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灾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基本思路:本系统是以物联网为技术平台,以传感器网络和成熟的GSM/GPRS网络为基础,研究开发的一种主要应对室内环境安全的监测预警和减灾执行的智能化网络系统。系统布设多个监测节点,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各个监测节点和总控中心形成监测网络。监测系统以室内环境因子为采集、分析对象,通过总控中心调用正常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和决策,进行预警通知和控制相应的执行机构动作,以减小安全隐患。
继电器封装创新点:1)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将所有传感器节点通过控制中心连上互联网,形成网络化运作管理。2)在单片微处理器平台上,通过GSM/GPRS网络对灾情预警信息机进行远程通信控制,依据环境本智能化安全监测预警控制系统将环境监测与预警控制有机结合,采用物联网关键技术实施智能监控,将所有传感器节点通过单片微处理器连成一个局域网络,网络覆盖面积可扩大到整个国家甚至全球,使监测信息高度共享,做到灾情及时发现、及时分析、及时预警、及时控制,形成一个快速应急体系。依托成熟的GSM/GPRS网络平台及时预警,也可通过无线通讯网络把环境参数传送到计算机上,这样就彻底摆脱了485总线以及CAN总线等有线方式与计算机的通讯距离困扰。系统增设执行机构,紧技术特点和优势:本
系统可依据环境特点,布设监控预警点以及选择监控类型,结合移动式检测预警装备替换非正常工作点。同时,总控中心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接收所有网点的数字信息,调用数据库对比,作出相应的应急预警控制,如GSM短信发送、发送应急小车行动指令和真人语音报警等。另外,室外固定工作点可以依赖太阳能供电,无需架设电网,还能保证工作点不受外围电路供电的影响,达到绿环保、节能减排的作用。系统整体环境控制精准、功耗低、体积小、监控范围大、成本低、适应能力强。应用场合和推广前景:本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喷涂包装等工业国外情况:20世纪9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在美国、日本、德国这些发达国家,和火灾类有关的测报网络的密度要比我国大很多。就美国为例,美国幅员辽阔,其国土面积同我国相近,主要灾害为飓风、地震、洪水、干旱等。美国对灾害的战略主要是在于预防,并且下大力气研究与灾害有关的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和社会行为,如:灾害预报、环境控制、灾情救治、灾后流行病防疫等等。美国的减灾系统工程有如下几个重要特点:1)重视对灾害的科学研究,特别是灾害发生的动力学机制问题的研究;2)把人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放在突出位置上,十分重视人的生命价值;从制度上、法律上把防灾、减灾作为联邦政府及州政府的一项日常任务确定下来,有十分明确的责任划分;3)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灾害网络,包括监测、预报
毛毯清洗剂、救灾、通讯等等,当灾情发生时,各种服务系统自动进入救灾状态。特别重视防灾通讯系统的建设,并将其作为一项单独的减灾工程加以建设,其通讯网络从中央防灾机构一直到居民区,形成了一个可以及时通报灾情,及时进行救灾工作的现代化防灾通讯系统。
四氢呋喃除水国内情况:我国的智能化室内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还处于从无到有的初级发展阶段。近几年来,在各大公司和媒体的强大概念宣传攻势下,我国智能监测预警行业逐渐形成,可用的、接近现实需求的产
热流道温控器
太阳影子定位东方网7月4日消息:记者4日从民政部举行的全国民政科学技术和技能人才大会上获悉,近年来,中国通过“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中国巨灾应急救援信息集成系统与示范”等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在自然灾害发生机理、规律、防范预警、应急救援、灾情评估、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
其中,卫星遥感、无人驾驶飞机、北斗导航定位、网络通讯等一批先进技术手段,在抗击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得到了充分运用。此外,中国还建立了以国家减灾中心为主要依托,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为主要载体的防灾减灾研究基地。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3%。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而且在未来还将呈增加趋势,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已成为全社会的一项主要任务。根据气象灾害特征、致灾因子和天气现象类型,我国的气象灾害可分为7大类20种,它们不止产生直接危害,还能引发很多次生灾害,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冻害等极端天气事件;冰雹、龙卷风、雷击等局地强灾害天气;沙尘暴等,这些气象灾害每年都造成我国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地基、空基、天基观测相结合的综合观测系统;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水平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数值预报体系,同时,气象预报内容不断丰富,预报范围也开始向空间天气等领域发展。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不足,观测站网特别是农村、海岛等边远地区的时空密度不够,同时软件系统相对滞后,使得探测产品的集成度不
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
字体:大中小
卫星应用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应用卫星研制生产已形成系列化,正在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卫星应用已成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支撑。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2年)》,为贯彻落实《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加速以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建立完整的卫星运营服务、地面设备与用户终端制造、系统集成及信息综合服务产业链,促使卫星应用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服务,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远近结合、军民结合、自主研制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原则,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重大需求为牵引,以业务化和规模化发展为目标,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卫星应用公共资源的共享、培育卫星应用企业集和产业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开放式发展为途径,以加强卫星应用和培育卫星应用市场为突破口,加强国家对卫星应用产业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统筹规划与建设卫星及其应用系统,加大对卫星应用产业扶持力度,
促使卫星应用产业成为加强与改善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卫星应用业务化运行能力,形成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二、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2年,完成应用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地面设备国产化率达80%,建立比较完善的卫星应用产业体系,促进卫星应用综合业务的发展,形成卫星通信广播和卫星导航规模化发展、卫星遥感业务化服务的产业局面;使卫星应用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5%以上,成为高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45: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215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应用   灾害   发展   监测   预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