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发而动全身”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牵一发而动全身”
离线语音识别方案作者:吴刘芳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3年第35期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为什么能刀刀到位,轻松简单?熟知牛的身体结构规律,故游刃有余。如果把文本比作“牛”,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就是那“节之有间”中的“间”,只要准了“间”——文章中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效应的内容,即有效的切入点,就能事半而功倍。因此,切入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放血刀一、从文章的题目切入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它蕴含着全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抓住题目,读懂题目,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可以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发学生质疑,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及情感的熏染。
如孙双金老师执教《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从题目入手,用两个问题统领教学:“从哪看出冰心老人只拣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儿童多处行呢?”“冰心老人为何不人少的地方清静,要拣儿童多处行呢?”前一个问题贯穿第一课时,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感受“儿童多”,后一个问题直指课文重点,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讨论、感悟和体会,激励学生“能一处了不起,能两处不简单,能三处不得了。”在孙老师的激励启发下,学生充分感知教材,熟悉文本,边读边悟,纷纷说出自己感受:“儿童多处春光美。”“儿童本身就是人间最美的春光,充满朝气,充满生命活力,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显得更加饱满和烂漫。”“儿童给冰心以启示,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太阳,就是花朵,就是春天。”接着,孙老师以他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优美的伴乐中适时拓展,朗读了冰心的作品《雨后》《小白船》,作者的童心和那颗博大深厚的爱心深深的感染着每个孩子,浓浓的爱意回荡在他们的心头,课文的主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从文章的题目切入,以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咀嚼语言的滋味,触摸语言的温度,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二、从文章细节处切入cdna文库
教材的选文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如果我们在解读文本时敏锐地捕捉到它,教学就能进入别有洞天的境界。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仔细阅读文本,发现文中两次出现了“好好活”这朴实无华而又意味深长的话语,便把教学主题由“母爱”升华为“好好活”。课堂分为三个层次:感受“娘俩的好好活”,探究“我俩的好好活”,思考“我们的好好活”,层层推进。窦老师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的深处,紧扣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反复感悟研读,引领学生
安全带插销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8:27: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202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儿童   语言   文本   题目   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