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海洋旅游区位特征与吸引力分析

收稿日期:2007-04-18;修订日期:2007-11-14
作者简介:苏北春(1963-),女,吉林省四平市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E -Mail:subei 2
chun@163
温州海洋旅游区位特征与吸引力分析
自锁装置
苏北春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温州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种类较为齐全,其区位特征是优势资源集中于海岛。由于温州海洋旅游资源禀赋价值总体上低于内陆性旅游资源,特别是近海岸海洋环境问题的影响,因而使海洋旅游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作为区域性的海洋旅游中心地,温州海洋旅游无论是资源区位还是客源区位明显处于一种被“边缘化”了的劣势,客源地与海洋旅游地之间属于内陆性风景名胜区与海洋旅游地的间接关联。因此,温州海洋旅游吸引力的形成,必须借助于各种旅游资源和产品所产生的聚合效应,特别是要借助于温州经济的巨大品牌效应。关 键 词:区位;海洋旅游;温州;中心地;聚合效应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08)03-0452-05
  区位分析理论是说明和探讨地理空间对各种经济活动分布和区位的影响,研究生产力空间组织的一种学说。近年来,区位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农业区位、工业区位框架,注重研究第三产业区位和R&D (研发)区位,区位分析成为旅游研究与旅游规划的重要方法。本文试图运用区位论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温州海洋旅游资源的赋存与分布、客源市场区位、旅游吸引力的分析,从而探讨其竞争优势及开发利用的关键所在。
1 旅游资源的区位类型与禀赋特点
  温州市地处中国海岸线的中部,是浙南闽北
的重要城市。全市海域面积1.1×104k m 2
,海岛建
制县1个;全市河口水域面积1018km 2
,潮间带面
积33.1km 2
占浙江省海涂面积的27%;海岸线全长339k m ,江口港湾众多,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有沿海岛礁437个(岛屿239个),岛屿岸线长567.9k m ,其中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岛屿与大陆滨海区42个,具有发展海洋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为进一步说明温州海洋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和禀赋特点,笔者按照地理区位将其划分为以下4种类型:1.1 沿海区位(准海洋旅游资源区位)
沿海地区通常是指沿海岸线向内陆扩展的狭
长区域,既包括直接滨临海洋的海岸带区域,也包括距海较近的内陆地区。这里所说的沿海区位,是指位于海岸带内侧,不直接临海,能够与涉海旅游活动在空间或交通上形成一定组合关系的内陆旅游区域。就单体而言,这一区位的旅游资源与一般内陆地区并无差异,但可以和海洋空间的旅游资源在旅游线路上、产品组配上加以整合,故而称之为“准海洋旅游资源区位”。例如,有“海上名山”之称的雁荡山景区,严格地说应属于内陆旅游资源的范畴,但由于距海较近,所以“雁荡游”在旅游线路上经常要与乐清湾的涉海旅游通盘设计,在旅游产品包装与推广上,也经常与乐清湾的其他景点组合在一起。
温州沿海区位旅游资源无论整体还是单体,其绝对价值和禀赋均高于海洋旅游资源。如雁荡山、楠溪江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温州旅游的“名片”和核心资源。温州共有3个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10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9处省级森林公园,除海岛景区或距海较远的内陆景区以外,它们中半数以上分布于距海50km 以内的沿海区位。需要强调的是,这一区位的资源虽然禀赋价值很高,与海洋旅游有一定关联,但不能算作是典型的海洋旅游资源。
第28卷第3期2008年06月              地 理 科 学SC I E NTI A GE OGRAPH I C A SI N I C A           
Vol.28 No.3
June,2008
1.2 海岸带区位
地理学中的海岸带通常是指位于低潮位和高潮位之间的潮间带,属海界范围之内。旅游学中的海岸带概念较宽泛而模糊,既包括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陆地、滩涂、湿地、河口,也包括具有观光、游憩功能的浅海区域。本文所指的海岸带区位,是指以海岸为基线向海陆两侧辐射,能够开展以海洋为依托、以海洋为主题的观光游憩活动区域。
温州海岸带区位旅游资源主要呈现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种类较为齐全,不仅有观光型的海蚀地貌(如岸礁、岩体、岩洞)和沉积地貌(如海涂、海滩),也有适于休闲度假型的滨海浴场、特渔村,同
时还有海岸堤坝、古代军事设施遗址等人文景观。二是丰度不足,特别是能作为海水浴场的资源相对稀缺,在长达超过300km的海岸线上,只零星点缀着渔寮、炎亭等几个品位较高的海水浴场,其他绝大部分是以海水养殖业为主的沿海滩涂或新围垦的土地。三是禀赋价值较高的景点不多,相对于温州内陆和海岛的景点而言,容易产生屏蔽效应。
在海洋旅游不可或缺的3S资源(蓝天、碧海、金沙)中,温州沿海由于海水泥沙含量较高,滩涂多而沙滩少,加上海水污染较为严重,近岸基本见不到蓝海水,海滨休闲的舒适度和观赏性大打折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温州与国内大部分著名的海洋旅游目的地相比,显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温州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问题是影响温州海洋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适用于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的海域应为清洁海域或较清洁海域,而达到这一标准海域,在温州海岸带区位已很难见到。
1.3 海岛区位
海岛旅游资源受海洋作用明显,禀赋条件往往要优于海岸带资源。由于独立于大陆之外,所以在生态环境上、旅游资源的品种上较为独特,特别是在旅游空间上的相对封闭性,游客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水上交通工具才能进入此旅游空间,因此,同样资源条件下给游客的感觉更为神秘而独具吸引力。随着海岸带地域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大,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海岛的区位优势则愈加突出。
海岛区位是温州海洋旅游资源丰度最大、品位最高的区域。其中,有“贝藻王国”、“海上神农架”之美誉的南麂列岛,是首批五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5年入选“中国最美丽的十大岛屿”;洞头列岛由103个岛屿和259座礁石组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岛、礁、石、滩景观十分瑰丽,海洋民情风俗淳厚独特,山海兼胜,人文荟萃,素有“百岛之县、东海明珠”的美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瑞安铜盘岛风景区以铜盘岛和相邻6座岛屿上的海滩、潮蚀岩溶洞、奇岩怪石等旅游资源为主体,形成了“碧海丽岛、岩洞多姿、金沙渔火”的特性休闲度假旅游区。
从绝对地理区位来看,温州海岛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具有冬暖夏凉、温和湿润等气候特点。如洞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6℃,比杭州、上海等城市约高3~5℃;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7.3℃左右,比沿海和内陆城市低2~3℃,大气环境质量良好。温州海岛旅游最舒适时期分为两个时段,从5月上旬至7月上旬、9月中旬至12月上旬。比较适宜旅游的月份为3~12月。比较而论,位于暖温带的大连、青岛适宜旅游的季节较短,气候舒适季节为2~4个月。
从相对地理区位来看,温州大多数岛屿距大陆较近,便于与陆岛之间通过桥梁、海堤连接,与内陆旅游资源形成组合。如洞头县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陆岛相连工程———温州半岛工程,使温州真正形成了山(雁荡)、江(楠溪)、海(洞头)的旅游金三角组合。2006年3月全线通车后,标志着温州从“瓯江时代”跨入了“东海时代”,洞头也由海岛变成了温州大都市圈的一部分。半岛工程既是温州海滨山水文化
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海上交通工程的露天展览馆,建成以后,沿堤连桥一线很快成了游人观光的热点。
1.4 远岸区位
远岸区位是位于海岛组外侧、相对远离陆地边缘的远海、深海海区,主要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空间在海面和水下。受各种条件限制,温州远岸区位旅游发展缓慢,特别是高端旅游产品如邮轮、潜水、海上体育竞技等基本上处于零开发状态。目前,这一区位可利用远洋渔船、海上游艇、人工渔礁、深水养殖等资源开辟一些新的旅游项目。
2 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客源区位分析
2.1 对旅游中心地理论的再认识
许多学者将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区位理论引
354
3期               苏北春:温州海洋旅游区位特征与吸引力分析               
入到旅游地的分析中来,沿用中心地理论的观点与方法来构建旅游中心地的基本概念与体系。吴必虎直接借用中心地理论的概念,较早提出了旅游中心地应是中心吸引物(旅游产品)供给地的观点,认为中心地一般布局在旅游者容易到达的交通便利的少数地点,其职能就是供给中心吸引物的职能[1,2]。也有人提出,旅游中心地不能等同于旅游目的地,旅游中心城市与旅游名胜城市有着质的差异,旅游名胜城市只是旅游目的地,而旅游中心城市除拥有一定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外,还必须拥有其它政治、交通、服务条件,因此既是旅游目的地,更是旅游集散地。所以,旅游中心是能够向一定区域内的旅游者提供旅游交通、接待、信息、管理等旅游服务功能的城镇中心[3,4]。
综合上述观点,作为旅游中心地应具备四个要件:充足的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区位、良好的旅游服务、具有中心效应的城市(或城镇)。然而有一种现象很值得我们思考,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从几个要件来说都是充分具备的,应该是最为典型的旅游中心地,但是周边的旅游城市如天津、承德
岛又以北京作为最大的客源地,既然是“中心”,却出现了旅游者从“中心地”倒流的现象,北京与周边城市究竟孰为中心?事实上,上述对旅游中心地的界定更多地是从旅游经济的角度来衡量的,就此来说,北京的中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但如果改换立足点和旅游服务范围,北京就由旅游中心地变成了客源地。可见,旅游中心地应该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在借用中心地理论时,忽略了克氏中心地理论产生时所假设的背景:一是中心地
即“供给地”,它是相对于“服务范围”(相当于客源地或客源范围)而言的,没有服务范围———客源地,中心地理论也就不成立了;二是假设有特定的供给产品,产品不同,所对应的“龙头”和“腹地”也就自然不同。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会形成不同的旅游中心地和客源范围。例如,拿高原观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来说,北京显然不能作为旅游中心地,能够在这方面作为国内旅游中心地的,只能是像拉萨、丽江这样的城市;拿海洋旅游来说,不同的客源范围对应着不同的旅游中心地,京津—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粤闽经济区是国内最重要的三大客源地,分别对应着国内首位度最高的几个海洋旅游中心地:北方地区的大连、青岛,华东地区的舟山,华南、东南地区的三亚、珠海、厦门。
由于受地理位置、旅游资源禀赋的制约,海洋旅游中心地实际上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我们称之为“独立型海洋旅游中心地”,一般均为滨海或海岛城市,而且海洋旅游资源是其最主要的旅游吸引物,海洋景观与城市景观、海洋文化与城市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如青岛、大连、舟山等;另一种可称之为“依附型海洋旅游中心地”,其特点是属于沿海城市而非滨海城市,海洋旅游资源虽较丰富,但禀赋条件、吸引力同内陆旅游资源相比没有明显优势,海洋旅游在区域旅游中处于补充性、从属性的地位,如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三市均为这一类型。所以温州作为区域性的海洋旅游中心地,海洋旅游在整个旅游业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要更多地依附于雁荡山、楠溪江等知名度更高的旅游名胜景区。
2.2 温州海洋旅游中心地体系
正因为中心地是相对于客源范围的一个动态概念,所以客源吸引半径的大小,客源向心流动的强度,决定着旅游中心地的等级。一个等级较高的旅游中心地,往往引领、覆盖着几个等级较低的旅游中心地。旅游中心地的等级,反映了该旅游中心地作为客源流动节点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等的区域重要性,也为我们运用中心地理论来分析某一地区的客源区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温州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地位,是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结合部,两边都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两大客源市场对应着舟山、厦门、珠海、三亚等首位度很高的海洋旅游中心地,相比之下,温州海洋旅游无论是资源区位还是客源区位明显处于一种被“边缘化”了的劣势。但温州同时又是浙南闽北最大的中心城市,是赣东、浙西等内陆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门户,因此发展海洋旅游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这一地区最主要的海洋旅游中心地。
温州海洋旅游系统内的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可分解为三重结构:一级旅游中心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温州,二级旅游中心地为涉海旅游城镇———县级城镇,三级旅游中心地为滨海、海岛村镇。在这一等级体系中,理想的结构层次应呈金字塔型,即不同等级中心地数量是由高级到低级递增的,但温州可作为二级旅游中心地的大部分县级城镇或距海较远,或涉海旅游资源丰度不足,难以起到吸
454                    地  理  科  学                  28卷
引客源、调节客流的节点作用,所以海岸沿线出现了二级中心地的空白,具备二级中心地条件的只有洞头北岙镇。三级中心地的滨海、海岛村镇数量较多,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平阳—苍南沿海,一般都存在着交通不便、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缺陷。另外,温州最具代表性的海岛旅游景区南麂列岛虽吸引力较大,但远离海岸和一、二级中心地,通达性较差,岛上腹地狭窄,游客容量较小,且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制约,海洋旅游的发展规模受到了影响。
2.3 中心地与客源圈层的关联度
温州海洋旅游的客源构成是与中心地理论中的“距离衰减”法则密切相关的。在以温州为中心的扇形腹地内,包括了本地游客、周边地区游客、外省游客和游客四部分,其中,本地游客、周边地区游客一直是温州海洋旅游的主体,不同客源地的客流量随客源圈层半径伸缩而变化。以温州最典型的海岛型旅游区洞头为例,2006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35.09万人次,自驾游、短线游的散客占到了70%以上,客源主要来自温州、金华、丽水、台州、杭州等省内地区,其次是上海、苏州、南京等省外游客。
温州海洋旅游的客源构成与旅游资源区位也是密切相关的,海洋旅游目的地与中心城市、海洋旅游目的地与内陆地区的资源区位关系,深刻地影响着海洋旅游客源的流向和流量。旅游者长期居住的环境与旅游目的地环境之间的异质性构成了旅游的基本动机,“差异性旅游”始终是旅游市场中的主旋律。旅
游资源的差异性、互补性形成了温州海洋旅游的两大客源:一是城市旅游者,洞头、渔寮等景区是温州市民一日游、短线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十分迎合都市人放松身心、颐养性情、避暑度假的需求,成为以海洋旅游为特的“环城市游憩带(Re BAM)”[5,6];二是内陆旅游者,主要来自浙江中西部、长三角内陆腹地等区域。
温州本地客源与外地客源在旅游行为方式上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外地客源市场主要依托一些内陆风景名胜区—雁荡山、楠溪江等风景名胜区,以节点式旅游组合为主,以温州城区为中转站,在首先游览最具代表性的温州山水之后,客源二次分流到滨海、海岛的旅游景区,专门到温州作海洋旅游的中远程游客并不多,重复游览更少。所以,海洋旅游景区是作为雁荡山—楠溪江旅游区同心圆的直接辐射圈层存在的,客源地与海洋旅游地之间不是一种直接关联,而是属于内陆性风景名胜区与海洋旅游地的间接关联。它们分属海陆两种完全不同的资源类型,在资源互补和客源共享方面很具有代表性。这种与内陆资源独特的区位地缘关系,也使温州海洋旅游的外地客源市场得到了很大的保障。
3 旅游吸引力分析
  按照区位论观点,相同和不同旅游资源、产品和服务共同组成了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形象,增加了地区的整体旅游吸引力,并且地区内各个旅游企业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和共享同一市场,带来了旅游经济的集聚效应。所以在区域旅游和旅游地的空间布局上,要充分运用集聚效应原理,合理布局,使其产生集聚效益[7]。
集聚效应对温州海洋旅游所产生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表现在旅游吸引力上,要与海洋旅游资源以外的各种因子共同作用才能产生合力。如前所述,温州是一个依附型的海洋旅游中心地,海洋旅游资源的禀赋和相对价值要低于雁荡山、楠溪江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温州又是一个典型的沿海城市而非滨海城市,所以温州海洋旅游的发展必须依附于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景区狭小、交通不便是海洋旅游景区的共同特点,特别是在其他同质或异质旅游资源的屏蔽下难以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因此需要同周围的其他旅游地和旅游点联合,共同开发,以形成整体优势,增加吸引力。
温州海洋旅游与内陆旅游的聚合,其基本格局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二条轴线”。“一个中心”即:以温州主城区为旅游接待中心,为温州涉海旅游市场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二条轴线”即:一条以沿海快速干道为轴线,与海岸带各旅游区直接相连,包括可与乐清湾形成组合单元的雁荡山、楠溪江景区,与温州湾形成组合单元的温州城区和仙岩、瑶溪景区,与平阳、苍南海岸形成组合单元的南雁荡山景区、玉苍山景区;一条是连接洞头本岛、南麂本岛的水上交通轴线,这一轴线上的主要包括“瓯江三岛”(江心屿、七都、灵昆)、各旅游码头等。
另外,温州海洋旅游吸引力的形成不仅要借助于各种旅游资源和产品的聚合,还要借助于温州经济的巨大品牌效应。在现代旅游的经济活动中,某
554
3期               苏北春:温州海洋旅游区位特征与吸引力分析               
三足式离心机
一旅游地的符号形象对游客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游客往往被一些特殊的符号或品牌所吸引,其他的景物大都被忽略,甚至干脆省略,如北京的故宫、长城,杭州的西湖等。温州是一个经济发达但旅游景点分散、资源级别相对较低的旅游地,即使是像雁荡山、楠溪江这样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对一些外地游客来说,其吸引力恐怕难以超越“温州经济”、“温州模式”这块特殊的金字招牌。因此,温州旅游包括温州海洋旅游,它最大的吸引力来自温州经济而不是温州的山川湖海,是“温州模式”塑造了温州的旅游品牌,拉动了温州旅游业的发展。很难想象,没有“温州模式”的出现,温州的旅游业将会是怎样的局面。
eva母正是由于温州是一个经济驱动型特征明显的旅游地,因而温州海洋旅游的发展应立足于温州传统的商业文化,采取商务旅游与观光休闲旅游两轮驱动的发展模式,走“商旅结合”的发展道路,这是温州海洋旅游的“双重主题”,也是温州海洋旅游的基本定位。“商旅结合”这一定位,决定了温州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实现温州主城区东扩,由“沿海城市”向“滨海城市”拓展,借助温州经济的再次腾飞打造现代商务型、休闲型的温州滨海都市;另一方面要加大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改善海洋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重点开发观光型、生态型、度假型、民俗型等多种类型的海洋旅游产品,从而提高温州海洋旅游的吸引力,增强温州海洋旅游产品的聚合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杜,
2001.
[2] 王 瑛,王 铮.旅游业区位分析———以云南为例[J].地理
学报,2000,55(3):346~353.
[3] 柴彦威,林 涛,刘志林等.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
[J],地理科学,2003,23(5):547~553.
[4] 章尚正.旅游中心城市———合肥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J].决
psho策咨询,2000(11):35~36.
[5] 马丽卿.基于区位重构的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策略[J].商
业经济与管理,2006(4):71~76.
[6]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J].地理科学,
2001,21(4):354~359.
硫芴[7] 邓 冰,俞 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6):53~57.
A ttracti on and L oca ti on Character isti cs
of O cean Tour i n W enzhou
S U Bei2Chun
(W enzhou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W enzhou,Zhejiang325035)
Abstract:The t our res ources ofW enzhou are abundant and the variety is great comp rehesive.W enzhou’s l oca2 ti on characteristic is that its advantage res ources are concentrated on its islands.Because the value of the ocean t our res ources of W enzhou is generally l ower than that in the inland,es 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ocean envir on2 ment p r oble m of inshore,the devel opment of the ocean t our industry is li m ited.Being regi onally central p lace of ocean t our,ocean t our ofW enzhou is obvi ously marginalizated in both its res ources l ocati on and its t ourist s ource l ocati on.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the t ourist s ource and the ocean t our l ocati on is bel onged t o the indirect con2 necti on bet w een the inland scenery and ocean t our s pot.Therefore the cultivati on of the ocean t our attracti on of W enzhou has t o ask f or hel p fr om the gathering effect of vari ous t our res ources and p r oducts,es pecially fr om the huge brand effect of W enzhou economy.
激光投影键盘
Key words:ocean t our;W enzhou;gathering effect;l ocati on characteristic
654                    地  理  科  学                  28卷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41: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397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温州   海洋   中心   资源   区位   客源   城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