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及铝电解槽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电解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及铝电解槽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铝电解工业一直采用传统的hall-heroult法,所用的电解质为冰晶石-氧化铝熔盐体系。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铝电解槽设备,包括槽底壁1、阴极碳块3、槽侧壁2、电解质和铝液熔体4、阳极碳块5、上部覆盖料8、阳极钢爪9、阳极导杆7以及集气罩板6,通电后,电流依次通过阳极导杆7、阳极钢爪9、阳极碳块5、电解质和铝液熔体4、阴极碳块3,电解生成的铝水形成在阴极上。电解过程中,电解质通过槽侧壁散热,靠近槽侧壁的电解质凝固形成槽帮结壳,槽帮结壳的形状由电解质温度决定,温度高则熔化一部分,温度低则槽帮结壳变厚。
3.当前铝电解行业,运行的主流槽型槽容量在400ka以上,单系列年产能达50万吨,年总产能4000万吨,因此大负荷、高稳定性是当前电解铝企业对电力的特殊要求。而社会工业、居民用电规律,每日的8时~22时为波峰段,22时~8时为波谷段,波峰段和波谷段的电价相差1倍。电解铝电能消耗较大,每生产1吨铝,需要消耗约13500度电,如果电解槽利用波峰波谷电价规律,白天减少10%~20%电能消耗,夜晚增加10%~20%电能消耗,可大大节约用电成本。
4.但是,铝电解槽的生产又要求其熔体保持稳定电解温度,既熔体能量平衡,当白天减少电能输入时会导致电解槽变冷,电解槽进入冷行程,电解质向侧部、上部、底部结壳,波动加剧,槽况恶化。当夜晚增大电能输入时会导致电解槽变热,电解槽进入热行程,侧部、上部结壳熔化,槽温升高,电流效率降低,能耗增加,槽况恶化。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热稳定性调节装置,在电解槽输入电能波动时能够保持槽内熔体能量平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电解槽输入电能波动时保持槽内熔体能量平衡的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装置的铝电解槽设备。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铝电解槽的上部覆盖料表面的上部换热器、用于设置在铝电解槽的槽侧壁位置的侧部换热器、用于设置在铝电解槽的槽底壁位置的底部换热器,上部换热器上设置有分别供换热介质进入和流出的上部进口和上部出口,侧部换热器上设置有分别供换热介质进入和流出的侧部进口和侧部出口,底部换热器上设置有分别供换热介质进入和流出的底部进口和底部出口;侧部换热器上的侧部进口设置有一个,且侧部进口通过连通管路与上部出口或/和底部出口连通,或者侧部换热器上的
侧部进口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部进口分别通过连通管路与上部出口和底部出口连通。
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调节装置包括上部换热器、侧部换热器及底部换热器,上部换热器用于设置在铝电解槽的上部覆盖料表面,可以调节铝电解槽的上部温度,侧部换热器用于设置在铝电解槽的槽侧壁位置,可以调节槽侧壁的温度,底部换热器用于设置在铝电解槽的槽底壁位置,可以调节槽底壁的温度,从而实现铝电解槽温度的全方位调节。例如当电解槽在白天用电波峰减少电能输入时,通过降低或者停止换热介质的输入量,减少散热,对电解槽起到保温作用,使电解槽熔体保持能量平衡,热稳定性不变。当电解槽在夜晚波谷时段增加电能输入时,通过加大换热介质的输入量,增大散热,使电解槽熔体保持能量平衡,热稳定性不变。
9.并且,侧部换热器上的侧部进口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侧部进口通过连通管路与上部出口或/和底部出口连通,也就是说,换热介质流经上部换热器或/和底部换热器后进入侧部换热器,这样不仅可以简化结构,方便管路的布置和连接,而且先经过上部换热器或/和底部换热器的换热介质相当于得到了预热,通过侧部换热器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介质携带的热量,便于热量的回收利用。
10.进一步地,上部进口上连接有第一进口管路,第一进口管路上安装有第一进口阀门。
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方便控制换热介质的输入。
12.进一步地,上部出口和侧部进口之间连接有第一连通管路,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一进口管路之间连接有第一旁路,第一旁路上安装有第一旁路阀门,所述第一进口阀门位于第一进口管路与第一旁路连接位置的下游。
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进口阀门、第一旁路和第一旁路阀门,可以控制换热介质先通过上部换热器、再通过侧部换热器,或者是不通过上部换热器,直接通过侧部换热器,根据实际情况可做调整,使用更加灵活。
14.进一步地,底部进口上连接有第二进口管路,第二进口管路上安装有第二进口阀门;侧部进口有两个,其中一个侧部进口与上部出口连通,另外一个侧部进口通过第二连通管路与底部出口连通,第二连通管路和第二进口管路之间连接有第二旁路,第二旁路上安装有第二旁路阀门,所述第二进口阀门位于第二进口管路与第二旁路连接位置的下游。
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进口管路及其上安装的第二进口阀门可以方便控制换热介质的输入,同时通过第二进口阀门、第二旁路和第二旁路阀门,可以控制换热介质先通过底部换热器、再通过侧部换热器,或者是不通过底部换热器,直接通过侧部换热器,根据实际情况可做调整,使用更加灵活。
16.进一步地,底部进口上连接有第二进口管路,第二进口管路上安装有第二进口阀门。
1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进口管路及其上安装的第二进口阀门可以方便控制换热介质的输入。
18.进一步地,底部出口和侧部进口之间连接有第二连通管路,第二连通管路和第二进口管路之间连接有第二旁路,第二旁路上安装有第二旁路阀门,所述第二进口阀门位于第二进口管路与第二旁路连接位置的下游。
1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二进口阀门、第二旁路和第二旁路阀门,可
以控制换热介质先通过底部换热器、再通过侧部换热器,或者是不通过底部换热器,直接通过侧部换热器,根据实际情况可做调整,使用更加灵活。
20.进一步地,侧部换热器有两个且用于分别设置在铝电解槽的左右两个槽侧壁位置,两个侧部换热器的侧部出口上分别连接有出口管路,两个出口管路交汇连通。
2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两个侧部换热器的调节效果更好,同时两个侧部换热器的出口管路交汇连通,便于换热介质一起排向下一流程,结构简单。
22.进一步地,上部换热器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左侧上部换热器的上部出口与左侧侧部换热器的侧部进口连通,右侧上部换热器的上部出口与右侧侧部换热器的侧部进口连通。
2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两个上部换热器的调节效果更好,同时两个上部换热器的上部出口分别与侧部换热器的侧部进口连通,结构更加合理,换热介质的分配更加均匀,使用效果更好。
24.进一步地,底部换热器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左侧底部换热器的底部出口与左侧侧部换热器的侧部进口连通,右侧底部换热器的底部出口与右侧侧部换热器的侧部进口连通。
2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两个底部换热器的调节效果更好,同时两个底部换热器的底部出口分别与侧部换热器的侧部进口连通,结构更加合理,换热介质的分配更加均匀,使用效果更好。
2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铝电解槽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7.铝电解槽设备,包括槽底壁、槽侧壁、阴极碳块、阳极碳块、上部覆盖料,铝电解槽设备还包括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上部覆盖料表面的上部换热器、设置在槽侧壁位置的侧部换热器、设置在槽底壁位置的底部换热器,上部换热器上设置有分别供换热介质进入和流出的上部进口和上部出口,侧部换热器上设置有分别供换热介质进入和流出的侧部进口和侧部出口,底部换热器上设置有分别供换热介质进入和流出的底部进口和底部出口;侧部换热器上的侧部进口设置有一个,且侧部进口通过连通管路与上部出口或/和底部出口连通,或者侧部换热器上的侧部进口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部进口分别通过连通管路与上部出口和底部出口连通。
2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调节装置包括上部换热器、侧部换热器及底部换热器,上部换热器设置在铝电解槽的上部覆盖料表面,可以调节铝电解槽的上部温度,侧部换热器设置在铝电解槽的槽侧壁位置,可以调节槽侧壁的温度,底部换热器设置在铝电解槽的槽底壁位置,可以调节槽底壁的温度,从而实现铝电解槽温度的全方位调节。例如当电解槽在白天用电波峰减少电能输入时,通过降低或者停止换热介质的输入量,减少散热,对电解槽起到保温作用,使电解槽熔体保持能量平衡,热稳定性不变。当电解槽在夜晚波谷时段增加电能输入时,通过加大换热介质的输入量,增大散热,使电解槽熔体保持能量平衡,热稳定性不变。
29.并且,侧部换热器上的侧部进口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侧部进口通过连通管路与上部出口或/和底部出口连通,也就是说,换热介质流经上部换热器或/和底部换热器后进入侧部换热器,这样不仅可以简化结构,方便管路的布置和连接,而且先经过上部换热器或/和底部换热器的换热介质相当于得到了预热,通过侧部换热器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换
热介质携带的热量,便于热量的回收利用。
30.进一步地,上部进口上连接有第一进口管路,第一进口管路上安装有第一进口阀门。
3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方便控制换热介质的输入。
32.进一步地,上部出口和侧部进口之间连接有第一连通管路,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一进口管路之间连接有第一旁路,第一旁路上安装有第一旁路阀门,所述第一进口阀门位于第一进口管路与第一旁路连接位置的下游。
3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进口阀门、第一旁路和第一旁路阀门,可以控制换热介质先通过上部换热器、再通过侧部换热器,或者是不通过上部换热器,直接通过侧部换热器,根据实际情况可做调整,使用更加灵活。
34.进一步地,底部进口上连接有第二进口管路,第二进口管路上安装有第二进口阀门;侧部进口有两个,其中一个侧部进口与上部出口连通,另外一个侧部进口通过第二连通管路与底部出口连通,第二连通管路和第二进口管路之间连接有第二旁路,第二旁路上安装有第二旁路阀门,所述第二进口阀门位于第二进口管路与第二旁路连接位置的下游。
3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进口管路及其上安装的第二进口阀门可以方便控制换热介质的输入,同时通过第二进口阀门、第二旁路和第二旁路阀门,可以控制换热介质先通过底部换热器、再通过侧部换热器,或者是不通过底部换热器,直接通过侧部换热器,根据实际情况可做调整,使用更加灵活。
36.进一步地,底部进口上连接有第二进口管路,第二进口管路上安装有第二进口阀门。
3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进口管路及其上安装的第二进口阀门可以方便控制换热介质的输入。
38.进一步地,底部出口和侧部进口之间连接有第二连通管路,第二连通管路和第二进口管路之间连接有第二旁路,第二旁路上安装有第二旁路阀门,所述第二进口阀门位于第二进口管路与第二旁路连接位置的下游。
3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二进口阀门、第二旁路和第二旁路阀门,可以控制换热介质先通过底部换热器、再通过侧部换热器,或者是不通过底部换热器,直接通过侧部换热器,根据实际情况可做调整,使用更加灵活。
40.进一步地,侧部换热器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铝电解槽的左右两个槽侧壁位置,两个侧部换热器的侧部出口上分别连接有出口管路,两个出口管路交汇连通。
4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两个侧部换热器的调节效果更好,同时两个侧部换热器的出口管路交汇连通,便于换热介质一起排向下一流程,结构简单。
42.进一步地,上部换热器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左侧上部换热器的上部出口与左侧侧部换热器的侧部进口连通,右侧上部换热器的上部出口与右侧侧部换热器的侧部进口连通。
4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两个上部换热器的调节效果更好,同时两个上部换热器的上部出口分别与侧部换热器的侧部进口连通,结构更加合理,换热介质的分配更加均匀,使用效果更好。
44.进一步地,底部换热器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左侧底部换热器的底部出口与左侧
侧部换热器的侧部进口连通,右侧底部换热器的底部出口与右侧侧部换热器的侧部进口连通。
4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两个底部换热器的调节效果更好,同时两个底部换热器的底部出口分别与侧部换热器的侧部进口连通,结构更加合理,换热介质的分配更加均匀,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46.图1为现有技术中铝电解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铝电解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8.图中:1、槽底壁;2、槽侧壁;3、阴极碳块;4、电解质和铝液熔体;5、阳极碳块;6、集气罩板;7、阳极导杆;8、上部覆盖料;9、阳极钢爪;10、上部换热器;11、侧部换热器;12、底部换热器;13、第一进口管路;14、第一进口阀门;15、第一连通管路;16、第一旁路;17、第一旁路阀门;18、出口管路;19、第二进口管路;20、第二进口阀门;21、第二连通管路;22、第二旁路;23、第二旁路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5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1.需要说明的是,可能出现的术语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如“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等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2.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53.本实用新型中铝电解槽设备的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包括槽底壁1、阴极碳块3、槽侧壁2、电解质和铝液熔体4、阳极碳块5、上部覆盖料8、阳极钢爪9、阳极导杆7以及集气罩板6,这一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
5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铝电解槽设备还包括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上部覆盖料8表面的上部换热器10、设置在槽侧壁2位置的侧部换热器11、设置在槽底壁1位置的底部换热器12。
55.其中,上部换热器10设有两个,以电解槽的中心左右对称布置。各上部换热器10外侧均设有保温板,并紧贴上部覆盖料8的表面。各上部换热器10上均设置有分别供换热介质进入和流出的上部进口和上部出口,换热介质可为空气、水或导热油,上部进口上连接有第一进口管路13,第一进口管路13上安装有第一进口阀门14,方便控制低温的换热介质进入。
56.侧部换热器11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铝电解槽的左右两个槽侧壁位置。各侧部换热器11外侧均设有保温板,并紧贴槽侧壁2的表面。各侧部换热器11上均设置有分别供换热介质进入和流出的侧部进口和侧部出口,并且各侧部换热器11上的侧部进口均有两个,其中一个侧部进口通过第一连通管路15与上部换热器10的上部出口连通,由于结构上左右对称,因此左侧上部换热器的上部出口与左侧侧部换热器的其中一个侧部进口连通,右侧上部换热器的上部出口与右侧侧部换热器的其中一个侧部进口连通。
57.底部换热器12也设有两个,同样以电解槽的中心左右对称布置。各底部换热器12外侧均设有保温板,并紧贴槽底壁1的表面。各底部换热器12上均设置有分别供换热介质进入和流出的底部进口和底部出口,底部进口上连接有第二进口管路19,第二进口管路19上安装有第二进口阀门20,方便控制低温的换热介质进入。侧部换热器11的另外一个侧部进口通过第二连通管路21与底部换热器12的底部出口连通,由于结构上左右对称,因此左侧底部换热器的底部出口与左侧侧部换热器的另外一个侧部进口连通,右侧底部换热器的底部出口与右侧侧部换热器的另外一个侧部进口连通。
58.这样,换热介质可以先通过上部换热器10和底部换热器12,然后再通过侧部换热器11,不但可以简化结构,方便管路的布置和连接,而且先经过上部换热器10和底部换热器12的换热介质相当于得到了预热,通过侧部换热器11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介质携带的热量,便于热量的回收利用。
59.如图2所示,第一连通管路15和第一进口管路13之间连接有第一旁路16,第一旁路16上安装有第一旁路阀门17,第一进口阀门14位于第一进口管路13与第一旁路16连接位置的下游。这样通过第一进口阀门14和第一旁路阀门17的控制,可以使制换热介质先通过上部换热器10、再通过侧部换热器11,或者是不通过上部换热器10,直接通过侧部换热器11,根据实际情况可做调整,使用更加灵活。
60.此外,第二连通管路21和第二进口管路19之间连接有第二旁路22,第二旁路22上安装有第二旁路阀门23,第二进口阀门20位于第二进口管路19与第二旁路22连接位置的下游。这样通过第二进口阀门20和第二旁路阀门23的控制,可以使制换热介质先通过底部换热器12、再通过侧部换热器11,或者是不通过底部换热器12,直接通过侧部换热器11,根据实际情况可做调整,使用更加灵活。
61.本实用新型中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62.低温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一进口管路13、第二进口管路19分别进入上部换热器10和底部换热器12内进行换热,换热后的介质进入侧部换热器11,进行二次换热,最终的高温介质通过出口管路18进行余热利用。
63.上部换热器10、侧部换热器11、底部换热器12的作用,一是在白天用电波峰电解槽减少电能输入时,通过降低或者停止换热介质的输入量,减少散热,起到对电解槽进行保温的作用,使电解槽熔体保持能量平衡,热稳定性不变。也即,使电解槽内电解质和铝液熔体4通过阳极碳块5、上部覆盖料8向上的散热减少,通过槽侧壁2向侧部的散热减少,通过阴极
碳块3、槽底壁1向下的散热减少。二是当电解槽在夜晚波谷时段增加电能输入时,通过加大换热介质的输入量,增大散热,使电解槽熔体保持能量平衡,热稳定性不变。也即,使电解质和铝液熔体4通过阳极碳块5、上部覆盖料8向上的散热增加,通过槽侧壁2向侧部的散热增加,通过阴极碳块3、槽底壁1向下的散热增加。
64.其中,换热介质调节量,可按照当日电解质初晶温度不变,过热度保持在8~15℃考虑,同时观察阳极中缝、底部伸腿、侧部炉帮变化。
65.在铝电解槽设备的其他实施例中:底部换热器、上部换热器及侧部换热器均可以只设置一个。
66.在铝电解槽设备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第一旁路和第二旁路,此时换热介质先通过上部换热器和底部换热器,然后再通过侧部换热器。
67.在铝电解槽设备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进口管路上不安装第一进口阀门,同时第二进口管路上不安装第二进口阀门,换热介质的输入控制设置在更靠上游的管路中。
68.在铝电解槽设备的其他实施例中:侧部换热器上的侧部进口仅设置有一个,此时侧部进口通过连通管路与上部出口连通,或者侧部进口通过连通管路与底部出口连通,或者侧部进口通过y形管路同时与上部出口和底部出口连通。
69.在铝电解槽设备的其他实施例中:侧部换热器可以内嵌在槽侧壁中,同时底部换热器可以内嵌在槽底壁中。
70.本实用新型中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的实施例为: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的具体结构与上述铝电解槽设备实施例中的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在铝电解槽的上部覆盖料(8)表面的上部换热器(10)、用于设置在铝电解槽的槽侧壁(2)位置的侧部换热器(11)、用于设置在铝电解槽的槽底壁(1)位置的底部换热器(12),上部换热器(10)上设置有分别供换热介质进入和流出的上部进口和上部出口,侧部换热器(11)上设置有分别供换热介质进入和流出的侧部进口和侧部出口,底部换热器(12)上设置有分别供换热介质进入和流出的底部进口和底部出口;侧部换热器(11)上的侧部进口设置有一个,且侧部进口通过连通管路与上部出口或/和底部出口连通,或者侧部换热器(11)上的侧部进口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部进口分别通过连通管路与上部出口和底部出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进口上连接有第一进口管路(13),第一进口管路(13)上安装有第一进口阀门(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出口和侧部进口之间连接有第一连通管路(15),第一连通管路(15)和第一进口管路(13)之间连接有第一旁路(16),第一旁路(16)上安装有第一旁路阀门(17),所述第一进口阀门(14)位于第一进口管路(13)与第一旁路(16)连接位置的下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进口上连接有第二进口管路(19),第二进口管路(19)上安装有第二进口阀门(20);侧部进口有两个,其中一个侧部进口与上部出口连通,另外一个侧部进口通过第二连通管路(21)与底部出口连通,第二连通管路(21)和第二进口管路(19)之间连接有第二旁路(22),第二旁路(22)上安装有第二旁路阀门(23),所述第二进口阀门(20)位于第二进口管路(19)与第二旁路(22)连接位置的下游。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进口上连接有第二进口管路(19),第二进口管路(19)上安装有第二进口阀门(2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出口和侧部进口之间连接有第二连通管路(21),第二连通管路(21)和第二进口管路(19)之间连接有第二旁路(22),第二旁路(22)上安装有第二旁路阀门(23),所述第二进口阀门(20)位于第二进口管路(19)与第二旁路(22)连接位置的下游。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侧部换热器(11)有两个且用于分别设置在铝电解槽的左右两个槽侧壁(2)位置,两个侧部换热器(11)的侧部出口上分别连接有出口管路(18),两个出口管路(18)交汇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换热器(10)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左侧上部换热器的上部出口与左侧侧部换热器的侧部进口连通,右侧上部换热器的上部出口与右侧侧部换热器的侧部进口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换热器(12)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左侧底部换热器的底部出口与左侧侧部换热器的侧部进口连通,右侧底部换热器的底部出口与右侧侧部换热器的侧部进口连通。10.铝电解槽设备,包括槽底壁、槽侧壁、阴极碳块、阳极碳块、上部覆盖料,其特征在于,铝电解槽设备还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电解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电解槽热稳定性调节装置及铝电解槽设备,调节装置包括上部换热器、侧部换热器、底部换热器,上部换热器上设有上部进口和上部出口,侧部换热器上设有侧部进口和侧部出口,底部换热器上设有底部进口和底部出口;侧部换热器上的侧部进口设有两个,两个侧部进口分别通过连通管路与上部出口和底部出口连通。当电解槽在白天用电波峰减少电能输入时,通过降低或停止换热介质输入量,减少散热,对电解槽起到保温作用,使电解槽熔体保持能量平衡,热稳定性不变。当电解槽在夜晚波谷时段增加电能输入时,通过加大换热介质的输入量,增大散热,使电解槽熔体保持能量平衡,热稳定性不变。热稳定性不变。热稳定性不变。


技术研发人员:

梁学民 冯冰 梁知力 曹志成 李晓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郑州轻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15

技术公布日:

2022/8/11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8:1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25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换热器   管路   旁路   换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