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后效观察探究——以黄石熊家境村为例

162
创新管理
小麦草榨汁机1 黄石熊家境村区位概况及美丽乡村建设1.1 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湖北省已经开始了建设美丽乡村的试点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湖北省累计有2000多个试点村,总投资超过30亿元。7年来,全省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推出了一系列模式,在示范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黄石市地方党委和基层组织根据当地的人文特点和基本情况,广泛开展了推动和动员广大众参与建设有地方特的美丽村庄的实践,逐步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实践模式,涌现出一批类似熊家境村的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先头部队。
1.2 熊家境村概况
熊家境村位于黄石市铁山区北部,地处长江中游南岸,距106国道2.5公里,交通便利。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夏季平均气温比山下低4~5℃),无霜期238天,年平均降雨量1382.6毫升,
全村平均海拔460米,风景秀丽。
(如下图所示)
粉尘收集
熊家境村总体规划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熊家境村紧邻佛教旅游胜地东方山(4A 景区)和黄
石国家矿山公园(4A 景区),处于两个景点之间且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的熊家境村具有发展休闲旅游的潜力。规划设计的原则是尊重熊家境的自然生态和“东方仙境”的历史记忆,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熊家境的村落尺度及空间形态,保留原熊家境的村落规模和空间
形态,充分利用原有的道路和场地系统。通过对原有村
落的保护与更新,延续原有乡村生活的风貌。“东方仙境”的物、境、情构想是让建筑及公共空间重焕魅力的设计策略,由此引申出30个规划设计点散布在熊家境蓝图中。对内部破损建筑加以保护和修缮,同时寻沿主干道界面空间的设计语言的创新,用老建筑诉说岁月的故事,用新的界面空间展示当代具有在地性特的农村生活的新愿景。通过新旧对话,形成新的村落空间与景观意象,营造一种田园风情的浪漫生活情景。
2 熊家境村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后效分析从2014年开始,美丽的熊家境村经过近5年的建设,成功打造了一个具有自身特的美丽乡村品牌,其建设模式也有自己的特。本文根据建设的主体、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和运营管理模式,总结黄石熊家境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并梳理黄石市熊家境地区50年的发展脉络。首先,从建设主体的角度来看,熊家境村建设的参与者主要包括社区、政府、私营企业和村民。建设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政府主导型、政府与民营企业合作型和村民自治型。其中,无论什么样的模式,村民都是具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如下表所示)
表1 熊家境村建设时间轴表
时间事件1975年水库水利工程建设20世纪90年代
机耕路水泥铺设1996年通网、电话普及1998年大冶劳务合同签订
2000年用电稳定2012年村改居2014年厕所革命
2015年签订三方协议,开始设计改造2016年污水网改造,首届年货节活动
2017年
第二届年货节
微型汽油机2018年水库整修,整体工程将水库作为景观结合旅游业
发展来设计
2019年工程于年底完工,期间旅游受到制约2020年受疫情影响,熊家境旅游业再次遭受打击
后疫情时代
平战结合理念深入地方治理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2.1 政策先行,地方配合联动
从新农村建设背景的延续可以看出,当经济社会发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后效观察探究
——以黄石熊家境村为例
李一霏1,2,杨荣华1,2
(1武汉科技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2武汉科技大学 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多样化开展,内容和形式不断进步和优化。党的十九大报
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黄石熊家境美丽乡村为对象,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对黄石熊家境村规划、改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探究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构想,结合专业特点,更好地推进美丽乡村的后效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乡村建设;后效观察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3-0162-03
第34卷第3期 2021年02月
Vol.34 No.3
February  2021艺术科技
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党和国家就会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提出更高的目标,体现了党和国家关
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乡村旅游可以起到有效的宣传作用,使农业农村经营品牌得到推广,推动农村经济深度发展[1]。
2.2 以村民为主体多元参与
熊家境村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这就决定了即使政府不介入,也会有社会资本到这里进行开发和建设。问题在于,一方面,熊家境村土地规划和建设规划等方面有限制。按照黄石市的总规,熊家境一带被定位为生态保护区,限制大规模建设,要求坚持“只拆不建”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希望在开发熊家境村资源的同时获得收益,实现资源枯竭地区的经济发展转型。资本和企业都对这里存在念想,熊家境村的旅游开发天然存在开发主体和目标定位的相应困境。
工业废渣制砖
当前来看,地方政府是希望通过放开规划管制的作用效力,通过熊家境的区位优势,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然后打通当地的旅游线路,实现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显然,政府倾向于让社会资本成为开发的主体。政府投入的190万元其实是一个诱饵,是为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资本投资是要牟利的。首先是要值得投资,其次是投资要能够顺利落地。熊家境村的区位有一定的市场吸引力,因此值得资本进行投资。工作重点在于政府层面所付出的努力是否能够切实以村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因为农民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离开了这一首要条件,再优的政府规划与社会资本进村都是徒劳的。农民主体性的缺失,一方面是历史造就的农民依附型人格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在中国现代工业
化的过程中,农民始终作为付出者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利益牺牲,在争利、分利的政治格局中,特别是在国家资源的分配和制度安排上始终处于弱势地位[2]。熊家境社区的两委和村内精英深知这一点,讨论总结出以村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熊家境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2.3 其他建设模式探索分析
本文在对熊家境村进行后效观察研究的同时,也对该区域的其他建设模式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了三种类型的乡村建设模式。
第一,政府主导型,这一建设模式主要指区政府和街道、社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提供先决的规划和指导,在村庄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来说,在美丽乡村建设之前,区政府和街道、社区组织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研究,根据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产业发展规划,在村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区建设等方面进行具体工程建设。黄石熊家境村从2014年开始由区旅游局和铁山区政府牵头谋划现阶段的发展,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黄石熊家境村有了一定的资源特点和区位、文化优势,但是,这样的特点并不十分独特,优势也并不明显。
第二,政府和民营企业合作型,这一建设模式具体的工作是以社区为主体并引入民营企业如开发公司进行联合开发建设,利用民营企业的力量进行融资。社会资本开发熊家境需要占用土地,这本身就与当地老年人的养老之地存在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当政府要突出旅游开发的经济和政绩功能的时候,
就要求社会资本大力投资和打造。而资本大力投资和打造的前提是回报率要足够高。这就要求社会资本掌握更多的优质土地或其他资源,这实际上进一步挤占了老人的生存空间,减少了老年人的福利。
第三,村民自治型,这一建设模式以人才为抓手,通过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培育乡村自我发展能力。但是,中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城市的高房价制约和延缓了农民进城的速度,而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尤其是宅基地制度又阻隔了城市人向农村的流动[3]。农村人才输出周期长,外流现象突出,在本地扎根的意愿低。因此,建立服务平台、提供优惠政策、引进外来人才已成为首要目标。此外,在行业培训的支持下,引进人才,引进智慧和技术,促进本地人才的多样化。以回流人才为党组织后备骨干,让回流人才参与村、小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最后,发展产业,培育造血功能发展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乡村只有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发展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这是农村地区真正的振兴之道。
3 后效观察下黄石熊家境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发展思考
在熊家境进行驻村调研后,本文整理出了一些研究侧重点,从村民对生活居所的情感、旅游区的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策划以及乡村地区年轻人流失问题等方面,总结分析了熊家境村设计板块存在的不足,以及村内后效经营制度和村民情感的问题。
熊家境村美丽乡村建设后效观察:
第一,硬件问题及策略。现熊家境湾入口处有一座新建筑在建,将来会作为党员众服务中心,同时也可作为以后的游客服务中心。此建筑建设过程中投入了300多万元,占地400平左右,共3层,使用面积达到了1200平方米。建成后,社区期望它能成为一个能提供老人日间照料服务的综合体。在白天老人可以聚集在这里休息娱乐,在饭点还可以为老人提供成本价的中餐。
餐饮问题、规模问题、住宿问题(目前只有两三家民宿,还是在政府的政策鼓励下才维持经营)、交通问题(摆渡车)都是现存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满足不了游客高中低三种档次的食宿行服务需要。遗留问题需要得到解决,以此来重拾居民的信心。要将规划(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运营交给市场的专业团队,各单元做好各自擅长的事情,三方合作降低产业发展的难度。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建设仍处于小规模、分散、低水平、无序发展的状态。这种状况很难满足大量游客的需要,更不用说一些旅游团。因此,地方政府可以为自主创业的农民提供一定的支持,并结合当地的“零售”创业、建立农民合作社或服务中心,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接待、统一包装的对外营销,这样的合作经营可以极大地促进村庄的规模发展。
第二,软件问题及策略。熊家境村目前只是开发公司进行主要操控,若想让地方实现长期永久发展,光靠专业运营团队是不够的,还要统筹协调好与社区、村民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积极性,做到互利共赢。需要权衡更多村民的利益,而不仅仅是有钱的村民才可以搞民宿开农家乐、茶馆。政府不仅需要考虑经济的发展、怎样更好地协调以村民为主体和政府的干预的关系,还要应对不同经济文
化层次村民的分类规划需要,为每家每户量身定制一套可行的方案。乡村旅游模式需要农民和政府共同创造,它的出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对农业和乡村旅游价值的新认识和新观点,其中农民家庭开展旅游接待和观光农场的参与体验服务可以让游客参与农业活动,游客不仅可以玩得开心,还可以锻炼身体。人们都可以体验农业生产的艰辛。让青年人参加农业生产活动,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过程,学习农业技术,增强劳动意识,从中获得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的乐趣。
4 结语滑水鞋
首先,新农村建设是输血式的,由国家或政府提供必要资源,而不强求农村自主造血。其次,国家资源的输入,
163
164
创新管理
要能够起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作用,而不能最终瓦解这个组织,瓦解了这个组织,农民就没有了最终的依靠,将变成一盘散沙。再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要防止基层干部垄断权力,因此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以此来制约基层干部的行为。最后,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活环境,为农村建构基本的生产生活秩序,而不是高标准高水平的生活设施条件,把农村建设得像城市一样,乃至比城市还要现代化,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失败。
农民自己商量着搞的新农村建设,外形上肯定不会“高大上”,这方面要做好心理准备。只有带有“土气”的新农村,才正是农民需要的新农村,才是农民自己的新农村,才是真正回应农民需要而不是城里人需要的新农村,才是低成本的新农村,才是真正的农村。对此,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农民的智慧和能力,对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保持谦虚和谨慎,只有得民心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参考文献:
[1] 吴杰,苏维词.以“文化+旅游”推进我国乡村旅游
创新发展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9(3):35-36.[2] 邓大才.谁为农民代言[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4(09):22-24.[3] 铁锴.非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有限放开的可能、意义及
策略设计[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02):62-68.
作者简介:
李一霏(1979—),男,湖北武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聚落空间、美丽乡村建设。
杨荣华(1994—),男,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乡土建筑。
(上接第161页)会展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会展经济强有力的关联效应,完善会展业发展的相关条件,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我国会展业的国际知名度,向会展大国、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1] 李耀华. IDEO,设计改变一切[J].设计,2011(10):44-45.[2] 不蜚.人人都是设计师——蒂姆·布朗著《IDEO,设
棉花剥壳机
计改变一切》[J].北大商业评论,2014(02):114-120.
[3] 钱丽娜.看IDEO 如何寻奇才、容怪才[J].商学院,
2016(11):56-57.[4] 马里奥·卡马乔.大卫·凯利:从设计到设计思维在斯
坦福和IDEO[J].设计:《设计、经济与创新杂志》,2016(03):88-101.
[5]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2019年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DB/OL].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2020-01-20.作者简介:
刘新月(1997—),女,安徽宣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会展与空间环境设计。(上接第137页)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7:26+28.[6] 孙萌.苏州园林小空间大氛围设计手法探究及其
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18:32-33.[7] 罗崇志.合理选择园林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J].门窗,2012(09):360+362.[8] 李平.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的优缺点[J].现代园艺,2013(09):112-113.[9] 卢炳超.梧桐、法国梧桐、八角3个树种作行道树试
种试验[J].现代园艺,2016(24):6-7.
作者简介:俞昶智(2000—),女,浙江金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马崇慧(1995—),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助教,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上接第135页)非机动车的充电设施也可以引入外部智能充电设备,对私拉电线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下一步需要社区物业和居民自治共同入手,形成社区内长效管理机制。
3 结语
无锡的老旧社区改良工作才刚刚起步,各地的改良模式为无锡老旧社区改良工作的目标提供了初步的实现路径,要对各地的改良模式进行共性分析总结。无锡老旧社区道路及停车设施的改良,首先需要建立并完善政策体系,制定详细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并将老旧社区改良政策与无锡现行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要形成多元主体共治社区,充分挖掘无锡每一个老旧社区及周边的潜力,整合居民、市场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实施。最后要把握社区的个性与共性。从试点到推广,通过探索和实践确定无锡老旧社区改良设计,并不断总结社区改良中遇到的各类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尝试兼具无锡本土性和试验性的改良设计,针对不同社区、不同类型的社区停车现状,体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一区一策”的改良方式,满足不同社区的更新需要。参考文献:[1] 黄振亚.人口老龄化下的老旧社区景观空间设计与
改造——以郑州市裕华社区为例[D].西安理工大学,2018.[2] 刘琳琳,陈教斌.基于提升绿化覆盖率的老旧小区停
车空间改造模式研究[J].现代园艺,2020(3):4-7.[3] 石蕾,王爱.快速机动化背景下城市停车
设施规
划——以蚌埠市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8(3):78-83.[4] 郭玖玖.社区视角下的城市微改造创新与实践——以
上海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规划改造为例[J].中外建筑,2017(08):124-127.[5] 黄钦.江苏省无锡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R].无
锡市人民政府网站,2019-04-16.
作者简介:
顾彤(1995—),女,江苏无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再生。
刘佳(1983—),女,山西太原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再生。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8:27: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107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建设   乡村   发展   家境   社区   农村   美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