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城灯彩文化的现代遗存

Vol.41/No.04/Westleather
显示器玻璃
-137-
浅谈石城灯彩文化的现代遗存
贺月甜
作者简介:贺月甜(1991-),女,山西临汾人,赣南师范大学2016级舞蹈表演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表演。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石城灯彩,在客家文化中有着较为重要的艺术地位。其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是华夏民族文化中一颗亮丽的
星。舞灯因当地的方言文化而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
。“灯”音同“丁”,表达了人们对于家庭幸福,子孙满堂的美好愿望。石城灯彩得以扎根民间,千年不缕的传承和一代接一代的发扬光大,使石城灯彩真正成为客家文化艺术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
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下面笔者将从石城灯彩的灯具文化、音乐文化、舞蹈文化这三个方面浅谈石城灯彩文化的现代遗存。
关键词:石城灯彩;文化;现代遗存中图分类号:J528.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4-0137-02引言
石城县是千里赣江的源头,客家民系的发祥地,是孕育客家文
化的摇篮,同时也是是客家人最大的中转站和聚散地之一。据史料记载,石城灯彩始于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宋代盛行于
民间。石城灯彩简而言之为一句话,它是融“歌
”“舞”“灯”“戏”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在漫长历史长河的沉淀下,石城灯彩反
应了石城县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同样它也是客家人在自然灾难面前无助时,向上天祈祷的真实写照,从而也预示着人们对幸福生活,吉祥如意的欢庆。石城灯彩中融合了中原文化与当地客家文化的精华,是二者完美的结合。如此可见,石城灯彩文化是世世代代灯彩制作者辛苦劳作与智慧的结晶,在成长中不断前进,在前进路上不断发展。
1灯具文化的现代遗存
石城县最早的龙灯原型当属于“秆龙灯”
,其又称“应龙黄”。秆龙灯作为石城灯彩的鼻祖,一直到现代,依然被石城人民成为“灯王”。在唐朝初期,石城的生产力十分落后,人们开始运用中原舞龙求雨的形式,来祈祷降雨除灾。开始石城人民用稻草制作龙具,因此被称为“秆龙灯”
。随着石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善,龙具的制作材料变成了彩布和彩纸。石城的环境以及民俗特为石城灯彩的产生提供了基本素材,石城人民完美的结合这些特点,并纳入中原舞狮舞龙艺术文化,生产出我们如今可见的各各样的灯具类型及灯舞形式。例如,有宗教祈祷类的板桥灯、蛇
灯;生活赞颂类的《状元灯》、《鸡公灯》;时代赞美类的《三杯酒
》、《迎灯接福》等。1.1灯具的设计文化
石城灯彩的灯具和它的颜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密切的联系。灯具有了彩的点缀与修饰才更具特,二者相互依存才可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石城灯彩。石城当地人民常说的“有灯就有彩,无彩不成灯”这句话说得正是如此。在石城灯彩的美由多种元素组成,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当属灯具美。灯具美包括灯具制作美、彩对比美、地方传统审美、图案美等。
石城灯彩的图案设计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似物如物,栩栩如生,设计图案技法分为写实与平面变形,
图案类别有祝福类、神话类、喜庆类、人文类、祈祷类。
1.2灯具的制作文化
石城灯具制作的材料一直以竹蔑为主,手工扎,必须形如其物,由于石城地方传统特点喜爱大红大绿,因此不论什么灯种,一
盏灯至少有五种以上的颜,如金、银、黑、白、红、黄、蓝、绿、青、紫等,这些颜均有各种传统纸张;灯具的外形美来自于图案美和彩美,而图案是采用多种多样的剪刻、刺刻和工笔图案装饰形成,其中图案分为两类,一是图形类,描绘山水日月、祥云吉物、花鸟虫草、飞禽走兽等为题材,如罗汉灯中的日月扇、宝伞灯中的龙凤等等,二是文字类,选用吉言吉语和诗词名句以寄托人们的美好心愿,如宝伞灯上的国泰民安、新年发财等等。石城灯彩晚上舞灯,其灯具的彩靠灯内灯火衬映,传统的灯火是以点油芯纸捻火,后来改成煤油灯火,现代装入手电筒,现代的装置使观众能看到灯具上五光十的艳丽彩,更受现代人民的喜爱,再加上地方传统特点,使得石城灯具文化不仅富有一种独特的地方格调,又不失现代审美的特。
去离子水机器
2
音乐文化的现代遗存
声乐以及器乐,作为石城灯彩音乐中主要的两大组成。其中声
乐中的灯歌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器乐部分的伴奏则同样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表现空间。而从石城灯彩音乐独一无二的表现空间来看,灯彩表演又有室内和室外两大类型。在传统的灯彩表演实践中,对音乐表现空间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室内的灯彩表演需利用音乐元素,在歌唱的同时进行乐器演奏;室外灯彩表演若无特殊情况,只需要乐器的伴奏以创造氛围即可,而没有歌唱;偶尔根据特殊情况的需要,只加入众多人数的喝彩相应和。铅板加工
2.1
声乐与器乐文化
(1)声乐文化
灯歌,就是在灯彩表演中表演者边舞边唱的歌曲。这些歌曲中石城的民歌尤为常见,从一些节目中便可知,它们多半是根据一首
当地民歌而创作的。如《送朗哥
》、《绣花屏》、《十二月花名》等。石城灯彩中的大部分的传统节目是从节日的庆祝活动中产生出来的,
有着节奏活跃、旋律流畅、彩明快、动感强烈、但音域不宽广的艺术特点,歌词的内容都来自于民众的生产生活中,有歌颂丰收的,有描述爱情的和田间劳作的,贴近民众,娱乐性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逐渐便利,地域的封闭状态慢慢被打破,随着人际交流增多,艺术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增多,新中国成立后,赣南采茶戏传入石城,使得石城灯彩的曲目更加的丰富多彩、优美动听。
(2)乐器文化石城灯彩的器乐种类繁多,包括:唢呐、单皮鼓、班鼓、木梆子、板册、铜锣、小锣、镲、饶、梆笛、勾筒、高音胡琴、大勾筒、古琴、秦琴、三弦、大锣、大鼓等。演出中乐器间可形成三种
CULTURE AND EXPLORATION
文化与探索
-138-
不同的组合:第一种—唢呐、单皮鼓、班鼓、木梆子、板册、铜锣、小锣、镲;第二种—饶、梆笛、勾筒、高音胡琴、大勾筒、古琴、秦琴、三弦;第三种—唢呐、单皮鼓、班鼓、木梆子、板册、铜锣
、小锣、镲、饶、梆笛、勾筒、高音胡琴、大勾筒、古琴、秦琴、三弦、大锣、大鼓等。
2.2不同表演场合的音乐文化
灯彩表演音乐因表演形式、目的以及所表达意义的不同而独具特。音乐的应用可分为室内灯彩表演音乐和室外灯彩表演音乐。(1)室内灯彩表演中的音乐文化
室内灯彩表演,大多是在大堂内举办,其活动形式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祝颂性、娱乐性以及祈祷悼亡超度。
祝颂性活动,是石城地方风俗特有的灯彩活动形式,灯彩喜庆的大红,代表了石城客家人希望生活大红大紫,繁荣昌盛。且根
据当地方言中“灯”音同于“丁”
,而古代“丁”是对男性的称谓。自然灯彩便成为人们对人丁兴旺的美好祝愿。在祝颂性活动中,人们只有在送灯、接灯以及活动的开头和结尾处使用乐器。所用到的乐器也只有锣鼓和唢呐,因为它们气势磅礴,声音响彻整个天空,将在场的人带入忘我的境地。这种由石城人独创的表现形式,不仅自由无约束,而且自然而然将人的灵魂带到天然纯真的世界,精神得以升华。
娱乐性活动主要是通过节日的热闹环境让人民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祝福。故热闹欢乐是娱乐性音乐的特点之一。祈祷悼亡超度性活动的特点是唱腔的旋律有着强烈的呼号感,乐器使用简单。因其主要用在丧礼上,唢呐与打击乐的配合,能够实现演唱者与演奏者之间的自由默契的配合,从而创造超凡脱俗的气氛。
(2)室外灯彩表演中的音乐文化
室外灯彩表演活动的场地比较广阔,气势磅礴。现场人山人海,只有器乐,且乐队庞大、乐曲如流水般平和,乐器的声音激昂高亢。室外灯彩表演活动可分为两种类型,祈祷性质和祭祀性质,室外祈祷性灯彩表演场所是在河滩、山野、街头巷尾等宽阔处表演,队伍庞大,因此这类表演的音乐要有翻云覆雨之气势,乐器用声响巨大,暴烈的打击乐:大鼓、大钗、大铜锣、锣鼓点子。而谱子大都选取明快紧凑,可自由变换的,如《急三
》《火炮》等,这些变化多端的锣鼓点燃了现场的气氛。伴奏乐器则选用音清脆的小锣、云锣等打击乐器,这些乐器的使用彰显了客家人纯真可爱的审美。室外祭祀性灯彩游行活动,包括当地乡、村赶集以及祠堂在举行庙会时,菩萨出游的各种灯彩活动。音乐节奏舒缓、旋律平和、速度缓慢,富有祥和庄重、颂祝升平的情调,演奏的乐曲曲牌
路缘石滑模是采用器乐曲曲牌中的“管弦乐曲牌”
,选用长而大的锣、鼓、三节号筒,并搭配常用的吹、拉、弹、打乐器。
石城灯彩吸纳了流传至明间的悠扬的曲调、民歌。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铜锣径与灯歌、灯调,其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深受人民喜爱与欢迎,因此石城灯彩音乐文化能够存活于至今,并源源不断的流传下去。
3舞蹈文化的现代遗存
石城灯彩舞蹈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于生活,分双手举灯舞、持灯扇舞、背灯舞三种。
3.1举灯舞文化
举灯舞蹈运用多种手法,其中常用的有横扫、钻胯门、双手直举等。舞步多样,有跑马步、弹跳步、马桩步、上山步、下山步等。在石城灯彩舞蹈动作中有许多跑场步都为上山步和下山步,正是因为石城境内环山多石,人民的生产劳动必须山上山下而行,因此上山步和下山步一直延续至今。像跑马步、马桩步,则是从西晋
末年大量汉人迁入石城而一直留存下来的舞步,这种舞步能延续至今也是因为石城地理位置四周环山,交通不便,与外界文化交流甚少,使得石城舞蹈得以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3.2持灯舞文化
持灯扇舞蹈根据舞者的不同,分为男旦舞蹈和女旦舞蹈两种。男旦舞蹈左手拿着宝伞灯,而右手拿着彩扇,然后边唱边走边舞,右手边转扇花。而女旦舞蹈道具有手帕、彩扇、花球、灯具等,手法有五指花、三指花、摘茶、开收扇等。
3.3背灯舞文化
背灯舞蹈是把灯具系于肩上或腰间,使观众看似灯(马、船)在动。石城灯彩舞蹈文化的一系列遗存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贴近民心的丰富内容,使石城灯彩舞蹈文化延续至今。
海上应急通信系统石城灯彩的舞蹈动作中的“左右摆龙”动作和基本的“矮子步”独具特。而其动作大部分是客家人长期劳动生产和生活的环境的体现。例如,篓子龙灯就是在秆龙灯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而发展出来的舞龙艺术新品种,是客家先辈艺人以日常劳动生产中浇肥水的工具尿杓形态制成的篓子龙身,舞龙的基本动作是运用尿杓打肥水劳动的真实动作绕横8字而提炼出来的,特别是横江镇民众沿袭至今不改。
4
结语
束线带石城灯彩文化形成于广大百姓劳动生产、生活习俗、节日喜庆风俗之中,以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吉祥如意、民富国强、繁荣昌盛为只要内容。石城地域偏僻,交通闭塞,人们的文化生活十分单调,石城灯彩深受石城人民欢迎,也是人民众参与面最广泛的一项活动,通过进村入户演出,灯彩表演中许多忠孝仁义信的典型事迹促使社会风气和民众道德水平逐步提高;在漫长的岁月中灯彩和灯会的发展,造就了大量的各具特长的灯彩艺人,为传承、保护、发展石城灯彩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石城灯彩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石城灯彩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是客家文化厚重的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增添额亮。
参考文献:
1]《石城灯彩》编撰委员会.石城灯彩[M ].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
[2]李北达.民间舞蹈[M ].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3]袁禾.舞蹈基本原理[
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4]
劳格文,谭伟伦.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三).江西客家
与非客的社会关系(“跨文化研究”丛书第二辑)[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5]胡辛.赣地.赣味.赣风:在流变与永恒中的地域文学艺术
创作[
M ].江西教育出版社,2015.[6]周建新.江西客家(客家区域文化丛书)[
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黄志繁.江西地方珍稀文献丛刊.石城卷[M ]
.江西高校出版社,2017.
[8]江西省石城县县志.石城县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M ].1990.[9]
赣州地区文化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赣南卷)[
M ].赣南卷编辑局,1996.[10]《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中华舞蹈志.江西卷[M ].
学林出版社,2014.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36: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193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石城   灯彩   文化   舞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