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人卫第9版教材--高清彩_1-40_21-30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压水堆核电厂的运行或称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是免疫细胞发 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
骨髓(bone marrow)是各类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发源地,也是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B细胞发 育成熟的场所。
锻件法兰(1)骨髓的結构和细胞组成
骨髓位于骨髓腔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 成。造血组织主要由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基质细胞包括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窦内皮细 胞、巨噬细胞等。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如IL-3IL.4IL-6IL.7SCFGM.CSF 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生存、生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 (hemat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 HIM )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能分化潜能的 造血前体细胞,体内血细胞均由其分化而来。血细胞在骨髓中生长、分裂及分化的过程称为造血 (hematopoiesis) o人体内的造血功能首现于2 ~3周胚龄的卵黄囊,在胚胎早期(第23个月)HSC从 卵黄囊迁移至胎肝,继而入脾,肝和脾成为胚胎第37个月的主要造血器官。随后,HSC又迁至骨 髓,使骨髓成为胚胎末期直到出生后的造血器官。HSC在造血组织中所占比例极低,形态学上难以与 其他单个核细胞相区别,人HSC的主要表面标志为CD34CD117,不表达各种成熟血细胞谱系相关 的表面标志。
(2)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在骨髓造血诱导微环境中,HSC最初分化为定向干细 胞,包括髓样干细胞(myeloid stem cell)和淋巴样干细胞(lymphoid stem cell) o髓样干细胞最终分化为 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淋巴样干细胞分化为祖B细胞(pro-B cell)和祖T细胞(pro-T cell)。祖B细胞在骨髓中继续分化为成熟B细胞;祖T细胞则经血液循环迁移至胸腺,在胸腺微环境 诱导下进一步分化为成熟T细胞。成熟的B细胞、T细胞离开骨髓或胸腺,经血循环迁移并定居于外 周免疫器官。尚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TB细胞被
称为初始淋巴细胞(naive lymphocyte) o树突状细胞 来自髓样干细胞和淋巴样干细胞(图2-2)
2.B细胞和阻燃剂mca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在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祖B细胞(pro-B)经历前B细胞 (pre-B cell).未成熟B细胞,最终发育为成熟B细胞。NK细胞也在骨髓中发育成熟。有关TB细胞 分化与发育详见第九章和第十章。
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骨髓是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后产生抗体的主要部位。记忆B 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受抗原再次刺激而被活化,随后经淋巴液和血液迁移至骨髓,在此分化为成熟浆 细胞,持久地产生大量抗体(主要是IgG,其次为IgA等)并释放至血液循环,成为血清抗体的主要来 源。而在外周免疫器官发生的再次免疫应答,其抗体产生速度快,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骨髓功能缺陷时,不仅会严重损害机体的造血功能,而且导致严重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 能缺陷。如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可使机体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同时受到抑制或丧失,这时只有植 入正常骨髓才能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将免疫功能正常个体的造血干细胞或淋巴干细胞移植给 免疫缺陷个体,使后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全部或部分得到恢复,可
免疫缺陷病和白血 病等。铅封螺丝
树突状细胞
2-2硬质合金密封环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在骨髓造血微环境影响下,经过定向 祖细胞、前体细胞等分化阶段,最终分化、成熟为各种血细胞
二、胸腺
胸腺(thymus)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老年期胸腺明显缩小,皮质和髓质被脂肪组织 取代,胸腺微环境改变,T细胞发育成熟减少,导致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减退。
(-)胸腺的结构和细胞组成
胸腺由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thymus stromal cell,TSC)组成。胸腺细胞是处于不同分化阶段 的T细胞。TSC包括胸腺上皮细胞(thymus epithelial cell,TEC)、巨噬细胞(macrophage,M(|))、树突状 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成纤维细胞等。胸腺上皮细胞呈星形,其突起相互连接成网状,间隙中充满 胸腺细胞和少量等(图23)
1.皮质 胸腺皮质分为浅皮质区(outer cortex)和深皮质区(inter cortex) o皮质内85%90%
2-3胸腺的结构
A.胸腺切面示小叶结构:结缔组织构成小梁,包绕胸腺细胞,形成小叶;B.胸腺扫 描电镜图:上皮细胞构成网络,包绕胸腺细胞;C.胸腺的组织结构示意图:胸腺皮 质内含有大量未成熟胸腺细胞,少量胸腺上皮细胞、M。和DC;髓质内含有大量胸 腺上皮细胞和一些疏散分布的较成熟的胸腺细胞和M。;髓质内可见哈索尔小体
滚轮片细胞为胸腺细胞(主要是未成熟T细胞),并含有TECM4)DC等。胸腺浅皮质区内的胸腺上皮细 胞可包绕胸腺细胞,称为胸腺抚育细胞(thymic nursing cell),可产生某些促进胸腺细胞分化发育的激 素和细胞因子。深皮质区内主要为体积较小的皮质胸腺细胞。
2.髓质髓质内含有大量胸腺髓质上皮细胞和疏散分布的较成熟的胸腺细胞、DC。髓质 内常见胸腺小体(thymic corpuscle),又称哈索尔小体(Hassall corpuscle),由聚集的上皮细胞呈同心圆 状包绕排列而成,是胸腺结构的重要特征。胸腺小体在胸腺发生炎症或肿瘤时消失。
(2)胸腺微环境
胸腺微环境(thymic microenvironment)主要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因子组成,是 决定T细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胸腺上皮细胞是胸腺微环境最重要的组分,其以两 种方式影响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
1.分泌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 胸腺上皮细胞可产生SCFIL.lIL-2IL.6IL-7TNF-aGM- CSF和趋化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通过与胸腺细胞表面相应的一些因子受体结合,调节 胸腺细胞的发育和细胞间相互作用。胸腺上皮细胞分泌的胸腺肽类分子包括胸腺素(thymosin)、胸 腺肽(thymulin)、胸腺生成素(thymopoietin)等,具有促进胸腺细胞增殖、分化和发育等功能。
2.细胞-细胞间相互接触胸腺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间可通过细胞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诱导 和促进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和成熟。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也是胸腺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多种胶原、网状纤维蛋白、葡 萄糖胺聚糖等。它们可促进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接触,并帮助胸腺细胞由皮质向髓质移行及成熟。
(3)胸腺的功能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从骨髓迁入到胸腺的T细胞前 体(胸腺细胞)循被膜下-皮质―髓质移行,在胸腺微环境中,经过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约90% 以上的胸腺细胞发生凋亡,少部分胸腺细胞获得MHC限制性和自身免疫耐受,发育成熟为初始T细 胞(naive T cell),离开胸腺经血循环至外周免疫器官。若胸腺发育不全或缺失,则导致T细胞缺乏和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如迪格奥尔格综合征(DiGeorge * s syndrome)患儿因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缺乏T 细胞,极易反复发生病毒性和真菌性感染,甚至死亡。
2.免疫调节作用胸腺基质细胞所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不仅能调控胸腺细胞 的分化、发育,而且对外周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也有调节作用。
3.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自身反应性T细胞通过其抗原受体 (TCR)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表达的自身抗原肽-MHC复合物发生高亲和力结合,引发阴性选择,启动 细胞程序性死亡,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消除或被抑制,形成对自身抗原的中枢免疫耐受。若胸 腺基质细胞缺陷,阴性选择机制发生障碍,不能消除或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出生后易患自身 免疫病(见第二十章)。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或称次级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oid organ),是成熟淋 巴细胞(T细胞、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外周免疫 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位于胃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淋巴结
淋巴结(lymph node)是结构最完备的外周免疫器官,广泛分布于全身非黏膜部位的淋巴通道汇 集处。身体浅表部位的淋巴结常位于凹陷隐蔽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内脏的淋巴结多成分 布于器官门附近,沿血管干排列,如肺门淋巴结。组织或器官的淋巴液均引流至局部淋巴结,局部淋 巴结肿大或疼痛通常提示引流区域内的器官或组织发生炎症或其他病变。
(-)淋巴结的结构
淋巴结(lymph node)实质分为皮质区和髓质区两个部分(图2-4)
1.皮质 皮质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靠近被膜下为浅皮质区,是B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 非胸腺依赖区(thymus-independent area) o在该区内,大量B细胞聚集成初级淋巴滤泡(primary
2-4淋巴结的结构
A.淋巴结切面:淋巴结可分为三个区域,C:浅皮质区(B细胞区);P:副皮质区(T 细胞区);M:髓质区,由髓索和髓窦组成;B.淋巴结结构模式图:淋巴结表面覆盖有 结缔组织被膜,浅皮质区可见主要由B细胞组成的初级淋巴滤泡,受抗原刺激后可 形成生发中心(次级淋巴滤泡);副皮质区可见高内皮微静脉,淋巴细胞由此从血循 环进入淋巴结,也是T细胞
主要定居的部位
lymphoid follicle),或称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初级淋巴滤泡主要含未受抗原刺激的初始B细 胞,无生发中心。受抗原刺激后,淋巴滤泡内出现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GC),称为次级淋巴滤泡 (secondary lymphoid follicle),内含大量增殖分化的B淋巴母细胞,后者可向内转移至淋巴结中心部髓 质的髓索,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抗体。B细胞缺陷时,皮质缺乏初级淋巴滤泡和生发中心。
浅皮质区与髓质之间的深皮质区又称副皮质区(paracortex),是T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胸腺依 赖区(thymus-dependent area) o副皮质区含有自组织迁移而来的DC,高表达MHC 口类分子,是专职的 抗原提呈细胞。副皮质区有由内皮细胞组成的、呈非连续状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post. capillary venule,PCV),也称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 HEV),是沟通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重要 通道,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由此部位可进入淋巴结实质。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8:15: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1/1018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   胸腺   免疫   造血   分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