才能享用。牙骨席的制作技艺从汉代一直流传到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明末清初最为高峰。以广州为代表的南派最精于牙骨席的制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一技艺自清代道(光)咸(丰)后就失传了。
程世平今年已经64岁了,是衢州市粮食局粮油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他凭借一双巧手,将外表粗糙、坚硬无比的水牛角制成了柔软细腻、润肤沁心的凉席、鸟笼等各式各样精美的手工艺品。
程世平祖上为徽州商人,早年在全国各地经商,沿途都会记录些药方或民俗技艺等,曾多次去往广州,在其记录中就有有关牙角编织制作工艺细节。程世平说自己的大半辈子都是在牙脚编织的乐趣中度过的。从父亲程乾宝传授牙角编织技艺起,程世平就深深爱上了这门手艺,并通过自身的努力研究和制作,根据祖传制作技艺,用牙角编织中极少见的以水牛角水牛角为原料,制作成精美的席、宫扇、鱼篓等。他说,要将这一门快要失传的民间手工艺技术进行再次提炼和提升并发扬光大。
凝聚父子心血的一张席
程世平有一座宽敞的二层小楼,房子虽旧,但院子很大,据说这里曾办过榨油厂。现在是一楼住人,二楼则是他的工作间。家人说程世平有一个宝贵的木盒子,盒子里保存着一张对程世平来说意义非凡的牛角席。老人说:“这就是我制作的第一张牛角席,在常温下可以千年不烂。它看上去象是一张睡旧了的竹篾席,但这张席子是由0.2m m厚的长条牛角片编织而成的,所以才会这么轻薄。”仔细观察这张凉席,你会发现当它正对着窗外的阳光时,这张深棕的席子马上变成了如玉一般的半透明,隔着席子甚至可以看到窗户的轮廓和太阳的影子,不禁令人称奇。
衣架勾程世平告诉记者,用水牛角加工编织成各种类型的床席、枕席、座席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发明创造。水牛角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据医药巨著《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记载,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镇惊、降压安神之功能,其药性和犀牛角大同小异。水牛角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牙角鸟笼牙角编织席
当代医学界呼吁:睡眠时的保健是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水牛角席则是
m型钢
为了填补这项空白而问世。它优良的药性和丰富的营养,通过肌体毛细
血管的吸收,作用于体内,能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使
睡眠香甜、头脑清爽。这种效果经国家权威医疗机构、医药管理部门的
临床观察鉴定后,得到了充分肯定,被正式批准注册为医疗器械产品,
从而走进千家万户,受到广泛好评,被誉为“华夏一绝”。
程世平说,要把坚硬的牛角做成如此薄软的牛角席,制作工艺比较自动翻板机
复杂,大致有八道工序:一是选材。选择1k g、60c m 以上、角身光滑
的水牛角,去两头,取中间较匀称的部分,顺着角的纹理将其分割成若
防水微动开关
干长条型的大片,并将大片外沿老化的角剔除,同时修整厚度,使其达
到所需厚度;二是浸泡软化。根据祖传配方,将多种中药材煎制成药液,
将选好的大片浸泡在这样的溶液里使之软化,便于将牛角剖成薄片;三
是抽丝拉片。将浸泡好的大片固定在特制的夹具中,用特制的弧形刀,
顺纹拉片;四是刮片修边。拉出的牛角片由于厚度不够均匀,表面非常
毛糙,需要将拉出的牛角片用刀片刮平,使其厚度一致,表面相对光
滑。拉出的牛角片也是宽窄不一,需要修整修直;五是粘接凉晒。将若
干刮好的牛角片粘接,使其达到编织所需长度,待凉干以后,去除旁边
多余的粘接物;六是打磨抛光。为了使粘接好的牛角片顺滑细腻,需将
粘接好的牛角片的一头加以固定,用2000目的水砂皮(布)精细地进
行手工打磨,直至牛角片如丝般顺滑。打磨好的牛角片厚0.2m m 、宽
4m m;七是编织成席;八是滚边修饰,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用装饰布将
编织好的席子的四周滚好边。这样既美观大方,又牢固耐用。
整个制作过程最难的要数剖篾,由于牛角料是有纹理的,且纹理是
顺着牛角有一定弯度的,只有顺着牛角纹理的走向,把牛角劈成篾片状
才不易折断,这种加工方法非常费时费料。“这张席子就足足用了600
个牛角,剖成细丝,磨成薄片,加工成1.5米左右长度的牛角片,一张
席子大约需要7000根左右。”编织一张这样的牛角席,程世平老人和
他的儿子程纬琦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所以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千工席”。
养在深闺的二次绽放
比起牛角席,象牙席的制作要显得更加困难重重。编织象牙席是明
清时期广州的传统工艺。清代制作的象牙席品质尤佳,清中期曾作为重
要贡品。当时广州的象牙艺师们利用象牙细致的纹理与韧性,将用药水
ca3780
浸泡过的象牙劈成均匀的薄片,再磨制出洁白的光泽,然后编织成各种
纹饰。由于象牙席用料多,编织工序艰巨,劳民伤财,清雍正帝崇尚勤俭,
传旨禁制。
由于祖上好几代人都从事南货行生意,一直未对象牙席制作工艺进
行发掘和恢复。程世平说:“直到1970年下放全旺镇贺辂亭村时,父
亲将其作为一门挣饭吃的手艺传授给我。但我一直隐藏着不敢做。退休
以后,我有时间、有精力、有场地、就开始着手恢复这一工艺了。现在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在加大,我按照象牙席的制作工艺采用
牛角进行研发获得成功,终于使这一失传多年的千年工艺得以再现。”
由于象牙已被禁止使用,也无处可寻,程世平在尝试了羊角等动物角织蝉牙角编织花篮
牙角编织中的刮片环节
的角骨后,最终锁定了牛角。“牛角比较容易到,而且体积也相对较大,成功率高。
我按照象牙席的制作工艺采用牛角进行研发获得成功,所以说,这也许是全国独一无
二的牛角席。”
“牛角席柔韧光滑、吸潮透气、恒温性好、舒适度高、有安神养血保健功能、抗
折耐磨、抗老化耐腐蚀、使用寿命长、轻薄易卷易收藏。”说到牛角席的特点,程世
平满是自豪。在程世平的钻研下,牛角不仅能编织席子,剩下的牛角片还能编织成非
常精致的宫扇、鸟笼、水杯等。2010年,程世平的“牛角席制作技艺”成功列入衢江
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众多民族特工艺品中,牙脚编织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基本处于自生自
灭的原始生长状态。“由于牛角席的制作工艺工序多、加工时间长,成本太高,商业
化不太可能,古代也只用于宫廷,一般民力根本无力承受,现在即使有人购买,主要
还是用于收藏。我最大的希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程世平满
怀期待地说。现在,程世平的儿子程纬琦已掌握了这门技艺,并成立了程氏牙角编织
工作室,专门制作牛角民族礼品、工艺品和饰品 。在沉寂了数十年后,牙脚编织的
岁月之尘终于被程世平逐渐抹去,开始重新放射出夺目的光彩。父子俩决定一起将这
门被遗忘多年的传统技艺不断传承下去。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29: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545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牛角   制作   编织   象牙   牙角   工艺   技艺   加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