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2)

1某学习小组研究溶液中Fe2+的稳定性,进行如下实验,观察,记录结果。
实验Ⅰ
物质
0 min
1min
1h
5h
FeSO4
淡黄
桔红
深红
(NH4)2Fe(SO4)2
几乎无
淡黄
桔红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1)上述(NH4)2Fe(SO4)2溶液pH小于FeSO4的原因是                        (用化学用语表示)。
        溶液的稳定性:FeSO4_______(NH4)2Fe(SO4)2(填“>”或“<”)
2)甲同学提出实验Ⅰ中两溶液的稳定性差异可能是(NH4)2Fe(SO4)2溶液中的NH4+保护了Fe2+,因为NHic卡防水水表4+具有还原性。进行实验Ⅱ,否定了该观点,补全该实验。
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
操作
现象
取_______,加_______,观察。
与实验Ⅰ中(NH4)2Fe(SO4)2溶液现象相同。
(3)乙同学提出实验Ⅰ中两溶液的稳定性差异是溶液酸性不同导致,进行实验Ⅲ:分别配制0.80 mol·L-1 pH为1、2、3、4的FeSO4溶液,观察,发现pH=1的FeSO4溶液长时间无明显变化,pH越大,FeSO4溶液变黄的时间越短。
资料显示:亚铁盐溶液中存在反应  4Fe2+O210H2O 4Fe(OH)38H+
实验乙同学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在水溶液中Fe2+的氧化机理。测定同浓度FeSO4溶液在不同pH条件下,Fe2+的氧化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实验过程中溶液温度几乎无变化)。反应初期,氧化速率都逐渐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
(5)综合以上实验,增强Fe2+稳定性的措施有_______。
1'某同学在实验室探究NaHCO3的性质:常温下,配制0.10mol/LNaHCO3溶液,测其pH8.4取少量该溶液滴加CaCl2溶液至pH7,滴加过程中产生白沉淀,但无气体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H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加入CaCl2促进了HCO3-的水解
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CO3-Ca2+==CaCO3H2CO3
D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Na+)2c(Ca2+)c(HCO3-)2c(CO32-)c(Cl)
2.中国自古有“信口雌黄”、“雄黄入药”之说。雌黄(As2S3)和雄黄(As4S4)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砷化物,早期都曾用作绘画颜料,因都有抗病毒疗效也用来入药。
⑴砷元素有+2、+3两种常见价态。一定条件下,雌黄和雄黄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Ⅰ中,氧化剂是________。
②Ⅱ中,若1 mol As4S4反应转移28 mol e-,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⑵Ⅲ中产物亚砷酸(H3AsO3)可以用于白血病,其在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形态,各种微粒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的pH关系如下图所示。
ab胶管①人体血液的pH在7.35~7.45之间,用药后人体中含砷元素的主要微粒是________。
②将KOH溶液滴入亚砷酸溶液,当pH调至11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当n(H3AsO3):n(H2AsO3-)=1:1时,溶液显碱性
b.pH=12时,溶液中c(H2AsO3-)+2c(HAsO32-)+3c(AsO33-)+c(OH-)=c(H+)
c.在K3AsO3溶液中,c(AsO33-)>c(HAsO32-)>c(H2AsO3-)
⑶工业含砷(Ⅲ)废水常用铁盐处理后排放。其原理是:铁盐混凝剂在溶液中生产Fe(OH)3胶粒,其表面带有正电荷,可吸附含砷化合物。经测定不同pH条件下铁盐对含砷(Ⅲ)化合物的去除率如图所示。pH在5~9之间时,随溶液pH增大,铁盐混凝剂对含砷(Ⅲ)化合物的吸附效果增强。
结果⑵和⑶中图示解释可能的原因:________。
3. 感光材料AgBr的发现推动了化学感光成像技术的发展。胶片冲印的化学成像过程如下:
  感光:涂有AgBr胶片的感光部分被活化,形成显影区;
  显影:用显影液将显影区被活化的AgBr 转化为Ag,形成暗影区;
  定影:用定影液(含Na2S2O3)将胶片上未感光的AgBr转化为Ag(S2O3)23-,形成
        透光亮影区;
  水洗:用水洗去胶片上残留的可溶性银盐,自然干燥后形成黑白底片。
(1)显影液可将AgBr 转化为Ag的原因是显影液具有        性。
    ② 定影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 下图是一张经冲印后得到的黑白底片,其中含银元素最多的区域是         
      (选填字母序号)。
   
   
   
(2)已知
    i. Ag+ (aq) + Br- (aq) AgBr (s)  K1 = 1.9 × 1012
        Ag+(aq) + 2NH3·H2O(aq) Ag(NH3)2+ (aq) + 2H2O(l)  K2 = 1.1 × 107     
    ii. 2Ag(S2O3)23-(aq) Ag2S2O3(s) + 3S2O32-(aq),白Ag2S2O3易分解出黑Ag2S。
判断        (填“能”或“不能”)用氨水作定影液,理由是       
    ② 新制定影液(Na2S2O3)和废定影液[含Na3Ag(S2O3)2和少量Na2S2O3]的鉴别方 
        法如下:
a. 盛装新制定影液的试管为        (填“A”或“B”),若继续向该试管中滴
  加AgNO3溶液,将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b. 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试管A中产生现象的原因:       
4.室温下,分别用0.1 mol·L1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A.向NaHCO3溶液中通CO2蒸汽喷射真空泵pH=7c(Na+) = c(HCO) +2c(CO)
B.向CH3COONa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c(Na+)=c(Cl)
C.向NaHSO4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Ba(OH)2溶液:pH=13
D向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增大
5. 某同学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对FeCl3水解平衡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配制50 mL 0.001 mol/L FeCl3溶液、50mL对照组溶液x,向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1滴1 mol/L HCl溶液、1滴1 mol/L NaOH 溶液,测得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依据M点对应的pH,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
B对照组溶液x的组成可能是0.003 mol/L KCl
C依据曲线c和d说明Fe3+水解平衡发生了移动
D通过仪器检测体系浑浊度的变化,可表征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
6.向含1 mol Na2CO3的溶液中,通入0.5 mol Cl2,得含有NaClO液,有关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主要成分为NaClNaClONaHCO3
Bc(Cl)= c(ClO)
C2c(Na+)= c(CO32)+c(HCO3)+c(H2CO3)
D.c(Na+)= c(Cl)+c(ClO)+2c(CO32)+c(HCO3)
7.将1.5 mL 0.1 mol·L-1 Na2SO4溶液和1.0 mL 0.1 mol·L-1 BaCl2溶液混合后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沉淀c。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SO4(s)Ba2++SO42-(aq)
B.若向滤液b中滴加0.01 mol·L-1 Na2SO4溶液,无明显现象
C.若向滤液b中滴加0.01 mol·L-1 BaCl2溶液,会出现白沉淀
D.若向滤液b中滴加0.01 mol·L-1 AgNO3溶液,无明显现象
825时,0.1 mol·L-1的3种溶液盐酸氨水 CH3COONa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A.3种溶液中pH最小的是
B.3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C.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
D.等体积混合c(H+)>c(CH3COO)>c(OH)

9.某温度下,HNO2CH3COOH的电离常数分别为。将和体积均相同的两种酸溶液分别稀释,其机器人模型制作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代表溶液
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保持不变(其中分别代表相应的酸和酸根离子)
D.相同体积a点的两溶液分别与恰好中和后,溶液中相同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3P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
A.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2NA
B.c(H+)= c()+2c()+3c()+ c(OH)
C.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减小
D.加入NaH2PO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11.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sp的关系为:Ksp(m)=Ksp(n)<Ksp(p)<Ksp(q)
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
D.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
12.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a1=1.1×103 Ka2=3.9×106
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4:27: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103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溶液   实验   反应   下列   变化   颜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