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万亿!山东省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布

2.65万亿!⼭东省化⼯产业“⼗四五”发展规划公布
玩具车漂移11⽉18⽇,⼭东省⼯业和信息化厅⽹站公开了《⼭东省化⼯产业“⼗四五”发展规划》。规划旗帜鲜明地提出,到2025年,全省化⼯产业规模保持全国⾸位,基本建成化⼯强省,在国内率先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世界级绿⾊化⼯产业集。
众所周知,⼭东省是我国化⼯第⼀⼤省。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化⼯企业2844家,实现营业收⼊1.9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业的22.5%,占全国⽯油和化⼯⾏业的17.1%,经济总量保持全国⾸位。
规划提出具体的⽬标:到2025年,全省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达到2.65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7%左右;⾼端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占全省化⼯产业⽐重提⾼到50%以上,争打造8家过500亿级“领航型”企业,其中过千亿元的1-2家,10个以上千亿级⾼端化⼯产业集;化⼯企业⼊园率提升⾄45%以上,化⼯园区和重点监控点企业产值占⾏业⽐重提⾼到80%以上,营业收⼊过500亿的园区达到8家,其中过千亿的园区达到3家。
⼭东将重点打造六⼤化⼯基地:高梁红
鲁北⾼端⽯化产业基地。依托环渤海南岸的烟台、潍坊、东营和滨州等市10个化⼯园区,构建烟台⽯化新材料区、潍坊⽯化盐化耦合区、东营炼化⼀体化区、滨州特⾊炼化区四个⽯化功能区。依托⼭东裕龙
干墙
⽯化产业园和烟台化⼯产业园,加快推动裕龙⽯化炼化⼀体化等项⽬建设,构建烟台⽯化新材料区,打造国家⽯化产业转型升级⾼质量发展的样板⼯程、⼭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志性⼯程,全⼒打造全球领先的⾼端⽯化制造基地。依托潍坊滨海区化⼯产业园、昌⾢市下营化⼯产业园、寿光侯镇化⼯产业园等园区,利⽤产业基础和管输仓储优势,建设国内领先的⽯化、盐化、精细化⼯⼀体化⽣产基地和重要的原油管道集输枢纽,构建潍坊⽯化盐化耦合区。依托东营港化⼯产业园、东营区化⼯产业园、⼴饶化⼯产业园等园区,推动对⼆甲苯(PX)及下游产品等项⽬建设,构建东营炼化⼀体化区。依托滨州临港化⼯产业园、滨州鲁北化⼯产业园等园区,利⽤凝析⽓⽥资源,拓展产业链⼴度和深度,构建滨州特⾊炼化区,打造⼤型炼化/⽓化⼀体化基地和⽯化盐化新材料融合发展的特⾊炼化产业园区。努⼒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鲁北⾼端⽯化产业基地,成为黄河流域⽣态保护和⾼质量发展⾼端化⼯产业先⾏区。
半岛东部化⼯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烟台和威海新材料产业基础优势,突出化⼯园区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加快完善从基础化⼯原料到⾼端化⼯新材料的全产业发展链条。依托烟台化⼯产业园、莱阳化⼯产业园等,突出发展⾼端聚烯烃、聚氨酯、聚酰胺等特⾊优势产业,以及功能性膜材料、电⼦化学品、新能源电池材料、⾼性能树脂、⾼性能合成橡胶、⾼性能纤维等⾼技术含量、⾼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加快建设异氰酸酯⼀体化、柠檬醛及衍⽣物、氢甲酰化⼀体化、⾼端TFT液晶电⼦材料等项⽬。依托⽂登化⼯产业园,加速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下游产品产业化,拓展延伸碳纤维
综合制品产业链条,打造全国最⼤的碳纤维及制品⽣产基地;加快发展先进⾼分⼦材料,重点发展聚砜系列树脂、⾼分⼦纳⽶材料、⾼性能膜材料、特种⼯程塑料等功能材料,打造国内知名的先进⾼分⼦材料产业基地。
鲁中⾼端特种化⼯产业集聚区。在淄博、东营⼴饶和潍坊寿光等地布局建设⾼端盐化⼯产业集聚区,发挥烧碱联产氯⽓、氢⽓的产能优势,加快推进盐化⼯产业纵向延伸与横向耦合拓展,提升氯碱、纯碱、溴素深加⼯等传统产业竞争⼒,推进存量产业提质优化与价值链终端增值。依托桓台马桥化⼯产业园、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等,做优做强氟、硅两⼤产业板块,重点发展可溶性聚四氟⼄烯、⼄烯/四氟⼄烯单体共聚物等⾼端功能性材料和氟碳醇、甲氧基四氟等含氟⾼端功能化学品;丰富完善特种硅材料系列产品,延伸发展硅丙乳液、电⼦封装胶、硅烷偶联剂等含硅⾼端功能化学品;加快推动氢燃料电池膜推⼴应⽤。依托东营⼴利化⼯产业园、东营港化⼯产业园等,挖掘甲烷氯化物向下游功能化拓展潜⼒,积极发展⾼端绿⾊制冷剂产品,加快环氧氯丙烷中间产物氯丙烯精细化发展,重点向下游布局发展⼆溴丙醇、、烯丙酯类单体、硅烷偶联剂等⾼端精细化学品,积极开发以苯胺和双氧⽔等耗氢产品为原料的下游产业,⿎励开展氢能开发利⽤。依托潍坊滨海区化⼯产业园、寿光侯镇化⼯产业园、寿光市⽺⼝化⼯产业园等,推进溴素深加⼯产业功能化、⾼端化发展,引导传统氯碱下游产业精细化延伸,布局建设氯化亚砜、三氯蔗糖、对间苯⼆甲酰等氯⽓下游深加⼯项⽬。
鲁南现代煤化⼯产业集聚区。坚持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在枣庄、济宁、菏泽、泰安,布局建设鲁南
现代煤化⼯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煤化⼯基础产业优势,压缩传统煤化⼯产能,利⽤煤制合成⽓、煤焦油等为原料,加快推进下游煤基精细化⼯产品的研发和⽣产。依托郯城化⼯产业园、鲁南⾼科技化⼯园区、薛城化⼯产业园、邹城化⼯产业园、宁阳化⼯产业园、郓城化⼯产业园等,打造以煤基多联产为主体,以新材料、精细化⼯为特⾊化、差异化发展的煤化⼯产业集。重点发展煤⽓化技术研发⽰范项⽬以及焦炉煤⽓综合利⽤、苯精深加⼯、焦油深加⼯、煤⽓化下游⾼端化⼯等项⽬,推动煤化、油化、盐化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循环经济特⾊和产业结构优势的煤化⼯产业基地。
鲁西北化⼯企业转型⽰范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范带动效应,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聊城化⼯产业园、莘县化⼯产业园、德州运河恒升化⼯产业园、乐陵化⼯产业园等,加快⼰内酰胺、⼰⼆腈、⼄烯下游⼀体化等项⽬建设,发展壮⼤化⼯新材料、电⼦化学品等⾼附加值产品,进⼀步提升区域产业发展质量。
超声波换能片
黄海临港⽯化产业区。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照岚⼭区布局建设黄海临港⽯化原料集散区,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原料和
黄海临港⽯化产业区。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照岚⼭区布局建设黄海临港⽯化原料集散区,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原料和产成品物流集散枢纽。发挥青岛董家⼝港液体化⼯码头优势,围绕进⼝⼄烷、丙烷、甲醇、⼄烯、C4、C5等资源,推进进⼝⽯化原料⾼附加值转化,加快丙烯、聚丙烯新材料、功
能新材料等项⽬建设,在产业区规划布局发展炼化⼀体化项⽬。发挥⽇照岚⼭深⽔良港优势,依托罐区和管道储运优势,布局建设国家级临港⽯油化⼯原料及产品集散区,加快⼤宗⽯化商品交易中⼼发展。
⼭东还将优化提升⼋⼤化⼯⼦⾏业,延伸产业链条:
⽯油化⼯。以现有优质企业为龙头,稳妥推进整合重组,严格执⾏产能置换⽐例,实现炼油产能只减不增。关停退出参与裕龙岛炼化⼀体化项⽬整合的地炼企业产能,到2022年,关停退出6家地炼企业产能合计1520万吨。根据重⼤⽯化项⽬实施情况,推进城市⼈⼝密集区炼⼚和炼油能⼒300万吨及以下未实现炼化⼀体化的地炼产能分批整合转移,提⾼炼化企业集约化、⼀体化⽔平,推进重⼤项⽬建设,优化炼化基础产品。稳妥有序推进济南、青岛等城区内炼化企业搬迁,实现安全绿⾊⾼质量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突破⼀批⾼端功能材料、专⽤化学品、功能化学品等⽅⾯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着⼒配套烯烃、芳烃下游⾼端化⼯新材料和专⽤化学品产业,以延链补链项⽬加快打造“油头化⾝⾼化尾”产业链,实现⽯化⾼端差异化发展。合理利⽤海外轻烃资源,采⽤轻烃、凝析油、甲醇为原料制烯烃等路线,适度发展⼤型轻烃裂解项⽬,缓解烯烃原料不⾜的⽭盾,为延伸发展化⼯新材料、专⽤化学品和精细化⼯产品提供丰富的基础原材料。重点发展“⼄烯—聚烯烃/合成树脂—终端应⽤”、“丙烯—聚丙烯/⼯程塑料及改性材料”、“丁烯—碳四合成材料—橡塑制品”、“甲苯—异氰酸酯—⾼性能聚氨酯—终端产品”、“苯—聚酰胺—尼龙新材料—纺织和⼯程材料”、“PX-PTA-聚酯”等6⼤产业链
条。
煤基精细化⼯⾏业。加快压减省内焦炭产能,淘汰炭化室⾼度⼩于5.5⽶焦炉及热回收焦炉,推动炭化室⾼度5.5⽶及以上焦炉减量置换。组织单独⼚区100万吨以下独⽴焦化企业产能整合退出。推动“钢焦⼀体化”布局,继续实施“以钢定焦”“以煤定产”,确保焦钢⽐稳定在0.4左右。引导符合规划要求的焦化企业围绕焦炉煤⽓(氢⽓)综合⾼效利⽤、煤焦油深度加⼯、粗苯精制等技术路径,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化产⽐重。继续淘汰间歇式常压固定床⽓化炉,加快实施洁净煤⽓化技术,控制化肥产能总量,推进减肥增效。以洁净煤⽓化为平台,实施合成⽓产品多元化,补强延伸产业链,向下游发展醋酸酯、⼰⼆腈等深加⼯产品,以及聚甲醛、⼄烯法聚氯⼄烯、聚碳酸酯、尼龙6、尼龙66等煤基新材料。提⾼产品附加值和精细化程度,加快形成煤基含氧化学品、煤基化⼯中间体和煤基化⼯新材料三⼤门类为⾻⼲的煤基化学品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煤基精细化⼯品产业链条。
盐化⼯⾏业。推进氯碱产能减量置换,严格控制产能。加快技术改造,推进新型电解槽的应⽤,降低电解单元吨碱能耗,50%以上企业达到国家能耗标准先进值。推⼴国产离⼦膜,着⼒提升国产离⼦膜性能和技术⾃主可控性。加快“绿电盐化”⼀体化发展,降低盐化⼯⾏业碳排放。⿎励废盐酸综合利⽤制氯制氢。挖掘盐化⼯与⽯油化⼯、煤化⼯、氟化⼯等关联产业的耦合点,以氯⽓为⽴⾜点,构建⾼端聚氯⼄烯、绿⾊制冷剂、⾼端氟材料、功能化学品以及氯化⾼聚物等关联产业板块。加快氢⽓提纯、储运技术研发,拓展氢能利⽤。引导盐化⼯产业向新材料、新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延伸。
轮胎⾏业。严格执⾏产业政策和⾏业标准,整合退出年产能120万条以下的全钢⼦午胎(⼯程轮胎、航空轮胎、宽断⾯⽆内胎除外)、500万条以下的半钢⼦午胎(缺⽓保⽤轮胎、赛车胎⾼端产品、超低断⾯轮胎除外)企业,退出产能可以进⾏减量置换。淘汰不能实现密闭式⾃动投料的炼胶机、不能实现充氮⼯艺的⼦午胎⾏业硫化设备。以⾼端和细分市场为导向,发展超低断⾯、扁平化、低滚阻、低噪⾳、缺⽓保⽤等⾼端产品,加⼤智能轮胎、安全轮胎、低滚阻轮胎、超耐磨等⾼性能⼦午线轮胎以及航空胎、巨型全钢⼯程轮胎、⾼性能摩托车⼦午胎的研发和⽣产,提⾼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做强半岛轮胎产业集和鲁北轮胎产业集,加强产业配套衔接,做精鲁西橡胶助剂产业集,做⼤鲁东橡胶加⼯设备产业集。全⾯提升轮胎⾏业数字化、⽹络化、智能化,推动全省轮胎⾏业智能⼯⼚建设,打造轮胎制造⼯业互联⽹云平台。积极推⼴化学法炼胶、辐射预硫化技术等绿⾊轮胎⽣产⼯艺,⿎励轮胎⼆次利⽤,推⼴废旧轮胎绿⾊裂解和炭⿊再⽣技术,促进⾏业绿⾊循环发展。充分发挥省内轮胎和汽车试验场作⽤,提升轮胎与汽车⼀体化设计研发、检验和测试服务能⼒,打造具有国际先进⽔平的检验测试平台。推动建⽴⾼端、绿⾊轮胎系列标准体系,着⼒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的轮胎品牌。到2025年,轮胎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销售收⼊过100亿元轮胎企业达到8家,其中,过200亿元的2家以上,1—2家企业进⼊全球轮胎⾏业前10位。
化⼯新材料。围绕先进基础材料、前沿新材料和关键战略材料三⼤⽅向,强化提升现有化⼯新材料的产品牌号和性能,重点突破⼀批“卡脖⼦”关键技术和重⼤成套装备,实现多品种、系列化发展。提升
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甲醛、聚苯醚等通⽤⼯程塑料,以及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砜等为代表的特种⼯程塑料等⾼端产品的⽣产⽐例和⽔平,突破⾼碳α-烯烃、聚烯烃弹性体(POE)、⼄烯-⼄烯醇共聚物等⾼端聚烯烃材料⽣产技术,开发聚苯醚、热塑性聚酯(PBT)等通⽤及特种⼯程塑料。突破特种橡胶⽣产关键技术,扩⼤溴化丁基橡胶、胶乳、氢化橡胶等特种橡胶规模,开发汽车、⾼铁、电⼦等领域耐⾼温、耐油、耐强氧化剂等苛刻条件下⽤的氟硅橡胶、氢化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液体橡胶及胶乳、集成橡胶(SIBR)等系列产品。加强⾼强⾼模⾼导热碳纤维材料的研发以及在航空、航天、电⼦等领域的推⼴应⽤,发展耐⾼温聚苯硫醚纤维、聚酰亚胺纤维、⾼性能芳⾹族纤维、超⾼分⼦量聚⼄烯纤维等⾼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发展⽤于航空航天、⾼铁、新能源汽车、芯⽚、5G通讯等领域的聚四氟⼄烯、⼄烯-四氟⼄烯共聚物、聚全氟⼄丙烯、聚偏氟⼄烯以及热硫化硅橡胶、室温硫化硅橡胶等⾼端氟硅材料。优化氢燃料电池膜性能,重点发展⽔处理、光伏、电池、医⽤等领域的⾼通量纳滤膜、⾼性能反渗透膜、医⽤选择性渗透膜、阻隔性⽓体包装膜等膜材料。加强科技攻关,在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突破光刻胶、⾼纯电⼦⽓体、超⼤规模集成电路封装材料和基板、超⾼纯电⼦清洗⽤助剂等产品的研发;在新型显⽰器件领域突破⾼性能光阻材料、液晶显⽰材料、电容触摸屏导电膜及聚酯
立磨衬板
纯电⼦清洗⽤助剂等产品的研发;在新型显⽰器件领域突破⾼性能光阻材料、液晶显⽰材料、电容触摸屏导电膜及聚酯基材等。重点发展⾼端功能化学品产业链、氟材料产业链、硅材料产业链。氢气压缩机防爆等级
海洋化⼯。加⼤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度,优化海洋化⼯产品结构,加快发展海洋化⼯产业。加快研发海⽔化学资源和卤⽔资源综合开发利⽤技术,扩⼤提取钾、溴、镁、硼、碘、锂、锶、铷、铯等系列产品及其深加⼯规模,开发新型阻燃材料、药⽤中间体、电⼦材料等产品。做⼤做强做精海藻化⼯,开发医⽤、保健品⽤、化妆品⽤等⾼附加值产品,构建海⽔利⽤和海⽔淡化资源综合开发产业链,实现传统制盐业向海洋精细化⼯转变。⾯向海洋重⼤⼯程和装备,重点发展防腐防污涂料、海洋⼯程材料、海洋环保材料、海洋检测试剂等化⼯新产品,加快提升海洋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
精细化⼯。发挥化⼯原料基地优势,深度发展精细化⼯产业,打造优势突出的特⾊产品,推进精细化⼯差异化发展。打造以氨基酸、⾹精⾹料、维⽣素、D-⼄酯、羟基甲氧基⼄苯、联苯腈、邻苯⼆甲酸⼆烯丙酯(DAP)、丁基磺酰氯、对甲苯磺酰氯、三硅烷、碘化钾、碘酸钾等为主的全国知名、享誉世界的王牌产品,进⼀步提升产业品牌的影响⼒与凝聚⼒。巩固醇酸防腐涂料优势,开发纳⽶海洋防腐、⽯墨烯海洋防腐等⼯业防腐涂料新品种;重点发展低排放低污染的环保型⼯业涂料;补强涂料产品环节中涂料树脂、粉末涂料、UV涂料的短板,加快建筑内外墙涂料新产品开发,提⾼产品竞争⼒和市场占有率。加强新型纤维、电⼦液晶、医疗、航空等重点领域⾼端染颜料⾼性能、功能化产品的研发和⽣产,利⽤微通道反应器等先进⼯艺和设备,开发⽣态安全和环境保护升级需求的绿⾊染颜料及⾼附加值的精细化⼯产品。⼤⼒发展环保型橡胶促进剂、防⽼剂、⼆硫化碳、不溶性硫磺及⾼品质炭⿊等产品。重点开发分散性聚丙烯酰胺、分散性聚丙烯酸共聚物、马来酸共聚物、阻垢缓蚀剂、
聚羧酸阻垢分散剂、季铵盐杀菌灭藻剂等环保型⽔处理助剂。加快发展⾼端⽇化、电⼦化学品、催化剂等产品。
⽣物化⼯。以⽟⽶、秸秆等⽣物基材料,重点发展糠醛、预胶化羟丙基淀粉、⽣物基乳酸及聚乳酸、葡萄糖经⼭梨醇制功能性糖醇、药⽤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业级纤维素醚等纤维素衍⽣物、⽣物基戊⼆胺、⽣物基氨基酸及其聚合材料等产品,延伸发展丁⼆醇及⼰⼆酸丁⼆醇酯/对苯⼆甲酸丁⼆醇酯共聚物(PBAT)等⽣物可降解⾼分⼦材料、⽣物基医药中间体、尼龙56纤维、尼龙56⼯程塑料等产品,布局⽣物质经糠醛、5-羟甲基糠醛等平台制⽣物基单体及其聚酯材料,以及纤维素制⼄醇和⼄⼆醇等项⽬。推⼴⽣物法长碳链⼆元酸、微⽣物酶法丙烯酰胺等⽣物催化转化技术,建⽴碳素循环利⽤绿⾊经济新模式。
此外,⼭东将组织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安全绿⾊、智能智慧、管理服务五项提升⼯程,推动化⼯园区做⼤做强。开展技术创新、产业链提升、智慧赋能、园区优化、淘汰低效落后五⼤专项⾏动,加快化⼯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0:29: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121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材料   产业   发展   产品   加快   产业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