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纺织企业如何进行智能化改造

医疗箱
传统纺织企业如何进行智能化改造
随着劳动力价格地上涨,全国纺织企业的人工成本正在不断增加。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中国纺织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之选。
“机器换人”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1、自动混棉机、和毛机
随着纺纱向多组分与多纤维混纺方向发展,如何使各种纤维(或泽)混合均匀,是纺好纱线的重要前提。采用数字智能化的自动混棉机与和毛机来取代人工混棉(毛)方法,可使多组分(多颜)原料既达到了充分混合均匀的效果,又可减少劳动用工2/3以上。
2、清梳联
清梳联是一项成熟的先进技术,省略了清棉挡车工与棉卷运输工,同时因不需人工换棉卷,
梳棉挡车工可扩大看台数,节约用工50%以上;梳棉机上装有的自调匀整装置可有效控制梳棉条的重量差异,对改善成纱的长短均匀度非常有利;经过开清棉后的棉花总是在开松状态下喂入梳棉机,不仅可提高梳棉机的梳理度并减少纤维损伤,对降低梳棉条中棉结也有积极效果。
3、自调匀整、自动换筒并条机
并条机采用自调匀整技术后,实现了在线自动控制,同时,在纺棉精梳纱时采用单并工艺,纺混纺纱时也可从原有三道并条改为两道,由于并条机道数减少,可节约劳动力1/2~1/3,并可降低能耗。加自动换筒装置的并条机,可使设备在不停机状态下自动换筒3次,使挡车工可间隔一个小时进行换筒操作,既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又可扩大看台能力。
4、粗纱机的自动落纱与粗细联技术
粗细联技术将从粗纱机上自动落纱的粗纱,通过自动控制的链轮运输系统直接运送到细纱机的粗纱架上,并将细纱机用完的空粗纱管运回到粗纱机上备用。不但可以减少挡车工(用工比原来减少50%左右),还可减少人工落纱的粗纱疵点,提高纱线质量。
模具计数器
5、自动落纱细纱机与自动落纱小车
细纱是纺纱用工最多的工序,集体自动落纱细纱机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操作,不但减少了用工,还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智能落纱小车是针对目前常规细纱机的一项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落纱工的新技术,可节约劳动力50%左右,且改造费用较少,深受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欢迎。
6、自动络筒机与倍捻机
托盘式自动络筒机实现了细纱管的自动运输喂给,空纱管自动输出,络纱的筒子自动运送等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操作,使络筒工序用工大幅减少,充分呈现出“机器换人”的优越性。高速大卷装倍捻机省略了捻线后再络筒的工序,也可节省络纱工50%左右,且有利于纱线质量提高。
7、智能化异纤在线检控设备
棉花中的异纤又称“三丝”,在纺纱过程中如不能将其有效清除,将会严重影响纱线与最终成品的质量。异纤检控设备应用数码成像原理,在特定的光源下把不能透过光源的异纤检
测与清除,有效替代了用人工挑拣原棉中异纤的方法,实现了“机器代人”,节省了大量人力。
8、转杯纺与涡流纺
转杯纺、喷气涡流纺与环锭纺比较,具有纺纱工序短、生产效率高、用工省、能耗低等多方面优势,工费成本比环锭纺降1000元/吨左右。
总之,要加大推广上述纺纱新技术的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实现“机器换人”的目的。
(来源:小鸟纺配网)
会发光、有磁性的棉纤维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和人们对智能纺织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许多国际知名品牌都在研发智能服装,但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其中一大困难就是经过化学处理的织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穿着、洗涤后会迅速磨损,导致功能退化和消失,一些科学家正在尝试解决这一难题。
日前,一篇发表于《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可以使棉纤维具备不同特性且较为
稳定持久的方法。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给培育的胚珠浇灌了添加预期分子(会发出荧光的分子)的水,从而使棉纤维具备荧光特性。
论文中提到,通过测试实验品纤维,证明预期分子被吸收到纤维细胞内部,这意味着这些分子在织物被洗涤时不会被冲走,且此种具有荧光特性的植物纤维的加工方法与普通棉纤维无异。
除了上述的荧光特性外,该工艺还提供了在可穿戴材料上添加其他特性的可能性。为了证明这一点,研究人员用同样的方法给棉花引入了磁性分子,从而制出了具有磁性的棉布。研究小组认为,布料中的磁性可能有助于其从电子设备存储数据。同时,他们也补充说该工艺也可用于其它材料,比如竹子或亚麻等。
(中棉行协)
再生纤维素纤维联盟筹备进行时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再生纤维素纤维是纺织纤维的重要品种,其原料来源于棉、木、竹、麻等天然纤维素,纤维优异的性能在服装、家纺、产业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源于自然且自然降解的特性也
中空板封边机
符合国家绿发展理念,近年来在棉纺中使用的比例越来越大。
早在二十世纪初,粘胶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就实现工业化,中国则20世纪50年代即开始试验投产并在改革开放后大规模扩张。目前,再生纤维素纤维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学纤维产品,我国则是世界最大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近70%。
随着中国再生纤维素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政府、纺织上下游产业链、终端品牌企业及广大消费者对该行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其生产水平的先进性及生产过程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尤为重视。
橄榄采摘机
为践行国家提出的绿发展理念,最大程度减少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及全生命周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经唐山三友、赛得利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倡议,联合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山东雅美、宜宾丝丽雅、阜宁澳洋、浙江富丽达、恒天海龙、吉林化纤、新乡化纤、山东银鹰等团体及行业龙头企业,达成成立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发展联盟共识。意在通过绿发展联盟,建立一个再生纤维素行业间、纺织产业链上下游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绿发展公共交流平台,致力于探索并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全力解决行业绿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计划用三年时间推动中国再生纤维素纤维
行业达到全球领先的绿可持续发展水平。
按照目前进度,联盟正在组织撰写“行业绿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联盟将践行绿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基础,以达到《粘胶纤维行业规范条件》及行业清洁生产要求为准入门槛,综合考察国内外相关“可持续原料采购”,产品质量,化学品管理,社会责任,供应链管理及包括废水处理与排放、废气处理与排放、废弃物管理在内环境管理指标要求等标准体系。精选其中的核心部分构建可以评判行业内企业是否尽到绿、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的工厂绿生产考核办法。通过绿生产模式的延伸与拓展,逐步形成从纤维到成衣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绿可持续发展模式。另外,为使各项考评客观公正,联盟将普遍引入第三方进行考评,同时接受社会各界及环保部门的监督。
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发展,装备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完全实现了废水的在线监测,实时监控废水的排放情况;针对行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回收治理技术也越发成熟,能够大幅降低污染物比例;通过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发展联盟的组织形式,指明未来该行业的绿发展方向,除继续加大自身持续的技术装备投入外,更多地提升行业的社会责任,打通行业各方的沟通渠道,进而共同监督行业的绿发展,共同见证中国从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大国向绿再生纤维素纤维产业强国的转变。
直面行业发展难题
2017年,我国纺织行业克服了多种不利的内外部因素,取得了平稳的发展。在当前制造业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发展目标任务下,纺织行业围绕自身的成绩、特点与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近日举行的中纺联2017年工作总结大会上指出,要实现纺织业的高质量发展,从外部环境来解决矛盾,应重点关注“三个不平衡”与“三个不充分”。即“供需结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收益不平衡”与“产融结合不充分、环境建设不充分、创新应用不充分”。
客观分析“不平衡”问题
具体来看,三个“不平衡”主要体现在:
其一,供需结构不平衡。我国已连续五年成为世界最大消费国。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游客消费达到2610亿美元,同比增加1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网购的用户达0.42亿人,同比增长82.6%。中国居民消费规模的扩大正是供需结构性不平衡的直接结果。
供需结构不平衡表现在要素供给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产品供给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在要素市场,原料供应受机制政策影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以棉花为例,国内外棉价差较大,降低了纺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棉花质量不高,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纺织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资源要素配置效率问题使得行业发展受到制约。在商品市场,产品同质化倾向较重,部分行业存在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供需匹配存在错位,规模巨大而有效供给不足、制造能力较强而创新能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品种结构、品质质量、品牌影响亟待提升,产品和服务对消费升级的适应能力亟待增强。
其二,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要素分布、竞争优势变化与多年发展形成的产业区域格局存在不匹配问题。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动和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纺织产业有序转移,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总体格局尚未根本转变。
从投资来看,2012年~2016年,东部地区投资额由4556.21亿元增长至7390.40亿元,增长了62.20%;中部地区投资额由2628.95亿元增长至4143.94亿元,增长了57.63%;西部地区投资额由607.85亿元增长至1304.41亿元,增长了114.60%。但从总产值看,东部地区纺织产业、服装产业、化纤产业的工业销售总产值均占到全国的72%以上。2016年中纺联确定的
199家产业集,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行业的40%。其中东部地区占到集总数的84%,中部地区占到11%,西部地区只占5%。这种区域上的不平衡阻碍了资源的高效流动与应用,限制了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sky angel vol.96其三,产业收益不平衡。近年来,尽管全社会工资收入在普遍上升,但在各行业中,制造业就业人员的工资仍处于较低水平。2015年、2016年制造业中的单位负责人收入水平低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从收入差距看,2014到2016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员的收入分别是制造业从业人员工资的2.15倍、2.21倍、2.22倍,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在资本市场,纺织、服装、化纤三大板块的资产回报率偏低,与食品等行业有较大差距,反映出行业盈利能力的不足。资产回报率、劳动报酬偏低的现状,折射出行业盈利能力与经济贡献的错位。行业在社会利润分配中的相对劣势地位,使得优质资源不能够在行业有效聚集,从而制约了行业的转型升级与长远发展。
着力解决“不充分”问题
孙瑞哲还指出,在纺织产业的发展语境下,三个“不充分”主要体现在:
其一,产融结合不充分。“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行业发展的老问题。与其他行业相比,不论是债券发行金额还是沪深两市企业的总市值,纺织服装行业均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行业产融结合不充分有政策执行不到位、社会认知有偏差、金融市场不完善的原因,也有行业企业对资本运作不熟悉、对金融工具使用不充分、对金融创新参与不及时的因素。以资产证券化为例,资产证券化产品通过对现金流的重新设计和证券分层,一方面使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实现变现,另一方面能够对资产信用风险进行重组,对于企业实现“三去一降一补”有积极意义。作为资产端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通过真实销售、破产隔离、信托设立、资产分级、有限追索等机制能够实现表外融资。以这种方式融资,纺织服装企业即便信用评级较低,只要有优质财产也能以较低成本获得资金。2016年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获得井喷式发展,发行规模4730亿元,但行业企业对此参与使用非常有限。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3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073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行业   发展   纤维   绿色   纤维素   再生   纺织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