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两孩”政策的人口年龄结构效应——基于年龄别生育率的两阶段修正

焊锡炉DOI:10.13546/jki.tjyjc.2020.24.010
如t观塞
“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年龄结构效应
—基于年龄别生育率的两阶段修正
宋琪混凝土防冻剂配方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沈阳110036)
摘要:针对已有研究中以生育意愿替代生育行为、主观设置生育率等问题,文章利用ARIMA模型识别、估计、检验和预测年龄别育龄妇女生育率并做两阶段修正,预测2019—2068年"全面两孩”政策下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展趋势。结果发现:“全面两孩”政策虽不会改变少儿抚养比震荡下降、老年抚养比快速上升的长期趋势,但有助于改善人口金字塔内部年龄结构的失衡问题,“全面两孩”政策将减缓生育旺盛期年龄段妇女规模下降速度;2028年,老年人口抚养比将高于少儿人口抚养比,抚养比剪刀型结构显现,“全面两孩”政策使剪刀型交叉点餉出现时间延后4年。
关键词:全面两孩政策;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生育率两阶段修正
中图分类号:C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20)24-0047-05
0引言
2013年底,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出台。根据原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2014年,新增出生人口数量为1687万人,2015年为1655万人,与上年相比,2015年出生人口数量少了32万,单独二孩政策总体效果并不理想,政策遇冷f,l o单独二孩政策只影响部分城市目标人二孩生育行为,对总和生育率提升作用不大叫在此背景下,2016年1月,“全面两孩”政策正式放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全面两孩”政策能否改变人口内部年龄结构失衡状况、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维持原有生育政策相比,“全面两孩”政策对未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产生哪些冲击?认清这些问题对判断未来中国人口发展方向、掌握新的人口演变规律至关重要,也为生育政策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学术界关于“全面两孩”政策对未来中国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研究以乔晓春和翟振武等的系列论文最具代表性。翟振武等讯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2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的出生人口规模,结果发现,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标人为1.52亿,出生人口峰值为4995万,妇女生育水平峰值达到4.5左右。针对翟振武等的估计结果,乔晓春w重新进行了测算,发现符合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约为9652.2万,考虑各种“损耗”后,文章发现潜在生育人中实际生育比例为35.9%~ 52.5%。
随后,翟振武等內使用分人分要素回推预测法,基于2014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目标人及岀生人口规模,分析显示,在高、中两种方案下,2017—2021年新增人口分别为2157.8万和1719.5万,与乔晓春的估计结论更接近。虽然这些研究最终测算结果较为一致,但论文未对中国未来人口规模和结构做进一步预测。
除乔晓春和翟振武等的系列研究论文外,王金营和戈艳霞e运用分家庭类型的分年龄别孩次递进生育率模型发现,“全面二孩”政策出台能减缓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减少速度,但人口规模减小的趋势不会改变。孟令国等卩1对比分析了“全面两孩”政策后人口增量与人口结构,结果发现,“全面两孩”政策将对人口老龄化产生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作用并不显著。齐美东等e发现.2016-2020年出生人口均超过2000万,“全面两孩”政策能促进人口结构优化,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劳动力供求失衡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等问题。
上述研究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未来中国人口趋势作了预测,均发现“全面两孩”政策能减缓劳动力减少速度,降低老龄化程度,但不能改变劳动人口规模减小和老龄化问题。同时,一些研究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表现为:(1)直接用育龄女性做生育政策调整的目标人,高估“全面两孩”政策受益体;(2)按生育意愿预测未来人口规模和结构,忽略了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不一致性叫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摒弃一些研究中主观设定生育率的做法,利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识别、估计和检验年龄别育龄妇女生育率真实数据生成过程,并做出预测;认清有生育意愿与实际生育完成之间的差别,
对年龄别预测生育率进行“生育潜能释放期”和“生育行为稳定期”两阶段修正;以1岁年龄组分性别人口规模为基本单位进行预测,对人口结构划分更详细,预测结果更准确,精度更高。
作者简介:宋琪(1981—),男,吉林扶余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口经济学、经济统计学。
①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一不国家或址•区65岁应以上人n致占总人口比创达刑7%叶即进入老鈴化社会,按氏标准及《中国纯计年鉴>(2018)公韦的敕据,2000年,申国老年人口比例为7.0%,+3iA.it入老鈴化社会。
统计观察}
1预测模型、数据与关键摻数
1.1Leslie预测模型与数据来源
风刀干燥机
(1)Leslie预测模型
在众多研究方法中,Leslie模型结合人口队列数据和年龄别生育率、死亡率及性别比等人口变动因素,通过生命表构造转移矩阵叫是人口预测中比较精确的方法叫
模型假设人口系统封闭,不存在系统内外人口流动,只考虑生育和死亡造成的人口年龄结构及规模变动。
记P,.…(0为第r年i岁年龄组女性人口数量,
为第r年i岁年龄组男性人口数量,g.(t)为性别比;x.(t)为第t年i岁育龄妇女生育率,i=15,16,…,49;g°(r尸为r年新生人口中女性婴儿比例,卄1年新生女性婴儿规
49
模Pn”(r+l)=(l-do(r))£x,(r)go(r)7p,.”(f),r+1年女性
/=15
人口规模为p,+*+1)=(1-4(r))p,.”(r),为第r年i 岁女性人口分年龄死亡率,按年龄别死亡率加权。Leslie 模型为P i+i.m(t+l)=L(t)p i m(t),Lit)为Leslie矩阵。
(2)数据来源
本文基础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以及全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和1995年、2005年、2
015年全国1%人口抽查资料。其中,从历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得到全国年龄别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分年龄人口死亡率。
政府部门只在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年份才公布分1岁年龄组、分性别的人口数据,而其余年份只公布分5岁年龄组的人口数据,因此,受数据可得性限制,本文以2015年全国1%人口抽查资料中的0岁、1岁、…、90岁及以上分年龄、分性别人口数据为基础,对2019—2068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进行预测。
1.2关键参数与预测方案
在上述模型中,人口规模与结构预测主要涉及年龄别育龄妇女生育率、年龄别死亡率与新增出生人口性别比。其中,育龄妇女生育率受生育政策调整影响最大,对未来中国人口规模和结构有决定性影响,本文先对年龄别育龄妇女生育率进行识别、估计、检验和预测。
(1)x,(0的识别、估计、检验和预测
本文以样本期内年龄别育龄妇女峰值(24岁)生育率X2()为例阐述预测过程。在无截距无趋势条件下,x24(/)水平值的ADF检验p值为0.012,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x24(0序列数据平稳,满足ARIMA过程。滞后1期、2期、3期的自相关系数分别为0.691.0.666和0.546,偏自相关系数分别为0.691,0.360
和0.005,自相关系数的拖尾性和偏自相关系数的截尾性说明数据服从AR(P)过程。为反映24岁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率的真实数据生成过程,本文对AR(1)、AR(2)和AR(1,2,6)等3个备选模型进行拟合,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力争筛选出稳定、简练、拟合优度最高表124岁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率的估计结果
的模型。具体结果见表1。
残差Q统计量
P值
AIC/SBC AR(1)
0.969***
(0.003)
Q(4)=0.263
Q(8)=0.255
Q(12)=0.378
AIC=-0.633
SBC=-0.289 AR(2)
0.905***
(0.025)
0.094***
(0.030)
Q(4)=0.160
Q(8)=0.169
Q(12)=0.284
AIC=-0.809
SBC=-0.660 AR仃,2,6)
0.648***
(0.014)
-0.086
(0.201)
0.437*
(0.212)
Q(4)=0.164
Q(8)=0.484
Q(12)=0.765
AIC=-0.083
SBC=0.115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墨传水平下显著,括■号申为标准差。
在表1中,AR(2)模型的一阶滞后回归系数为0.905,二阶滞后回归系数为0.094,P值分别为0.000和0.005,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拟合优度为0.8267,赤池准则(AIC)和施瓦茨准则(SBC)值分别为-0.809和-0.660,残差平方和最小;Q(4)=0.160,Q(8)=0.169,Q(12)=0.284,残差Q统计量P值均大于10%,说明模型残差序列不存在相关性,满足白噪声过程。AR(2)模型比较简练,对数据的拟合程度在3个备选模型中最高,本文选取AR(2)进行动态预测。受篇幅所限,各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率的识别、估计、检验和预测结果此处不再列出。
(2)年龄别育龄妇女生育率x“)的两阶段修正
第一阶段为生育潜能释放期(2016—2020年)。本阶段将以新增岀生人口规模反向推算年龄别育龄妇女生育率。第二阶段为生育行为稳定期(2021—2068年)。累积的“生育潜能”释放完成,当前“全面两孩”政策不再调整,育龄妇女生育模式恢复常态,实际年龄别育龄妇女生育率按“生育意愿“生育完成”2个步骤修正。
“全面两孩”政策出台后,国家卫健委《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发现,家庭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4个。此项调查虽无法获得所有家庭生育意愿数据,但已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家庭有生育意愿与完成实际活产婴儿之间还存在“受孕”“怀孕”“生产”等各种“损耗”环节旳,按乔晓春教授对“政策实施监控系统”数据的初步模拟,各种损耗环节下潜在生育人实际生育的比例上限为52.5%,本文借鉴此结果做长期修正。
(3)预测方案
基准预测方案设定如下:
“年龄别育龄妇女生育率”=(1+0.94x0.525)x“ARI-MA预测的年龄别生育率”
以平均理想子女数1.94为基础,以每个家庭拥有1孩为前提,利用乔晓春各种“损耗环节”下从“有生育意愿”到“完成生育”的生育比例上限52.5%做修正系数叫再乘以ARIMA预测的年龄别生育率,最终得出能反映真实生育水平的“年龄别育龄妇女生育率”。
除国家卫健委的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外,近十年的全国生育意愿和社情民意调查等也针对家庭平均理想生育子女数做出过统计(见下页表2)。2015年家庭幸福
感热点问题调查结果最高,为2.00个,2014年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结果(1.90个)和2007年全国社情民意调查结果(1.89个)则略低。为保证整体预测结果的可比性和稳健性,本文将1.90(低预测方案)与2.00(高预测方案)作为比较方案进行分析;为反映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人口规
模效应和年龄结构效应,本文同时利用修正前“ARIMA预测的年龄别生育率”(维持原有政策不变)做比较方案。
表2全国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调查主要结果
序号调查时间调査类型顾目平均理想生育子女数
12007全国居民社情民意调査  1.89
22013全国生育意愿调查  1.93
32014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査  1.90
42015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杳  2.00
52016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査  1.94
效据来源:2007年、2013年敕据来源于贯志科、歹志华《我国生育意愿研究述评与展望(1982—2016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数据来源于原国家卫计委《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題调查》。
(4)新增出生人口性别比g“)的估计、检验与预测
新增出生人口性别比预测主要基于灰GM(1,1)模型,模型通过将已有部分信息输入灰系统,用非线性变换生成变量未来发展趋势,经反复修正得到有一般规律的结果。
—阶灰方程为Y=Btj,按最小二乘原理."的估计(S7,按逐次迭代即可求得待估参数a、v,并做出预
测。将基期性别比数据代入Matlab程序后,得出a=0.00035,v=105.18。2019—2068年中国岀生人口性别比预测结果略。对预测效果检验后发现,后验差比值9=0.0469,小误差概率p=100%,关联度妙=0.7247,相对误差$接近于零。后验差比值小、小误差概率大、关联度大、相对误差小,说明模型拟合残差方差小,预测分布均匀,拟合精度高、效果好。
在ARIMA年龄别生育率两阶段修正和性别比预测基础上.本文利用Leslie模型及相应Matlab程序研究“全面两孩”政策下未来中国人口发展趋势。
2“全面两孩”政策下人口年龄结构发展趋势
2.1“全面两孩”政策能提高少儿人口比例、降低老年人口比例,有助于改善人口金字塔内部年龄结构
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看,2019—2068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仍将继续老化。到2020年,虽然“全面两孩”政策释放了一部分“非独家庭”的生育意愿,但仍无法解决出生人口下降的问题(见图1)。与维持原有政策的预测结果(见图2)相比,金字塔底部增宽,顶部变窄,“全面两孩”政策将少儿人口比例从15.83%增加到17.02%,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12.77%减少到12.59%。到2040年,“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的子女已逐渐进入生育年龄阶段,出生人口规模恢复上升趋势,但整体涨幅较小,与维持原有政策的预测结果相比,少儿人口比例从10.19%增加到11.0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26.13%减少到25.08%(见图3、图4)。到2060年,人口金字塔开始呈现“圆柱型”结构.金字塔尖顶逐
渐消失,图形上部膨胀明显,与标准人口金字塔结构相比,少儿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剧烈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见图5、图6)。
151********
(百万)
90
702
60^
50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弟
105051015
(百万)
■男性■女性
维持原有政策下预测
(2020年)
-
5
4
8
2
6
4
8
2
6
4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
8
2
6
1
9
6
7
7
6
6
5
4
4
3
3
2
1
4
8
2
6
Q
4
8
2
6
4
8
2
6
9
&
7
7
6
6
5
4
4
3
3
2木薯干
1
1
■男性<»女性
图1基准方案下预测
(2020年)
图2图3基准方案下预测
(2040年)
^5105051015
(TO)
■男性。女性
图5基准方案下预測图6维持原有政策下预測
(2060年)(2060年)
°lf T o_50'5 (1015)
•男性。女性
彳5105051015
(百万>
■男性■■女性
图4维持原有政策下预测
(2040年)
从时间趋势上看,在维持原有政策假设下,少儿人口比例从2020年的15.83%下降到2040年的10.19%,再降到2060年的9.4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2020年的12.77%上升到2040年的26.13%,再上升到2060年的34.09%。“全面两孩”政策下,少儿人口比例从2020年的17.02%下降到2040年的11.03%,再降到2060年的10.8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2020年的12.59%最终上升到的2060年的31.00%。显然,“全面两孩”政策无法逆转人口老龄化趋势,但能增加少儿人口比例,降低老年人口比例.延缓人口金字塔“瘦身”速度,有助于改善人口金字塔内部年龄结构。
2.2人口金字塔内部年龄结构变化轨迹分析
人口金字塔结构演变看似由少儿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规模变化决定,但究其根源,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及其带来的出生人口数量减少才是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老化的根本原因。在维持原有政策假设下,22-29岁生育旺盛期年龄段妇女规模以年均近5%的速度从2019年的8184.96万直接降至2029年的5232.97万,此后虽有小幅回升,但终将步入新的下降阶段(见下页图7)。同样.在“全面两孩”政策下,受“全面两孩”政策出生人口的再生育效应影响,生育旺盛期年龄段妇女规模将从2030年的5286.63万回升到2044年的6222.02万,但2045年以后,生育旺盛期年龄段妇女
规模重新进入下降阶段。“全面两孩”政策将以年均760万人的
速度增加生育旺盛期年龄段妇女规模,可以减慢生育旺盛 期年龄段妇女规模下降速度,但不能改变其下降趋势。
在年龄别死亡率保持稳定条件下,生育旺盛期年龄段
妇女规模下降带来新增出生人口规模的不断减小,这直接 影响20余年后的生育妇女规模,循环往复,人口最终进入 惯性负增长阶段。
(万人)
-»-22-29岁年拎组育於妇女规模(基准预测方案)
图7 2019—2068年22~29岁生育胚盛期年齡段女性人口规模
2.3 少儿抚养比震荡下降,老年抚养比快速上升,"剪刀 型"抚养比结构在2028年显现
“全面两孩”政策下少儿抚养比先短暂上升,后持续下 降,再小幅回升并最终下降(见图8),与少儿人口规模的
震荡性下降趋势类似。在基准预测方案下,2019—2021 年,少儿抚养比从23.95%短暂上升到24.29%,并达到未来
50年内的峰值点"此后,少儿抚养比开始下降,并在2039
年降至最低点1&29%。2040—2056年,受“全面两孩”政 策影响,新增出生人口逐渐进入生育年龄阶段,人口再生 产效应开始带来少儿抚养比的小幅回升,在2056年达到
短期内的极大值(21.20%)o  2057年以后,少儿抚养比再
次下降。与生育政策调整对少儿人口抚养比产生直接冲
击不同的是,老年人口抚养比15年后才受“全面两孩”政 策影响。基准预测方案下,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到
2060年达到峰值54.20%。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口抚养
比将于2023年突破20% (20.75% ) , 2034年突破30%
(31.47% ),2041 年突破 40% (40.44%), 2055 年突破 50% (50.71%),并在2060年达到最高。无论是程度还是速度,
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异常凶猛。2061年后,老年人口
抚养比开始下降,但仍超50%,社会“养老”负担依然较重。
图8 1950—2068年不同方案下少儿、老年及总人口抚养比
在少儿人口抚养比小幅下降、老年人口抚养比快速上 升的共同影响下,2019—2059年总抚养比一直呈上升趋
势,且于2059年达到峰值74.99%0这个数字意味着,100 个劳动年龄人口需同时抚养约21个少儿人口,赡养54个
老年人口,负担巨大。1950—2068年,少儿、老年人口抚 养比的交替增长使二者出现明显的“剪刀型”结构。2028
年,老年人口抚养比(23.19%)首次高于少儿人口抚养比
(21.86%),“剪刀”交叉点出现.比维持原有政策方案的交
叉点岀现时间延后4年。少儿、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不同变
动趋势导致不同时期的劳动年龄人口承受不同类型的抚 养压力。无论是“抚幼”还是“养老”,满足少儿、老年人口 生活需求都对整个社会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提出了极大要求。
2.4从长期趋势看,“全面两孩”政策对少儿人口抚养比
的影响效应小于老年人口抚养比,对总人口抚养比存在
“先正后负”效应。
2020年,“全面两孩”政策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效应®为
1.99%,并在2021年突破2%, 2025年突破3%, 2054年突破
4%,最终在2056年达到高峰4.15%。此后,少儿人口抚养
比效应虽岀现减小趋势,但始终高于3%。
老年人口抚养比效应与少儿人口抚养比效应变动趋
势恰好相反。从2031年开始,维持原有政策方案的老年
人口抚养比始终高于“全面两孩”政策预测结果。2038 年,老年人口抚养比效应为-1.13%,突破-1% : 2045年
为-2.06%,突破-2% ; 2051 年为-3.01%,突破-3% ; 2055 年
突破-4% ; 2057年突破-5% ; 2060年突破-6% ; 2063年突 破-7%,最终在2067年达到_8.18%0从绝对水平看,"全 面两孩”政策对少儿人口抚养比的影响将小于老年人口抚
养比。“全面两孩”政策从水平和速度两个层面都能有效抑
制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快速上升。
在少儿人口抚养比效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效应的共
同作用下,“全面两孩”政策对总人口抚养比存在“先正后 负”的影响效应。生育政策调整虽在一定时期内加重了社
会的“抚幼”负担,但从其对未来老年抚养比的抑制作用 看,“全面两孩”政策有助于降低社会总抚养负担,利远大 于弊。
3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先利用ARIMA 模型和乔晓春叭翟振武等m 的研
究结论预测年龄别育龄妇女生育率并做两阶段修正,再结 合灰GM(l.l)模型预测性别比,最后返回Leslie 模型测 算2019—2068年中国分年龄、分性别的人口规模、结构数
据,对全面两孩政策下人口年龄结构进行预测。对年龄别 育龄妇女生育率进行随机预测并做两阶段修正,避免了一
些研究中主观设定生育率、将生育意愿等同生育行为等方
法缺陷造成的估计结果不准确问题研究发现,在“全面
①本文定义少儿人口抚养比效应、老年人口抚养比效应和总人口抚养比效应依次为:“全面两孩”与维持原有生育政策两种方案下少儿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
抚养比和总人口抚养比之差其中,“全面两孩”政策带来少儿人口抚养比上升,老年人口抚养比下降,总人口抚养比先升后降
两孩”政策下,从长期趋势看,少儿人口比例与少儿抚养比仍继续下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与老年抚养比同时上升,但生育政策调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口金字塔内部年龄结构失衡问题;2028年,老年人口抚养比(23.19%)首次高于少儿人口抚养比(21.86%),“剪刀型”抚养比曲线交叉点出现,“全面两孩”政策使交叉点岀现时间延后4年;2045年前,“全面两孩”政策将以年均760万人的速度增加生育旺盛期年龄段妇女规模,可以减缓生育旺盛期年龄段妇女规模下降速度;“全面两孩”政策对少儿人口抚养比的影响小于老年人口抚养比.“全面两孩”政策从水平和速度两个层面都能有效抑制老年人口抚养
比快速上升,对总人口抚养比存在“先正后负”的影响效应。生育政策调整虽加重了一段时期内社会的“抚幼”负担,但有助于降低社会总抚养负担。
基于上述结果,本文提出两点建议:(1)若无法继续放宽生育政策,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政策鼓励生育.从产假、托幼、税收等多方面降低生育、养育成本,减轻家庭医疗、教育和住房等经济负担,为生育行为提供物质保障,提髙家庭生育意愿,优化人口年龄结构;(2)尽快出台延迟退休政策.鼓励老年人口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扩大劳动人口比例,减轻家庭养老负担。
参考文献:
[1]陈友华,苗国.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单独二孩政策为何遇冷卩].探
索与争鸣,2015,(2).
[2]孟令国.李博,陈莉."全面两孩”政策对人口增量及人口老龄化的
彩响[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1).
⑶翟振式,张现苓,新永爱S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
[J].人口研究,2014.38(2).
[4]乔晓春.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后生育水平会达到多高?一兼与翟
振武教授商榷|J].人口与发展,2014,20(6).
[5]翟振式,李龙.陈佳输.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目标人及新増出生人
口估计[J].人口研究,2016,40(4).
[6]王金营,戈艳废.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下泊中国人口发展态势[J].人口
研究,2016,40(6).
[7]齐美东.戴梦宇,郑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中国人口出生率
的冲击与趋势探计[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9).
[8]Bongaarts J.Fertility and Reproductive Preferences in Post-transition­
al Societies[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2001,(27).
[9]任强,侯大道.人口预测的随机方法:基于Leslie矩阵和ARMA模
型[J].人口研究,2011,35⑵.
(责任编辑/易永生)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Effect of the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A Two—stage
Revision Based on Age—specific Fertility Rate
Song Qi
(School of Economics,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110036,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issue of substitutingfertility intentionfor fertility behavior,subjectively setting fertility rate,etc.in the existing researches,this paper uses ARIMA model to identify,estimate,test and predict the age-specific fertility rate of child­bearing women and makes two-stage revisions.The paper also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from2019to2068under the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will not change the long-term trend of a volatile decline in the child dependency ratio and a rapid increase in the elderly dependency ratio, i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imbalance of the age structure within the population pyramid,and the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will slow down the decline in the size of w
omen in their booming age of fertility,and that the elderly dependency ratio will be high­er than the child dependency ratio in2028,with a scissor-type structure emerging,and the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will delay the emergence of the scissor-type intersection by4years.
Key words: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population size;age structure;two-stage revision of fertility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0: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272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口   生育   政策   预测   抚养   规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