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
别巡检2
35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三)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一般规定
1)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4)、(5)、(6)三种情况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2)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他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联结。
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
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5m6m×4m
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当建筑物太高或其他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时,可将避雷针或网格不大于5m×5m6m×4m的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避雷网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雷击的部位敷设;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互相连接;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2m;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2m,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均应连到环上,均压环可利用电气设备的接地干线环路。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并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及所有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相连,此接地装置可兼作防雷电感应之用。当建筑物高于30m时,尚应采取防侧击的措施。在电源引人的总配电箱处宜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建筑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24m
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现场浇制的或由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浏阳霉素
测量空间3)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建筑物l00m内的管道,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不应大于20无碱速凝剂Ω,并宜利用金属支架或钢筋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绑扎钢筋网作为引下线,其钢筋混凝土基础宜作为接地装置。埋地或地沟内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亦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4)当树木高于建筑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时,树木与建筑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m
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直击雷的措施
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rn×l0m12m×8m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高度超过4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物,尚应采取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
2)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进入建筑物的各种线路及金属管道,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线槽及金属管道应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
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
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24m×l6m的网格。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周边敷设一圈避雷带。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但对分类中的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种情况所规定的建筑物则不宜大于10Ω。其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防雷的接地装置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25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25m。高度超过60m的建筑物,应考虑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
    2)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1)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
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2)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组避雷器或其他形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四)防雷装置
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即传统的常规避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也叫接闪装置)有三种形式: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它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其作用是引雷或叫截获闪电,即把雷电流引下。引下线,上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连接,它的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位于地下一定深度时,它的作用是使雷电流顺利地散到大地中去。建筑物内部防雷装置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其措施有等电位联结、屏敝、加装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线与良好的接地。
1.接闪器
直接接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各类接闪器的最小规格:
1)避雷针,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
                针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
                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
2)避雷带(网),圆钢直径≥8mm;扁钢截面≥48mm2,厚度≥4mm,优先采用圆钢;
3)金属屋面板厚度应大于等于05mm(金属板下面无易燃晶时)或铁板≥4mm、铜板≥5mm,铝板≥7mm(金属板下面有易燃品时)。
4)钢管、钢罐的壁厚不小于25mm,但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得小于4mm
2.引下线
点滴板
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并尽量利用建筑构件内钢筋作引下线,其最小规格:圆钢直径≥8mm、扁钢截面≥48mm2且厚度>4mm
3.接地装置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与接地连接线的总称。埋人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包括角钢、钢管、圆钢,水平接地体有扁钢和圆钢。圆钢直径≥l0mm,扁钢截面≥l00mm2且厚度≥4mm,角钢厚度≥4mm,钢管壁厚≥35mm。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定时药盒。人工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m,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人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1)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应小于lm;(2)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3)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
(五)防雷击电磁脉冲
             
雷电电磁脉冲,是天空打雷时产生的作为干扰源的强大闪电流及其电磁路。它的感应范围很大,对建筑物、人身和各种电气设备及管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危害就是雷电电磁脉冲所产生的干扰。
建筑物内的雷电电磁脉冲干扰指以下三种情况:
1)天空中雷电波的电磁辐射对建筑物内电力线路和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
2)建筑物的防雷装置接闪时,强大的瞬间雷电流对建筑物内电力线路和电子设备的干扰。
3)由外部各种强、弱电架空线路或电缆线路传输的电磁波对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干扰。现代电子技术日益向高精度、高灵敏度、高频率和高可靠性方面发展。这些电子设备非常灵敏,且耐压低,一般电子设备都承受不了±5V的电压波动。因此,我们必须对雷电电磁脉冲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便在先进的建筑物内实现良好的电磁兼容性。
防雷击电磁脉冲是在建筑物遭受直接雷击或附近遭雷击的情况下,线路和设备防过电流和过电压,即防在上述情况下产生的电涌。特别针对设有信息系统的建筑物。主要做法是进
行等电位连接和加装与电源系统相匹配的电涌保护器。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4:1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523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建筑物   防雷   接地   接地装置   金属   下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