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基本概念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先进的设施、设备,人工控制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湿、光、气等环境条件,使生产流程化,技术规范化,产品均衡化,供应周年化,是采用工业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组织食用菌生产的过程。它是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国内外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食用菌生产工厂化最早在双孢菇栽培中应用,距今已有60年的发展历史。欧、美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地区。1947年,荷兰人在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的条件下栽培双孢菇,由此开始了草腐菌工业化生产。而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实现了双孢菇的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而且专业化程度较高,培养料堆制,菌种制作,栽培管理,销售和加工等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公司完成。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创建了金针菇等木腐菌瓶栽和袋栽的工厂化生产模式。20世纪80年代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
相继引进日本生产模式,并根据自身条件加以改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技术日臻成熟。
    我国内地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部门和省份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引进了9条大型的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线,但是由于技术、市场和管理等问题,除了个别公司能够成功运作外,其余都被迫停产,工厂化生产一度处于低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条件的成熟,国内再次掀起了以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等木腐菌工厂化生产投资热潮。除了台湾、日本一些独资、合资企业陆续在大陆投资建厂外,国内不少企业(如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吉龙食用菌公司等),也陆续投资开发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采用引进设备和自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获得了成功。此外,各地小型半工厂化或设施加强型的规模化生产模式更是不断涌现。安徽省内工厂化生产企业有3—5家,阜阳市有两家,阜南,主要从事白灵菇工厂化栽培,颍泉,主要从事杏鲍菇工厂化栽培。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周年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强,工厂化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led球泡灯罩 
  生产理论基础及主要特征
理论基础
任何生物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生长的,食用菌生长发育除了要求充足营养条件外,还要求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酸碱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每种食用菌对每种环境因子的要求都有最适点,最高限和最低限,超过高限,低于低限食用菌都不能生长。同一食用菌品种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要求的环境条件也不同。这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理论基础(展开)。
1.1温度
温度是食用菌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因子。一般说,菌丝体生长阶段要求较高的温度,子实体生长发育要求相对较低的温度。
根据食用菌菌丝生长对温度的要求高低,把食用菌分为中、低、高温三大温。低温:菌丝生长最高温度为21—23℃;中文:菌丝生长最高温度为32℃;最适温度24—25℃;高温:菌丝生长最高温度40℃,最适温度29—30℃。根据促成子实体分化的温度
大体分为三个类型:低温型最高温度为24℃以下,最适温度为20℃以下。如金针菇、平菇、杏鲍菇等;中文型: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在30℃以下,最适温度20—24℃之间如银耳、木耳等多在晚春或早秋发生。高温型:子实体分化温度在30℃以上,最适温度24℃以上,如草菇、灵芝等。
1.2、湿度
    包括培养料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一般适宜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是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70%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除了应保持相对培养料湿度外,还需要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80—90%空气相对湿度过大,易引起杂菌感染。
1.3  酸碱度
    大多数食用菌喜酸性环境,适宜菌丝生长的PH5.5——6.5之间。一般来说草腐菌要求PH值高些,木腐菌要求的PH值相对低些。(食用菌生长的最适PH值并不就是培养基配制时的酸碱度。因为,培养基在灭菌后PH值会下降;同时食用菌在培养后新陈代谢会产生有
机酸,也会使PH值降低。所以我们配制培养基时把PH值适当调高。若PH偏碱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0.2%的磷酸二氢钾调节,PH值偏酸时,可添加少许中和剂碳酸钙或者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滴定)。如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6.5左右,培养料配制后的PH值为7.5—8.0左右,灭菌后,PH6.6。双孢菇适宜菌丝生长的PH6.8—7.0,培养料PH值调节到8.0左右,培养料发酵后PH值达到7左右。
1.4  空气
    大多数食用菌是好气性真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均需新鲜空气。但在菌丝生长阶段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积累对菌丝反倒有刺激和促进作用。(我们知道正常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占气体总量的21%,二氧化碳的含量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氧就相对减少,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必然会影响食用菌的正常呼吸左右。)子实体分化阶段对氧气的需求量略低,二氧化碳浓度0.03—0.1%),能诱导子实体原基形成。一旦子实体形成,由于呼吸旺盛,对氧气的要求也急剧增加,这时0.1%以上的二氧化碳浓度对子实体就有毒害作用,往往出现畸形菇。因此,在生产上,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多积累,加强栽培室(房)内通风换气非常重要。
1.5  光照
    菌丝生长一般不需要光线,但大多数食用菌子实体形成和发育则需要适宜的散射光线。也有少数食用菌例外,如:双孢菇、大肥菇等连散射光线都不需要。而木耳在光线充足下,子实体颜深、长得健壮肥厚,只要有高的湿度,强烈的阳光也不能抑制木耳的生长。
主要特征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它以提高食用菌生产综合效益为核心,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出率、商品率为目标。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2.1设施现代化、设备智能化
    冬瓜去皮机要实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依赖现代化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运用都是靠现代化的设施和智能化的设备来完成的,因此必须装备先进的生产设施和设备。例如菇房必须有保温、调光、通气的保护设施及经济有效的控温、控湿设备。
2.2工艺流程化、技术规范化
    要实现产品质量均衡化,按计划批量生产出符合规格的菌产品,必须制定科学的企业生产技术规程或者技术标准(包括菌种、原材料、生产操作规程、产品分级直到产品包装、运输、上货架的整个生产过程的规范要求,)和确保实现标准的工艺流程及相应的操作条件,而这些规程,流程和条件的选用都是依据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的。
2.3生产管理科学化
    要获得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来保证生产工艺和生产规程得到切实执行。生产管理体系包括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重点指抓培训,抓过程,抓反馈,)整个生产环节始终处于符合标准要求的稳定可靠状态。
    工厂布局、生产设施及设备
    工厂布局(插图)
厂区必须划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要有原料库、装袋车间、灭菌冷却车间、菌种培养室、接种室、养菌室和出菇室、产品包装室、贮藏室及办公室等。接种室与培养室、养菌室与出菇室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并避免与原料库及装袋车间靠在一起。在满足工艺要求情况下,尽量减少运料距离和方便机械装载。
2 主要生产设施及设备
2.1菇房设施及设备
2.2 制种设施及设备
2.3菌种培养设施及设备
主要介绍菇房设施及设备
菇房分养菌室和出菇室两部分,单间菇房面积在50—60㎡之间,高度在3.5m—4m之间,墙体结构要牢固,兼顾保温性、密封性、通气性、安全性。房内配套安装温度控制,空气循环、加湿等控制系统(插图)。
(这里介绍一下空气循环系统)
每室内后墙下端,均匀安装2—3个排气扇,以利于室内气体交换。室内每走道上方各吊1台风扇,用以扩散所制冷气和菌丝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热气,对室内气体循环起到重要作用。排气扇一定要安装在冷气回流的下端,不能与冷机对流,否则,新鲜空气进入后马上即由排气口排出,不但换气效果不佳,而且浪费能源。冷机所制冷气,经过室内上部空间或走道空间吹到对面墙上再往下回流,冷气无法达到的角落部位,以风扇相补,使冷气均匀。
另外每养菌室内,设置烟焦油3—4个培养架,每架7—8层。每层宽1.2米、长8—9米。每两培养架间留0.8米走道,以便气、热均匀扩散及方便操作。
每育菇室内均匀设置篱(架)式栽培架4—5架,每架长7—8米,高3米左右。每两篱架之间留1精细雾化喷嘴米的走道,以便冷、气扩散、光照均匀及操作方便。篱式袋栽方式,有利于栽培袋受光、热、湿、气均匀,便于操作管理,出菇整齐。同时可充分利用菇房空间,节约成本。
●接种室及主要设备
    接种室是分离菌种及各级菌种接种的地方,接种室内壁、屋顶及地面光滑平整,便于擦洗、消毒及通风换气。室内有工作台、凳子、接种箱及接种用的各种工具,靠上墙设立临时培养架,室内安装日光灯和杀菌紫外灯。
●菌种培养室及主要设备
    菌种培养室是培养各级菌种的场所,因此,培养室设计及建造必须满足菌丝生长发育对温度、湿度、气体、光照等条件。培养室培养面积要与接种室相配套。培养室内配有空调设备及安装照明用日光灯及遮光用门帘和窗帘。
    培养室内还放置恒温培养箱、培养架等设备,制作母钟及少量原种时,在恒温箱内培养,制作栽培种和大量原种放在培养架上培养。
  生产工艺流程
(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栽培)
母种工艺:
清洗试管烘干调制培养基分装塞棉塞高压灭菌制斜面无菌观察接种培养保藏或投入生产使用(继续扩大培养或接种原种))
原种和栽培种工艺:
原料准备培养基配制培养料分装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检测
栽培工艺:卡口摄像头
原料预处理→配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无菌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适时采收→分级包装。
  工厂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
优良菌种选择
    万物生长,良种为先,优良的菌种是食用菌生产取得高产、优质的关键。优良菌种不仅包括菌种本身的种性,如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而且包括菌种的高纯度,无污染及菌种生命力强,无老化现象等特征。无论从外地引进的,或自己选育的菌种在投入
生产前必须通过目测、镜验及出菇试验等检测方法鉴定菌种质量及实际生产能力。
培养料配方
    培养料是食用菌生长的营养物质基础,培养料配方直接影响食用菌产量、质量,影响栽培效益,甚至栽培成败。培养料选择和配方基本原则是:首先根据所栽培菇种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栽培原料、配制C/N适宜的配方,其次根据栽培学和经济利用率确定适宜用量。
拌料与装袋
3.1拌料:  吡咯烷酮羧酸锌料拌得是否均匀,培养料含水量多少及PH值大小,装料的多少,装料的松紧度,装袋快慢等直接影响料袋灭菌的效果。拌料时先把预处理的培养料与其它干料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水搅拌均匀。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0:3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317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产   食用菌   培养   工厂化   栽培   菌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