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箍磷化

接箍磷化相关知识
1. 磷化原理
2. 磷化的分类
3. 目前接箍磷化常用的工艺流程
4. API标准中对接箍磷化的相关要求
5. 对磷化液的技术要求
6. 接箍磷化膜层的检验标准和要求
7. 磷化一些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一.磷化原理
磷化工艺过程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
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用。接箍磷化的主要目的是接箍螺纹的抗粘扣性以及接箍和解雇螺纹的防锈处理。
基本原理
磷化过程包括化学与电化学反应。不同磷化体系、不同其材的磷化反应机理比较复杂。虽然科学家在这方面已做过大量的研究,但至今未完全弄清楚。在很早以前,曾以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简单表述磷化成膜机理:
8Fe+5Me(H2PO4)2+8H2O+H3PO4 Me2Fe(PO4)2·4H2O()+Me3(PO4)·4H2O()+7FeHPO4(沉渣)+8H2
MeMnZn 等,Machu等认为,钢铁在含有磷酸及磷酸二氢盐的高温溶液中浸泡,将形成以磷酸盐沉淀物组成的晶粒状磷化膜,并产生磷酸一氢铁沉渣和氢气。这个机理解释比较粗糙,不能完整地解释成膜过程。随着对磷化研究逐步深入,当今,各学者比较赞同的观点是磷化成膜过程主要是由如下4个步聚组成:
  酸的浸蚀使基体金属表面H+浓度降低
Fe – 2e Fe2+
2H2+2e2[H] (1)
H2
  促进剂(氧化剂)加速
[O]+[H] [R]+H2O
Fe2++[O] Fe3++[R]
式中[O]为促进剂(氧化剂),[R]为还原产物,由于促进剂氧化掉第一步反应所产生的氢原子,加快了反应(1)的速度,进一步导致金属表面H+浓度急剧下降。同时也将溶液中的Fe2+氧化成为Fe3+
  磷酸根的多级离解
H3PO4 H2PO4+H+ HPO42+2H+ PO43+3H 3
由于金属表面的H+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磷酸根各级离解平衡向右移动,最终为PO43-
  磷酸盐沉淀结晶成为磷化膜
当金属表面离解出的PO43-与溶液中(金属界面)的金属离子(如Zn2+Mn2+Ca2+Fe2+)达到溶度积常数Ksp时,就会形成磷酸盐沉淀。
Zn2++Fe2++PO43+H2OZn2Fe(PO4)2·4H2O偶极子天线 4
3Zn2++2PO43+4H2O=Zn3(PO4)2·4H2O 5
磷酸盐沉淀与水分子一起形成磷化晶核,晶核继续长大成为磷化晶粒,无数个晶粒紧密堆集形而上学成磷化膜。
磷酸盐沉淀的副反应将形成磷化沉渣
Fe3++PO43=FePO4 6
二.磷化的分类:
磷化的分类方法很多,但一般是按磷化成膜体系、磷化使用温度、磷化膜厚度、促进剂类型进行分类。
2.1 按磷化膜体系分类
按磷化成膜体系主要分为:锌系、锌钙系、锌锰系、锰系、铁系、非晶相铁系六大类。
锌系磷化槽液主体成他是:Zn2+滑步机H2PO3-NO3-H3PO4、促进剂等。形成的磷化膜主体组成(钢铁件):Zn3(po4)2·4H2O Zn2Fe(PO4)2·4H2O。磷化晶粒呈树枝状、针状、孔隙较多。广泛应用于涂漆前打底、防腐蚀和冷加工减摩润滑。
锌钙系磷化槽液主体成分是:Zn2+Ca2+NO3-H2PO4-H3PO4以及其它添加物等。形成磷化膜的主体组成(钢铁件):Zn2Ca(PO4)2·4H2OZn2Fe(PO4)2·4H2OZn3(PO4)2·4H2O。磷化晶粒呈紧密颗粒状(有时有大的针状晶粒),孔隙较少。应用于涂装前打底及防腐蚀。
锌锰系磷化槽液主体组成:Zn2+Mn2+NO3-H2PO4-H3PO4以及其它一些添加物。磷化膜主体组成:Zn2Fe(PO4)2·4H2OZn3(PO4)2·4H2O(Mn,Fe)5H2(PO4)4·4H
2O,磷化晶粒呈颗粒手机ic-针状-树枝状混合晶型,孔隙较少。广泛用于漆前打底、防腐蚀及冷加工减摩润滑。
锰系磷化槽液主体组成:Mn2+NO3-H2PO4H3PO4以及其它一些添加物。在钢铁件上形成磷化膜主体组成:(Mn,Fe)5H2(PO4)4·4H2O。磷化膜厚度大、孔隙少,磷化晶粒呈密集颗状。广泛应用于防腐蚀及冷加工减摩润滑。
铁系磷化槽液主体组成:Fe2+H2PO4屋面天窗H3PO4以及其它一些添加物。磷化膜主体组成(钢铁工件):Fe5H2(PO4)4·4H2O,磷化膜厚度大,磷化温度高,处理时间长,膜孔隙较多,磷化晶粒呈颗粒状。应用于防腐蚀以及冷加工减摩润滑。
非晶相铁系磷化槽液主体成分:Na+(NH4+)H2PO4H3PO4MoO4-(ClO3-NO3-)以及其它一些添加物。磷化膜主体组成(钢铁件):Fe3(PO4)2·8H2O, Fe2O3,磷化膜薄,微观膜结构呈非晶相的平面分布状,仅应用于涂漆前打底。
2.2 按磷化处理温度划分
按处理温度可分为常温、低温、中温、高温四类。常温磷化就是不加温磷化。低温磷化一
般处理温度3045。中温磷化一般60保安单元70。高温磷化一般大于80。温度划分法本身并不严格,有时还有亚中温、亚高温之法,随各人的意愿而定,但一般还是遵循上述划分法。
2.3 按磷化膜厚度分类:
按磷化膜厚度(磷化膜重)分,可分为次轻量级、轻量级、次重量级、重量级四种。次轻量级膜重仅0.11.0g/m2,一般是非晶相铁系磷化膜,仅用于漆前打底,特别是变形大工件的涂漆前打底效果很好。轻量级膜重1.14.5 g/m2,广泛应用于漆前打底,在防腐蚀和冷加工行业应用较少。次重量级磷化膜厚4.67.5g/m2,由于膜重较大,膜较厚(一般>3μm),较少作为漆前打底(仅作为基本不变形的钢铁件漆前打底),可用于防腐蚀及冷加工减摩滑润。重量级膜重大于7.5 g/m2,不作为漆前打底用,广泛用于防腐蚀及冷加工。
2.4 按促进剂类型分类
由于磷化促进剂主要只有那么几种,按促进剂的类型分有利于槽液的了解。根据促进剂类型大体可决定磷化处理温度,如NO3-促进剂主要就是中温磷化。促进剂主要分为:硝酸
盐型、亚硝酸盐型、氯 酸盐型、有机氮化物型、钼酸盐型等主要类型。每一个促进剂类型又可与其它促进剂配套使用,有不少的分支系列。硝酸盐型包括:NO3-型,NO3/NO2-(自生型)。氯酸盐型包括:ClO3-,ClO3/ NO3-,ClO3/ NO2-。亚硝酸盐包括:硝基胍R- NO2/ ClO3-。钼酸盐型包括:MoO4, MoO4/ ClO3, MoO4/ NO3-。
三.目前接箍磷化常用的工艺
目前接箍磷化常用的主要有锌系磷化、锰系磷化两大类,以锰系为主。
锰系磷化用作防锈磷化具有最佳性能,磷化膜微观结构呈颗粒密堆集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防锈磷化。加与不加促进剂均可,如果加入硝酸盐或硝基胍促进剂可加快磷化成膜速度。通常处理温度80100,处理时间1020min,膜重在7.5g/㎡以上。
锌系磷化也是广泛应用的一种防锈磷化,通常采用硝酸盐作为促进剂,处理温度8090,处理时间1015min,磷化膜重大于7.5g/,磷化膜微观结构一般是针片紧密堆集型。
接箍螺纹粘着属于粘着磨损,即由于粘着作用,摩擦表面的材料由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所引起的磨损。对于油套管来说,是指在上、卸螺纹过程中,管体和接箍的螺纹啮合表面相对运动时发生的粘着磨损。所以,接箍磷化既要考虑到接箍螺纹的抗粘着磨损性能的影响,又要考虑到涂漆前打底时与接箍漆膜层的配套性和接箍螺纹的防腐蚀性能。目前接箍磷化采用浸泡式磷化,常用的工艺流程为:
预脱脂---脱脂---热水洗---水洗---表调---磷化---磷化---轴流风机启动热水洗---水洗---烘干
低碱性清洗液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除油脂剂。它的碱性低,一般pH值为912。对设备腐蚀较小,对工件表面状态破坏小,可在低温和中温下使用,除油脂效率较高。低碱性清洗剂主要由无机低碱性助剂、表面活性剂、消泡剂等组成。无机型助剂主要是硅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钠、碳酸钠等。其作用是提供一定的碱度,有分散悬浮作用。可防止脱下来的油脂重新吸附在工件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采用非离进行           
两次脱脂的目的是将接箍表面油污彻底清洗干净,通过脱脂和磷化后的热水洗和水洗,将接箍表面残存药液彻底清洗干净,以利于后道工序的质量控制。
一般情况下,磷化处理要求工件表面应是洁净的金属表面。所以,工件在磷化前必须进行除油脂、除锈蚀物、除氧化皮以及表面调整等预处理。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40: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265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磷化   表面   促进剂   组成   主体   打底   形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