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口诀速记

中医针灸学--- (李军总结)
电镀马赛克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
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一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手足、脏腑、阴阳来命名的。
手三阳与手三阴交于兰花指。(太—大拇指,厥—无名指,少—小拇指)
足三阳与足三阴交于六指。(厥阴—大足趾外侧(大敦),太阴—大足趾内侧(隐白),少阴—小足趾)
要点二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环氧树脂涂层要点三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要点四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要点五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是:①同名阳经交于头面(少阳—目外眦,阳明—
鼻翼,太阳—目内眦);②相表里阴经和阳经交于手足末端;③首尾相交的阴经交于胸。肺心胸(肝肺交于肺、脾心交于心、肾心包交于胸)要点六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一奇经八脉的名称——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要点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带脉起于胁下,绕行腰间一周。
simota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相会。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要点三奇经八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
冲脉——“十二经脉之海”和“血海”。
带脉约束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经脉。
阳维脉主一身之表,阴维脉主一身之里,阴阳维脉具有维系一身阴经和阳经的作用。
阴阳跷脉主肢体两侧的阴阳,调节下肢运动与寤寐。
细目四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十二经络+任督+脾之大络
十五络脉走体表。(加强体表联系)
十二经络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
任脉的别络:从胸骨剑突下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
督脉的别络:从尾骨下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部,并走向背部两侧的足太阳经;
脾的大络:出于腋下大包穴,散布于胸胁部。
细目五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入体内。(加强体内联系)
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可用“离、入、出、合”来进行概括。
“离”—从四肢肘膝关节附近离开
“合”—6条阳经从头出来后合各自本经。(6阳合6阳)
—6条阴经从头出来后合与本经相表里的阳经。(6阴合相表里的6阳)
即:六阴六阳经别共有“六合”
十二经别的作用及临床意义:①加强了表里两经的联系作用。②加强经脉与脏腑联系的作用。
③加强十二经别与头部的联系的作用。④经别还弥补了十二经脉分布的不足,并加强了各经与心的联系。
细目六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经筋的作用主要是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
细目七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在皮肤所散布的部位。
复合纸第二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经络的作用:①联系脏腑,沟通内外;②运行气血,营养全身;③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素问·缪刺论》所说:“夫邪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
《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的具体体现。
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是指分布在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腧穴,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经穴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主治病证,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2006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增加督脉1 穴印堂,经穴总数达362 个。
2. 奇穴是指未归属于十四经穴范围,但有固定名称和位置的经验效穴,统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如百劳穴治瘰疬、四缝穴治小儿疳积等。奇穴的分布较为分散,有的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的虽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但却与经络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有的奇穴并不是指一个穴点,而是多个穴点的组合,如十宣、八邪、八风、华佗夹脊等;有些虽名为奇穴,但实际上就是经穴,如四花就是胆俞、膈俞四穴。历代对奇穴记载不一,也有一些奇穴在发展过程中被归入经穴。
3. 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是以压痛或其他反应点作为刺灸部位,既不是经穴,又不是奇穴,而是按压痛点取穴。这类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多位于病变附近,也可在与病变距离较远处。阿是穴无一定数目。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细目一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细目二主治规律——可以归纳为分经主治规律和分部主治规律。
手三阴经分经主治规律表
抗生素制作方法手三阳经分经主治规律表
足三阳经分经主治规律表
足三阴经分经主治规律表
任脉、督脉分经主治规律表
第五单元特定穴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一)五输穴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腧穴,称为井、荥、输、经、合。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由于每条经有5 个穴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 个。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还配属五行,《灵枢·本输》指出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以此类推。
阴经五输穴及五行属性表
京能恒基阳经五输穴及五行属性表
2.临床应用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心热痛喘泄)井穴多用于急救,荥穴多用于热证,输穴多用于关节疼痛,经穴作用不典型,合穴多用于相关脏腑病证。
(二)原穴、络穴(脏腑病)12
1 分布特点与组成
原穴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的十二经上。阴经的输穴与原穴为同一穴(阴经以输为原),阳经则除输穴外,还有专门的一个原穴。十二经的络穴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
2.临床应用
原穴可用于诊断和脏腑疾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 十二络脉具有加强表里两经联系的作用。临床上常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经脉的络穴相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法的典型用法。如肺经先病,先取其原穴太渊,大肠后病,再取该经络穴偏历。反之,大肠先病,先取其原穴合谷,肺经后病,后取该经络穴列缺。
(三)背俞穴、募穴(脏腑病)12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募穴是脏腑之气
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1.分布特点和组成背俞穴分布于背腰部的膀胱经第1侧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57: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193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作用   脏腑   规律   主治   经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