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自汗盗汗经验集

中医自汗盗汗经验集
[病因病机]
出汗为人体的生理现象。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量增加,此属正常现象。外感病邪在表时,出汗又是驱邪的一个途径,需要发汗以解表。
自汗,盗汗的病因主要有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其病机主要是阴阳失凋,腠理不固,以致汗液外泄失常。
一、病因
1.病后体虚
素体薄弱,病后体虚,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自汗。或因表虚卫弱,复加微受风邪,导致营卫不和,卫外失司,而致汗出。
2.情志不调
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血不养心,心不敛营,则汗液外泄。或因耗伤阴精,虚火内生,阴津被扰,不能自藏而汗泄。亦有因忿郁恼怒,气机郁滞,肝郁化火,火热逼津外泄,而致白汗盗汗者。
3.嗜食辛辣
嗜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以致湿热内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
二、病机
汗由津液化生而成:上述几方面的病因,归纳言之,主要是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原因而形成汗证:一是肺气不足或营卫不和,以致卫外失司而津液外泄;二是由于阴虚火旺或邪热郁蒸,逼津外泄。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但虚多实少,一般自汗多为气虚,盗汗多为阴虚。属实证者,多由肝火或湿热郁蒸所致+虚实之间每可兼见或相互转化,如邪热郁蒸,久则伤阴耗气,转为虚
证;虚证亦可兼有火旺或湿热。虚证之间白汗日久可伤阴,盗汗久延则伤阳,以致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候:
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若汗证持续时间较长,常发生精气耗伤的病变,以致小现神情倦怠,肢软乏力,不思饮食等症。
单独出现的自汗、盗汗,一般顶后良好,经过大多可在短期内治愈或好转。伴见于其它疾病过程中的自汗,尤其是盗汗,则病情往往较重,寸应着重针对原发疾病,且常需侍原发疾病好转、痊愈,自汗,盗汗才能减轻或消失。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晌,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白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
2.除外其它疾病引起的自汗,盗汗:作为其它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自汗,盗汗,因疾病不同,各具有该疾病的症状及体征,且出汗大多不居于突出地位。
3.有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等易于引起自汗、盗汗。
二、病证鉴别
气血津液病证
1.自汗、盗汗与脱汗
脱汗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常同时出现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多在疾病危重时出现,为病势危急的征象,故脱汗又称为绝汗。其汗出的情况及病情的程度均较自汗、盗汗为重。
2.自汗、盗汗与战汗
主要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表现为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发热,口渴,烦躁不安,为邪正交争的征象。若汗出之后,热退脉静,气息凋畅,为正气拒邪,病趋好转。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之自汗、盗汗迥然有别。
3.自汗、盗汗与黄汗
黄汗汗出黄,染衣着,常伴见口中黏苦湿热内郁之症。可以为自汗盗汗中的邪热郁蒸型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等但汗出黄的程度较重。
粉尘收集
三、相关检查
作血沉、抗“O”、l、T4、基础代谢,胸部x线摄片、痰涂片等检查,以排除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痨等疾病引起的出汗增多。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应着重辨明阴阳虚实。一般来说,汗证属虚者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病程较久或病重者,会出现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自汗久则可以伤阴,盗汗久则可以伤阳,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证。
二、原则
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此外,由于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故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瘪桃干,牡蛎等固涩敛汗之品,以增强止汗的功能。
三、分证论治
便民用品1.肺卫不固证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易于感冒,体倦乏力,周身酸面咣白少华,苔薄白,脉细弱。证机概要:肺气不足,表虚失固,营卫不和,汗液外泄。治法:益气固表。
代表方: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加减。两方均能补气固表止汗,但前方能调和营卫,适用于表虚卫弱、营卫不和引起的汗证。后方补肺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表虚不固的汗。
桂枝加黄芪汤加味:通阳益气,温化寒湿。 
【处方用药】 桂枝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甘草二两(6g) 生姜三两(9g)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6g)
随证加减用药:若湿盛者,加羌活、茯苓,以胜湿利湿;若气虚明显者,加人参、白术,以健脾益气;若汗多者,加牡蛎、五味子,以收敛止汗等。
【煎服方法】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方证研究】 寒湿或风寒乘营卫虚弱而侵入,营阴既不得卫气固守,又被寒湿肆虐于外,营气被寒湿浸淫而外泄,则汗出黄;卫气虚不能温煦,则两胫自冷;寒湿困滞气机,则身重;若寒湿随汗出而外泄,则汗出已辄轻;营卫虚弱,汗出伤阴,阴津不能滋养肌肤而挛急,则久久必身发热的鞋子瞤;寒湿壅滞气机,阻滞经气,则身疼痛,腰髋及胸中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寒湿充斥于下,卫气不能固护于上,则腰以上必汗出,以下无汗;寒湿因扰胃气而不降,则不能食;寒湿上扰肆虐神明,则烦躁;寒湿壅滞,气机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腻,脉濡或缓均为寒湿浸淫之象。其治当通阳益气,温化寒湿,然则寒湿得去,正气得复,病证向愈。
方中桂枝温阳化气,散寒祛湿,调畅营卫。黄芪益气固表,与桂枝相配伍,以温阳化湿。芍药益营敛阴。生姜宣散营卫中寒湿。甘草、大枣,益气充荣营卫。诸药相互为用,以奏
通阳益气,温化寒湿功效。
闪蒸塔磁流体发电机【使用禁忌】 湿热黄汗证,痰热内蕴证,慎用本方。
玉屏风散:
组成:防风(30克) 黄芪(60克,蜜炙) 白术(60克)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禁忌】若属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
【方论】方中黄耆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耆、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耆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耆,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类别:补益类
出处:《医方类聚》
冬春交替,多发感染性疾病,有些体质虚弱的人,更免不了来几场感冒发烧。中药名方玉屏风散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不妨一试。
组培容器“玉屏风散”是中医预防体虚感冒的专方,主要提升患者的“正气”以抵御外邪,适合于健康人和亚健康人。此外,还能症状轻微的早期感冒,比如伤风后出现鼻塞、怕冷等症状。
中医方剂里有“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行”之说,意思就是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而精,只有黄芪、防风、白术3味药物。黄芪是健脾补气药的代表,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特别适合于肌表卫气不固导致的体虚盗汗,是方中的主打药物;
白术则能健脾益气,帮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功能,为辅药;防风异名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
可以说,前两味药,以扶正为主,而防风则以祛邪为主,本方剂正是“标本兼治”的巧妙结合。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肌表卫气不固呢?一般来说,有如下情况者可“对号入座”:消瘦,容易感冒,畏风怕冷,稍微活动就出汗较多,或患有过敏性鼻炎(如遇冷风即喷嚏不断)等。
用药心得:自制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在药店内有成药出售,可按说明书服用。不过,齐文生主任医师说,在家也可自制散剂,非常方便。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46: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102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自汗   盗汗   营卫   疾病   益气   出现   出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