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垫床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垫床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褥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身体表面皮肤持续受压,引起组织缺血缺氧,皮肤组织产生坏死和溃烂。而气垫床使长期卧床人员皮肤体压分散,降低局部压力,使细胞不会坏死。还可以保持皮肤干燥,减轻汗液浸渍,预防了局部皮肤的浸润损伤从而预防褥疮的发生。气垫床特别适用于中风、脑伤等长期卧床的病人使用。
3.目前市场上的气垫床自主换气面积大,不能根据体型调节充气范围,短时间内使用能起到较好预防作用,长期使用效果欠佳,同时气垫床多为长条拼装结构,接触皮肤的部分不透气,受压皮肤易出汗受潮。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型气垫床,使其根据需要进行方便调节支撑强度、温度和湿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垫床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气垫床,包括:床垫本体;支撑气囊,成阵列式排列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端,且阵列式的所述支撑气囊为并联设置;供气单元,所述供气单元通过进气管道连通所述支撑气囊的进气口;排气单元,所述排气单元通过排气管道连通所述支撑气囊的排气口;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支撑气囊顶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供气单元和排气单元。
7.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单元包括抽吸泵、排气汇总管和并联设置的若干个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汇总管一端连通所述抽吸泵,所述排气汇总管另一端连通所述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机构包括三通电磁阀和吹气管,所述三通电磁阀第一端连通所述支撑气囊的排气口,所述三通电磁阀第二端连通所述排气汇总管,所述三通电磁阀第三端连通所述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绕设在所述支撑气囊的外周,且所述吹气管上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抽吸泵和三通电磁阀均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
8.进一步地,所述供气单元包括供气泵、温控装置和若干个并联设置的第一电控阀,所述供气泵连通所述第一电控阀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控阀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支撑气囊的进气口,所述供气泵和第一电控阀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温控装置;
所述供气泵和第一电控阀均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
9.进一步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支撑气囊侧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
10.进一步地,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板、加热板、控温腔、驱动机构和转换机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连接所述制冷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连接所述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和制冷板之间形成控温腔,所述供气单元上的进气管道穿设在所述控温腔内,所述进气管道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通所述转换机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
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盒、开设在所述驱动盒上下两端并对应设置的吹气孔、开设在所述驱动盒后端的穿出孔、开设在所述驱动盒前端并与所述穿出孔对应的腰型孔以及插设在所述腰型孔内的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夹持所述进气管道,所述夹持结构中部弹性铰接在所述驱动盒内腔,且所述夹持结构后端设于上下两个所述吹气孔之间。
12.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套管体、波浪部和接触暴露孔,所述套管体前端设有波浪部,所述进气管道穿设在所述套管体内,且所述进气管道从所述穿出孔穿出,所述波浪部上顶部和下底部均开设有接触暴露孔,且所述进气管道从所述接触暴露孔突出。
13.进一步地,所述转换机构包括第二电控阀、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一端连通所述抽气泵,所述第三管道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电控阀的进气端,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一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一端,所述第一管道另一端连通所述驱动盒上端的吹气孔,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二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一端,所述第二管道另一端连通所述驱动盒下端的吹气孔;所述第二电控阀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
14.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方法,应用如上所述的气垫床,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所述供气单元为阵列式的所述支撑气囊进行充气,并获得处于第一气量的第一支撑状态;s2:所述支撑气囊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支撑气囊受到的压力大小,并将压力信息传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相邻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息划分多个压力受区;s3:当压力受区内的所述支撑气囊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信号在超过第一时间后未发生变化,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压力受区内的所述支撑气囊进行充放气,所述支撑气囊交错起伏。
15.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s4:当压力受区内的所述支撑气囊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值超过阈值范围时,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温控装置启动为所述压力受区降温或升温;s5:当压力受区内的所述支撑气囊上的湿度传感器检测值超过阈值时,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所述吹气管向外吹气。
16.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在床垫本体上设置阵列式的支撑气囊,患者躺在支撑气囊后通过压力传感器进行
压力监测,并在压力受区内检测到身体在较常时间内并未翻动时,控制器控制支撑气囊进行起伏动作,从而实现压力受区对应的身体部位进行按摩,防止压疮的产生;同时,在支撑气囊上设置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压力受区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并在超出阈值时,通过温控装置和吹气管实现温度调节和散湿作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也能够防止压疮的产生。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使用方便,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准确度高,有效提高了气垫床的舒适性,减少压疮的产生。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垫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气单元和排气单元与支撑气囊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与各控制部件连接原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和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床垫本体;2支撑气囊;3供气单元;31供气泵;32温控装置;321半导体制冷片;322制冷板;323加热板;324控温腔;325驱动机构;3251驱动盒;3252吹气孔;3253穿出孔;3254腰型孔;326转换机构;3261第二电控阀;3262第一管道;3263第二管道;3264第三管道;33第一电控阀;4排气单元;41抽吸泵;42排气汇总管;43排气机构;431三通电磁阀;432吹气管;5进气管道;6排气管道;7压力传感器;8控制器;9温度传感器;10湿度传感器;11夹持结构;111套管体;112波浪部;113接触暴露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垫床,旨在实现对与身体接触的气垫床的压力监测、温度监测和湿度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气垫床的支撑气囊2、温控装置32和吹气管432进行控制,从而改善气垫床与人体接触区域的压力强度、温度和湿度,提高患者舒适性和降低压疮产生概率。
22.其中,根据本发明的气垫床,如图1和2,具体包括床垫本体1,床垫本体1为身体提供主要支撑作用,且其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在病床、护理床等。
23.基于上述床垫本体1,还包括支撑气囊2,成阵列式排列在床垫本体1上端,且阵列式的支撑气囊2为并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气囊2为柱形结构,其下端与床垫本体1固定连接,在充气状态下支撑起来,一部分支撑气囊2并未与身体直接接触,而另一部分支撑气囊2与患者身体接触。一般条件下,气垫床为矩形设置方式,从而阵列式设置的支撑气囊2就成排排列在床垫本体1上,同时,支撑气囊2之间为并联设置而互相之间不会产生干涉。
24.为了实现对支撑气囊2的供气和放气,本技术实施例还设置了供气单元3和排气单元4,其中,供气单元3通过进气管道5连通支撑气囊2的进气口,将空气通入到支撑气囊2内,而排气单元4通过排气管道6连通支撑气囊2的排气口,能够将支撑气囊2内的空气向外排出。通过供气单元3和排气单元4的设置,可实现支撑气囊2内的充放气,从而支撑气囊2在充气状态下对身体起到较强的支撑效果,而在排气状态下对身体支撑效果减弱。通过上述充放气的动作就能够使得支撑气囊2产生起伏,实现对接触区域的按摩。
25.还包括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设于支撑气囊2顶部,即每个支撑气囊2顶部均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7;以及控制器8,控制器8的输入端信号连接压力传感器7,控制器8的输出端信号连接供气单元3和排气单元4。基于上述结构可知,当患者身体压在支撑气囊2上时,压力传感器7就能够测量此处的压力信号并将压力信号传送给控制器8,控制器8通过算法控制供气单元3和排气单元4的充放气动作如图2-4。
26.为了防止压力传感器7接触皮肤不舒适,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压力传感器7采用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7,同时可在在支撑气囊2上设置海绵垫结构,提高舒适性。
27.现有临床上,身体与病床接触区域的温度和湿度也同样影响到压疮产生的可能。因此,如图2和4,还设置了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10设于支撑气囊2侧壁上,避免身体直接压设在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10造成损坏,且同时能够实时精确的监测受压区域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10均信号连接控制器8的输入端,具体的,温度传感器9监测到的温度信号通过输入端输入到控制器8,同时湿度传感器10监测到的湿度信号通过输入端输入到控制器8,控制器8根据系统设定的阈值范围来对身体受压区域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
28.基于上述结构,如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气单元4包括抽吸泵41、排气汇总管42和并联设置的若干个排气机构43,一个排气机构43连通着其中一个支撑气囊2,用于将支撑气囊2内的气体向外排出。具体的,排气汇总管42一端连通抽吸泵41,排气汇总管42另一端连通排气机构43,因此,在使用时,支撑气囊2内的空气在抽吸泵41的抽吸作用下进入到排气汇总管42中,实现支撑气囊2内的气体排出。
29.其中,有的支撑气囊2与患者皮肤接触而需要进行换气,但有些支撑气囊2并不一定与患者皮肤接触(如处在病床角部的支撑气囊2),因此需要对单个支撑气囊2进行单独控制。具体的,排气机构43包括三通电磁阀431和吹气管432,三通电磁阀431第一端连通支撑气囊2的排气口,三通电磁阀431第二端连通排气汇总管42,三通电磁阀431第三端连通吹气管432,吹气管432绕设在支撑气囊2的外周,且吹气管432上设有多个通气孔;抽吸泵41和三通电磁阀431均信号连接控制器8的输入端,即抽气泵和三通电磁阀431收到控制器8的控制
进行启闭。
30.基于上述结构可知,本技术的支撑气囊2在排气过程中,通过控制器8对三通电子阀的控制:(1)当三通电磁阀431接通排气汇总管42和支撑气囊2时,则排出的气体进入到排气汇总管42中,通过抽吸泵41向外排出;(2)当三通电磁阀431接通排气汇总管42和吹气管432时,则支撑气囊2外区域的空气进入到吹气管432中,从而通过抽吸泵41将支撑气囊2与皮肤接触区域的空气向外排出;(3)当三通电磁阀431接通吹气管432和支撑气囊2时,则支撑气囊2内的空气在供气单元3供气作用下或受到患者身体的挤压作用下,支撑气囊2内的空气则进入到吹气管432中,并最终从吹气管432的通气孔向外排出到患者与支撑气囊2接触区域。
31.与上述结构相对应的,如图3,此实施例的供气单元3包括供气泵31、温控装置32和若干个并联设置的第一电控阀33。供气泵31连通第一电控阀33的一端,第一电控阀33的另一端连通支撑气囊2的进气口,供气泵31和第一电控阀33均信号连接控制器8的输入端,控制器8分别对每个支撑气囊2对应的第一电控阀33进行控制,当需要给对应的支撑气囊2充气时,则开启对应通路上的第一电控阀33,而其他支撑气囊2保持状态不变。为了实现对充气的支撑气囊2进行温度调节并进一步实现对患者接触皮肤的温度进行调节,进一步的供气泵31和第一电控阀33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温控装置32。
32.为了实现气垫床的整体性和使用方便性,可将供气单元3和排气单元4设置在床垫本体1内,通过外部供电。
33.其中,如图3-6所示的,温控装置32包括半导体制冷片321、制冷板322、加热板323、控温腔324、驱动机构325和转换机构326。半导体制冷片321信号连接控制器8的输出端,通过控制器8对半导体制冷片321的输出功率进行调节,在具体安装时,由于半导体制冷片321的冷端和热端分别在两侧,为了实现对供应气体温度的调节,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片321的冷端连接制冷板322,半导体制冷片321的热端连接加热板323,因此,制冷板322处于低温状态,加热板323处于加热状态。加热板323和制冷板322之间形成控温腔324,供气单元3上的进气管道5穿设在控温腔324内,进气管道5连接驱动机构325,因此,进气管道5在驱动机构325的带动下可与制冷板322或加热板323进行接触,从而实现进气管道5内空气的温度调节。为了实现对驱动机构325的控制,此实施例中还是的驱动机构325连通转换机构326,转换机构326能够对驱动机构325进行调节。
34.基于上述驱动机构325的实现目的,本实施例对驱动机构325进行了设置,具体如图所示的,驱动机构325包括驱动盒3251、开设在驱动盒3251上下两端并对应设置的吹气孔3252、开设在驱动盒3251后端的穿出孔3253、开设在驱动盒3251前端并与穿出孔3253对应的腰型孔3254以及插设在腰型孔3254内的夹持结构11。夹持结构11夹持进气管道5,夹持结构11中部弹性铰接在驱动盒3251内腔,且夹持结构11后端设于上下两个吹气孔3252之间。初始状态时,进气管道5在弹性铰接作用下处于水平或竖直状态,转换机构326与连个吹气孔3252进行连接后,通过吹气方向的改变调整夹持结构11的动作,使得夹持结构11带动进气管道5贴紧制冷板322或加热板323。
35.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的,夹持结构11包括套管体111、波浪部112和接触暴露孔113,套管体111前端设有波浪部112,进气管道5穿设在套管体111内,且进气管道5从穿出孔3253穿出,波浪部112上顶部和下底部均开设有接触暴露孔113,且进气管道5从接触暴露
孔113突出。通过穿出孔3253的设置,进气管道5能够向外突出,当夹持结构11以其铰接点为轴转动时,能够使得进气管道5突出部分与制冷板322或加热板323接触,从而实现进气管道5内的空气的制冷或加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进气管道5从侧面进入到控温腔324中,通过转折进一步穿设进入到夹持结构11中。
36.基于上述结构,转换机构326包括第二电控阀3261、第一管道3262、第二管道3263和第三管道3264。第三管道3264一端连通抽气泵,抽气泵在开启状态时能够给第三管道3264提供气体供应,第三管道3264另一端连通第二电控阀3261的进气端,通过第二电控阀3261来控制气体流向。第二电控阀3261的第一出气端连通第一管道3262一端,第一管道3262另一端连通驱动盒3251上端的吹气孔3252,第二电控阀3261的第二出气端连通第二管道3263一端,第二管道3263另一端连通驱动盒3251下端的吹气孔3252;第二电控阀3261信号连接控制器8的输出端。
37.基于上述结构,其中一种实施例,将加热板323设置在上部,而制冷板322设置在下部。因此在具体使用时,包括以下几种状态:当第二电控阀3261接通第三管道3264和第一管道3262时,则第一管道3262内的气体从驱动盒3251上端的吹气孔3252向内吹入气体,给套管体111一个向下的力,从而夹持结构11以铰接点为轴带动波浪部112向上动,进气管道5接触到加热板323使得进气管道5内的温度升高,进一步进入到支撑气囊2内,与皮肤接触的支撑气囊2则温度升高,为温度低的区域提供热量。
38.当第二电控阀3261接通第三管道3264和第二管道3263时,则第二管道3263内的气体从驱动盒3251下端的吹气孔3252向内吹入气体,给套管体111一个向上的力,从而夹持结构11以铰接点为轴带动波浪部112向下动,进气管道5接触到制冷板322使得进气管道5内的温度降低,进一步进入到支撑气囊2内,与皮肤接触的支撑气囊2则温度降低,为温度高的区域降温。
39.当温度传感器9监测到的温度范围并没有超出阈值范围时,则控制器8控制第二电控阀3261不与第三管道3264接通。
40.上述过程中,均是通过对应区域或单个支撑气囊2的压力检测值、温度检测值和湿度检测值进行反馈调节的,则控制器8控制对应区域或单个支撑气囊2进行动作。即支撑气囊2上设置了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10,实时监测压力受区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并在超出阈值时,通过温控装置32和吹气管432实现温度调节和散湿作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也能够防止压疮的产生。
41.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方法,应用如上的气垫床,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供气单元3为阵列式的支撑气囊2进行充气,并获得处于第一气量的第一支撑状态。此时,患者可以躺在气垫床上,支撑气囊2能够对患者产生支撑作用。
42.s2:支撑气囊2上的压力传感器7检测支撑气囊2受到的压力大小,并将压力信息传送给控制器8,控制器8根据相邻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的压力信息划分多个压力受区。如常常将后背部、头部、上肢部、下肢部等进行分区,这样在具体控制时,可以根据分区来检测和压力状态、温度状态和湿度状态,进行精准的控制。
43.s3:当压力受区内的支撑气囊2上的压力传感器7检测的压力信号在超过第一时间
后未发生变化,此时说明患者在这一时间段内并未进行翻身或扭动,容易发生压疮,则控制器8控制压力受区内的支撑气囊2进行充放气,压力受区内的支撑气囊2交错起伏。此实施例中的充放气是通过供气单元3和排气单元4配合进行控制的,同时通过支撑气囊2的起伏实现对患者局部皮肤的按摩效果,从而提高舒适性和减少压疮的产生。
44.s4:当压力受区内的支撑气囊2上的温度传感器9检测值超过阈值范围时,则控制器8控制温控装置32启动为压力受区降温或升温。
45.s5:当压力受区内的支撑气囊2上的湿度传感器10检测值超过阈值时,则控制器8控制三通电磁阀431接通吹气管432向外吹气。同时,也可以控制三通电磁阀431接通吹气管432和抽气泵,将压力受区中的潮气向外排出。
46.在床垫本体1上设置阵列式的支撑气囊2,患者躺在支撑气囊2后通过压力传感器7进行压力监测,并在压力受区内检测到身体在较常时间内并未翻动时,控制器8控制支撑气囊2进行起伏动作,从而实现压力受区对应的身体部位进行按摩,防止压疮的产生。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使用方便,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准确度高,有效提高了气垫床的舒适性,减少压疮的产生。
47.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气垫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垫本体;支撑气囊,成阵列式排列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端,且阵列式的所述支撑气囊为并联设置;供气单元,所述供气单元通过进气管道连通所述支撑气囊的进气口;排气单元,所述排气单元通过排气管道连通所述支撑气囊的排气口;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支撑气囊顶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供气单元和排气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单元包括抽吸泵、排气汇总管和并联设置的若干个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汇总管一端连通所述抽吸泵,所述排气汇总管另一端连通所述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机构包括三通电磁阀和吹气管,所述三通电磁阀第一端连通所述支撑气囊的排气口,所述三通电磁阀第二端连通所述排气汇总管,所述三通电磁阀第三端连通所述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绕设在所述支撑气囊的外周,且所述吹气管上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抽吸泵和三通电磁阀均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单元包括供气泵、温控装置和若干个并联设置的第一电控阀,所述供气泵连通所述第一电控阀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控阀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支撑气囊的进气口,所述供气泵和第一电控阀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温控装置;所述供气泵和第一电控阀均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支撑气囊侧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板、加热板、控温腔、驱动机构和转换机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连接所述制冷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连接所述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和制冷板之间形成控温腔,所述供气单元上的进气管道穿设在所述控温腔内,所述进气管道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通所述转换机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盒、开设在所述驱动盒上下两端并对应设置的吹气孔、开设在所述驱动盒后端的穿出孔、开设在所述驱动盒前端并与所述穿出孔对应的腰型孔以及插设在所述腰型孔内的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夹持所述进气管道,所述夹持结构中部弹性铰接在所述驱动盒内腔,且所述夹持结构后端设于上下两个所述吹气孔之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套管体、波浪部和接触暴露孔,所述套管体前端设有波浪部,所述进气管道穿设在所述套管体内,且所述进气管道从所述穿出孔穿出,所述波浪部上顶部和下底部均开设有接触暴露孔,且所述进气管道从所述接触暴露孔突出。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机构包括第二电控阀、第一管道、
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一端连通所述抽气泵,所述第三管道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电控阀的进气端,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一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一端,所述第一管道另一端连通所述驱动盒上端的吹气孔,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二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一端,所述第二管道另一端连通所述驱动盒下端的吹气孔;所述第二电控阀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9.使用方法,应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垫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所述供气单元为阵列式的所述支撑气囊进行充气,并获得处于第一气量的第一支撑状态;s2:所述支撑气囊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支撑气囊受到的压力大小,并将压力信息传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相邻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息划分多个压力受区;s3:当压力受区内的所述支撑气囊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信号在超过第一时间后未发生变化,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压力受区内的所述支撑气囊进行充放气,所述支撑气囊交错起伏。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s4:当压力受区内的所述支撑气囊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值超过阈值范围时,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温控装置启动为所述压力受区降温或升温;s5:当压力受区内的所述支撑气囊上的湿度传感器检测值超过阈值时,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三通电磁阀接通所述吹气管向外吹气。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垫床及其使用方法,其中气垫床包括床垫本体;支撑气囊,成阵列式排列在床垫本体上端,且阵列式的支撑气囊为并联设置;供气单元,供气单元通过进气管道连通支撑气囊的进气口;排气单元,排气单元通过排气管道连通支撑气囊的排气口;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于支撑气囊顶部;以及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端信号连接压力传感器,控制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供气单元和排气单元。设置在支撑气囊上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与气垫床接触的压力受区的压力状况、温度状况和湿度状况,控制器根据上述信息对支撑气囊充放气,同时温控装置和吹气管实现温度调节和散湿作用,有效提高了气垫床的舒适性,减少压疮。减少压疮。减少压疮。


技术研发人员:

邢云鹤 占小俊 陆颖霞 庞冲 谷庆隆 王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首都儿科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2022.07.28

技术公布日:

2022/11/15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15: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03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气囊   管道   控制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