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承重梁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浇筑模板支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承重梁的支架。


背景技术:



2.在对楼板和承重梁进行浇筑时,往往需要搭建支承架(常规为脚手架),以支承楼板和承重梁的模板。
3.当需要同时对楼板和承重梁进行模板搭建时,需要多个脚手架进行支承,即一部分脚手架对楼板的模板进行支承,另一部分的脚手架对承重梁的模板进行支承,由于楼板和承重梁之间距离较近,因此楼板的脚手架和承重梁的脚手架之间距离过近,进而增大承重梁的脚手架的搭建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少脚手架的搭建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承重梁的支架。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承重梁的支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承重梁的支架,包括支承结构,支承结构包括支承杆、两个水平设置的条形钢构件,其中钢构件的两端分别用于与一侧的模板脚手架连接,两个钢构件之间形成有夹持区域,所述支承杆的下端插入所述夹持区域内,且所述支承杆的下部设有凸部,所述凸部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钢构件的上表面;所述支承杆的上部设有用于承托承重梁模板的托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于两个楼板脚手架之间搭设支承结构,支承结构用于对承重梁的模板进行支承,无需独立搭设承重梁模板的脚手架,从而使得两个楼板模板脚手架之间距离相对宽裕,便于进行脚手架搭设。
8.同时,利用支承杆的插接,以及凸部和钢构件之间的抵接配合,以实现支承杆与钢构件之间的快速连接,以便于支承结构的快速搭设。
9.并且,通过设置水平条形的夹持区域,使得支承杆的水平位置可调,从而适应不同位置的承重梁模板的支承。
10.可选的,所述钢构件为槽钢,且两个槽钢的开口背离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槽钢的腹板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确保支承杆的夹持稳定下,二来,槽钢的抗弯强度较大,能够有效对支承杆进行支承。
12.可选的,两个所述钢构件之间设有对拉螺栓。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通过对拉螺栓进行钢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二来,对拉螺栓具有对钢构件的对拉力,以迫使两个钢构件相互靠近,从而紧密夹紧支承杆的下端,以提高支承杆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14.可选的,所述对拉螺栓设为多个,且各对拉螺栓沿钢构件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所述支承杆的下端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对拉螺栓之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使得钢构件之间的各个位置的对拉力较为均匀,即夹紧效果更加稳定,其次,对拉力能够更加直接传递至支承杆上,即支承杆的稳定性更加强。
16.可选的,所述钢构件贯穿开设有多个对拉孔,各对拉孔沿钢构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布设置,所述对拉孔用于供所述对拉螺栓穿过。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对拉孔,使得对拉螺栓的位置可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相邻的支承杆提供稳定作用。
18.可选的,所述支承杆上的凸部设为多个,且凸部为环状结构,所述凸部套设于所述支承杆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套设不同数量的凸部,能够垫高或者降低支承杆的竖向位置,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承重梁模板的支承。
20.可选的,各所述凸部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加。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使得支承杆的重心下移,以提高位置稳定性;二来,位于最下方的凸部的外径最大,即该凸部与钢构件的接触面积最大,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承稳定性。
22.可选的,所述支承杆设为至少两根,所述支承杆的中部设有两个上下排布的连接环,相邻两个支承杆之间设有连接绳,连接绳依次穿过相邻两个支承杆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绳绕布呈“x”字形;所述支承杆的下端与相邻所述对拉螺栓相抵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通过设置多个支承杆,即多点支承,以提高承重梁模板的支承稳定性;二来,通过设置连接绳,以连接相邻支承杆,使其成为一个支承整体,不仅提高了支承稳定性,还有效提高支承杆与钢构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于两个楼板脚手架之间搭设支承结构,支承结构用于对承重梁的模板进行支承,无需独立搭设承重梁模板的脚手架,从而使得两个楼板模板脚手架之间距离相对宽裕,便于进行脚手架搭设;
26.2.通过对拉螺栓,其具有对钢构件的对拉力,以迫使两个钢构件相互靠近,从而紧密夹紧支承杆的下端,以提高支承杆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27.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实施例1的单个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29.图3是实施例2的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钢构件;2、支承杆;3、托板;4、连接绳;10、脚手架;101、竖杆;102、圆片;11、对拉孔;12、对拉螺栓;20、支承结构;21、凸部;23、连接环;24、台阶部。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一种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承重梁的支架。
33.参照图1,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承重梁的支架包括多个支承结构20,各支承结构20沿
承重梁模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支承结构20包括多根支承杆2、两个水平设置的条形钢构件1,其中条形钢构件1可以为槽钢、角钢,本实施例中钢构件1为槽钢。
34.如图2所示,两个槽钢的开口背离设置,两个槽钢的腹板之间形成有夹持区域,且两个钢构件1均开设有多个对拉孔11,各对拉孔11沿钢构件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布设置,部分对拉孔11内穿设有对拉螺栓12,即两个钢构件1通过对拉螺栓12进行连接。
35.安装时,先将钢构件1的腹板的端部抵接于一侧脚手架10的竖杆101上,然后钢构件1的侧板的下表面抵接于一侧脚手架10的圆片102上,以初步放置钢构件1,然后旋紧对拉螺栓12,以迫使两个钢构件1相互靠近以夹持脚手架10的竖杆101,从而实现钢构件1与模板脚手架10之间的连接。
36.支承杆2的下部固定有凸部21,支承杆2的下端插入夹持区域内,且支承杆2的下端位于相邻两个对拉螺栓12之间;凸部21的下表面抵接于钢构件1的侧板的上表面,即通过各方向的限位,以实现支承杆2与钢构件1的连接,为了增加支承杆2与钢构件1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插销,以同时水平穿过钢构件1和支承杆2;支承杆2的上端设有托板3,托板3用于承托承重梁的模板。
37.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支承结构20搭设于两个楼板脚手架10之间,支承结构20用于对承重梁的模板进行支承,以替代掉独立搭设承重梁模板的脚手架,从而使得两个楼板模板脚手架10之间距离相对宽裕,便于进行脚手架10搭设;同时,支承杆2的安装较为灵活,施工难度低,并且支承杆2的水平位置可调,从而适应不同位置的承重梁模板的支承。
38.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支承杆2的中部具有台阶部24,凸部21为环状结构,凸部21设为多个,各凸部21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加,凸部21套设于支承杆2的台阶部24的以下部位,位于最上方的凸部21抵接于台阶部24的下表面,位于最下方的凸部21抵接于钢构件1的上表面。
39.通过对所套设的凸部21的数量调整,能够垫高或者降低支承杆2的竖向位置,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承重梁模板的支承。
40.并且,支承杆2的中部固定有两个上下排布的连接环23,同时相邻两个支承杆2之间设有连接绳4,具体为,连接绳4为两根,连接绳4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上下的连接环23绑扎连接,即连接绳4绕布呈“x”字形,同时,连接绳4的牵引,以迫使两个支承杆2水平方向上相互靠近,使得支承杆2的下部外侧面抵接于对拉螺栓12的位于夹持区域内的部位。
41.相邻两个支承杆2成为一个支承整体,不仅提高了支承稳定性,还有效提高支承杆2与钢构件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承重梁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结构(20),支承结构(20)包括支承杆(2)、两个水平设置的条形钢构件(1),其中钢构件(1)的两端分别用于与一侧的模板脚手架(10)连接,两个钢构件(1)之间形成有夹持区域,所述支承杆(2)的下端插入所述夹持区域内,且所述支承杆(2)的下部设有凸部(21),所述凸部(21)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钢构件(1)的上表面;所述支承杆(2)的上部设有用于承托承重梁模板的托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承重梁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构件(1)为槽钢,且两个槽钢的开口背离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承重梁的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钢构件(1)之间设有对拉螺栓(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承重梁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螺栓(12)设为多个,且各对拉螺栓(12)沿钢构件(1)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所述支承杆(2)的下端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对拉螺栓(12)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承重梁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构件(1)贯穿开设有多个对拉孔(11),各对拉孔(11)沿钢构件(1)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布设置,所述对拉孔(11)用于供所述对拉螺栓(12)穿过。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承重梁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杆(2)上的凸部(21)设为多个,且凸部(21)为环状结构,所述凸部(21)套设于所述支承杆(2)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承重梁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部(21)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加。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承重梁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杆(2)设为至少两根,所述支承杆(2)的中部设有两个上下排布的连接环(23),相邻两个支承杆(2)之间设有连接绳(4),连接绳(4)依次穿过相邻两个支承杆(2)的连接环(23),所述连接绳(4)绕布呈“x”字形;所述支承杆(2)的下端与相邻所述对拉螺栓(12)相抵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施工现场浇筑承重梁的支架,其包括支承结构,支承结构包括支承杆、两个水平设置的条形钢构件,其中钢构件的两端分别用于与一侧的模板脚手架连接,两个钢构件之间形成有夹持区域,所述支承杆的下端插入所述夹持区域内,且所述支承杆的下部设有凸部,所述凸部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钢构件的上表面;所述支承杆的上部设有用于承托承重梁模板的托板。本申请通过于两个楼板脚手架之间搭设支承结构,支承结构用于对承重梁的模板进行支承,无需独立搭设承重梁模板的脚手架,从而使得两个楼板模板脚手架之间距离相对宽裕,便于进行脚手架搭设。进行脚手架搭设。进行脚手架搭设。


技术研发人员:

刘江 郑玉明 周雄 李宗文 黄居朋 程振年 秦开文 周松 李海霞 闫沾 张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05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22: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44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脚手架   钢构   两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